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昼夜生 » 第二十一章 勇冠三军

第二十一章 勇冠三军

    皇后娘娘近日都不怎么开心,尤其是那天从吴休之家回来,越发觉得这个老狐狸的话,还是很有道理的。

    不过对她来说,何牢之仍然值得信任,并且粮草的供给还掌握在自己手里,所以何家应该不会有什么意外举动

    眼下最让她担心的,其实是荆州,如果不能安抚住桓玄,那事态可就不好控了,毕竟桓玄也知道大军此时南下,建康守军正空虚着呢……

    想了又想,还是狠下心来,招桓谦入了宫……

    “微臣拜见皇后娘娘”

    桓谦也不知皇后叫自己何事,但十有八九应该与联姻有关。

    “爱卿不必客气,起来吧”

    “不知皇后娘娘,唤微臣前来,所为何事?”

    皇后刚才下的决心还很大,可真正要聊的时候,心却又软了,话就在嘴边,一下子竟不知如何开口

    ………………………………

    司马英那日在寺中与姜毅见了面,谈到了让姜毅去临川任职的事情。

    回宫后便想着找个机会跟皇后说,自己求情,皇后应该会答应的

    今天无事,就来到了永安宫,门口的太监告诉她,桓谦大人在与皇后议事,没有让她进去

    司马英一听是桓谦,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母后找桓谦来,还能有什么事……

    她此刻给姜毅求职的心思一点都没有了,心里不断的安慰自己,说不定就是在聊平常的政事,是自己想多了……

    可这分明是自欺欺人,他们到底在聊什么,司马英是一点底都没有,她实在不愿相信母后真会将自己嫁到荆州,如果真是如此,活着也就没什么意思了

    顾不上太监的阻拦,她拼命向宫门跑去,迫切想要知道里面的谈话内容

    太监一个一个的挡着,司马英自知无力抵抗,便摘下了头发里的簪子,顶在自己脖子上

    “谁敢拦我,我就死在这里”

    见此情形,太监们纷纷跪在地上,希望她千万不要想不开

    “都闭嘴”

    司马英含着眼泪,威胁太监不要出声,不要阻拦,自己则一步一步的走到了永安宫门前,偷听了起来。

    ………………………………

    皇后沉思片刻,也知拖下去并不是办法,该做的事情终归要做

    “桓爱卿,本宫如果没有记错的话,令堂兄桓刺史如今……没有正房夫人是吧”

    桓谦毫不意外,就知道皇后找自己,一定是这件事

    “回禀皇后娘娘,是的,堂嫂夫人病逝已久,堂兄他因为平时忙于荆州政务,这个人私事嘛,也便无暇顾及了”

    皇后此时并不知道司马英就在门外,自己的每一句话,她都能听到一清二楚

    “桓刺史为了荆州,为了朝廷,所付出的辛苦,本宫都看在眼里,外事他应付得了,可这内事……还是需要一个夫人打理的,你说对吧”

    桓谦当然明白,皇后就算有联姻的想法,也不会主动提的,公主毕竟身份高贵,哪能上赶子呢

    “皇后娘娘所言甚是,微臣前几日还通信劝说于他,可他却说……”

    “桓刺史说了什么?本宫面前,直言便是”

    桓谦装出一副苦恼的表情

    “他说……他说已经收到了公主转赠的出师表,万万没想到,公主竟是如此善良,如果能娶公主为妻,此生足矣,可惜堂兄也自知配不上公主,这另娶之事嘛……以后也不会再谈了”

    皇后听罢笑了起来,不过至于真笑假笑……就不好说了

    “桓刺史真的有意英儿?”

    “回禀皇后娘娘,公主之德名美貌,天下可谓无人不知,如此良人,世间怕是没有人能不动心吧”

    皇后也许真的被他说乐了,脸上的笑容又增加了几分,可问题是他说这些东西也没什么意义啊

    她并没有回应,而是端起了茶水,慢慢品了起来

    很明显,她是在等,等着更有意义的话出现

    桓谦见皇后竟喝起了茶,很快就反应了过来,继续说到

    “哦哦,我堂兄他还说了,如果真能有幸娶了公主殿下,那么他愿意将荆州的担子交给后辈,自己则退位养老,从此再也不管这兵戎之事……”

    这话说完,皇后才将手中的茶杯放下

    “桓刺史年纪毕竟大了,在荆州呆了半辈子,要是说养老呢,本宫倒觉得建康的山水可比荆州好许多,不妨来建康住上三年两载,也免得本宫过于思念女儿,桓爱卿你觉得呢?”

    建康比荆州更适合养老……这意思再明显不过,就算你桓玄退位,只要人还在荆州,我就不放心!

    当然我也不要求你在建康呆一辈子,只要南下的事情一结束,你爱去哪去哪。

    桓谦根本没有考虑,直接说到

    “皇后娘娘说的极是,其实堂兄他早就想来建康了,三年也不算长,他定是会同意的,甚好,甚好”

    如此一来,这件事情基本就算敲定

    桓玄这边虽然很顺利,可接下来才是皇后最头疼的,自己要怎么跟司马英说呢……

    看来今夜又是睡不好了,一定要好好的思考一番,对待女儿,这件事不能着急,要慢慢的劝才行……

    “吱”

    门开了

    皇后和桓谦,谁都没有想到,司马英出现在了门外,而且簪子仍旧顶在脖子上

    皇后见状简直不敢相信

    “英儿!!!”

