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儒门仙真 » 第七十章

第七十章

    张旭来到书楼。

    周围安静下来,没有了其他声音,他只能听到自己内心的声音。

    娄也鸣所说的话没有错,修行路上,多少人死守善道,以一贯之,尚不能有所作为。

    他修行时日不多,短短时间内杂学旁收,不到一年时间几番改弦更张。

    先是跟随《四大悬解》学习练气,拜入青玄后虽然修的依旧是练气,但是那段时间更多的是解决业鬼的事情,并没有多少时间用在修行上。

    至于后来,便频繁使用浩气,虽然境界修为有所提高,但对于四气的了解以及控制掌握,都十分生疏。

    决定用浩气筑基,在无涯地宫匆忙筑基之后,娄也鸣对他用浩气筑基的做法非常不赞同。

    甚至要他重新用混元道气筑基。

    对于这些经历,若说张旭心里没有犹豫怀疑是不可能的。

    现在静下心来,细思过去大半年的经历,最令张旭惊讶的,莫过于他自身的变化。

    以前不论是读书的时候,还是在桑榆村靠教书度日的时候,他从来不曾迷茫过。

    因为前路就在眼前,无非是要么心愿达成,做个他一心想做的官。要么一生不能得偿所愿,窝在桑榆村做个教书先生。

    这些道路,不论走哪一种,都是他预想过的,哪怕是他最不愿面对的那种,也想象得到是何种情况。

    那时候的他,自信、坚定,哪怕手无缚鸡之力,但是作为圣人门徒,从未犹豫过,一心要振兴儒道。

    直到踏上修行路,他面前的世界,变成了完全陌生的世界。

    他所遇到的人,对于修真世界,都比他了解得多,懂得多。

    这一路,他都是跟着别人引导走,别人说什么有用,他就学什么,别人教他什么,他也学什么。

    甚至娄也鸣要求他,浩气修行不下去的时候重新筑基,他最后也答应了。

    曾经口口声声要振兴的儒道,好似离他越来越远。

    甚至圣儒道那些,在他看来徒有儒名,虚有儒表的儒生,都比他更像个儒者。

    他不觉得娄也鸣的想法与做法就是错的,因为在娄也鸣看来,他作为修者,目的就是登仙证道,以求长生。

    既然如此,那么修混元道气就是最好的路,有捷径,为什么不走捷径呢。

    但是扪心自问,他又能真正抛下儒道吗?

