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汉汉 » 第三十二章 霸道总裁

第三十二章 霸道总裁

    公元前202年,刘邦终于在起兵的七年后完成了他的造反之路,不过由于刘邦是最后的胜利者,所以我们可以称之为起义。

    尽管已经坐上了梦寐以求的皇帝宝座,但刘邦却觉得自己的皇位坐的并不安稳。

    因为刘邦发现,皇帝其实并不是那么好做的,有太多的人会威胁到这个位置,比如说自己的部下,自己的老婆,自己的儿子,如果不把他们稳定好,那么老刘家的江山是不会长久的,而且只要出一点点差错,刘邦确信,自己和自己的子孙一定会重蹈秦始皇和胡亥的覆辙,甚至于更惨,因为秦始皇和胡亥不管怎么说,至少还有块坟可以睡进去。

    刘邦的担忧是有道理的,既然如此,我们就非常有必要了解了解,西汉初年朝廷内外的各个势力组成以及他们和皇帝刘邦之间的微妙关系,为了方便大家理解,我们可以把此时的西汉朝廷想象成一家刚刚成立的公司。

    让我们开始吧。

    入职

    万丈高楼平地起,在赶走钉子户(秦帝国)以及打劫犯(项羽)以后,刘邦集团位于长安的大厦总算是竣工了,今天,建造者兼投资商兼管理员兼董事长刘邦,迈着六亲不认的步伐,上班了。

    新公司上班的的第一天,第一件事自然是要召开股东大会,像萧何,张良,韩信这些公司高层精英自然是悉数到场,就连董事长夫人吕雉以及二姨太戚夫人也是大驾光临,就等着刘董训话呢。

    “首先,非常感谢在坐的各位,如果没有各位的努力,就没有我刘某人的今天,谢谢,谢谢!”

    此处应有掌声。

    “其次,各位,时代变了,我们不能总是躺在功劳簿上吃老本,我们要积极进取,不断创新,改变打法以适应最激烈的行业斗争!”

    此处应有掌声。

    “我宣布,从今天起,我们刘氏集团争取三年内收支平衡,五年融资上市,十年内打出我们汉朝的品牌!”

    此处应有掌声。

    “各位对公司有什么好的想法啊,可以畅所欲言嘛!”

    “刘董,是不是把前些年赊的账给结了?”

    此处应有掌声。

    这群架秧子起哄的人,就是今天在座除去刘邦以外的所有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名字,开国功臣。

    虽然根据史书的记载,刘邦出生的时候,不是雷电交加就是蛟龙出世,但是刘邦本人和我们都知道,皇权天授不过是给自己的造反事业贴上了一个合法标签而已,抛开这层虚假的外衣,刘邦也是人,在走过几年,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造反之路登基称帝以后,再让他和当初一起睡战壕,吃大锅饭的同志们称兄道弟,是很难的,并且是难上加难。

    一句话总结,从简入奢易,由奢入简难。

    可毕竟大家风风雨雨的一路走来,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吧,这么多年费心费力的辅佐你刘邦,跟着你南征北战,出生入死的,无非是等将来有一天你刘邦功成名就了,咱们可以从你们老刘家拿分红,所以这个时候刘邦一脚把他们踢走,那是非常说不过去的。

    细细数来,一共有三批人要从刘董事长手里拿走他的财产,他们分别是以萧何为代表的沛县功臣集团,以吕雉为代表的外戚集团,以韩信为代表的诸侯王集团。咱们一个一个说,今天先来说说沛县集团。

    沛县集团,顾名思义,就是当年刘邦从沛县起兵之时,追随刘邦一起平定天下的功臣们,代表人物有萧何,曹参,周勃,夏侯婴,樊哙,卢绾等。

    这群人虽然是刘邦的老乡,有的甚至还是刘邦的亲戚,比如樊哙就是刘邦的连襟,但他们的功劳可是实打实打出来的,在灭秦灭项的战争中,他们都是中流砥柱一般的存在,可以说丝毫不亚于韩信,彭越等人。

    没说的了,大家都是老乡,总不能亏待你们吧,那就开始论功行赏吧!

