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鹅山旧事 » 第九十八章

第九十八章

    正月初九,陈月红一家就匆匆回到了陵南市。

    回到陵南市稍作休息之后,陈月红和张良立马开始到店里搞卫生。附近上班的人很多都回来了,有一些店家也开工了,他们也想早点开工挣钱。

    由于停了半个多月的工,店里很多东西都落满了灰,有一些东西甚至发霉了,两人洗洗刷刷了整整一天才把卫生搞完。晚上让粮油店的老板送了米和其他一些东西来,两人准备明天就开门营业。等所有的事都做完了,张良才想起来要给李哥打个电话通知他来上班。李哥是店里请的送餐员。去年十月,店里忙得转不开身,陈月红和张良两人商量要请一个帮工。他们在门口贴了一张招工启事,很快就有人上门来应聘了。两人从来应聘的三人中选了踏实稳重的李哥。李哥的工作主要是送餐,兼职打打杂。他的工作时间是早上九点到晚上八点,中午有两个小时的休息时间。每月工资是两千五百元。

    第二天,店里就开始营业了。李哥说还在老家,得等几天才能上班,所以店里暂时只有他们两人,女儿有张妈管着,他们不用操心。陈月红和张良又开始进入到紧张而忙碌的生活中。虽然生意还没有完全恢复,可事情还是有那么多,该准备的一件也不能落下。

    每天早上,张良比陈月红提早一些出门去买菜。陈月红哄了一会儿乖巧的女儿,随后也到了店里。她先搬两张折叠桌到门口的树下摆好,扫地拖地,摆好蒸饭的钢钵。做完这些,张良差不多就回来了。随后张良开始准备那几样比较耗时间的菜,陈月红则在后厨忙着洗菜切菜、剁排骨等等。

    厨房的事很繁琐,做了这个还有那个。总之有做不完的事。陈月红常常因为忙乱而切到手,不过这都是小事,用力按几分钟,等不出血了就又可以接着干活。就是不方便,也怕血弄脏了刚洗好的菜。关于洗碗洗菜,陈月红倒愿意过夏天,夏天虽然热,可是水不会像冬天一样冰凉刺骨。当然,张爸张妈一有空也会来店里帮忙洗,这给她减轻了不少的负担。

    说起夏天冬天的话题,张良更愿意过冬天。夏天厨房里热得不行,他站在猛火炉前炒菜时时刻刻感觉身前有一个大火炉烤着,一身一身的汗往外流,衣服就没有干过。还有,春夏容易刮风下雨,这给他送餐带来很多的不便利。冬天除了早上去买菜坐电动车吹得两只耳朵生疼,其他倒还好。至少身上是干爽的。

    自从开了这个快餐店,陈月红和张良都瘦了不少。在这半年里,他们一家人没有好好吃过一顿饭。每次都是等店里忙完,陈月红把所有盛菜的大盆收刮一遍,将盆底的一点汤汤水水盛出来放进微波炉里一热,这样便对付完一餐。要说一家人正正经经坐下来吃一餐像样的饭那是不可能的。并不是说他们舍不得吃,现在对于他们来说买一些好菜是很平常的事。就是每天都忙啊,等店里忙完了,饭点已经过了,胃也没什么知觉了;他们也早已累得不想动,就想着随便吃点赶紧把事接着做完回去休息。哪里还有心思去做什么好吃的。

    除了吃饭随意,他们也缺乏休息。从开店到现在的半年时间里,陈月红和张良没有放过一天假。即使有个头痛脑热也硬扛着。

    他们怕呀,怕一旦休息客人会流失。

    做生意就是这样,不能随随便便休息。做餐饮更是如此,本身顾客就是为了便利才来吃饭的,如果你三天打鱼两天晒网,那顾客很快就会流失。因为别人不知道你到底是做还是不做,遇到一次两次之后,客人就不愿意再来了。

