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盛唐:帝国的崛起 » 第一章 军令状

第一章 军令状

    台上的人在跪着,台下的人也在跪着。

    台上跪着的是白石城的城主和他的家眷,台下跪着的,是白石城的居民和逃荒来此的灾民。

    台上的人等着被砍,台下的人在求情。

    冯智戴走到城主张台面前,半蹲下来说到:“张城主好走,余下家眷本侯必将安顿妥当!”

    按律,张台所犯之罪是要满门抄斩的,在冯智戴的死保下,才得以护住一些后辈,不至于让其绝后。

    张台眼含热泪,叩谢道:“张某在此,谢过侯爷大恩!”

    “时辰到!”

    随着旁边监法使的一声大喊,冯智戴沉痛的长叹一声,拍了拍张台的肩膀站起身,走回了执法台。

    冯智戴从案桌上的签筒拿出火签,含泪扔出,哽咽道:“行刑……”

    “不公啊……”

    “天理何在,天理何在……”

    ……

    台下的哭嚎声喊冤声震天动地,手执砍刀的刽子手也是两眼通红,双手发抖。

    饶是他已经已经是最有经验的老手,经他手砍过的死囚没有一百也有八十了。

    但让他砍一个如此舍己为人的好官,他亦是于心不忍。

    可是律法大于情,他也无可奈何。

    “刀下留人!”

    就在刽子手的砍刀准备砍下时,一个略带青涩的声音从人群中响起。

    众人顺着声音望去,只见对方不过是一束发。

    百姓刚燃起的希望瞬间破灭。

    看这小儿破旧的装束,根本就不像是有背景的人,连小侯爷都无能为力,一个平头百姓又能如何?

    不过说话的人却并非众人所认为的那样,只不过是一个普通人。

    他,是一名穿越者。

    半个月之前,他穿越到了这个世界,附身在了一个即将饿死的灾民身上。

    那人名曰方寻,也是他现在的名字。

    至于以前的名字,他已经不想再提起了。

    经过传承原主的记忆得知,他穿越到了唐朝的贞观二年。

    但这个唐朝却和历史上的唐朝不太一样,最显著的差异就是行政的划分。

    历史上的唐朝,是把国内划为十道,授府牧、刺史、都尉等地方官职。

    而方寻现在所处的唐朝,则是十乡为城,五城为域,三域为郡,全国共有二十六个郡。

    设有镇守、城主、域执和郡侯等地方官职。

    虽然只是平行世界,但所发生的事却没什么出入。

    比如说如今的皇帝一样是李世民,同样是因玄武门之变登上的皇位。

    前些年的渭水之盟、贞观元年关中的饥荒、今年的蝗灾等等等等,一件不落的发生了。

    因此,现在天下缺粮,赤地千里,百姓易子而食,民不聊生。

    张台不忍心看着逃荒而来的灾民饿死,私自打开粮仓赈济了灾民。

    如果不是张台赈灾及时,恐怕现如今白石城的灾民早就饿死过半了。

    其中当然也包括了刚穿越而来,身体异常虚弱的方寻。

    于公于私,方寻都非救对方不可。

    方寻来到张台面前,行了个叉手礼,道:“张城主,草民已寻得去毒之法,特来完成军令状。”

    说完又悄悄的给张台使了一个眼色,暗示对方配合自己做戏。

    张台看着眼前的陌生人,实在不知对方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不过一想到自己不过是一将死之人,也就没了担忧,便道:“善。”

    方寻又走到了冯智戴跟前,行礼道:“草民方寻,拜见小侯爷。”

    说着从怀中拿出一张巾帕递了上去,道:“此乃草民立下的军令状,小侯爷请过目。”

    冯智戴接过巾帕一看,只见上面写着:

    天降灾祸,百姓哀鸿。

    盖连年天灾,户户岁无余粮,各地多流离失所者。

    圣人天恩,税免三年,郡侯大义,亲其行,另号乡绅。

    然何能全乎,杯水车薪耳。

    日前府临一子,名方寻,其曰,民有一法,可赈万万灾民。

    余问其策,答,百越生有一植,名曰鬼佛,蝗虫过处百草尽,然对其遇之则避,因有大毒矣。

    此草茎大如车盖,一株能产斗粮有余,虽有毒,去之可食。

    又问其可有去毒之法,答曰,虽未尽其妙,但已知其门,需数日,便能悉之。

    再问其可敢立状,应之。

    一介草民,尽之于此,余为城首,岂能独善,愿私开粮仓暂赈灾民,待其事成,另行补之。

    今书此据,以待后证,白石城城主,张台。

    冯智戴阅毕,意味深长的看了方寻一眼,收起巾帕道:“你们在此等候,方寻,你随本侯入室。”

    片刻两人便来到了法场旁边的帐房,冯智戴拿出巾帕扔到了方寻脸上,愠怒道:“大胆刁民,真把本侯当傻子不成?”

    冯智戴之前接过巾帕略看几眼就已知晓,这所谓的军令状不过是刚写不到半刻罢了。

    为了让上面的墨迹干透,所以又用碳火烤过,因此上面的质感一摸便能感到异常。

    “军令状是假的,但去毒之法却是真的。”

    方寻没有反驳,更没有装糊涂,直接承认了军令状是他伪造的。

    这确实也是他刚刚找人代写的。

    就在今天一早,方寻身体终于康复,可以行动自如了,就让他的妹妹方巧在家休息,自己跑来城中讨粥。

    不想进城后并没有看到方巧所说的施粥棚,反而看到无数百姓哭喊着往城东走去。

    经过询问得知,原来这段时间城里之所以有粥可施,不过是城主张台私自开放战备粮仓的缘故。

    顾名思义,战备粮仓就是专门储存粮食以备战时所用的粮仓,没有皇帝之命谁也不能私自开仓。

    否则必将满门抄斩。

    国内都已经饿殍遍野了,朝廷还是没有下令开仓放粮,是昏庸吗?

    当然不是。

    李世民作为我国历史上杰出的帝王之一,当然不可能是个昏君。

    其中缘由,还是目前这个平行世界的大唐,国力太弱了。

    周遭的交趾、靺鞨、匈奴、西域各国,无一不对大唐虎视眈眈,想要入主中原。

    现在大唐正闹饥荒,各国都希望大唐没办法解决,最后只能打开战备粮仓。

    届时大军入境,将士却没有粮草可以供应,结果会如何,不言而喻。

    所以粮仓,不能开。

    可是不开的后果同样严重,灾民如果迟迟得不到救治,迟早会生变。

    组成军队的人员,世家子弟也只不过是少部分,大多还是参军的百姓,谁又会眼睁睁的看着家人饿死?

    到时恐怕军中一样会出现叛乱,从此大局难控。

    所以如果有一个方法可以赈济灾民,又不用动用到战备粮仓,就能完美解决当下的难题。

    这也是方寻敢明目张胆伪造军令状的原因,他并不担心会被识破。

    冯智戴:“此话当真?”

    方寻:“草民愿以项上人头担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