    萧何,位列丞相,封酂侯,食邑10000户。

    曹参,位列丞相,封平阳侯,食邑10630户。

    周勃,位列太尉,封绛侯,食邑8100户。

    夏侯婴,位列太仆,封汝阴侯,食邑6900户。

    樊哙,位列大将军,封舞阳侯,食邑5000户。

    灌婴,位列太尉,封颍阴侯,食邑5000户。

    以上这几位想必大家都比较熟悉了,在之前故事中已经多次出镜,都是老熟人了,当然了,在以后的故事中他们还会经常出现,因为在汉帝国建立以后,这群人皆担任了汉朝中央政府的高级行政长官,我们将来还会经常和他们打交道。

    饭票

    在之前的故事中,我们经常会看到封什么什么侯,赏多少多少户,比如萧何为丞相,封酂侯,食邑万户,其中,丞相是官位,自然不用多说,而酂侯则是另外一种头衔,爵位。

    可以肯定的是,比起官位,爵位绝对是个好东西,也是所有开国功臣最想要的东西,因为官位是不能世袭的,但爵位却可以,也就是说只要你能生出儿子,那么在你死后,你的儿子将会继承你的爵位,自然也就能享受爵位带来的一切好处,而这个好处,就是可以拥有食邑。

    还是拿萧何做比方,萧何在建国后被刘邦封为酂侯,封万户侯,其封地在酂城(今河南永城),有的同学可能不理解万户是什么意思,没关系,我来解释下。

    一户代表着一个家庭一年的赋税,萧何为万户侯的意思就是说,每年酂城百姓上缴给国库的赋税当中,要拿出一万户的份额放进萧何自己的腰包,而不是进刘邦的国库,说的再通俗点,除了每个月的死工资以外,被封者每年还可以多拿一笔奖金,再加上爵位可以世袭的特点,这是名副其实的“铁饭碗”啊。

    接着咱们再来看看爵位的分档,爵位自上而下一共可分为六档,王,公、侯、伯、子、男。

    在汉代,通常是不设公这个爵位的,而公卿大臣们通过自己的努力最高也就只能做到侯爵而已,公爵只是想想而已,至于再往上的王爵,那可是连想都不能想的。

    有些人会有有疑问,为什么有着开国之功的功臣们只能做到侯呢,这是一个好问题,那些功臣们平时也是这么问自己的。

    其实主要是皇帝不肯。

    侯爵和公爵最大的区别在于侯爵只有封地的财权,你能拿到的仅仅只有这些土地上产生的赋税,而公爵却不同,除了财权外,公爵还有治权。

    公爵不仅可以享用封地的赋税,而且就连其封地上的土地和土地上的人民也是自己的独立财产,甚至于还可以在这片土地上独立建国,建立一个相比于中央的,一个略小一点的国家。

    同学们,假设换你做皇帝,你能同意吗,公爵尚且如此,更不要说再往上一层的王爵了。

    有汉一朝,王爵在大部分情况下(除汉初外),只会被皇帝授予自家的兄弟或者儿子,也就是说,只有姓刘的可以封王,不过凡事总有例外。

    大汉四百年的时间里,还是出过一位非刘姓的王爵的,并且这个人的名气还挺大的,各位应该都认识,他姓曹名操,被汉代最后一位皇帝汉献帝封为魏王。

    说完爵位,咱们再来看看刘邦给这些人准备的官位。

    刚才咱们提到过,沛县功臣集团中的萧何为丞相,周勃为太尉,夏侯婴为太仆,在这几个官职中,丞相和太尉属于三公之位,而太仆则位列九卿之一。

    二把手

    三公并不是某一个具体的职位,而是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的合称,此三人并称三公,三公是汉朝自皇帝以下权力最高的行政长官,其中丞相负责直接管理国家大事,相当于现在的总理;太尉主要负责军事,相当于全国军区总司令兼国防部长;御史大夫负责管理奏章,图书和监察群臣,相当于监察部部长,中纪委同时兼职副丞相,然后在三公下面,中央又设有九卿。

