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辽国小奸臣 » 第三十九章 你可还要诗文么?(二合一)

第三十九章 你可还要诗文么?(二合一)

    看到这一幕的堂中之人,眼珠子不由得掉下来了。

    他们看到了什么,进士及第,开封府界提点诸县镇公事,南朝正旦使,南朝士林中流砥柱,竟然向一个小童行师礼。

    这尼玛简直是铁树开花,千古奇闻一桩。

    开封府界提点诸县镇公事是什么职位,除了东京以外,总管着开封府地界的军政大权,能够坐上这个位置的,除了大佬还是大佬,板上钉钉能进政事堂了,最次也是参政,一般都被视为宰相后备的。

    历史上,担任过开封府界提点诸县镇公事的,都是赫赫有名的人物,奸相蔡京,无耻宰相王黼,北宋六贼之二,都在这个位置上待过,可见这个位置之重要。

    但偏偏就是这么一位大佬,竟然恭恭敬敬地向北地一个小童行礼。

    而且,这位小童还实受了。

    如何不惊爆这帮人的眼球!

    “子容兄,为何做如此之状?”萧总管声音都带着颤音了。

    “印月兄收得好书童啊,此子于算学和机关一道,远胜小弟多矣。”带着心悦诚服的口气,苏颂笑着说道,“说来惭愧,“颂从这位小先生身上,学到了不少,这北地,果然是卧虎藏龙,老夫服气矣。”

    “终究是些杂学,子容兄如此之态,未免有些惊世骇俗。”耶律齐先是震惊,后是狂喜,明明辽人被打脸的文会,现在此事一出,辽人的脸上,未免大大的长脸。

    此会之后,谁还会记得楼下那帮士子做的歪诗,大家都知道辽国的大儒,以师礼对待一个辽国小书童。辽国士林多年被宋朝士人嘲笑的局面,立刻反过来了。

    说辽人俱是不同文墨之辈?你北宋大儒,宰相后备都向我辽国一个小书童求教,你还有脸说这个话?

    虽然心里狂喜,但是面子上功夫也还是要做的。精通助攻的萧总管立刻装作大怒,高声呵斥起来。

    “个无知的孽畜,还不跪下赔礼,子容兄乃是堂堂正旦使,这一礼,也是汝等无知小童能受的?”

    萧总管话里暗藏机锋,点出了苏颂的宋使身份,即是呵斥萧凛先注意印象。同时也是高喊给园中所有人听的。

    宋使向辽人行礼,岂不是代表宋国皇帝向辽国小童行礼。自己果然才是天朝上国啊。

    在座都是人精,岂会听不出此话的玄机,连苏颂都老脸一红,觉得自己一时心神激荡之下,做得有些差了。

    萧凛先则不为所动。

    自己能见到宋使的机会不多,一定要把握住了,至少要把什么才是重要的知识,把这个概念传递给宋人。

    哪怕可能没用,只要能稍微刺激一下宋人,也是好的。

    “孔子尚拜七岁小儿为师,为何凛先受不得此人一礼。”萧凛先收起了嬉皮笑脸,正色道。

    “小子狂妄!”萧总管这次是真的生气了,给了侍立门口的老仆一个手势,意思就是让他来收拾他。

    “印月兄且息怒,此子算学与机关一道造诣之深,远胜于老夫矣。圣人尚且拜项橐为师,老夫效仿圣人,岂有错焉。”虽然觉得有些不爽,但是苏颂有风度,不得不开口替萧凛先求情。

    “吾只闻圣人以文字传世,未闻圣人以杂学传世尔。”作为副使,年轻气盛的苏辙当然也看出了其中关窍,怀揣着一颗爱国的热血心肠,不由得拉下脸来,对着萧凛先一个孩童揶揄到。

    “哈哈哈哈!杂学?”萧凛先哈哈大笑,终于等到对方打先手了。

    接下来,就看自己如何华丽的双杀了。

    耶耶要让你们这帮眼里只知道文章的士人知道,书童能和图书管理员并列,成为隐藏职业,不是没有道理的。

    “原来宋人是这般看的,空坐宝山不识宝,难怪宋人被我大辽数次打败!”萧凛先赤裸裸地揭开对方的伤疤。

    “萧凛先!”看到这个熊孩子把事情闹大了,萧总管彻底动了真怒,“宋辽兄弟之邦,岂是你这小童能置喙的。”

    “是么,不知这岁币,又是从何得来?”萧凛先接着开口道。

    堂中猛然一静。

    听着楼下已经响起了脚步声,想必是来拖走自己的侍卫,萧凛先知道留给自己的时间不多了,赶紧开口道。

    “杂学?依汝看来,这便是天下一等一的学问,比之诗文,强之万倍。试问,国之强盛,是靠文章乎?”