    那是不可能的。

    张旭以灵识扫过娄也鸣为他准备的书籍,绝大部分是混元道的修行秘籍。

    看得出来,娄也鸣很希望张旭继承自己混元道的衣钵,有意引导他往混元道的路子走。

    不过,师父到底肯替张旭做打算,还有一小部分书是练气士用的,甚至还有不少与儒道相关的书籍。

    张旭粗略了解一番,混元道气与浩气、四气之间差距较大。

    都说浩气是儒者自身产生的,但是张旭笃信儒道那么多年,自认为胸中一片坦荡,他自身的浩气都没有多少。

    一直使用的浩气,还是林易给他的。

    而四气修行,也是需要修者本身需要一定灵根,才能感受到天地间的灵气。

    混元道气完全不同,修炼混元道气,甚至没有太高门槛。

    只要有秘籍,按照秘籍修行,不论天资如何,都会有一定成效。

    在降妖除魔等实用方面,混元道者更是能碾压儒者和练气士。

    浩气固然是邪物的克星,但是浩气稀少无比,拥有能令邪物胆寒程度的浩气,远比除邪本身更不常见。

    至于修行四气的练气士,本就不擅长与人战斗,况且起码也要在练气阶段,才能与邪物抗衡。

    而混元道,就算是体内没有混元道气之人,按照混元道“术”,通过一系列操作,仍旧能降妖除魔。

    所以很多凡间道士,虽严格来说算不得修者,但是学会一些道术之后,也能除鬼驱邪。

    他们往往需要设坛作法,烧符请神,这些看似繁琐的流程,就是“术”。

    正因为如此,混元道根基深广,信者众多,修者众多。

    修者众多自然免不了天才辈出、仙人辈出。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损不足而奉有余。

    天下修者也好,凡人也罢,不得仙身,终归有一颗凡俗之心。

    见混元道有赫赫声名,自然趋之若鹜。

    如此千年万年,混元道更显赫,练气门派门庭更加冷落,儒道甚至濒危。

    了解完混元道大致情形后,张旭甚有感触。

    若是天下儒者,不再汲汲营营于庙堂之上,而是愿意修儒道,是不是儒道境况会好一些。

    或者有更多人愿意信儒道、修儒道,也会好很多。

    群众基础很重要,说起修仙,寻常凡人第一时间想到的肯定是道者,而非儒者。

    世人眼中,道者求长生、求自在,修真修行,降妖除魔。

    而儒者则是经营庙堂、趋步殿陛,让他们读书写字,治国理政尚可,除妖么,这种事还是交给道者的好。

    除妖驱鬼都想不到儒者,那么求仙问道又怎么会跟儒者学呢。

    想到此处,张旭想,若要儒道广收门徒,或许可以先改变世人对儒道得刻板看法。

    让大家知道,儒者也是可以修仙的,修儒道一样能驱除邪祟。

    要改变世人陈旧看法,仅靠张旭一人是做不到的,至少目前的张旭不行。

    他需要借助其他人的力量,最好与其他儒者一道,圣儒道是个很好的选择。

    圣儒道虽然令张旭非常失望,但是也不是不能改。

    它吸纳了北域大部分可修行的儒者,这点本身就非常难得。

    张旭打算找时间再去一趟圣儒道,或者先与孔伦谈一谈。

    混元道有“术”,为混元道在凡人间名声传播起来不小作用,这点也可以学习。

    以张旭现在的水平,自然是创不出类似的术的,但是可以借助炼器。

    他若是在炼器一道上能有所成就,能炼造出不需灵力法力也能使用的避邪、除邪用的器物,那对于儒道可修行,也是很好的宣传。

    那炼器一定要学,还要学好。

    又用灵识扫完雨苦岩给的书,张旭对炼器也有了大致了解。

    炼器步骤其实很简单。

    首先需要明白自己要炼造何种器物,功用如何、外型如何。

    然后需要设计实现该功用要选择何种锻造材料、何种淬火材料以及何种火、何种阵法。

    当然,这些材料、方法会在锻造过程中,根据情况及时进行调整。

    有时候甚至需要反复尝试,才能找到适合的材料、阵法,炼出的器物达到最佳状态。

    果然,像雨苦岩说的那般,需要先学会一些阵法。

    否则炼器无从下手。

    雨苦岩给的书籍里自然有很多阵法相关的。

    张旭用灵识扫过一遍,挑了一些很基础的阵法,准备用心研读。

    修仙还有一个好处,就是修者灵识强大,到了筑基境界,都可以离开身体。

    以张旭现在的修为,他的灵识能覆盖方圆两三丈。

    用灵识读书速度极快,不到一下午,张旭已经读过千余本。

    虽然只是看个大概、不求甚解,但是这种速度还是相当惊人。

    这些基础阵法果然简单很多,纹路、层次,都跟之前林易教的不是一个级别。

    张旭很快就学会了怎么画。

    但是到了现在,肯定不能只会画,要弄清楚明白它的构造与原理。

    按书中所说,攻击阵法作为最基础阵法之一,只需要将阵法周围的灵气聚集在一些特定点位,然后通过某种契机触发。

    而画阵法,是阵法最基本的使用方法,画出来的阵法只能存在很短的时间。

    一般阵法不会直接画在地上或者空气中,而是会选择一些媒介,让它的效用发挥到极致。

    比如使用一些石头、草木之类的,或者直接将阵法附在器物上。

    这样阵法能长久存在,并且可以一直使用。

    待张旭从沉浸的阵法世界脱离,外面已经过了快一个月。

    基础的保护阵法和攻击阵法,他都已经学会,并且能够融会贯通。

    他打算找雨苦岩,开始正式学习炼器。

    “张旭,你终于出来啦。”

    张旭走了不到几步,星沉就迎上来,手里还握着一只烤鱼。

    “这鱼是哪儿来的?”张旭问道。

    “长辈在门前的溪水里养了好多鱼虾,每天都会烤来给我吃,这个给你。”

    张旭结果尝了一小口,味道还不错,往溪水方向看去,林易和莫树根还在烤。

    “日子过得不错啊。”张旭走过去道。

    “好兄弟,你终于出关了。”莫树根手上提着没烤好的鱼,说道。

    林易赤脚躺在火堆旁边,身上白衣纤尘不染,“过日子嘛,可不就得逍遥。”

    张旭坐下来,帮莫树根烤鱼,问道:“闭关许久,根师兄修为可有精进?”

    “可太有了好兄弟,虽然境界没有提高,但是我也能修行水之气了,而且各种法术招式,会得多了不少。

    现在要让我遇上那啥叶全山、玄石,我几招就能给他们干趴下。”莫树根侃侃而谈。

    “好兄弟你呢,你闭关这么久,应该进步不小吧。”

    张旭将手中新烤好的鱼递给星沉,道:“这段时日,我并没有修行,而是在研究阵法。”

    “我听孔安说了,你还是决定学炼器?”莫树根问道。

    “嗯,炼器对我以后要走的路、要做的事大有裨益,所以我要学好它。”

    “不管你做啥决定,好兄弟都支持你,实在不行,以后回青玄,我专门开一块地给你炼器。”

    “哈哈哈,好。

    我还要去找师叔祖,先走了。”张旭将手里的鱼递给莫树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