    九卿管的事就比较杂了,比如国家的祭祀活动(太常),国家财政(大司农),皇帝内务(少府),皇帝的御用车马(太仆),职掌司法部门(廷尉),皇宫的禁军(卫尉,郎中令),礼仪与外交(大鸿胪),管理皇族子弟(宗正),总共九人,故称九卿。

    这里要多提一句,虽然九卿直属皇帝管辖,但是在事实上,作为国家高级官员的九卿,他们的直接领导人却是丞相而不是皇帝,不仅如此,就连同为三公的太尉和御史大夫,也和九卿一样,同属于丞相。

    太尉是全国军区总司令,听起来好像是挺唬人的,但除了军事以外的所有政事,太尉均无权插手,需交由丞相处理,甚至就连调度军队这种本职工作,太尉也要得到丞相允许以后,方可执行,否则是一兵一卒都无法调动,而御史大夫就更不用说了,有汉一朝曾有不成文的规定,需要做了御史大夫才有资格做丞相,也就是说,御史大夫是给丞相打副手的。

    综上所述,虽然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同为三公,但在绝大多数的时间里,朝廷中唯一可以发号施令的只有丞相一人而已。

    单这么看,可能不足以说明丞相重要性,没关系,咱们往下看。

    首先,丞相作为百官之长,他拥有对百官升降,赏罚,废黜的权利,在处理这些事情的时候,丞相可以不用和皇帝汇报,自行裁决便可,这算是私的,如果碰上公事,大体上也是丞相一人说了算。

    平日里,百官上交的奏折需要先行送至丞相处,由丞相及其下属开会商讨,如果不是什么大事,在丞相应允议定之后,只需和皇帝知会一声便可执行,假设碰上大事,丞相自己不好做决定的,那么就要用丞相的名义上奏皇帝,在这之后,丞相需要和皇帝本人商议对策,完毕以后,最后再由丞相来颁布以及实施。

    丞相之权,不可谓不大。

    也正是因为丞相的权利实在太大,从而导致在汉初的大部分时间里,丞相更像是这个国家的领导人,而皇帝则更像是一种象征,其作用,也仅仅是每天拿个玉玺给丞相盖章而已。

    这就好比刘邦辛辛苦苦创业了大半辈子,好不容易开了一家叫“汉”的跨国企业,在公司上市以后,刘邦作为法人以及董事长,却丝毫无法干涉公司日常的运营,但作为刘邦下属的总经理萧何,不仅拿着刘邦的高额俸禄,还可以对着整个公司的人指手画脚,其中还包括刘邦自己在内,这真是岂有此理。

    这么看来,丞相这个官职确实是位高权重,可谓是一人之下,万万人之上,但有的同学会提出疑问,皇帝难道会心甘情愿的把至高无上的决策权让给丞相吗?

    恭喜这位同学,你发现问题的关键了!

    我们可以肯定的是,所有的皇帝,请注意,是所有的皇帝都不会喜欢丞相的,因为没人会喜欢一个天天趾高气扬朝自己发号施令的家伙,况且他发号施令的权利还是自己给他的,但是所有的皇帝却又无可奈何,虽然讨厌丞相,但是却不得不供着他,养着他,有时候还得哄着他。

    不可否认的是,丞相的存在,的的确确的缓解了皇帝的执政压力,借由丞相之手,皇帝可以把时间空余出来去做更多的事情。

    久而久之,在用丞相和不用丞相的问题上,历朝历代的皇帝们开始起了争执,用吧,丞相的相权太大,威胁到了自身,你说不用吧,也不行,全国上下这么多人,这么多事,只靠自己一个人是根本不可能解决完的。

    在这种极端矛盾的情况下,皇帝和丞相之间的冲突也无可避免的日渐升级(这件事我们到武帝时期会详细的说,现在只说高祖一朝),终于有一天,皇帝刘邦和丞相萧何这对君臣,算是走到头了。

    汉高祖十二年(前195),开汉第一功臣,时任大汉相国的萧何锒铛入狱,而幕后主使,就是那个和他一起共过事,一起喝过酒,一起朝夕相处了几十年的沛县老乡,汉高祖刘邦!