    所以,从去年九月开店以来到现在,整整半年的时间,除了春节的那半个月,其余的时间他们从来没有休息过一天半天的。因为他们知道,把生意做起来不容易,要留住客人更是难。做快餐除了要吃苦耐劳,更要持之以恒。其实不管做什么,坚持不懈是最基本的要素。

    不管是严寒酷暑,还是刮风下雨,只要手脚还能动,那就要开门营业。除非天上下刀子,不然决不可能歇业。

    另一方面,陈月红也舍不得休息。休息一天就要少挣三四百元,还得倒贴房租,这谁舍得休息。去年十二月要不是立生结婚要赶着回去参加婚礼,她计划营业到腊月二十五。附近的公司大部分是腊月二十四放假,二十五还能做一天。

    在这半年里,陈月红和张良每天早上七点半起来,一直忙到夜里九点收工。回到住处最早也要十点。两人连逗孩子的精力都没有,洗漱完就恨不得马上躺床上睡觉。孩子一哄睡,他们马上就呼呼大睡起来。第二天又接着重复前一天的工作。周而复始。

    陈月红现在毫无形象可言,整天穿着油渍斑斑的宽松衣服,头发也总是凌乱不堪,给人邋里邋遢的感觉。

    有时她自己都不好意思。真的,与来店里吃饭的年轻女孩们光鲜亮丽的外表比起来,她的穿着完全不像是二十多岁的年青人。

    可是有什么办法呢?

    并不是她不爱收拾干净整洁,而是讲究不了。夏天里,她和张良一天换两身衣服,上午一套,下午一套。可是厨房太热了,才换上就又出了一身汗。冬天虽然不出汗了,可是进厨房做一会儿事,衣服很快又脏了。不是洗碗溅到油渍,就是衣服下摆擦到锅底黑。总之,再崭新漂亮的衣服都穿不出世来,她只能选价钱便宜、款式简单的衣服,这样方便做事。另一个,万一沾到太多油污洗不掉,丢了也不会觉得多可惜。

    至于头发凌乱,那更是没办法。尽管每天进店以前她都会把头发梳得整整齐齐,用橡皮筋扎成一个丸子头,可是在店里跑来跑去忙上一阵就不成样子了,细碎的短头发都跑出来了,乱七八糟地浮在面上。更不可能像别的女孩一样做时髦的发型,她的工作不允许她披头散发。那样很容易掉头发到饭菜里,也不方便做事。

    吃饭没规律、形象邋里邋遢、休息严重不足,整天忙得像陀螺一样,这便是陈月红和张良这半年来的生活,也是千千万万餐饮从业者的真实写照。

    正月过后,店里的生意恢复到年前的水平。陈月红和张良每天忙得脚不沾地,帮工李哥也尽心尽力地做着事。

    时间很快到了二月。这天上午的外卖电话不少。有一些还是距离比较远的。请了李哥之后,为了发展生意,张良带着李哥把方圆十里之内的路边店铺和公司都派了一遍卡片。

    接到订餐电话后,店里的三人马上又忙得像陀螺一样,张妈也推着孩子来帮忙了。

    后来陆陆续续又有其他一些订餐的电话,这一上午,陈月红感觉自己跑得都要冒烟了。张良在灶台前热火朝天地准备菜品。虽然还是春天,温度并不高,可张良硬是忙得满头大汗。别人都穿着厚衣服,他却脱的只剩一件单衣,甚至把袖子挽到了手臂。没办法,工作量大,一直没停过,身前又有一个炉子烤着,想不出汗都难。这不,人家还穿大衣呢,他穿着单衣,背上却起了汗。