    “文章者,教化尔,若不是靠圣人教化百姓,晓之以理,国家焉得强盛?”苏颂随即开口了。

    很好,这也是此时文人和官员的主流思想。

    “哈哈哈,国之强盛,无非在于仓廪是否充实,兵甲是否尖锐,哪里是靠文章!”

    “胡说!”苏颂脸红脖子粗地训斥萧凛先起来。“诚然如是,不靠文章治国,便靠算学与机关之术,便能然国家强盛?”

    “正是如此!”萧凛先高声回应。“敢问宋使,能使天下众人无饥馑之忧,算得奇功否?”

    “自是百世之功也。”

    “唐朝之前,农人所用直犁,双牛一人,后来采用曲辕犁,只需一牛一人,能使民所耕之地翻倍,故而唐朝强盛,此为机关术之功也,可与道德文章有关否?”

    “这——”苏辙很想说有关,但是以他的品格,还做不出此等之事。

    此时侍卫已经来到门口,正要进来逮人,结果被耶律齐拦住了。

    方才萧凛先的话,让他心中大为触动,他倒要看看,这位童子有何言论。

    “敢问宋使,我朝之人骁勇,天生力气胜于宋人,宋人所凭恃者,无非盔甲刀剑远胜于我辽人,鼎鼎大名的步人甲与弓弩,是不是冶炼机关之术。”

    “这——”苏辙为之语塞,作为文人的他,军队战斗的事离他太远,在他的心中,无非就是文人在帐中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尔。

    “两军相争,则兵法为上尔。”憋了好久,他憋出这么一句话。

    “呵呵。”萧凛先冷笑道,若士卒无兵无甲,便是孙武再世,也打不得胜仗尔。

    不等对方说话,萧凛先接着开口道。“你宋人多爱盛唐,盛唐无敌天下之军,乃是陌刀队尔。”

    “且不说军器,若是无那精通杂学的蔡侯,发明雕版之工匠,汝等书生,此时尚用竹简抄书矣,哪来有书籍将汝等的圣人之书,道德文章,传播天下。此等教化之功,机关之学亦是居功至伟。”

    堂中的两位宋使,包括苏颂在内,脸色俱是绯红,心中不服之时,同时也不得承认,这个嚣张的北国小童,说得有几分道理。

    事实上不是北宋这帮文人不够聪明,而是他们痴迷于上古书中的道德文章,一直看不到某些角落罢了。

    眼见没有侍卫上来捉自己,萧凛先准备继续将科技是第一生产力的概念普及给宋人。

    “至于算学一道,乃是强国之基,学到深处,有鬼神不测之机,可笑汝等宋人,坐拥天下最大的宝山而不识宝。哈哈哈哈。”萧凛先故作猖狂的哈哈大笑。

    “若说机关之学与民生军事有用则可,不知这算学有何用处?”苏颂虚心地问了起来,他虽然精通数学,但是当做消遣研究而已,就跟后世某些官员研究些诗词歌赋书法是一样的,权作调剂。

    事实上,他也很好奇,这算学,到底有何用?

    “丈量田亩,计算税赋,哪里用不到算学,便是两国交兵,对阵之时,算学亦有大用。”

    “哦?小子切莫狂言,速速将来。”耶律齐眼中冒着精光。

    “两军对阵,若是得知对方军队一日所行里程,一日所用之粮草,便可算出大概有多少军队,战力如何,料敌机先,战无不胜,岂不闻孙膑减灶之智否?”

    见到众人一副你在吹逼的心情,萧凛先怒了,是时候表演真正的技术了。

    “不知苏正使与苏副使,是何官职,一月俸禄几何?一科进士录取多少人?”萧凛先对着两人行了一礼,笑着问道。

    “问此作甚。”苏辙满脸不悦,文人羞于谈钱,认为是阿堵物,这是惯例。

    “小子好奇,且告诉小子便知。”萧凛先笑着说。

    “老夫忝为开封府界提点诸县镇公事,职田二十亩,月俸一百五十贯足,每年绫二十匹,绢三十匹,棉五十两,罗一匹,炭火钱二十贯……”苏颂心中一动,老老实实地说了起来。

    见到苏颂都说了,苏辙也将自己俸禄说了出来。听得萧凛先一惊。

    都说宋朝高薪养廉,自己总算是看到了啊。宋朝的官员分为月俸,职田,加俸三种,意思就是你做了官,不仅有正工资,国家还给你分免税田,还有各种各样的补贴,茶、酒、厨料、薪、蒿、炭、盐诸物、喂马的草料及随身差役的衣粮、伙食费等,数量与具体官职挂钩。

    而且北宋流行加散官,就是有官职无官位,但是待遇是一样的。官越高身上的散官职越多。按照当时的米价来看,像苏颂这种的四品官,一个月光是工资加补贴,差不多都有折合六万多人民币,还是房价没涨之前的那种。

