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月照燕云 » 三十二 梅花香自苦寒来 (二)

三十二 梅花香自苦寒来 (二)

    第三场的史论和策论是周璋的最强项目了。当年在在江南读书时,经常去荆川公故址瞻仰他的光辉事迹,荆川先生的文采和高尚的情操深深的折服了周璋。嘉靖年间的历史背景和现在有很多相似之处,荆川公借古喻今的‘信陵君窃符救赵’的文章,很符合当下的大背景。在此情况下,写出刚好符合当下现在的国情。

    立意明确后倒也不用全文照抄,再说想抄也背不出来。于是,用自己的语言,层层推进,洋洋洒洒的写出‘论信陵君窃符救赵’。写完以后开始准备策论,循规蹈矩的写下一片关于三冗的策论。写古代事情嘛,观点可以尖锐明确;写时政嘛就要悠着点了。我又不是宰执天下的大臣,我只想考个解士而已,犯的着写得那么可操作吗?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我就是一个买茶叶蛋的,咱不操造原子弹的心。

    写完所有的草稿,已经是第二天天黑了;次日,工整的誊写在答题纸上,解试已经开始糊名了,所以不能出现任何考生信息的字眼;周璋又仔细的校对无误,确认没有问题了,这才放下手中的笔;看看时间已经不早,已经有考生陆续交卷于是也交卷离开。

    客栈外嘈杂的声音吵醒了周璋,看看太阳已经偏西了,肚子咕咕的响了起来。昨天考试结束,一回到客栈,吃了晚饭。马上就睡觉了,还特地关照好伙计,不用叫他起床,结果倒好,一觉睡了一天一夜,十二个时辰。解试是按照州府排名的,不用在江宁等待出榜。八月二十八日会在各自的州府公布上榜名单,翌日一早,众人告别桨声灯影中的秦淮河,乘坐豪华版的长途三轮车离开了江宁府。

    与此同时,解试的阅卷也如火如荼的开始了。要在十几天的时间里,批完两千多人的考卷任务是很重的,试卷又是经过专人誊写的,以免有人认识相熟的字迹,工作量就更大了。好在各房的同考官,都是年富力强的进士出身,急需用做出成绩来打通上升的渠道,日以继夜的努力终于在八月二十五这天完成了阅卷,排定了各州的考生名次。各州的学政赶紧带着名单回各州去,耽误了放榜时间可是一个大事。

    周璋一行考生回到州府以后,各自解散各回各家。可怜的是,考完试的周璋一点放松的时间都没有,甚至林芝来州城等他考试回来,他也只陪她去淮河边看了半天的野鸭子,看了落霞与孤鹜齐飞,没看到秋水共长天一色,洪泽湖还要六百多年后才形成呢,那时泗洲城已经在水下了。不过,此时的周璋正沉浸在柔情蜜意之中,丝毫没有去感觉这沉重的历史沧桑。善解人意的林芝知道,自己的爱人有很多是要做,虽然一直不明白这些事情的意义所在,但爱不就是盲目的吗?

    此后的日子周璋一头扎到了明德车坊,亲自指挥成立了开发部,并且单独开辟出一个院落专门试制新产品,现在最重要的任务是研制出来传动齿轮和转向机构。以明德车坊的工艺水平做出来没什么问题,只是铸造的毛坯精度很低,以目前的加工水平只能一一配对,互换性就别谈了。经过众人坚持不懈的努力,第一组齿轮样品总算出来了,虽然精度喜人,而且平滑性也大有问题,但解决了从无到有的问题,也是巨大的进步了。

    周璋向岳毅提出了改进的意见和措施,并且交给他起草好的检验标准,让他不要怕花时间和金钱,努力做出符合标准的产品,虽然不知道这玩意有多大用处,不知道周璋为什么如此重视,岳毅还是严肃认真的答应下来。周璋又拿出了几个转向机构的方案,让岳毅和几个老师傅一起讨论,在现有的水平下,如何实现,哪个更好更容易实现,经过几轮的激烈讨论,最终确定了两种方案进行试制。

    周璋又提出了四轮马车的设计构想,希望转向机构成熟后,马上进行四轮马车的试制,明德快递现在已经深入人心大受民众和商家欢迎,但现在只能进行轻便货物的运输,大一点的货物还需要通过水路运输,效率低下不说,还有很多地方航运到不了,最后还要人力去解决。四轮马车将很好的解决这些问题,还会加快港口的出货速度,进一步提高水运的效率。其实周璋还有很多的想法,不过时机还没成熟,一切都得慢慢来,心急吃不了热豆腐。

    紧张的工作,总是能让人忘记时间,这天正在和工人师傅们一起安装转向机构的周璋,忽然听到了外面锣鼓喧天,人声嘈杂,还不时有大声的欢笑。这时候,听得外面有人大声叫喊,请周璋老爷出来,周璋一头雾水的走了出来外面的人看见里面有人走出来,安静了下来。