    十一点五十,陈月红先打包好数码城里一部分客人的订单,让李哥先送去。这些距离近,又集中的老顾客得服务好。

    李哥出门后,陈月红继续忙碌地站在出餐窗口的桌前打包,张良继续炒菜。外卖的菜炒得差不多了,店里一下来了七八个客人,他在忙着做堂食客人的餐。

    大约二十分钟,李哥就把数码城的第一批餐送完回来了。接着陈月红就把远地方的餐和单子一并交代给了他。李哥提着这十六个快餐很快又出门了。

    李哥出门后,张良和陈月红忙着招呼店里的客人,店里陆续也坐了十多个客人,不过大部分都吃上了饭,只剩最后进来的两个人还没做好。等这两个人的餐做好后,张良把锅铲一丢,立马提着桌子上陈月红打包好的十一个外卖飞一样跑了出去。

    这十一个外卖也是数码城的,只是订的时间靠后。李哥去送的那十六个餐比较远,而且比较散,在三个不同的地方。等他送完回来估计来不及了。所以张良自己去送。他要在十二点半前把餐送到客人手里。为了解决送餐不及时的问题,店里还另外添置了一台二手电动车,这样张良可以在李哥送不及的情况下分担一些。

    张良骑着电动车拐上数码城侧面的那条马路。马路上车辆和行人都不多,倒是能时不时看见一身油污,骑着电动车飞奔而过的男人。电动车的后座载有蓝色塑料大筐。张良知道,这些人也是赶去数码城送餐的。他们都是附近快餐店的老板或者店里请的送餐员。为了早点将外卖送到客人手里,这些人不顾安危,在马路上横冲直撞,恨不得能飞起来。说实话,现在送外卖的多了起来,比的就是服务。看谁家物美价廉,谁家送餐及时。

    一到饭点,城市里的马路上就穿梭着各式各样送外卖的人。他们行色匆匆,眼神坚毅地朝着目的地冲去。这些人便是最初的外卖员,其实他们绝大部分也是快餐店老板。很多快餐店还是单打独斗模式,一般都是夫妻店,没有请工人帮忙。对于自己的生意,这些人愿意拿命去守护。为了早一点将餐点送达,他们将电动车开到最高码。

    每次张良看到他们这么拼命都有点担心,怕他们出事。虽然他自己经常也会开得比较快,不过碰到路口和巷子时,还是会为了安全起见减速。

    张良骑着电动车来到了数码城楼下,一下车便提着快餐拼命地往大楼跑去。

    这个时候正是下班高峰,乘坐电梯的人比较多,张良在一楼等了两分钟,电梯仍然没下来。他一看单子,一个是四楼的,一个是十二楼的。为了早点把外卖送到客户手中,张良选择爬楼梯。他手上吊着快餐,一步三个台阶,很快就到了四楼。把四楼的餐送完,他再从四楼搭电梯到十二楼。等他气喘吁吁地送完餐,随后快速地出了大楼,骑上电动车往回赶。

    他着急啊,店里还不知道是什么情况呢。

    当他骑着电动车准备拐进村子的时候,猛然看见地上半躺着一个中年男人。旁边是一辆倒在路上的电动车。

    男人痛苦地用手掌撑着上半身,黝黑的脸上满是焦急。

    张良心热,这事看见了就没可能会当没看见。他赶紧把电动车停下,走过去问男人:“大哥,怎么呢?要帮忙吗?”

    说着,他把男人搀扶着坐到了路边的马路牙子上。

    男人说他因为车速过快,为了避让从村里出来的一辆电动车导致撞到旁边的围栏墙了。

    张良热心地询问男人:“那你要不要紧?要给你打救护电话吗?”

    男人捂着左腿揉,勉强地笑了笑,“不用了,应该没什么大事,只是擦掉一块皮,暂时不能起来走。谢谢啊。”

    张良再三说,“没事的,有什么需要帮忙的你告诉我。”

    男人见张良这么真诚地想帮忙,于是难为情地张口说,“那……如果你方便,能帮我去对面数码城送几个餐吗?”

