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盛唐:帝国的崛起 » 第四十五章 世界真小

第四十五章 世界真小

    按岳嫂所言,出了杰龙井再走半个时辰,就能看到一棵五人环抱的大榕树,榕树斜右边的村庄便是石山歧了。

    此时村口正好有一群人坐在一棵荔枝树下博弈,方寻走到一个年纪稍微大点的围观者面前,行了一礼问到:“大伯,请问您知道张寡妇家住在何处吗?”

    说来也巧,方寻问话的长者竟然是石山歧的里长,得知方寻找张寡妇是想请对方指导女红,便很热情的带了路,还在路上简单的跟方寻说了一下对方的情况。

    说起张寡妇,里长也是唏嘘不已。

    这张寡妇虽然早年丧夫,但靠着出色的纺织本领,却也能把家庭维持得井井有条。

    染上了风疾后,张寡妇拿出以前纺织攒下来的钱财,交给了自己的儿子做起了皮草生意,日子过得倒也还算富裕。

    可惜的是,老天似乎还是不肯放过这个苦命人,她的儿子在两年前进货回来的路上,遇上大暴雨,在躲雨时意外跌落山下,生不见人死不见尸。

    儿媳妇也在半年后郁郁而终,前往黄泉和她丈夫团聚去了。

    这些打击让张寡妇的病情更加恶化,如果不是前段时间他的孙子在外面做捣药童子赚了点钱,张寡妇恐怕到现在还不能自由走路。

    里长最后还说,以张寡妇目前的身体状况,可能这趟要让方寻白来了。

    张寡妇就住在村中央,两人没走多久就到了,让方寻惊讶的是,张寡妇竟然是一个盲人。

    方寻不免有些怀疑,身为一个盲人是否真的像传闻中那样,纺织本领始安无出其右。

    寒暄了几句,方寻便直接说明了来意,还没等到张寡妇的回答,一个稚嫩的声音就从里屋传了出来。

    “奶奶,谁来了呀?”

    话声刚落,就走出来一个六七岁模样的孩童。

    孩童和方寻四目相对,两人都从对方的神情中看到了惊讶。

    不过方寻的表情是从惊讶转换成戏谑,孩童却是从震惊变成了惊恐。

    这哪里是什么捣药童子,明明就是上次在廉州偷走方寻三贯钱的小乞丐,偷偷儿嘛!

    偷偷儿回过神来马上快步走到方寻跟前,一把拉着方寻的手跑到了后院。

    “你怎么找到这里来的。”偷偷儿的语气惊讶中又带着一丝求饶:“钱我会想办法还你,我奶奶身体不好,你不要乱来。”

    方寻原本还想逗一逗对方,不过看到偷偷儿一副快急哭了的表情,只好打消这个念头,把自己的来意和他说了一遍。

    “所以你可以放心了,我可不是来秋后算账的。”方寻摸着偷偷儿的小脑袋笑道。

    知道了方寻的来意,偷偷儿顿时松了一口气,不过却一口给回绝了。

    理由是从方寻这顺来的钱给张寡妇买了两三副药后,病情刚有些好转,偷偷儿担心如果再让他的奶奶去工作,会加重她的病情。

    方寻有些咋舌咋舌,这可是三贯钱啊,不是三铜板啊。

    竟然才能买两三副药,难道是把灵芝人参当饭吃了吗?

    偷偷儿白了方寻一眼,说到:“难道你以为光凭我一个人,就能顺走你的钱?”

    在偷偷儿的解释下,除了他以外,还有物色的放风的一大群人,得来的钱还得分一半给他们的头目,真正到他手里的也就六七百文而已。

    “再说,给我奶奶治病的药的确是挺贵的。”偷偷儿说完,从怀里拿出了一个药方递给了方寻。

    方寻接过了药方一看,只见上面写着虎骨、秦艽、徐长卿等等,少说也有七八种药材。

    “确实不便宜。”方寻把药方还给了偷偷儿,点头同意道。

    其他药材贵不贵方寻不清楚,但虎骨绝对便宜不到哪里去。

    方寻:“冒昧问一句,现在你奶奶的病还没有痊愈吧,那接下来的药钱从何而来?”

    偷偷儿张了张嘴,最后却低着头,没有吭声。

    “还是像以前那样吗?”方寻把对方的心里话说了出来,接着道:“现在百越郡正全面整治,山贼团伙一个接着一个的被围剿,这点你应该也从你的同伙人那里听说了吧,你猜接下来会不会轮到清理你们三只手?”

    “如果你被抓到了,以你们现在的家庭条件,怕是出不起赎金的吧,那谁来照顾你奶奶?”

    “这样吧,让张婆婆过来帮我,我除了每个月给出三贯钱的月俸外,购买药材的钱我也一并承担,你觉得如何?”

    “三贯?”偷偷儿吓得瞪大了眼睛,一副听错了的表情确认道:“三千文?”

    方寻:“你没听错,就是三千文。”

    如果不是因为亲人被病痛折磨,偷偷儿也不会干这种偷鸡摸狗的事,有了这份收入那还做什么三只手啊,提心吊胆不说,要是哪天被官府抓到,这一辈子就毁了。

    偷偷儿说了声稍等,拔腿就跑去了屋内。

    不一会儿,偷偷儿就带着张寡妇出来了,张寡妇在偷偷儿的搀扶下走到了方寻面前,激动的问到:“方公子,浩儿说的可是真的?”

    方寻正色道:“绝无半句虚言。”

    张寡妇再次问道:“老身还有几个门徒,不只方公子的布坊还能再要几人?”

    “那就再好不过了,我这边的布坊不管多少人都招,多多益善。”方寻说完又给张寡妇介绍了一下布坊的薪资模式,然后接着道:“就像您,我们给的三千贯月俸只是您作为女红长的酬劳,等您身体康复后如果也想纺织,一样也能得到一匹布一百文的分成。”

    张寡妇笑得合不拢嘴,打趣道:“别看老身现在年纪是大了点,但一天断一匹还是搓搓有余的,到时方公子可不要反悔哟。”

    方寻也笑道:“怎么会呢,您织得越多,我赚得就越多,岂有反悔的道理。”

    方寻说完,转身对着里长说到:“张里长,我们布坊生熟手都招的,而且还有工人食堂,只要是布坊的工人,在那里用餐都不用花钱,劳烦你跟村里的人说一下,如果谁有意向来我们布坊的,就到张婆婆这里报名,等布坊建好后,我再安排马车过来接他们。”

    现在环境不景气,很多家庭都是勉强维持得了温饱,方寻在这个时候出来招工,对他们来说简直就是雪中送碳了,里长感激的应了声,拍着胸口保证一定会传达给每一户人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