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剑挽苍生 » 第十七章 师兄

第十七章 师兄

    李楚歌终于回到了桃花观。

    原先半年前从山下小镇走上来,起码也要休息个一两次,今日却能够一口气走到山门口,甚至还有一些余力,心里呶囔着修道士和普通人强得不是一星半点啊,自己这不过区区八品,真到了一品岂不是一步千里了?

    看着这个大半年不见的熟悉的山门,李楚歌略有些感慨,就好比游子归乡。哪怕只是出去了大半年,再次见到,却恍如隔世一般。

    只是看着这熟悉得不能再熟的山门,李楚歌没来由的停下了脚步,心里有些不平静。深吸一口气,心里想着这可能就是近乡情怯吧。

    “小师叔。”

    稚嫩的童音从不远处传来,一身青色道袍的知了知心朝这边跑了过来,有些圆鼓鼓的小脸上还有不少豆大的汗珠,显来是一路跑过来未曾停息。

    两个小家伙在李楚歌面前停下,还喘着粗气,就开口说道:“小师叔……师父……师父……让你现在……就去……三清殿,他在那里……等你。”

    李楚歌点了点头,往三清殿走去。

    一路上和两个小道童说着话,问问这大半年山上有没有发生什么有趣的事儿。

    小道童乐呵乐呵,讲了几件山上罕见的事,说有一日看到师父也就是太清道长再给人解签,看着一身正气,却说出遇到命中贵人,天定劫数已消这样的无赖言语,香客闻言大喜,握着太初真人的手笑说道长是真仙人啊,随后送了一大把香油钱,见到师父快要止不住的笑容,两个小道童都愣了半天。

    李楚歌听后笑了笑,感慨这位平日看起来最一身正气凛然的师兄,忽悠起人来也是这般不余遗力啊。什么贵人什么灾祸,什么天定的劫数,这哪里是什么神仙,分明就是一头老狐狸。

    随后两个小道童一言一句的问起了李楚歌这半年去了哪里,当初发现小师叔不在山里,以为是小师叔又偷偷跑下山去了。可是过了大半个月,还没见小师叔的身影,问了自己的师父,师父却只是说了一句小师叔的劫数到了,下山历劫去了。

    两人听师父说得玄乎又玄,听得云里雾里的,也没去深究,问了一下小师叔什么时候回来。

    却见师父很认真的掐指算着,片刻之后才说了一句入秋之后。

    而今天还在练功就被师父叫来山门迎接小师叔的两人惊了,看向师父的眼神都多了崇拜的意味,这不刚入秋,小师叔就回山了。

    李楚歌见惯了许多不同于常人的手段,李青莲也告诉他不少天道的玄妙,所以此事在李楚歌心里,确实没什么稀奇。

    道家的天道,测人凶吉,识人命数,断人姻缘,再是正常不过的手段了,与气运之说,兵解转世重修相比,无疑是小巫见大巫。

    一路说着说着就到了三清殿。

    两个小道童在离殿门五十步的距离就先行告退了。

    三清殿是桃花观最大的偏殿,规模和高度仅次于作为主殿的真武殿。三清殿供奉的是道祖,真武殿里供奉着的,则是据说是天上真武下凡的初代祖师,与真武共享香火。

    当初道家分裂,龙虎山天师府夺得道家正统地位,落败的几方都不得供奉道祖,桃花观则供奉起了掌管兵戈的真武。

    与太微年近古稀的老态相比起来,太初真人要显得年轻许多,俗世气息更浓。如果褪去那一身紫色的道袍,换上普通的农家妆容,看上去就像个不起眼的农家翁。

    若不是相识之人,怕也想不到这是一位道家真人。

    李楚歌上前,对着面向真武金身负手而立的男子拱身,轻声说道:“师兄。”

    太初真人缓缓转过身,细细打量了李楚歌,笑道:“出去大半年,回来人都变得不一样了。先前的你还不如知了成熟稳重,如今看起来,倒是有些出彩。”

    李楚歌讪笑。

    太初真人却还是没有打算放过他,看向李楚歌的笑容充满了戏谑,开口笑道:“还记不记得小时候坐在大师兄肩上哭着闹着要去掏鸟窝?”

    李楚歌吐了吐舌头,双手掩面。

    李楚歌对于小时候记清楚的事情不多,但这件事倒是极为深刻。不光是因为自己印象深,自己的这几位师兄更是经常和他说起这事。

    “也就是师兄们能容着我这么闹。”李楚歌很感慨的说道。

    太初真人也应着感慨了一下,“大师兄抱着你回山的时候,可把我们年过半百的几个老家伙激动坏了,心里都想着以后观里也能多一点稚气……”

    太初真人话还没说完,便被门外一人打断。

    “可我们几个谁都没有料到,整个观里会被你闹得鸡飞狗跳。”

    李楚歌上前,喊道:“二师兄。”

    与太微太初两位姿容偏显老态不同,太清真人却是一副中年男子的面孔,只是那仿佛看透世事的双目,隐隐约约透露出他的不平凡。

    太清真人揉了揉李楚歌都头,不顾李楚歌的白眼,笑着说道:“这一晃眼,已经十六年了。”

    李楚歌很无语。

    这几位师兄从小就喜欢揉着他的脑袋,他也抗议了十多年,反倒是让师兄们更加喜欢揉着他的脑袋。

    越揉越起劲。

    李楚歌抬手制止太清真人,略带苦笑的看着太清真人,开口说道:“二师兄,够啦,再揉下去人都要傻了。”

    太清道人疑惑道:“难道现在不傻了吗?”

