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逆命向天行 » 第七十章 让人家变成太监

第七十章 让人家变成太监

    自东晋以来,后世但凡学习书法之人,只要听到王羲之这三个字,便立时肃然起敬,恨不得顶礼膜拜,敬之如神。

    王羲之三字,已经成为中国书法界的代名词,已经代表了中国书法艺术的最高成就,而他本人,已经成为中国书法艺术中不可逾越的最高峰!

    而后世但凡学习行书之人,无不倾心于兰亭不能自拔,对《兰亭序》中遒媚飘逸洋洋洒洒犹如跳舞一般的笔法望而生叹,悠然神往。

    只因其书有似天机入神,走笔如同行云流水,变化莫测,时出新愈。是矣后世之人对《兰亭序》如此评价:布局疏朗有致,风神挺秀双逸,笔法变化多端,取势纵横自如。

    苏百无幼时极为聪颖,十几岁时便已熟读《四书》,遍览《经》《史》《子》《集》,同时他苦练书法,并且已隐然悟得其中精髓。

    正所谓腹有诗书气自华,他那时虽是少年,却修习了一身儒雅平和,满腔浩然正气。然而他每每读至宋史,便抑制不住的满腔悲愤,常常扼腕长叹乃至掩面痛哭,既痛恨大宋皇帝的昏庸无道,又叹息大宋文人的书生误国。崖山一战,十万人慷慨赴死,是何等的悲壮又是何等的悲哀!

    是矣他悲莫能抑之下,深感“百无一用是书生”实非谬论,于是他便开始研习兵书,也想学那弃笔投戎的班超,有朝一日“宁为百夫长,不作一书生。”

    及至后来他离家出走,幸运地遇到了他的师父。他的师父乃是一位世外高人,见他骨格清奇,天赋异禀,便因材施教,引导他以笔作刀,从书法中领悟刀法,从笔意中领悟刀意,以至于他后来创出了一套自成一格的神奇武功。

    至此,苏百无已经成长为文武兼备的奇才,同时他的自身气质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于儒雅之中见英气,于平和之中见奇纵,而他的性格也修炼得既沉稳又灵动,擅隐忍而能激发。

    而他的这种性情性格,正好暗合兰亭之书法精髓,因此他于《兰亭序》中所悟出的刀法,正应了那几句评价——疏朗有致,挺秀双逸,变化多端,纵横自如。

    加之他练的是浩然太素功,再配以孤鹜轻功,使起这套“兰亭刀法”来,更是得心应手,绝妙无方!

    话不多说,苏百无手中挥笔刀,口中诵兰亭,唱念做打之际,只道那假的第五不争乃是一位女子之身,于是便存了三分轻视之意,或许也有几分怜香惜玉之心,因此他并未运功催发刀气,只是单单像写一副行书书法似的,提、按、顿、挫、藏、称、挂、回、牵、映、转、挑,或行云流水,或笔断意连,一任自然,潇洒自如。

    哪知那个假第五不争却不领他的情,嘴角一抿冷笑一声,“找死!”随即便猱身而上,施展出小巧的贴身短打功夫,双手忽而变成兰花指,忽而化作断子绝孙掌,点、拍、戳、撩、揉、捏、拧、掐、掏、挠、摸、抓,于狠毒阴损中还带着调弄游戏的意味,时不时地微哼喘息,吹气如兰,含嗔卖嗲。

    苏百无不禁有些又气又恼,同时又有些惊疑,暗暗思道:“怎的她竟敢以一双肉掌与我对敌,难道不怕我一刀削断了她的兰花指么?”

    于是他凝神细看,却见她的双手手掌上面布满了鱼鳞似的花纹,细腻莹白隐隐闪光,想来是戴着一副不知何物织就的不畏刀砍剑削的神奇手套了。

    一时之间,两个人竟斗了个旗鼓相当。倘若照此下去,恐怕不鏖战个几百回合绝难善罢甘休。

    苏百无不禁感到有些心烦意乱起来,患得患失地想道:“我若是与她就此纠缠下去,倒是能给大哥争取更多的时间向体外逼出毒血,大哥内功深厚,把毒血全部逼出对他来说想来并非难事……不成不成,纵使大哥再内功深厚,血量却是有限,若是时间久了,只怕毒液排尽了,血也流没了,还是要速战速决才是……可这女子的武功却也高明诡异,着实难缠得很,看来我未免有些大意轻敌了,不痛下杀手是不行了……”

    他心里想着,手上已加强了劲力,同时暗运内功催动真气行于笔刀之上,继而化为刀气,刀气四射,嗤嗤作响。

    然而苏百无终究还是未能做到痛下杀手,只因他一来自恃自己是名扬天下的绝顶高手,而对方不过是个女流之辈,于是他总觉得“好男不和女斗”这句话在打他的脸,因此出手时便留了三分情面,只想让对方知难而退才好;二来他又担心万一出手过重,对方一旦承受不住就此嗝屁,自己就再也别想拿到解药了,就算搜身搜到了也不知道哪个是对症的,就算知道哪个是对症的也不知道怎么个用法……因此他出手时便难免有些投鼠忌器了。

    是矣虽然刀气纵横嗤嗤作响,听起来有些吓人,却不过是虚张声势罢了,刀气所至,只是把假第五不争的宽大花袍割破了几条口子,却并没有伤到她的皮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