    男人是菜市场旁边一家快餐店的老板。他因为急着送餐,导致摔倒了,腿痛得厉害,一时半会起不来送餐。可是店里只有他老婆一个人,她走不开,再说她也不会骑车。他正为电动车上的外卖发愁呢。眼看着马上十二点半了,再晚客人要急了,人家吃了饭要午休的。再说这时候跟人家说送不了,人家一时半会去哪里订餐……

    男人为难到这份上,又见张良诚心诚意要帮忙,这才说出了他的请求。他看张良的穿着打扮,以及他电动车后座的那个蓝色塑料筐,已经猜到张良是附近快餐店的工作人员。

    张良马上答应了下来,“好好,没问题。”

    男人叮嘱张良,“外卖在我电动车的筐子里。里边有单的,对着单送就行了。”

    张良忙不迭答应,“好好。”。紧接着,他去把倒在路上的电动车扶起来,推到男人身旁停好。这才快速地拿起里边的六个外卖放到自己的电动车后座筐子里。

    张良给男人招呼了一声,“那我走了啊,你在这里等我一下。”,随后骑着电动车朝不远处的数码城跑去。

    没一会儿,张良就送完餐回到了村口。他把车停到男人的面前,关切地说,“大哥,餐已经送到客人手里了。你在这里等我一下,我先回一趟店里。”

    张良风风火火地回了店里,此时店里已经忙得差不多了。客人们大多吃上了饭,月红在厨房里准备最后两个客人的餐点,李哥送餐回来了,正在店里忙着收拾桌子。

    张良走进厨房,给月红说明了情况,月红马上说,“去吧去吧,没事,店里已经忙完了。”

    张良便跑出去了。村口离店里不过几百米的距离,他几分钟就跑到了。

    中年男人还坐在马路牙子上无助地盯着来往的人。

    张良跑到男人身边,笑着说,“大哥,我来了。来,我把你送回去。”

    张良说着,便把男人搀扶到电动车后座上坐稳,他自己则坐到前边启动电动车。

    男人感激地对张良说,“谢谢,谢谢。真的太感谢了。”

    路上,男人和张良互相做了介绍。男人说他是在菜市场旁边做快餐的。他说自己叫王志明,让张良叫他阿明就可以。

    张良说他比自己年长,就叫他明哥。

    张良按照明哥的指示,在村里穿来穿去,最后到村里菜市场那条马路上的一家快餐店门口停下。

    张良把明哥搀扶下车。这时,一个三十岁左右的女人从店里走了出来,她一脸担忧地询问男人,“没什么事吧?”

    明哥安慰她,“没事,就是摔破了一块。”

    明哥给张良介绍,“这是我老婆。”,然后他又告诉女人,是张良帮自己送的那几个饭。

    张良和女人把明哥搀扶进了店里,明哥和女人对他感激了又感激。

    张良不好意思地说,“没事没事,大家出门在外都不容易,相互帮助一下是应该的。”

    张良没有多耽搁,马上就要回去,他在出门前让明哥给他写了今天送外卖的地址,好等一下去收钢钵的时候顺便给他带回来。

    明哥交给张良十几张外卖复印单,又说了一番感激的话。

    下午一点半,吃过中饭后,张良和李哥一起出门去收饭钵去了。

    他让李哥收自家的钢钵,自己则去收明哥的。明哥做的是煲仔饭,外卖直接送的电饭煲内胆。

    两点钟,张良就把明哥所有的电饭煲内胆送回到他店里。明哥两口子对他谢了又谢。张良临走的时候,明嫂往他电动车筐子里塞了一袋水果。

    张良推辞不要。明哥、明嫂一定让他收下,说非常感激他今天的帮忙,就当交个朋友。

    张良没办法,只得收下。

    从那以后,张良和明哥就成了好朋友。平时去菜市场买菜,有时张良帮明哥带东西,有时明哥给张良带东西。还会相互借饭,有时店里的饭没有了,其他的又还没有熟。他们就会打电话问对方有没有多余的饭,有就可以直接去拿来用。真的,出门在外,有个朋友相互帮助是一件十分不错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