    一个差役模样的走上前来躬身向周璋行礼,恭敬的问道“您就是周璋老爷”周璋点头应是,那差役高声到“恭喜老爷,高中泗洲解试头名,恭祝老爷京报连登黄甲”。这一声引起众人的高声欢呼,周璋预料通过解试是没有问题的,倒也没有考虑能否拿到头名解元。现在意料之外的拿到了解元,自然是高兴异常。那边方员外赶紧拿出白银十两,赏给报喜的差役,众人见状更是大声的叫好,方员外也高兴的大声宣布明天全车坊放假,开流水席请大家吃饭。

    周璋此时也得知小胖子方明也以孙山的位置通过了解试,获得明年去东京汴梁参加省试的资格。报喜的差役又告诉周璋,知州大人明晚在府衙宴请各位通过解试的学子。周璋这才收拾情怀,去住处换洗完毕,从一个油不啦唧的车间工人变成了温雅如玉的翩翩少年学子。

    这就是传说中的鹿鸣宴啊,周璋一众人等面带喜悦,虽然都尽量压住一点心情,以免的被别人说年少轻狂,得意忘形,特别是知州大人可能还在看着。但毕竟都是年轻人,正是青春年少之际,对情绪的控制远,没到泰山崩于前而不动声色的老妖境界。每个人眉飞色舞的快乐神情还是溢于言表。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吹笙鼓簧,承筐是将,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本届的前五名魁首,跳完预祝省试夺魁的魁星舞后,两个多时辰的宴会接近尾声了。最后,按规矩在周璋带领下四十名新科解士向知州和各位大人躬身致谢,感谢各位大人的关爱和提携,泗洲的至平三年的鹿鸣晏到此结束。

    春回大地,万象更新,远处的原野上露出浅浅的绿色,客栈两边的柳树在料峭春风中,倔强的吐出嫩芽,显示出生命的顽强和不屈。周璋和方明来到东京汴梁已经三个多月了。

    解试的中的,让他们度过了一个扬眉吐气的秋天,众星捧月的日子过得那真是爽歪歪了。十七岁的解元,据州学某好事的先生考证,应该是自科考以来最年轻的解元了,至少是前三名,此先生信誓旦旦的保证过。周璋也慰劳了自己一下,好好的休息了一个月,放下手头所有的事,万里长城又不是一天建成的,心里自我安慰安慰。主要还是想好好的享受一下亲人和爱人身边相伴的时光。

    一个月,周璋没有住在州城和县城,回到了那个小山村。在那个清静的小院,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牵着林芝的柔若无骨的小手,朝临溪水观鱼,日出东方,晨露莹莹,微云抹远山,绿水绕村细细流,水波倒映着一双微红的脸颊,太阳轻轻的笑了。

    暮登寒山赏秋,碧云天,黄叶地,秋草连天,夕阳山外山,晚霞拉长了两个相偎相依的人影,四周一片宁静。相聚是短暂的,他们都知道分离就在眼前,也许一年。也许三年,默默的享受着欢乐的时光,都没有提何时去东京汴梁参加礼部省试。树上最后一片黄叶落下的时候,他们知道分别的时刻就在眼前了,没有执手相看泪眼,只有微笑的祝福。

    选了一个良辰吉日,周璋和方明一行三十余人告别了亲朋好友远赴汴梁,本来州府有统一安排去京城的,但周璋有自己的考虑,没有和大部考生一起出发。两个月前,他去了大山的家里,拜见了大山的父母,大山在军中发展的很是不错,已经是指挥五十人的队长了。只是他们的书信来往极为困难,现在知道大山的情况不错还是非常开心的。

    这次来还有另外的事情,他委托大山的父亲在附近寻找二三十名为人忠厚,身手矫健的年轻小伙子,最好不超过十八岁。山里面找精明的小伙子很难,忠厚本分的基本全是的。很快就招收了二十六名年轻力壮的小伙子。

    周璋又让方员外重金聘请了武术教师,训练教导这帮家伙武术散打。对外宣称是明德车坊的护卫队,周璋又让一个从西北边军返乡的堂哥周青担任护卫队长,并让他按照后世军训的要求进行队列,越野,泅渡等等要求训练,高营养,大运动量的生活,让这些年轻人很快壮实了一圈。重金之下必有勇夫,武术教头也在重奖重罚的刺激下,拿出全部的本领倾囊相授,每一个落后的家伙都受到教头和周青队长的特殊关照,谁叫他们就是银子呢。

    考核合格率是他们的唯一指标,直接和白花花的银子挂钩,两个多月的魔鬼训练,让这二十六个人都有脱胎换骨的变化。现在这些人还有教头和周青都将随着他一起去京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