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凤谋江山 » 第109章 翻旧案出人意料

第109章 翻旧案出人意料

    湘琳的病,一直到三月底才渐渐有了起色。

    古清华免不了每日都去看她,陪她聊些闲话,天气好时总劝她出去走走,散散心。看着湘琳日渐憔悴苍白的容颜她心里也很不好受,可是情之伤不同别的,无药可医,也没有道理可讲。湘琳不是不敢面对现实的人,可是敢于面对不表示便不会为之所伤,古清华只能默默陪着她,让时间来慢慢抚慰、熨平她那入髓的伤痛。

    三月底某次,古清华再去看望湘琳时,发现她正坐在妆台前仔仔细细的梳妆,古清华一怔大喜,忙止住了脚步倚在门边不忍惊动打扰了。

    湘琳无疑转脸见了她,微笑着起身走过去道:“陛下,你来了!”

    古清华紧紧握着她的手,上看下看,忍不住眉开眼笑:“湘琳,你今日气色好多了?”

    湘琳目露感激,又有些不太好意思,低头笑笑,亦回握着她的手用力一捏,道:“这些日子,让你操心了!”

    古清华摇摇头,道:“你没事了就好,看着你那样,我心里也很难过的。”

    “以后都不会了。”湘琳淡淡道:“我只允许自己伤心难过到今天,我和太子哥哥的感情永远留在我的心中,但是剩下的生命里,我还有更加重要的事情要做。”

    “湘琳,你想通了就好,我真高兴你这么说!”古清华大为高兴。一直以来,她和湘琳的关系都很微妙,坐在皇位上的那个是她,可是古清华其实又是湘琳,她不开心,她总觉得是自己欠了她的!

    “别光说我,”湘琳抿着嘴微笑,虽然脸色有些苍白,笑容依然甜美,她的目光顺着她的身子往下移,停在她的小腹上,狡黠的眨眨眼,打趣道:“我觉得,这种假怀孕的把戏不玩也罢了,跟苏公子计划计划,什么时候真正要个孩子吧!”

    古清华的脸腾的红了,有些扭捏别开脸,吭吭哧哧道:“湘琳你,你不讨厌苏浚了吗?”

    古清华明白湘琳的意思,她不是真建议他们现在生孩子,而是表达了自己不反对他们在一起的意思。古清华一直不肯跟苏浚走到最后一步,潜意识里其实也有对湘琳的顾忌,毕竟古清华这副身体可是人家的,而且,还是人家心心念念的太子哥哥所钟情的呢!如果真正的古清华远在千里之外她完全不需考虑,可是她天天就在她的身边,那种被人不满盯着的目光追随的滋味一定不会好受!

    “你喜欢不就行了?”湘琳心中感动,忍不住也好笑起来,沉默片刻,认真道:“其实我看得出来他是个好人,你喜欢他,他也钟情你,我希望你幸福,古清华幸福了,太子哥哥才可能会幸福。呵呵,这副皮囊从今天开始完完全全是你的了,古清华至始至终也只有你一个,往后做事,你不要再顾忌我了!至于我和太子哥哥,”

    湘琳的眼中水亮亮的带着几分迷蒙,她下颔微扬,凝着前方幽幽说道:“我们约好了生生世世都在一起,错过了这一世,我们还有下一世、下下一世、下下下一世……真的,不要紧的!”

    古清华听得鼻腔有些发酸,她一直担心湘琳会承受不了这个打击而一蹶不振一病不起,其实,是她小看了她了!她这段时间卧病在床一事不问,不是软弱,而是在对过去做一个神圣痛快的埋葬与晚悼,她没有她想的那么脆弱!

    “湘琳,你也一定会幸福的!”古清华看湘琳微微向她点头,她一急忙又加重了语气道:“真的!世事难料,峰回路转柳暗花明未必不会转入又一村,湘琳,古氏列祖列宗,还有大公主,他们都会保佑你的!”

