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雉朝飞之铁骨柔情 » 第318章 收钱计划(第五更)

第318章 收钱计划(第五更)

    “高鉴。”

    待朱恒与张春光两位尚书一离开养心殿,皇帝便立即喊道。

    “陛下。”

    “宣李铁即刻进宫觐见。”

    “是。”高鉴连忙躬身而退,安排人请李铁去了。

    ……

    李铁自出征草原回来后一直都很忙,有公事,也有私事。

    公事主要是皇帝那头,朱恒那边都不算什么。

    私事可就多了。

    首先,是他自己的婚事。尽管赵炜彤和郭淑甄都答应,需要选个黄道吉日,可因为马上要秘密下江南一趟,日子只能定在回来之后,但成婚前的准备工作一样不能少,唯有辛苦两位未婚妻了。

    其次,筹建镇国将军府。虽然已经规划完毕,规划图也已经画出来了,可既是一项房地产工程,麻烦事儿肯定不知凡几,而且还有融资的问题。这要是交给两位未婚妻那得累坏她们,只能等李铁回来。

    还有,许多琐事。

    比如:赵一天与塔尔娜。不过他们的问题也算是解决了。

    再比如:下下江南之前,争取将东方不才与朱念芳的问题也解决掉。虽然貌似很有难度,但努力一把,没准儿也能成。

    几个女孩子也没时间搭理,钟金哈屯、唐紫嫣、胡若丹三个,表面上或许都没啥,该笑笑,但私下肯定不开心。

    但要说没时间也不准确,同一屋檐下,抬头不见低头见的,说几句话的时间肯定是有。

    关键是,没找到有效的沟通方式,李铁也不大愿意行动,更关键的是,行动了也不一定有效果。

    钟金哈屯一直是个大难题,她有飞蛾扑火般的精神与气势。

    唐紫嫣是妹妹,她无怨无悔,从不多说什么。

    至于胡若丹……嗯,现在还只当她是好朋友呢。

    总之,无论大事还是琐事,都需要解决。

    但时间是大问题。

    李铁正想着去凝鑫阁一趟,关于融资的问题,他第一个想到的人是花鑫嘛:有钱人。

    可刚一出门,便遇见宫里来的传旨太监,看起来一副着急的样。

    原来是陛下宣召。

    这没办法,李铁只得跟随传旨太监进宫面圣。

    皇帝早已迫不及待。

    ……

    去江南收钱的主意,自然是李铁提出来的。

    当日,极品小师叔金古梁告诉他皇帝愁钱的时候,他就琢磨着在如此短的时间内,怎样才能筹集到六七百万两银子呢?

    皇帝、户部尚书、朝中大臣个个愁得不行。

    但作为一个穿越而来的人,筹集资金的方法很多,只是某些方法在这个世界并不适合。

    比如投标、引资、圈地等……

    或者用最快最便捷的方式:让朝中诸位大臣捐款。

    属捐款速度最快。

    虽然国库空虚缺钱,但这并不代表朝中的大臣也缺钱,他们或许富得流油。

    穷逼的官员有吗?当然有,朱恒就是一例。

    但即便是朱恒,也只是与他地位相当的大臣相比显得寒碜,若让他与普通的百姓人家比比看?再穷手上也有点钱。

    李铁在皇帝面前也提过捐款这个方法,但被驳回去了,皇帝觉得面子不好看:当皇帝还要从大臣手里借钱,丢不丢人啊?

    可是,一个月多一点时间要整出七百万……谈何容易?

    至于招标、引资等问题,一来皇帝听不懂,二来即便能听懂,他也觉得不妥,因为那相当于还是“求人”。

    如此一来,快速挣大钱,也只有靠收税了,哪儿富裕,就去哪儿收。

    所以,李铁想到江南,但也不是毫无目的眉毛胡子一把抓。

    时间只有一个多月,若眉毛胡子一把抓,很可能什么都抓不到。

    必须集中精力对准某一行业。

    这个行业还必须是暴利。

    李铁顺理成章想到了,并告诉分析给皇帝听。

    皇帝觉得可行,便一口答应,实在是太缺钱了。聊胜于无,有办法自然要试试,总比坐着干着急强。

    ……

    士农工商,商人排在最末,是最被人瞧不起的。

    地位低到什么地步呢?

    从白居易的《琵琶行》中可略见一斑,琵琶女很不情愿地说自己年老色衰委身于贾人妇,还说商人重利轻别离。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商人的地位、规模都有所提升,君不见晋商、徽商乎?

    然而,虽然这两大商帮算是很会赚钱了,可依然比不上古代最暴利的行业:盐商。

    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虽然都是状元,但含金量不一样。

    自古以来,最赚钱的行业无一例外都是垄断行业。

    在赵国,盐和铁原本都是官府专卖的货物。

    但两者又有不同。

    铁几乎被官府完全控制。

    而盐却允许贩卖,只是专门贩卖官盐的商人,需要官府发给他们许可证书,随后官府再从商人手里收取盐课银。

    盐商都是巨富,家财万贯。而且作为垄断行业,来钱十分容易。

    只要成为官府许可的盐商,每天重复一些简单的劳动便能换取大笔的收益。

    而且盐商受到官府的保护,虽然有便宜的私盐,但贩卖私盐是违法行为,大多数人还是要购买昂贵的官盐。

    当然呢,只要有利可图,总会有人以身犯险。

    所以,在赵国,有些盐商索性卖起私盐,他们不仅提高盐价,以次充好,甚至还做起了强买强卖的买卖。

    这群为了钱财不择手段的盐商们,先以低价购买私盐,然后再以官盐的价格卖出去。

    这样,他们从中能获取多少利润?无法想象啊!

    盐商们仗着有大官的庇护,不仅官盐私盐掺杂着卖,更有甚者,竟在盐里掺假杂质。

    总而言之,这个行业的水很深,受害者永远都是最底层的百姓。

    所以,借鉴上一世的历史,李铁想到了改革,对盐法进行改革。

    改革自然是目的,但要借改革先收点钱。

    谁让朝廷现在这么缺钱呢?

    猪养肥了,还不宰吗?难道要留着过大年?

    对于改革,初步是这样议定的:所有人,只要向官府缴纳一定的税款,都可以贩盐卖盐。

    此举,可以将那些盐商的垄断地位打破。

    嗯,当然,首先是要解除朝廷的燃眉之急:要钱。

    这就是李铁所谓的下江南“收钱”秘密行动。

    虽然不敢说途中一帆风顺,但有皇帝陛下的大力支持,没收一些非法经营的盐商们的家产,肯定问题不大。

    毕竟这次属于秘密行动,能够杀他们个措手不及。

    至于能收多少税款,到时候视情况而定。

    总之,对这趟江南之行,李铁很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