    司马英一句话没说,眼含热泪,紧握簪子的手也愤怒的抖个不停

    此事既然已定,那自己……也就没有活下去的必要了

    她双眼一闭,毫无留恋的举起了锋利的簪子,朝脖子刺去……

    门外下跪的太监都被吓傻了,拼命冲了上去,一把将司马英撞到一边,簪子也摔在了地上

    司马英没有如愿,她也未做任何挣扎,心如死灰

    皇后还处在震惊之中,见女儿没事,才想起来发火,对着太监大喊到

    “她!!为什么会在这里!!”

    太监们吓得全都跪了下来

    司马英目光呆滞的坐在地上,虽然还活着,却比死了都要难受。

    ………………………………

    相比之下,刘若水虽然已经“死了”,却比任何人都要开心

    临川之行,比预想的顺利好多,就算昨日遇到些小误会,但此刻已显得不那么重要

    成功套出了证据的所在地,并且还有机会去宅子里走一趟,想一想都觉得如做梦一般

    这就是与王国宝秘密通秦的联络人?真是个傻到可以的花痴,哈哈

    她急忙与王镇恶商议,打算待安儿生辰那日,自己去赴宴的时候,找机会引走安儿闺房的仆人,就像之前偷盗王国宝的密信一样,替王镇恶打掩护,王镇恶则趁此空档潜入。

    一切都已计划妥当,王国宝就好好在建康等着吧,死期不远了

    ………………………………

    军营这边,刘裕率领的先锋军出发,他带着一个百人小队轻骑疾速向江州探去

    卢循当然知道朝廷的举动,他明白江州的重要性,对于此战也丝毫不敢怠慢

    刘裕一队行至一处湖边,便决定修整片刻,也给军马补充一下水源

    虽然是休息时间,他也是不敢掉以轻心

    “兄弟们,此番我军兵力数倍于江州守军,攻下城池,只是时间问题,卢循当然也懂,所以我料他定不会固守江州待毙”

    一位将士也很认同,接着说到

    “刘参军所言不错,卢循生性狡诈,他的主力军很可能会布置在城外,待我军进入包围圈,再出来伏击”

    此处只有一片安静的湖水,并没有树木遮挡,附近虽然有些小山坡,但也不足以藏下卢循的整支大军。

    太阳明晃晃的照下来,将众人晒得汗流浃背

    刘裕喝了一口随身的水袋,起身站起,擦了把额头的汗

    “所以何将军交代,我们此行探查城防是假,探到卢循的主力军位置才是真,此地距江州不足二十里,这里地势平坦,不适于埋伏,可前面不远就是山岭了,我估计他们很有可能……”

    “刘参军!!刘参军!!这马怎么了!!”

    刘裕听到有人叫自己,顿时警戒了起来,向附近的马匹看去

    只见这些马不知何故,一个接一个的倒在了地上

    刘裕一下了有些懵了,不仅是马,随自己而来的一些军士也慢慢的倒下,口里吐出了白沫。

    “湖水有毒!!!”

    他很快就发现了症结所在,这些倒下的人马,刚刚都是喝过湖水的……

    转眼之间,百人的队伍,还能站着的,只剩下了一半,而且所有马匹,悉数被毒死。

    这就很显然了,毒就是卢循的贼党下的,看到这支先锋队中计之后,数百人的卢循军便从附近的小山坡后杀了出来。

    刘裕见状,没有了马匹,撤退肯定是来不及的,便赶紧命所有还活着的人准备应战

    虽然自知人数上有明显劣势,但就算战死,也不能辱没了北府兵的威名。

    随之一场屠杀般的战斗,就在这湖边打响

    刘裕冲进贼党之中,左劈右砍,所有近身的敌人没一个能活下来的,如此凶猛的他,也同样唤起了队友们的求生欲望

    他们现在是背水一战,除了拼死反抗,没有任何活下来的可能性

    一个个都跟打了鸡血似得,有的身中数刀,却好像并不觉得疼,肉体的伤痛,完全被意志的强大所掩盖,这帮人,真是杀疯了

    可再怎么说,终究人数相差还是太多

    渐渐的,队友都慢慢倒下,这些死去的人,没有辜负朝廷,没有辜负自己,死的壮烈,死的豪迈。

    刘裕同样负伤,可双臂就像有思想一般,根本不受控了,见人就杀,见马便砍

    他并不知道己方还剩多少人,只知道自己不能累,不能疼,想要活着,就必须创造奇迹

    敌军见此人眼睛杀到血红,竟一个都不敢靠近,纷纷向后退去

    刘裕手持双刀,面带煞色,怒吼到

    “还想退,你看你们能退到哪里!!”

    说罢,便追着后退的人冲了过去,接着又是几个敌人毙命

    数百人的贼党,此刻的胆子似乎都吓破了,生怕刘裕会向自己这边杀来

    可刘裕依然不肯罢休,所有离自己稍微近些的人,都成了他的刀下亡魂

    这还不算,你们不是跑吗,你跑我便追,我刘裕定将你们杀个干净

    此时,一个很神奇的画面出现了!

    刘裕一个人……追着敌军数百人跑……

    而且……还真的将他们撵走了,待刘裕回到湖边,才发现整个先锋队,只剩了自己……

    读到这里,你们是不是觉得很扯,一个人追数百人,这又不是玄幻故事,胡说八道呢

    其实……我也觉得很扯,所以才说是数百人……

    因为根据司马光的《资治通鉴》记载,刘裕当时追的是数千人……

    你们没看错,这就是历史,刘裕一个追着数千人砍杀,而且还成功存活了下来。

    行了,咱们回到故事里吧

    卢循兵士跑掉之后,刘裕在湖边寻摸了一圈,发现还有几个尚未断气的贼党,以及几匹逃跑时没来得及带走的马。

    刘裕顶着一张血肉模糊的脸,将这些残兵栓到马上,带回军营了,以此从他们口中审出卢循的主力军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