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盛唐:帝国的崛起 » 第四十三章 避雨

第四十三章 避雨

    无名村三百多个人,竟真的就没有一个人懂得织布。

    方寻在始安镇找了一整天,也是找不到一个织工。

    简单的刺绣大多数女子都会,但一说到织布,她们都把头摇得像拨浪鼓一样。

    “公子可是在寻访女红?”就在方寻郁闷不已时,一个老妪躬着身子拄着拐杖缓缓走来。

    方寻作揖道:“正是,奶奶可知何处可寻?”

    老妪用拐杖指了指西城,说到:“从西城出去一百里,有个叫石山歧的小山村,那里有个叫张寡妇的女子纺织本事一流,只是前些年染病了身子骨不是太好,不知现在还能不能踩得动织布机咯。”

    方寻再次行了一礼,感谢道:“多谢奶奶指引,可否告知小可您家住何处,日后小可定当上门感谢。”

    “不用咯。”老妪拄着拐杖颤颤巍巍的朝着城中走去,边走边道:“那张寡妇也是个苦命人,如果能找得份活计补贴一下家用,也是极好的。”

    看到老妪已经离开,方寻也没再坚持,转身便朝着城西走去。

    “呵……”

    方寻把双手凑到了嘴边,呵了几口热气搓了几下,双手才暖和了一些。

    今天出门太急,方寻并没有穿什么衣物,在这种倒春寒的天气,体内的热量流失得还是比较快的。

    方寻紧了紧身上的衣物,弓着身子缓步前行着,如果迎面吹来一阵寒风的话还不得不转过身去抵挡,以至于走了大半天也没有赶得多少路程。

    屋漏偏逢连夜雨,此时天上竟然下起了毛毛细雨,气温瞬间又下降了好几度。

    这种天气再继续赶路是不成了,否则一不小心得了个感冒到时就麻烦了。

    方寻只好转身快步跑回刚才他路过的那个小山村,打算在那暂避一下,等雨停了再重新赶路。

    这是一个只有十几户人家的小村庄,每一栋泥房都或多或少有些损坏。

    其中一两家甚至瓦顶都坍塌了好几处,有此可见这个村庄着实有些贫困。

    村子里并没有寺庙之类的建筑,方寻只能跑到一户人家的房檐底下躲雨。

    为了不让自己的体温流失太快,方寻蹲着身子双手环抱。

    不过就算他已经紧贴着墙壁,还是不时有雨水飞到他身上,现在方寻的样子要多狼狈有多狼狈。

    大约过去了半个多小时,一个年约二十六七,穿着蓑衣戴着斗笠的妇女从远走了过来。

    对方打量了一下方寻,问到:“请问公子来找何人?”

    方寻起身朝着对方做作了一揖,道:“在下并非来寻人,只是路过此地时刚好下了雨,就在此处暂避一下,如有打扰还请见谅。”

    妇女打开了院子的栅栏,道:“看这天气,雨一时半会是停不了了,如果公子不嫌弃的话就进来坐一会吧。”

    方寻哪还有嫌弃的道理,当即道了声谢随着妇女走了进去。

    方寻刚进到院子,楼上的窗户就吱呀一声打开了,过了片刻就传来了开窗之人的声音。

    摇窗看暮雨,

    雾锁西山城。

    花随轻雨落,

    烟同晚风升。

    方寻抬头一看,那少年的年纪略小于方寻,大约是十二三岁左右。

    以前方寻在现代读书的时候,每次碰到老师解读某首古诗表达了诗人当时是何种心情时,班级的人对此都有些嗤之以鼻。

    因为那段时间网上流传了一个段子,大概意思就是诗人在作那首诗时,可能正好在上茅厕,然后来了灵感,哪有这么多情感。

    现在方寻可以肯定,那个段子也只不过是段子罢了。

    就像现在,傍晚下起了小雨,轻雾围绕着这个小山村,犹如仙境一般。

    雨水落在不远处的桃树上,桃花随着雨水缓缓飘落。

    农家做饭冒出的炊烟,被不时吹过的晚风卷起,不正如少年所描绘的那样么?

    “母亲,你回来了。”

    少年注意到了妇女,赶忙关上了窗户,快步跑了下楼。

    妇女刚一进门,一个八九岁的孩童立即迎了上去,接过妇女的斗笠和蓑衣拿到墙壁上挂好。

    此时那名少年也下楼了,取了一条毛巾走到炉边打开锅盖,舀了些热水浸湿毛巾,拧干后递给了妇女,道:“母亲,外面天寒地冻,您辛苦了。”

    妇女微笑着接过毛巾擦拭了一下脸上的雨水,然后放下竹篓。

    看着里面不到十棵的车前草,妇女不可察觉的叹了口气,把它们都倒进了木盆中清洗了起来。

    现在的野菜越来越少,她今天特地多走了几里路跑到远点的地方采摘还是只有区区数棵,恐怕以后的日子会越来越难熬。

    “母亲,我来帮您洗菜。”那个小男孩挂好了雨具,马上就跑过来帮过来帮忙了。

    看着和睦的一家三口,方寻不由得酸了鼻子。

    这种亲情,方寻从没有体验过。

    方寻这次出门没带什么钱在身上,掏了半天也只能找出十几个铜板。

    “天色已晚,而这雨到现在都没有要停的意思,今晚的住宿可能还要麻烦姐姐,只是这次出门太急,身无长物,还请不要嫌弃。”

    方寻摸了摸鼻子,这一声姐姐还是叫得有些心虚,毕竟他现在虽然身体只是十五岁,但灵魂却比对方大多了。

    可不叫姐姐又能叫什么,叫大娘吧,别人才二十出头,叫姑娘吧,先不说对方已经是两个孩子的妈了,光是自己现在的肉身年龄也不能这么叫啊!

    “使不得使不得。”妇女连忙摆手道:“区区小事,公子何必如此客气呢。”

    这种场面方寻最不会应付了,一时竟不知道该如何去劝说。

    就在方寻不知所措时,门外恰好响起了拨浪鼓叮咚叮咚的声音,这是卖货郎串村来了。

    方寻拿着铜板走了出去,不一会就拿着一包面回到了屋子。

    方寻直接拿过一个木盆装了些水,然后把面粉全倒了进去,自顾自的和起面来。

    妇女没想到方寻会这么直接干脆,站在原地愣了几秒后才掩嘴轻笑道:“真是个怪人。”

    “还是我来吧。”看着方寻揉个面团揉半天都没弄好,妇女只好过来接手:“否则天黑了我们都还吃不上晚饭呢。”

    妇女的两个儿子兴许是太久没见过面粉了,虽然他两都在极力的克制住自己,不过眼神还是控制不住的经常瞟到案桌上。

    方寻不想让他们等太久,也就不再客气了,把粉团交给了妇女,自己则跑去火堆旁闲聊了起来。

    “你的文采不错。”方寻对着少年说到。

    少年:“公子过奖了,小子岳云,这是舍弟,岳峰,敢问公子如何称呼?”

    方寻:“在下方寻,字子昂。”

    互报了家门,话题也就打开了,方寻经过交谈得知,这个村子叫杰龙井,如果是早几年前,这个村子还是算得上挺富有的。

    这个方寻也看得出来,如果以前不富有,又怎会每家每户都是盖的两层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