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盛唐:帝国的崛起 » 第二十四章 终到始安

第二十四章 终到始安

    清晨,一辆轻便的马车从白石城官道缓缓的驶向始安。

    马车上坐着的两人,正是方寻和他的妹妹方巧。方寻回到廉州后只住了一晚,第二天就去白石城接他的妹妹一同前去始安了。

    至于培育蘑菇一事,方寻在离开之前已经把种植的详细步骤写在纸上,交给了刘玉环。

    以刘玉环的机灵,方寻并不担心对方会出错。

    现在方寻需要担心的,是自己能不能哄好眼前的祖宗。

    方巧现在很不开心,小嘴唇嘟得都快碰到鼻子了。

    也难怪,被自己的哥哥丢在一个陌生人家里,而且一丢就是好几个月,不管换成谁也都不会高兴得起来的。

    “好啦,不要生气了,以后哥哥再也不敢了,就原谅我一次呗?”

    这已经是方寻第十次低头向这个小祖宗认错了。

    方巧犹豫了片刻,然后用一副大发慈悲的表情说道:“好吧,生气也是挺累的人,就暂时原谅你好了。”

    呼……

    方寻这才松了一口气,接下来的路程还是挺长的,如果一路上只能看着个苦瓜脸,不就让枯燥的路程变得更加烦闷了吗?

    只要去到始安,那就是鱼入大海,鸟翱长空,可以安安稳稳的休息一段时间了。

    方寻已经打算好了,反正还有几个月才到春耕,这段时间没事就逗逗妹妹,有空的时候再去钓钓鱼。

    这是何等的逍遥自在啊,方寻光是想想就能笑出声来。

    然而,老天爷似乎并不想让方寻如此轻松。

    等他来到始安时,发现一切都跟自己所想的大相庭径。

    他的任职地是在始安没错,不过却是在距离始安镇好几百里,偏得不能再偏的无名村上。

    所谓的无名村,就是这个村刚开还没命名,等方寻任职后再由方寻题名。

    有一百户人家也不假,这些人也确实在这段时间开垦了一大片荒地。

    但……确定这些人真的不是非洲过来的难民吗?

    一个个瘦得跟皮包骨似的,一阵风恐怕就能将这些人吹走,真的可以耕田吗?

    再说,建的这个所谓的村子,不过是一间间用泥巴和树枝搭建而成的茅草屋罢了,会不会漏雨真的不好说。

    而且虽然这边是南方,可现在的温度已经是十三四度了,方寻穿着填充木棉的外套还觉得寒风刺骨。

    这些农户倒好,一个个只穿着一件单薄的麻衣,夹层里面再填上一些干草用于取暖。

    方寻真无法想象这些人以前是怎么熬过冬天的。

    一想到自己的工资是从他们嘴里扣出来的,方寻顿时就被罪恶感充斥着全身。

    正当方寻对这个烂摊子各种抱怨时,一个白发苍苍的看着拿着一本厚厚的簿子,走到了方寻面前躬身道:“阁下可是前来任职的里宰,方大人?”

    方寻赶紧回了一礼,说到:“正是。”说完从怀里拿出就职文函,递给了对方。

    老者接过文函仔细查看了下,确认无误后才递了回去,并行了一礼:“小的周深,见过方大人。”

    方寻急忙道扶起周深:“老伯不必如此多礼。”

    对方显然被方寻的客气吓到了,愣了一会才把簿子交给了方寻,道:“这是本村一百户家庭的名单,还请方大人过目。”

    方寻接过村志随意的翻了几下,就直接翻到了最后一页。

    最后一行字写着:一共三百五十六人。

    方寻合上村志递还给周深,问到:“老伯,此时天寒地冻的,你们穿成这样,能受得了吗?”

    周深苦笑了下,说到:“这么多年都是这样过来的,早就习惯咯。”

    方寻听完,深深的叹了口气,虽说在意料之外,但也在情理之中了。

    棉花要到宋朝才引进到中国,在此之前普通百姓的保暖确实有些惨不忍睹。

    有钱人可以穿丝绸,那玩意柔韧度十足,保暖性能又强,再冷也不用担心。

    平常百姓则没那个命了,运气好点的还能收集到一些木棉,用来填充衣服夹层。

    运气不好的,就只能用芦絮或者干草代替了。

    至于用芦絮来填充夹层效果如何,大家可以参考一下说出,母在一子寒,母去三子单,这句话的闵子骞。

    方寻掀开马车的后帘,指着里面堆放的布绢对着周深说到:“这是二十匹绢是陛下赏赐给我的,质量乃上上之品,周伯你待会找几个人把这些运去镇上的布坊,换成下品的。”

    “至于一换几,这个就由你在那边考量了,换完回来后,就直接给众人分了吧,让他们做身好点的衣服。”

    周深急忙拒绝道:“大人使不得啊,这些布匹是你赈灾有功,陛下给你的赏赐,怎么可以平白无故就拿去换了分给别人?”

    方寻:“有什么使得使不得的,现在我又用不着,放着也是浪费。”

    “当然,不换也可以,除非你能保证今年冬天没人会被冻死,我可不想上任第一年就出现有人冻死饿死的情况。”

    “再说了,一个劳动力如果使用得当的话,很快就可以产生比一匹布更高的利润,放任其冻死不是浪费了吗?”

    周深虽然活了几十年,不过怎么说也是一个古代人,一下子被方寻说得一愣一愣的,只好听从方寻的吩咐。

    等周深走后,方寻才带着方巧巡视了一下自己的任职地。

    逛完一圈回来,方寻已经处于崩溃边缘了。

    这个地方根本就不适合修建村落,地理位置太差了。

    偌大的村庄,连条溪流都没有,想生火做饭,还得去到山腰上的石泉那里去挑。

    洗衣洗澡这些,相对来说就近一点,可以到离村头不远的小河打水。

    问题是,这个村落的地形是梯状的啊,河流就处于梯尾,根本就无法引来灌溉田地。

    因此,这里的民要想耕种,要么全靠降雨量,要么就只能挑着桶去河边打水了。

    现在村民就是去河里挑水灌到田里,进行田地沤肥,以确保明年耕种时,禾苗能顺利长出。

    方寻实在是看不懂这些人为什么会选在这里,怎么就像是选着玩的一样。

    等周深回来时,方寻立即把他拉到一边,质问对方为什么选了这么一个鬼地方。

    经过周深的解释,方寻才知道选择这里,真的是不得已而为之。

    水源好的地方,早就被当地人占领了,哪里还轮得到别人。

    次一点的,不是石地就是沙地,根本就不能开垦成田。

    再次一点的,就是土地太过贫瘠,要想使用,起码要沤肥两三年,但无家可归的众人哪里等得了这么久?

    无奈之下,也就只能选择这个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地方了。

    方寻环视了一下村子,开口道:“既然没得选,那只能想办法去改变,用人力去灌溉肯定是不行的,费力不说,效率还低,这样,明天你把能劳动的人叫到村头,我来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