    “这可恶的有钱人!”萧凛先越听越羡(ji)慕(du),难怪东华门外唱名,才是好男儿呢。这个待遇,太让人眼红了。

    “贵国果然豪富,这一年岁入,约莫四千四百余万贯铜吧。”萧凛先装模作样地算了一会儿,吐出了让所有人心惊肉跳地数字。

    “你怎知——”苏辙面如死灰,立刻高呼起来,随即掩口不言。

    “这,这,便是汝方才算出来的?”苏颂语气都颤抖了。

    “这,便是算学的力量!”萧凛先负手看着窗外,一副绝世高手的口吻。

    不,这是穿越者的力量,萧凛先心中暗笑到,他当然不能通过官员的工资算出大宋一年的GDP,但是架不住他是穿越者,用借口这个来告诉他们数学的重要性而已。王安石变法的时候,大宋的一年收入是四万八千万贯,萧凛先估计了一个数字,然后说了出来。

    从宋使惊骇的眼光来看,自己似乎是蒙对了啊。萧凛先心情突然不错。

    萧凛先估计的数字,与此时宋朝的收入,相差不过五十万贯,虽然看着五十万贯差距有些大,但是考虑到萧凛先只靠着官员俸禄便算出如此数字,已经跟满分答案差不多了。

    “南朝竟然豪富至此么?”耶律齐眼中的光芒更胜。

    “这算学,当真如此之神奇?”说话的是萧总管,像官员俸禄等消息,一打听便知,没想到他竟然能通过这个算出一国岁入,此术若是用在其他地方,岂不是天下与他眼中,没有什么秘密?

    这便是韩王密录么,不,便是韩王也没有如此惊人,只能说此子妖孽过甚!萧总管是见过摄政王韩德让的,虽然明白韩王智深似海,但是当年的韩王也没有如此学问,不然的话,以韩王的才能,早就踏平汴京,饮马金明池了。

    老夫可能收了个妖孽啊。萧总管此时有些后怕了,此子尚未长成便如此可怕,若是精通些人情世故——

    天下谁人能制得住他!

    见到两位老倌儿面露震撼,萧凛先哪知道他们为宋朝豪富所震慑,为了避免他俩起觊觎之心,萧凛先立即开口道。

    “虽然岁入如此之多,但是宋朝之国库,亦是不见增多,反而愈少罢。”萧凛先笑着说道。

    两位苏姓宋人都用看鬼神的眼光看着他。

    两位辽人看他的眼光已经有些不善了。

    “好教耶律公,萧公得知,南朝虽然豪富,但是国库日益空虚,怕三代之后,不用吾等费力,自然消亡尔。”

    “小子尓敢!”苏辙此时发挥了无双的辩才“吾大宋国富民强,圣人励精图治,上下用命,岂是汝这小子可以诋毁的?”

    “是么?”萧凛先笑着吐出两个字,“冗官,冗兵!”

    嘶——苏颂立刻倒吸一口凉气。

    他是真的被吓到了,身处他这个位置,才算是接触到这个庞大帝国真相,才发觉大宋不像天下人想的那样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但是对方不过一个孩童,竟然如此清楚。

    难道算学学到深处,真有如此鬼神莫测之机乎?苏颂心中涌起了这个念头。

    “宋朝官浸之多,历朝未有也,南宋虽豪富,但可用之钱却少。其一,在于官员日多,每开一科,则多一千八百官员,而宋朝待官员之厚,亘古未有,天下财富有限,田地亦是有限,哪里养得起如此多官员,故此哪怕其岁入越多,国库越少尔,况且汴京八十万禁军,日日吃饷,亦是占了岁入之半尔。”萧凛先自然而然的将王安石的观点说了出来。

    “待其三代之后,其官员日多,国库空虚,官乱于上,民贫于下,乃是灭国之道尔!”

    “够了!众位大儒面前,岂是汝这小儿狂吠之地。”众人一想到那副场景,均是细思极恐。这个时候萧总管总算发现,这些东西不能再讲了。

    宋人是惊恐于那副画面很可能发生。

    两位辽人大佬是惊恐于这么恐怖的学问,竟然出自一个孩童之口。

    于是他用手一挥,那位老仆立刻走了过来,本来欲拖走他,但是看到耶律齐的暗示之后,却是恭恭敬敬地带萧凛先下楼。

    “宋使?汝现在还要诗文么?”走到楼梯拐角处,萧凛先笑着说道。

    苏辙面若死灰,紧闭双唇,不再说话。

    “既然宋使如此爱诗词,小子便送汝等诗词好了。”萧凛先大笑着高声吟诵。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沈绿蚁。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此渔家傲便算是半吟雪半吟梅罢,再送汝一首吟月的。”

    少年的声音渐行渐远,声音从远远的地方传来。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