    “谢谢你!”湘琳展颜向她一笑。

    那一日起,湘琳便走出了房间,从新侍奉在她的身边,携手共同进退,暗地里一道一道的摆着议政王。

    一切都在掌握之中,议政王的声望一时之间几乎跌落谷底,湘琳甚是高兴,向古清华笑着说今年的科举,必定可以从中好好挑选一批得用的人才。

    朝中旧吏大多是议政王的党羽,即使像清流那样的也基本是保持中立,古清华自己可用的除了一个暗中收服了的刘嘉,剩下的包括当年古清奇安排的人,都没有什么高职位。因此,她们对这次科举选拔人才抱有很大的希望。

    而且,从目前形势看起来,她们确实很有希望选到一批可用的人。一来,议政王声誉大损,古清华名气大盛,只要是有点气节名望的都不会投入他的阵营;二来,这次天寿城古氏一族也获得了直接参考的特赦令,这些人理所当然是站在古清华一边的,而且因为他们的身份,古清华纵然破格录用提拔,只要不占了正规军的名额,大家不但不会有意见,相反恐怕还会赞她宅心仁厚;三来,通过苏浚的周旋安排,亦有不少他昔日结交的有识之士将会参考,这些人中,大多数将会参加武举考试,这也正是古清华目前所欠缺的。

    不料,五月初,发生了一件事将朝堂诸臣轰炸得晕头转向,在民间掀起了狂风大浪,一时间将女帝古清华推向了风口浪尖。

    这一天是昭宁五年五月初三,古清华正在上朝,突然间,一阵沉闷的鼓声从远处嗡嗡传来,渐渐的越来越大声仿佛雷霆,朝堂上众臣一怔,无不睁大了眼,先是错愕,继而凝神侧耳,听闻鼓声响彻天地,洪若雷鸣,无不脸色大变!

    古清华亦不觉敛了敛神坐直了身子,黑漆漆的眸子一眨不眨往前望去,越过宽阔的殿前广场,目光投在左边的鼓楼之上。

    “是登闻鼓!”

    “有人在敲登闻鼓!”

    “怎么回事!”

    原本所议朝事早已不觉停止,人人的注意力都被这震天彻地的登闻鼓声吸引了去。

    古清华暗暗心惊,紧张得心突突直跳。

    登闻鼓是开国太祖皇帝所设,鼓身直径两米,鼓面为最上等的牛皮所制,漆红如血。这是一面鸣冤之鼓。登闻鼓响,皆为天下奇冤,天子必须亲自审问,而倘若此案够不上天下奇冤的级别,妄击登闻鼓之人将遭受千刀万剐之刑,其家人亦受将遭受流放三千里之牵连。

    是以,从未有人敢轻易去敲这面红得刺目的巨鼓。

    开国至今,登闻鼓仅被敲响两次。

    一次是太宗晚期西征大将杨名锋被国舅暗算,杨氏一门父子叔侄五将皆含冤战死在疆场,杨名锋二子杨靖凯还被诬投敌叛国,先帝震怒,下令抄了杨家,将杨家上下二百来口尽数流放的流放,没籍的没籍,后来大难不死的杨名锋历尽九死一生上京击登闻鼓告状,在父亲叔父昔日部将帮助下,终得还以清白。

    再有一次,也就是古清华的曾祖父英宗时期,一位叫做彭雪琴的御史奉旨南下查案,结果查出一连串上下勾结的贪墨案,案情巨大,惊心动魄,涉案金额达八百余万两,从地方县令到朝中一品大员皆有牵涉,彭御史全家上下三十来口一夜之间惨遭大火,一个不剩,御史本人也在南边死得不明不白,却为地方官员上下勾结,报了个“死于意外”,其女当时在外祖母家侥幸得以脱险,后在乡亲们帮助下上京击响登闻鼓,英宗震怒,着令彻查。

    今日,是登闻鼓第三次被人敲响。

    “启禀陛下,击鼓之人带到!”执事太监引着为两名羽林军押送前来的击鼓人上殿,尖声尖气的声音一响起,偌大金殿立时鸦雀无声,人人睁大眼睛打量着这大息朝第三位敢击登闻鼓之人。

    为防刺客混入,依例击鼓之人被带上金殿时是要反剪束缚着双手,带着铁链脚镣,由羽林军卫押着来的。

    众人往那击鼓之人看去,忍不住又叽叽喳喳低声议论了起来。

    只见那跪在殿中之人,是位身着缁衣的中年尼姑!形容清瘦,颧骨微突,也许是长年不见光的原因,脸色白得吓人,嘴唇也毫无血色,一双狭长的眼睛却又黑又亮,深沉如潭。

    她直挺挺跪在殿中,目光下垂,头却未低,面色平静,仿若止水,一动不动,任人观看毫不露怯,虽然带着脚镣,缚着双手,却不见惊慌,也不见局促,一派浑然天成的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