    苦尽甘来

    公元前202年,刘邦称帝以后曾于洛阳大宴群臣,觥筹交错间,刘邦问道:“来,各位都说说,我为什么可以夺取天下啊,请大家务必说真话。”

    这下大臣们可炸开了锅了,有说刘邦如何如何的,有说项羽如如何的,反正就是东一句西一句的,说的都还挺有道理,可是刘邦却一脸不在乎的说:“你们啊,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运筹策帷帐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

    镇国家,抚百姓,给餽饟,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

    连百万之军,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刘邦认为,张良,萧何,韩信三人皆为当世之人杰,而此三人又皆为我所用,而项羽只有一个范增都用不好,岂有不取天下之理?

    这就是著名的汉初三杰的来历,不难看出,在刘邦取得天下的过程中,三杰是功不可没的,那既然排了前三,能不能排个第一呢?

    在刘邦的心中,汉朝第一功臣非萧何莫属。

    论私的,刘邦和萧何都是沛县人,是地地道道的老乡,早些年的时候,二人又均为沛县的小吏,这就叫同事,即是老乡又是同事,这关系就已经非同一般,更关键的是,萧何仿佛有一种预知未来的能力,在沛县寂寂无名的那些时间里,萧何对刘邦可谓是处处关照,俨然已经把刘邦当成未来的皇帝一样,尽管此时的刘邦只是一个不学无术的无赖。

    比如有一次,刘邦需要前往咸阳服役,那按照我们中国人的习惯,人情世故(份子钱)那是在所难免的,当时所有的沛县官吏都送了刘邦三百钱,唯独萧何送了五百钱,根据日后刘邦对萧何的回报,我们可以送萧何一个雅称-股神。

    十分难得的是,据史书记载,当刘邦仅仅还是一个穷老百姓的时候,萧何就多次利用职务之便保护他,在史料中,这是一个容易被大家忽视的地方,但我却觉得这里面有值得考究的地方。

    萧何当时的职务是沛令的助手,主要负责法律这一块的工作,萧何的业务能力,我们是知道的,这就很奇怪了,像萧何这样了解秦法的人,不应该知法犯法,冒着严苛秦法去包庇一个在当时人看来,如此声色犬马的一个二流子。

    只有一种行得通的解释,在萧何眼里,这个整天不务正业的刘邦,不简单,很不简单!

    以上是刘邦和萧何的私交,虽说二人私底下的关系十分不错,但是大家可不要以为萧何只是一个会看人下菜碟,阿谀奉承的人,接下来咱们来看看刘邦从沛县起兵到大定天下的过程中,萧何扮演了什么样的一个角色。

    自刘邦成为沛公以后,萧何就成为了沛公秘书一样的存在,主要职责是为部队提供粮草以及后勤保障,这个职位大致上是现在的办公室主任,后勤部部长,财务部部长,军需部部长。

    在刘邦接受了子婴的投降进入了咸阳城以后,连同刘邦在内的所有起义军都火急火燎的奔向各个衙门,库房以充实自己的腰包,就在其他人赚的钵满盆满的时候,只有一个人没有这么做。

    萧何是一个目光长远的人,相比于什么珍宝,古玩,玉器,在萧何眼里,秦政府收藏的法律条文、地理图册以及户籍档案等资料才是无价之宝。

    这是真正意义上的无价之宝。

    很多人可能不太相信,可事实就是如此,在那个年代,地图和户籍是一种极为珍贵的战略资源,正是凭借这些数据,刘邦才可以清楚的知道天下的险要地形,了解各地人口多少以及赋税,从而得知各地诸侯的强弱。

    这就太厉害了,刘邦就好比是在楚汉战争时期往项羽身上安了个GPS定位器,然后开着上帝视角和项羽打仗一样,项羽到了哪里,手底下有多少人,地形怎么样,哪里有山,哪里有水,刘邦是一目了然。

    更重要的是,这些国家机密档案就算是翻遍全国上下,对不起,只此一份,并且绝无再版。

    从刘邦入汉中开始,到后来的定三秦平关中,再从彭城大战到荥阳对峙,纵观整个楚汉战争,我们很少可以看到萧何的身影,但这并不代表萧何没有为刘邦集团出力,恰恰相反,每一场战斗萧何都在场,因为刘邦的兵是萧何募集来的,而刘邦吃的饭,是萧何征收来的。

