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神亦星编 » 第四卷 《神亦·玄圃》/第十六章 回程

第四卷 《神亦·玄圃》/第十六章 回程

    ——————————————

    见此情形,楚王立即说道:“寡人也正愁不知如何确定这块石头是否就是陨星。如此说来,只需将这块石头与洛京中的那块陨石比较一番,就清楚了。”

    周天子专使满面微笑,说道:“大王,正是如此。而且,我敢肯定,太史星官见到这块石头,必会断言这就是陨星。”

    各国使节见楚王与周天子专使说得十分投合,不禁都在心里盘算起来,若这块石头就是陨星,那他们此行的使命可以说已经完成。可是,这么一件稀世奇物就放在面前,但马上就要被楚国独得,实在让各国使节心有不甘。于是,有几位使节开始窃窃私语起来。

    见此情形,辛老将军故意高声说道:“大王,若将此石与天子上使所说的那块陨石比较,那岂不是要将这块石头带往洛京?”

    正在旁边小声议论的众多使节忽然注意到这句话,立即异口同声地说道:“那是自然。只有这样才能搞清楚这块石头是不是陨星。”

    辛老将军和周围的楚国将士脸上立刻换上了警惕的神情。为了这块谁都不知道有什么用的陨石,气氛一下子紧张起来。

    各国使节基本已经达成一致,不管这块石头最后会落到谁手里,首先尽量让它离开楚国,因为现在它正在楚国境内。所以他们才异口同声,坚持要将这块石头带往洛京进行比较。其实,他们都在想,只要它离开了楚国,想把它弄到自己的国家就容易多了。

    楚国将士心里都清楚这些使节们此行的用意,现在为了配合楚王和大臣们将戏继续演下去,一个个目如刀剑,看着各国使节。奇怪的是,平常无甚骨气的各国使节,这一回倒是面无惧色。

    楚王心里清楚:众使节此刻面无惧色,一是因为若能促成将陨石运出楚国,回国后必能邀功;二是因为,各国派出的密探一路跟随楚王一行,此刻在云泽周围正有许多耳目躲在暗中。各国整备军马已有数月,若是楚国不答应运出陨石,正好就此挑起战端。如此一来,楚国多面受敌,必吃大亏,而各国使节又可借此邀功。

    因此,楚王故做沉默不语,让各国使节与楚国将士们僵持着。

    终于,周天子专使开口说道:“各位将军、各位使节,不必动怒。我只是说将这块石头与洛京中的陨石比较,以辨真伪。并没有说要将它带至洛京。”

    周天子专使说到这里,停了下来,看着楚王。

    辛老将军见周天子专使看着楚王,就插话道:“大王,既然要比较,那不把这块石头带到洛京,难不成还把洛京的陨石运到楚国来?”

    楚王忽然面带惊怒,厉声说道:“辛仲,不得胡言!洛京之中的陨石,是前代遗物,更是周天子之珍器。众国诸侯,皆受周天子分封,岂敢妄论周天子之珍物!”

    辛老将军赶紧说道:“是。末将知罪。”

    然后辛老将军又转向天子专使,做礼说道:“老夫一时失言,冒犯周天子,还请专使恕罪。”

    周天子专使赶紧面带微笑,说道:“老将军言重了。老将军并无失言之处,只是一时关心,语句颠倒。都怪老夫身体不好,说几句话就得歇口气,所以刚才只说了一半,引得老将军心急了。”

    辛老将军听了这话,退了一步,站到一边看着。

    周天子专使接着对楚王说道:“我是说,请大王派兵护送这块陨石前往洛京,请求天子将其封赐给楚国。同时也就可以借机辨明真伪,以平众国之议。这陨石来于天外,谁能得之,当凭天意。”

    一旁的各国使节听到周天子专使的前一句话时,个个面带怒色。不过,听到最后一句话,他们就平静了不少,心里都在想:好个天子专使,果然狡猾!这陨石一旦离开了楚国,所谓“天意”,不还在于“人为”。我等正愁没把握逼楚王运出陨石,经他这番话一说,看来楚王只能答应了。

    这时,楚王身边的国老忽然开口说道:“大王,这陨星虽是珍奇之物,但不知吉凶祸福如何。祭典之上忽生变故,或许就是上天示警。”

    听了这话,楚王终于开口说道:“周天子专使言之有理。这陨星来于天外,得之但凭天意。寡人愿将其送至洛京,交由周天子处置。”

    接着,楚王转向国老,说道:“不知国老可愿意陪同专使一道护送陨星前往洛京?若周天子将陨星赐予楚国,国老也好代寡人早日将其迎回。”

    国老虽然年事已高,却并未推辞,当即说道:“老臣愿往。”

    原来,国老去过几次洛京,想趁此次机会再去一趟,再望一望洛京之王气。

    周天子专使闻言大悦,立即转向各国使节,说道:“不如各位使节也一同前往洛京,待共证真伪,才好回国覆命呀。”

    各国使节心里都明白,即使本国得不到陨星,也不能让别国轻易得到,当此时节,只能进,不能退,否则就是承认本国放弃这块稀世奇物。所以,各国使节纷纷表示愿意一同前往洛京。

    楚王心中大大松了一口气,立即说道:“国老和各位上使此行关系重大。辛仲、项镧,你们二人负责领兵,随行护卫,尤其要保护好各国使节,不得有任何闪失。另外,带上那两名当事渔夫,和这几名捞起陨星的兵士,以备周天子询问。”

    两位将军领命退下,站在一旁。辛老将军本来就了解此次云泽之行的所有计划,这会儿当然也听得懂楚王言下之意:看住各国使节,才能安安全全地把这个烫手的陨星甩给周天子,化解楚国四周的危机。

    周天子专使听到楚王的安排,十分高兴,说道:“如此甚好。只是辛苦各位将士了。既然如此,秋风已起,天气渐凉,我等不如明日就起行。各位以为如何?”