    李楚歌气结。

    深吸了一口气,这位二师兄说话,总是这么言简意赅,却又痛击人心。

    看着翻着白眼整理着发簪的李楚歌,太清真人笑呵呵道:“等会你五师兄过来,他还是会揉一遍。”

    李楚歌整理发簪的手一滞,有些惊惧的看向门外。

    自己那个五师兄,才是这几个师兄里最喜欢揉着他的脑袋的,每次遇到他都能被他一边揉着脑袋一边讲些韵事。

    要说到,这桃花观里的人中,李楚歌最怕的就是这位五师兄。

    “哈哈,还是二师兄了解我。”一道爽朗的清笑从门口传来,跟着进来的,则是一名鹤发童颜,身影壮硕的男子。虽是鹤发,却不显老态,看着要比中年的太清真人还有年轻不少。

    身后负着一方剑匣,剑匣周身隐约外露些魏巍气象,却没有李青莲那种凌厉的剑气,而是一种较为中正平和的气息。

    看向这位号称桃花观剑道最高的五师兄,李楚歌感觉人都麻了,不自主的往后缩了一步,真是怕什么来什么。

    李楚歌的小动作自然没有瞒过在场所有人的目光,几人都放声大笑。

    太始真人走向李楚歌,手臂在李楚歌惊惧的目光中抬了起来。李楚歌认命的苦笑,只希望这位师兄能快一些。

    只是太始真人并未这么做,只是帮李楚歌整了整发簪,就递给李楚歌两本泛黄的书籍,开口像是解释,“年纪不小了,就不好再多揉着你了。”

    李楚歌第一次觉得长大是一件坏事,心里对揉头这个行为也没有了抗拒,看到这些平日里极少聚在一起的师兄们,他已经知道后面要说的事了。

    伸手接过泛黄书籍,是一本剑谱,另一本则是剑道真解。李楚歌随意翻看了一些,剑谱上多是一些自己没看过的剑招,而剑道真解里则是一些剑道的知识,只是言辞有些晦涩,看得不太懂,但有不少地方还被专门写上了批注,看这字迹,应该就是这位五师兄所写。

    李楚歌扬了扬手上的两本书,看向太始真人。太始真人也不含糊,开口说道:“这一本剑谱,是咱们桃花观最高深的一门剑法,或许比不上剑阁的剑经,也比不上李青莲的青莲剑歌,但在这座江湖里,也算是一流剑法,你拿回去好好研究。”

    “至于另外一本剑道真解,则是师兄这些年对剑道的感悟,虽然没多大用处,但是你有事没事还是可以看两眼的。

    李楚歌了然,道了一声谢,一旁的太清真人则是给了一本《天心决》,说是道家最正宗的修心法门。太初真人倒是什么也没给,只是认真的给他算了一卦,开口告诉他,年末下山后记得去一趟清源山,有一场大造化。

    清源山离天清山不远,就点头回应。

    李楚歌没有去问什么造化,太微术,太初卦,太始剑,太霄丹,桃花四绝。师兄说有那便是有。

    最后赶到的则是四师兄太极真人和六师兄太霄真人。太霄真人给了李楚歌一炉丹药,全是一些疗伤药。道家自然是不缺一些修为丹的,只是都不是很建议服用,主张清静无为,天人合一,只有靠自己修习得来的东西,才是最适合的。武道一途不外如是。

    太极真人不如其他几位师兄精通某项,但却是几位师兄弟里本事最多最全的人,涉猎颇多且均有建树。李楚歌还记得有一年在太极真人的白鹤峰上迷了路,迷迷茫茫的闯进了太极真人的别院里,把太极真人的七星灯打翻了。被太微真人狠狠骂了一顿,这也是李楚歌印象中唯一一次被太微真人骂哭。他那时只觉得这位大师兄不喜欢他了,负气下山躲起来。

    到了晚上肚子饿得没力气也不愿意回山。还是当时一脸苍白的太极真人找到他,从怀里拿出两个烤红薯,还把李楚歌给背回山。还在太微真人面前替李楚歌求情,说了一大堆命数之类的话。

    ……

    太极真人只是说了过几天天让李楚歌去他的别院找他就转身离去了。

    李楚歌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看着这位平时最低调的四师兄消失的背影,觉得这位四师兄有些寂寥,李楚歌心里有些烦闷。而一旁听到这话的几位真人看着太极真人离去的背影,目光闪烁,都算出了太极真人的命数,想起他这些年做的事,暗自叹气,为什么我就不能为桃花渡些气机帮四师弟分担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