    在萧何镇守关中期间,萧何一直为刘邦集团负责征集粮草,充实赋税以及补充兵源,此乃重中之重。

    只要刘邦第一天打了败仗,第二天一早,萧何准备的粮食和士兵就会准时抵达战场,正是凭借萧何这一利器,刘邦才能在与项羽的争斗中无往而不利,最终脱颖而出,成为最后的胜利者。

    人狗论

    不论是谈私交还是看功劳,萧何都是实至名归的第一功臣,刘邦也是丝毫不吝啬,在建国后,刘邦对萧何的赏赐以及排班坐次皆是首位,是为大汉朝第一任丞相,封酂侯,食邑万户侯,其家族子弟中有数人因和萧何沾亲带故的原因,统统被刘邦赏赐食邑和封地。

    其实萧何作为一个身无一寸战功的文官,被刘邦誉为西汉开国第一功臣已经让非常多的人不服气,并且萧何还是汉朝第一位丞相,丞相这个职位我们已经简单介绍过,在西汉初年的时候,丞相实乃百官之首,可以想象,不服萧何的人一定不在少数。

    在这群不服萧何的人当中,反对情绪最高涨的当属以曹参为首的武将集团,不服气的原因我们也是可以理解的:这天下的土地都是老子一刀一枪杀出来的,你萧何啥事都没做,天天舞文弄墨的,凭什么封第一功臣!

    “是啊,大臣们说的没错啊,凭什么啊?”

    “就凭那一口吃的。”

    粮食的重要性,各位应该都很清楚了吧,诶,项羽同学,别起立,我们都很清楚你这几年经历了什么,好了,好了,别委屈了,快坐下吧。

    萧何之所为,万世之功也!

    当然了,面对满朝大臣的不满,刘邦自己也是有一套说法的:

    诸君,功狗也。萧何,功人也!

    各位可能没看懂,没关系,我来为大家翻译下,刘邦的意思是,打猎的时候,冲上去追咬猎物的猎狗,而发现猎物,给出指示的却是猎人,你们这群人啊,就像猎狗,而萧何就是猎人。

    此言一出,得,群臣们也不争吵了,陛下都说咱们是狗了,那还有啥好说的。

    有一说一,刘邦的文化水平的确不高,但是骂起人来却是一套一套的,如果你不仔细听,呵,还以为刘邦在夸自己呢!

    ---------------------------------------------------------------------------------

    愚见

    丞相制度在中国沿用了上千年之久,但是却在明朝戛然而止,原因是明太祖朱元璋不喜欢丞相专权。

    结合史实,此乃多此一举。

    首先,明朝虽不设丞相,却设有内阁,内阁虽无丞相之名,却仍行丞相之事,所以有明一朝,管事的其实还是丞相(内阁),内阁的出现虽是偶然,但却是历史的必然,因为皇帝的精力是有限的,毕竟不是每个人都有朱重八的那个精力和能力。

    而后清承明制,亦不设丞相,沿用了明朝的内阁制度,又在内阁之上设有军机处,仍行丞相事,可见丞相这一制度必然是符合“存在即是真理”这句话的。

    其次,明太祖废丞相制度的原因是丞相专权,其实这也是可以讨论的。

    专权的丞相有很多,诸葛亮专权,张居正(首辅)也专权,还有赵高,秦桧这些人都专权,但赵高,秦桧之流又岂可和卧龙,白圭同日而语,相提并论呢?

    大臣专权本不可怕,不要提起大臣专权就认为此人定是赵高这种祸国殃民之人,其实真让有能力的人来做不是更好吗,皇帝可以把时间空出来,然后去做更多利国利民的事情,岂不是名利双收?

    最可怕的是,想要大权独揽而自己又没这个能力,任用大臣却丝毫不予以信任,这才是真正的祸国殃民之道。

    不知道1644年,煤山上的那位,有没有悟出来这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