    众人都无意见,于是这件事就这么定下来了。

    大家都回到营帐,纷纷开始打算归程。项镧带着几名兵士,将陨星带回营中守护。

    第二天一大早,准备前往洛京的队伍就集结好了。此次来云泽的楚国将士多数都在护卫之列。不过,除了辛老将军和项镧,其他将士都可以在路过国都附近时,与都中的轮值将士换岗休整,由他们负责往后行程的护卫职责。

    这支队伍即将出发。而楚王还有些事要办,所以剩下的楚国将士明日才会动身回都。刚一送走前往洛京的队伍,楚王便上马,向着南边的小山驰去。

    这些天来,辛老将军的副将虞钜一直带领几名兵士守着那头白犀牛。至于白犀牛角上的符记,随行的将军大臣没有一人说得清有何涵义。本来虞钜打算按楚王之命,让人将绘下的图样传回国都详加研究。现在不必了。因为,大伙不日即可启程回都,而楚王也已打算将这头白犀牛带回都中。

    楚王驰上小山包,望见虞钜和几个值守的兵士正在往山洞中扔新鲜的草料。那头白犀牛很温驯,完全不像山中自然长大的野兽。

    有兵士看见楚王到来,赶紧高声行礼。虞钜他们几个也回过头,停下手中的活,行礼。楚王下马,来到山洞边,问起这几日里白犀牛的情况。只见那头白犀牛似乎比前几日更加精神,体态更加俊朗。楚王心中叹道,这确实是一头珍奇的异兽。

    楚王当即宣布将白犀牛带回国都,并命虞钜带人尽快制做一辆合适的笼车,以便装运犀牛。

    虞钜领命行事。

    楚王上马,回到了云泽边。

    此时,剩下的楚国大臣们有的在收拾东西打算归程,有的则在四下闲逛,毕竟他们身为大臣也不是常有机会出来。而楚王故意避开众人,独自来到了云泽边一处僻静的地方。这段时间里发生了不少事情,楚王要整理一下思绪。

    楚王在心里盘算着:星耀天象之吉凶祸福尚不得而知。不过陨星一事在周天子和各诸侯国那里算大致掩盖过去了,楚国四面的危机也可以暂时平息。多亏昭梦建议以静制动,致使各国兴兵而无所用,徒耗力气。现在,有两件事最要紧。一是昭梦他们的情况。二是陨星真正坠落的地方。不知道都中有没有收到有关陨星的报告。也不知道有没有昭梦他们的消息……

    忽然,楚王想起了祭典那日云泽中突然出现巨物的情形。楚王想着,这件事虽然对别国人好瞒,但恐怕要在楚国传得尽人皆知了,这可如何是好?思来想去,楚王想出了一个主意,决定待回都之后,即刻布告全国,称祭典东皇之仪式突生变故,实乃太一神示警,为奉安神灵,今年全国贡赋减半。楚王觉得,如此一来,即便有好事之徒喜欢对怪事穷根究底,也不至于传得人心惶惶。

    想到这里,楚王忽然记起,王子周岁在即。楚王想,不如也照士卿习俗,亲自采些菖蒲艾草之类带回去,王后一定很喜欢。于是,楚王向水边一带走去。

    一来到水边,看着清澈的波光和水底的粼粼砂石,拨弄着石隙间的菖蒲,楚王不禁想起了传国玉琮。以前,他只是听先王告诉,说这对玉琮是楚国之无上宝器。现在,楚王开始确信玉琮有某种灵力,甚至他隐隐感到内心深处有一种想与这灵力沟通的渴望,只是他不知道该怎么做到。

    不知不觉间,楚王又开始思绪万千,想着:那日,我照着王室流传的说法,在泽水中激荡玉琮,然后泽中就出现了饕餮。由此看来,虽然至少已有百年不曾召唤,但饕餮对于玉琮的感应并没有改变。这云泽底下藏着如此巨大的怪兽,却向来风平浪静,可见泽底还有更多的秘密。如今,祭族已经不再帮助楚国,而巫人的态度还不得而知。不管怎样,楚国以后要更多地依靠自身了。这玉琮既是传国宝器,必须好好使用它的秘密和力量。祭师说简阁的牍册还有些许残存,被祭族和巫人分别守护。这玉琮必然与简阁牍册中记载的奥秘有关。相传,先祖熊羽第一次见到简阁中的图文,手不释卷,忘食三日。或许,简阁中秘藏的就是王族传说中的天学……若祭师所说的预言中的那个人不是我儿,或许可以借兑现始约之机,向祭族要求简阁残存的牍册,即使是抄录甚至借阅一遍,也会令楚国受用不尽……

    终于,日近中午,一阵清风将楚王吹醒。楚王放眼望了一番云泽,回到了营帐。

    傍晚时分,虞钜来报,给白犀牛准备的笼车已经做好了。

    第二天,楚王和剩下的所有人启程回都。虞钜带着大部分兵士走在队伍后部,负责运送白犀牛。回程不用像来时那样故意折腾,大家走的都是大路,所以不到十日就回到了国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