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末代闯王 » 第九十五章 天下如棋(六)

第九十五章 天下如棋(六)

    函谷关建于春秋战国之际。“因在谷中,深险如函而得名。东自崤山,西至潼津,通名函谷,号称天险。”

    当初秦有函谷关,使关东诸侯望而生畏,关地势险峻,“车不分轨,马不并鞍”,易守难攻,被喻为“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一泥丸而东封函谷”。

    有这么一个天下第一险关在,长安一方进可攻,退可守,只允许我打你,而不允许你打我。对于远在洛阳的李子通而言,想要进攻长安,函谷关是绕不开的关卡,正如当年秦国仗此险关西拒山东六国一样,以洛川红的实力想要防守住这函谷关简直轻而易举。

    相对而言,长安想要出兵洛阳,取道函谷关,一路上并没有什么山隘险阻,关外一马平川,骑兵朝发而夕至,可以说是想捶你就能捶得到你,只要洛阳李子通敢于出兵南下,七万余玄甲重骑第二天就能打到洛阳。

    李闯重创了洛川红,第一个解放出来的就是李子通,这位自号定阳王的反王已经憋屈很久了,仗着河南大旱,洛阳周围地区流民遍地,其实力已经扩张到接近三十万人,论起士卒的数量是当之无愧的天下第一,连洛川红全胜时期都比不过他。

    不过打仗的实力估算并不是仅仅依靠账面上的数字,别的不说,仅仅是洛川红那七万余玄甲重骑就可当二十万大军,况且麾下都是百战精兵,和李子通招收的流民有天壤之别。

    顺阳一战之后,李闯就收到了定阳王传达出的好意,邀南阳作为盟友,表达出的意思只有一个,老子要打长安,谁也别插手,谁敢动手就打谁。

    不论能不能打下长安,函谷关李子通是必定要拿下来的,否则他这辈子都没希望踏进关中,更别论统一北方中原。

    关中之所以被誉为帝王基业,是因为关内人口众多,物产丰富,二十多万人的损失洛川红承受的起,只要给他点时间便能东山再起。

    长安一直将士卒的总量保持在二十七八万,究其原因并不是关内无人,而是粮食所限,再多的话供养不起,所以没有扩充大军,正如当日的宛城一般,洛川红所需要的只是征召新军加以训练即可,过了一两年又是一条好汉。

    ..........

    顺阳之战,大破秦军二十余万,只不过是个开始罢了,李闯坐在军营主帐之内,开始勾画下一步的蓝图,良久之后,才唤来高大山,郑重地交给他一封密信,要其连夜送往郡守府,交到李文忠的手上。

    自从上次的宛城之战后,李闯还未有过如此机密的任务交给他这个军中司马来亲自完成。没办法,事关重大,李闯不得不让高大山亲自跑一趟。

    这次的计划可是事关自己的小命,还有南阳郡的未来,重要程度和之前的001号工程有的一拼,谨慎是必须的。

    处理完诸多事项,李闯这才想起来洛阳的使者,直接令人将他带到帐中亲自招待。

    来使是一个颇为年轻的官吏,姓杨,表字明义,出身弘农杨氏,与陈郡谢氏并列为北方大族之一。

    杨明义虽然年纪尚轻,但是身后家族的资源很是丰厚,已经做到了行人令,此次的出使事宜就落到了他的肩上。

    此次出使南阳的目的没有其他,就是来封官许愿来了,现在特地途经顺阳,为的是摸清李闯的想法。

    若是没有顺阳之战的大捷,李子通未必将李闯等人放在眼里,如今特意派来使节相询,已经表明了对南阳的重视。

    作为郡内主管军事的都尉,李闯的想法至关重要,杨明义不惜绕了远路来到顺阳,就是为了在去见永阳公主之前同这位李都尉达成一致。

    不出意料地,杨明义受到了热情的款待,作为定阳王李子通的使节,无论走到哪里都有让人重视的本钱。

    李闯亲自在顺阳县衙之内设下宴席,还邀请了徐灿县令和县尉王五作陪,食材选用了清晨刚刚从不远处的汉水中打捞上来的肥美鲜鱼。

    刚刚过了寒冬时节,顺阳县的胥吏在河边用渔网捕捞了很久才捞到了这么一条大鱼,经过酒楼中大厨的精心烹饪,雪白的鱼汤透漏着鲜美的气息。

    加上刚刚烫好的一壶清酒,还有平时吃不到的酱牛肉,顺阳当地虽然没有什么特产,但是从席间的菜肴之中,也能透露出南阳对洛阳李子通的态度。

    杨明义还未禀明来意,仅看这规格甚高的接待礼仪,心下就明了此行来访的任务已经完成了大半,剩下的只是走些流程礼仪。

    “久闻李都尉大名,顺阳一战覆灭洛川红数十万大军,胆识谋略杨某钦佩已久,如今得见都尉,方知见面更胜闻名”,杨明义出身世家,通晓诗书经义,用词礼仪让人挑不出一点毛病。

    “杨兄弟说笑了,在下不过是军中粗汉,不通文墨,倒是杨兄风采更胜”,李闯笑道,将他请入席间,引到右手座次上,自己则入了西面上座。

    宴席间气氛有些尴尬,一方自命为乾朝正统,另一方却是以推翻乾朝为目标,可以说是背道而驰,杨明义踌躇良久,方才说道:“昔年尝闻秦王引兵破长安,烧杀抢掠无数,皇族之中多被屠戮,大王闻之,心下气愤难当,今欲出兵西进函谷关平此贼寇,不知公等意下如何?”

    不愧是专门从事外交工作的官员,本来没有共同语言的两方硬是让他找到了话题,洛川红入长安之时所犯下的杀孽现在成了出兵的最好借口。

    既然杨明义有意缓和气氛,李闯也配合说道:“此贼寇在长安可谓是天怒人愿,在下恨不得能亲往杀之,若是定阳王有意代劳,南阳自然愿尽微末之力!”

    李闯表明了态度,一旁的县令徐灿和县尉王五心里也有了数,纷纷附和起来,一时之间气氛融洽起来。

    “都尉既有此意,便是再好不过,大王对阁下可谓是仰慕已久,听闻李都尉于顺阳水淹数十万大军,长叹君乃天下英雄,不能见面相识,如今奉上白壁一双,玉斗十樽,聊表相思之意。”杨明义说完便从身后的行囊之中拿出一个紫红的木盒,打开后果然看见软布的包裹下有莹莹玉光渗透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