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红楼环公子 » 5、古怪行径

5、古怪行径

    王熙凤这话,听着多少有些犀利了。

    一时间让金钏、银钏都有些惴惴不安,两个人手都绞在了一起,不知道如何回应。

    还是贾母多看了一眼王熙凤,又皱着眉头看了看王夫人,才缓缓道:“凤丫头,你莫说这话,是我这老太太想的不周全了。”

    “毕竟这也是个大事,总得叫人想想。”

    先给王夫人和她那两个丫头解了围,贾母总算能和贾环说一句话了。

    “环儿,既然老太太答应你了,肯定不能说话不算。”

    “只是...”

    “今日怕是一时寻不得一个合适的人选,等过些日子,定给你找个好人来。”

    贾环那是一点没有犹豫,直接就朝着老太太行个大礼谢道:“贾环多谢老祖宗疼爱,日后定会用功读书,不负我贾家名号。”

    这一拜,便算是把这事给坐实了。

    至于说选谁当丫鬟嘛...

    眼下偌大的贾府里头,还真哪个都不大合适。

    合适的人,早在了贾环心中,只待日后进了贾府,今日这事就有用处了。

    ...

    贾宝玉入学的闹剧,在平白得了个袭人之后,总算是平息了。

    只是贾环小小的不同,却引起了王熙凤和李纨的注意。

    李纨这头整个闹剧里都没说什么话,但正是因为“冷眼旁观”,她比谁都看的明白。

    就连王熙凤和贾环那锻造而不显眼的眼神对视,都被她捕捉的明明白白。

    虽然不知道为什么王熙凤对贾环要帮衬这一把,但就她自己看来,贾环今日的表现可比贾宝玉出色多了。

    想到了他又是主动要去球员,李纨也不由问起了贾兰道:“兰儿,我看你环叔倒是变了,还想了主动去私塾求学。”

    不过五六岁的贾兰,听母亲说起了环三叔,却认真道:“娘,三叔好生厉害。”

    “我听过说书人说的三国,和三叔却不相同。”

    李纨疑惑道:“这么个不同法,可好说说?”

    贾兰道:“别人那是说故事,三叔却是论故事,每说一出,总会带着论述。”

    “反正...我觉得三叔知道的很多。”

    虽说一个孩童的话,也不好完全当真,只是自家的情况自家清楚,贾兰向来不是一个夸大其词的孩子。

    李纨不再多问,只是心里留个心眼。

    也不知道环兄弟进了私塾之后会学的个什么成绩,若是当真“天资之人”,还得让他带带贾兰最好。

    ...

    先不说李纨也对贾环留个了心的情况,且说贾环求了入学的资格,便是晃荡晃荡准备回了自家厢房。

    只是这正走在路上,却迎面遇上了本该是荣国府真正主人,如今却住在别府中的贾赦。

    说起来,贾赦在荣国府的地位很奇怪。

    荣国府内贾赦、贾政兄弟二人,贾赦是长子,又“袭了官”,而贾政是次子,只是蒙皇恩“额外赐了个主事之衔”,应该说贾赦的地位要比贾政高,但是荣国府正府却是由次子贾政住着,贾赦只住在别府另院,进出荣国府还要坐车,贾母也只跟着贾政住。

    这其中到底是不是另有隐情,贾环表示很难说。

    不过眼下既然遇上了,贾环还是规规矩矩的招呼道:“大老爷”。

    贾赦走的很快,仿佛是有什么急切事情。

    看见贾环,先是一愣,待看见了人才道:“是贾环啊,我这头还有些事,先不招呼你了。”

    说罢,那是一步也不留,就要离开。

    只是贾环目光敏锐,一眼看到这大老爷一手掏在怀里,似乎藏着个什么好东西。

    不...

    这个动作,更像是偷到了什么好东西。

    只是荣国府世袭的大老爷偷自家府里的东西,这话说着贾环自己都不信!

    看着贾赦匆匆离去,贾环最终还是没有刨根问底。

    荣国府里奇怪的、隐晦的、肮脏的事情可太多了,他也没功夫面面俱到。

    先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赶紧先“走出”了这府邸,给日后的抄家之难,留个后路才是。

    虽然书中好像是没写贾环的结局,但想来也不能好过。

    可惜,贾环不想管这些鸡毛蒜皮的小时,却有个爱生事的生母。

    这才回了屋子,就听得赵姨娘与三姑娘探春,似乎正在猛烈的争吵。

    ...

    “姨娘,我真没有银子了!”

    探春的呼喊听着有些无奈,又有些恳切。

    紧跟着这个声音的,是一声有些尖锐的声音,这便是赵姨娘的声音。

    “胡说,你这丫头,是我怀胎十月生下来的,你倒是好,胳膊肘向外拐,不偏着你亲身弟弟,却偏着你那宝兄弟。”

    “每月的月例,是不是都攒着给你那宝兄弟!”

    “我这生母问你要一些,你便说没有!”

    这种责难和语气,顿时让探春有些受不了了。

    很快,探春那有些抽泣的声音就传了出来。

    听到这,贾环算是听不下去了,连忙打破了那母女两的争吵,进门就欢快的说道:“母亲,我与族里的老先生说了,过些日子,我便要去私塾上学去了。”

    这话一出,一下就让赵姨娘和贾探春的目光都对了过来。

    赵姨娘看了半天,发现自己儿子并没有瞎说的样子,不由从床榻上站起身道:“环儿,怕不是老爷逼你去的吧。”

    “哎呦,我这苦孩子啊,这般小的年纪,怎么能读的好书啊!”

    从情感上说,赵姨娘与贾环的感情,肯定是比贾探春要好的。

    按法理来说,庶出的贾环和贾探春,都不能喊赵姨娘为母亲,得喊王夫人为母亲。

    说白了,他们都是王夫人的孩子,不是赵姨娘的。

    贾探春是按规矩做的,相比之下,贾环却一向不是如此。

    只喊赵姨娘为母亲,反喊王夫人为“太太”。

    这自然是不符合规矩的说法,不过由于打小便是这般“胡乱称呼”,怎么教也不听,也就随了贾环去了。

    只从这点来看,贾府里的宽容度还是挺高的。

    不过别人若是听得自家孩子主动求学,指定要高兴坏了,哪有赵姨娘这般,还怕自己孩子受苦的。

    终究还是格局的问题。

    赵姨娘出身太低,实在没有那些“远见卓识”,只知道护着自己儿子就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