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明之穿越的英宗 » 第十章 我为朝廷建海军

第十章 我为朝廷建海军

    “但是,大家都知道,我们大明的江山是怎么来的,是太祖高皇帝提三尺剑,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得来的,所以历朝历代得国最正者,为我大明,因为我大明是吊民伐罪,复我华夏衣冠,凭借此我大明的百姓便足以称之为远迈汉唐的百姓,因为是有了你们的支持我们才能在太祖的麾下驱除蒙元,在太宗的麾下五征漠北,在仁宗,宣宗的治下建立了一个盛世,朕为你们感到骄傲与自豪。”不知不觉间,朱祁镇将围观百姓的气氛烘托到最高,“奶奶滴,皇帝陛下都感谢咱咧。因为咱是大明百姓。”围观中不少百姓都发出这样的心声,不知不觉间朱祁镇已经在他们的身上种下了名为名族,国家意识的东西,这一批围观中的很多人,在不久的将来或是自己或是家中的子女都进入了明军之中,成为了一批中坚力量。

    “朕自即位以来,每日都在想着效仿先帝,为民造盛世,也渴望效仿太祖太宗皇帝,征伐异族,为我大明子民开拓出更广阔的生存之地,但是朕,命锦衣卫远赴海外,却带来了一个令朕无比害怕的消息,在遥远的西方,欧罗巴人开始进行所谓的新航路开辟,他们在曾经三宝太监远航的地方,进行着杀戮,进行着掠夺,进行着惨无人道的奴隶贸易,朕震惊了,朕害怕朕的子民有朝一日也会遭遇这种种的不幸,诚然我大明现如今有数十万训练精良的军队,但是北方鞑子们时刻觊觎着中原的沃土,他们没有一刻不想将中原变成他们的草场,将我中原的百姓变成他们的两脚羊,所以这数十万的大军不可轻动,但是西人又不可不防,朕苦思夜想,终于皇考托梦于朕,给朕指了一条明路,那就是海军,现在朝廷的水师只能进行近海的作战一旦遇外海的大风浪船将倾覆,至于说我们曾经拥有的三宝太监的远洋舰队,那也早已经变成朽木一段,堂堂我大明两京一十三省,竟无可远洋水战之兵,岂不悲乎?”说到此时朱祁镇不知是感情流露还是刻意的,一滴眼泪从眼角滑落,或许他想到在外久久未归的孩(tai)子(wan),亦或许他想到了曾经华夏遭受的种种苦难。

    “于是,朕建立了这座‘大明皇家海军学院’朕希望在这座学校里可以培养出一批能为我大明守好海疆,但绝不止于可以守好海疆的人,你们还要御敌于国门之外,甚至于要主动出击将敌人扼杀在敌人的国家上,而且控制海洋还可以为我大明带来巨额人的财富,朝廷为什么要封锁海疆,是因为朝廷的海军太弱,而海上海盗横行,不少人都应该知道倭寇,这个蕞尔小国敢于跨海来挑衅我大明还不是因为我水师羸弱,成祖之时为何不见倭寇,乃是因郑和船队的威慑,让倭寇岂敢?所以,一旦我大明拥有一支无敌于天下的海军,则天下之财将为我大明所用,我大明的百姓便是可以提高我们的生活,我们可以不必再为粮食发愁,可以享受四海之内的奇珍异宝,这将是巨大的利益,寇可往,我亦可往,所以朕在这里向百姓们号召,建设海军,就是在保护我们自己,就是在给我们自己带来财富。我希望天下的士子百姓尽皆有能者加入海军,让大明早一日建成伟大的无敌于海洋的海军。”终于在朱祁镇一畨真情流露,以及大饼画下来,百姓们的氛围已经烘托到位了,这是混在人群里的锦衣卫带起节奏高喊“我为朝廷建海军”,随着跟着喊得的人越来越多,百姓们的声音最终汇成了浪潮一般,“民心可用”朱祁镇看着眼前群情激愤的百姓,不禁感慨一句,就马上走下讲台准备回宫,因为宫里有人过来传话,说皇后不小心失足落水,现在他知道到了该飙演技的时候了,便交代刘牧按照计划好的流程进行招生。

    朱祁镇的演讲震撼也感染了许多人,自然也包括林幼安,他的家族身为一个靠海运发展起来的的肯定是要比旁人清楚,这位皇帝所说的西人并不是假的,甚至于有的时候还说的轻了,于是在一股的强烈的热血冲击下,林幼安毅然决然在一众同乡震惊的眼神里,决定前去报名,至于说刚刚竖在招生办门口的一个大牌子上的各项要求,林幼安肯定早已经根据自己的情况一一对照发现都能过之后才走向招办的,这时一个长得比较粗犷的人也走向招生办,这个人跟林幼安同时走到了门口就当林幼安准备谦让一下让那个人先过时,却不料那个男人确实已经退了一步让林幼安先走,林幼安看了一眼那个人,较为黝黑的脸上有着两个似是能看透一切的眼睛,满脸的严肃但又不让人感觉不可亲近,“你好,咱是陈映书,不过我准备改名叫陈虎了,我也要加入海军,我要做海上的老虎,既然碰到一起了,认识一下。”林幼安不知道怎么了,若放到平时,他是决计不会搭理这种人,但是此刻他却将手伸了出来,对着陈映书,不,现在叫陈虎了一拱,“你好,林幼安。”

    殊不知,或许这就是宿命吧,两个在未来让整个欧罗巴战栗的男人在这一刻相聚并且将在之后迅速建立起牢固的友谊。甚至被称为“海军双星”

    不再管两个人是如何经过严苛的体检与测试最终成功成为一名海军学员,此时朱祁镇已经乘驾赶回了皇宫,他来到了坤宁宫,看见了一帮太医在这里围着,他询问了几个太医之后,便只留下太医院的一个叫做王瑛的太医,“王太医,来,朕与你交代些事情。”这个王太医可以说是太医院里医术最好的,而且也是极其痴迷于中医医术开发的一个人,但是在听了朱祁镇说的话之后他是万万不敢答应,直到朱祁镇又告诉了他,只要是它可以帮忙把这件事弄完了就给他拨款让他研究医术后,他动摇了,直到最后朱祁镇加码愿意给他专门划场地,给医生让他专心研究医术,王太医终于妥协了,反正毕竟是为皇上办事,只要皇上乐意,办事而已嘛,不寒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