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盛唐:帝国的崛起 » 第七十六章 敢谏魏征与房谋杜断

第七十六章 敢谏魏征与房谋杜断

    在我国的封建王朝历史中,几乎每一个朝代都有一个特殊的规定,那就是为官者不得经商,经商者子孙不得参加科举。

    李白作为诗仙,天下读书人崇拜的对象,可就是因为他的父亲李客是商人,照样不得参加科举,而且李白的仕途也是一片坎坷。

    其实这个规定也并非封建社会的糟糠,抛开士农工商、重农抑商这些观念不谈,为官者不得经商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这也是防止官商勾结,压榨百姓的手段之一。

    最为典型的官商勾结例子就是,官员向商人透露各省物资情况,然后双方从中获利。

    比方说今年荆州降水量减少,粮食歉收,粮价上涨。但因为阳光充足天气暖和,桑树长势良好,桑蚕成活率高,蚕茧品质也高,丝绸的价格也比往年来得低了不少。

    这时常平仓就会回收丝绸,然后贩卖稻谷,借此来平衡市场价格。

    而此时的杭州却是跟荆州相反,因为降雨量充足,粮食迎来了大丰收,米价下跌,但丝绸却因为虫害的原因桑叶无法满足养蚕人,导致丝绸价格升高。

    那常平仓就会回收稻米,贩卖丝绸来平衡物价。

    最后两地常平仓调动物资,那么荆州和杭州就都能度过这次危机了。

    如果此时官商勾结,提前透露消息,让商人按不抛售货物给常平仓,自己把物资运往两地出售,那么百姓就只能花高价格购买了。

    现在新法推出,常平仓已经并入了民生署,方寻作为变法的发起人,那不管以后这个民生署的掌权人是不是方寻,只要方寻在朝为官,他都不得不给方寻两分薄面。

    方寻发明的产品虽然的确是造福百姓的,但现在方寻的本质就是一个商人!

    而且方寻旗下的产业还包含着粮食和御寒这两种和百姓密切相关的产物,假如方寻利欲熏心,是不是要比一般的商人机会更大?

    但是朝堂的文武百官难道不知道方寻是商人吗?

    还是不知道这条商人不得为官的律条?

    不,他们都知道。

    他们之所以对此选择性无视,一来方寻目前表现,无一不表明出他不是那种利欲熏心的人,甚至他的一些行为,世间上很多被称为圣贤的人,也都做不到像方寻那样。

    二来他们都看得出来,当朝帝王对于方寻是极为看重,极为爱才的,谁也不敢去触这个霉头。

    但魏征就敢!

    他谁啊,这可是魏征,连皇帝都敢怼的人,何况是别人?

    “魏征!!!”

    李世民怒拍龙椅站了起来,怒气滔天的看向了魏征。

    一直跟着李世民的秦王府旧臣都能看出,李世民这次是真的动了杀心了。

    李世民之所以发这么大的火,是因为魏征这句话一出,方寻是绝无可能入职朝堂了。

    现在方寻的产业已经做得那么大了,根本不会为了入朝为官而放弃经商。

    甚至方寻就算愿意放弃,李世民和朝中的大臣也不会同意。

    肥料、水泥、竹丝绸,哪样不是国之重器,百姓的福音?

    岂能说放弃就放弃!

    方寻不能放弃经商,法律条文那关就过不去,方寻就只能和仕途无缘了。

    房玄龄:“启奏陛下,臣有一言。”

    李世民平复了一下心情,重新坐回龙椅,但语气还是有些不悦:“讲。”

    房玄龄:“唐律确实规定了商人不得任职三省六部,但除了三省六部之外,还有众多官职,像太医院和新设的民生署,就不属于三省六部之列。”

    李世民眼前一亮,说到:“爱卿言之有理,民生署就不在三省六部之列,这样就不违背唐律了。”

    “不可。”杜如晦赶紧站出,道:“方县侯身为商人,不适宜任职民生署,虽然方县侯的为人自不必多言,但难免会落人口实。”

    房玄龄:“杜相所言极是,臣觉得以方县侯的才学,大可以的在三省六部之外,再设一机构,由方县侯执掌,专门用于研究各种利于大唐的物什,这样方能让他的才学最大限度的发挥出来。”

    这才短短半天时间,就要连开两个新职所?群臣不满了。

    在他们看来,就算皇帝真的想让方寻在宫中任职,也不用不着这样吧。

    因为就像房玄龄一开始说的,宫中还有很多官职是不属于三省六部之内的,随便给一个职位方寻就可以了。

    就像太医院,就不属于三省六部管制,而且太医院那边对方寻也是十分满意,方寻的医术同样了得,封他个御医不就行了吗?

    “好了,你们当朝廷是菜市场吗?”

    看到文武百官吵得闹哄哄的,李世民不悦的吼停了众人,随后望向杜如晦问到:“杜卿,你怎么看?”

    杜如晦:“诚然,像刚才李大人所言,确实可以把方县侯安排进太医院,相信方县侯也能很好的胜任,但这决定在臣看来,并不高明。”

    “各位大人也看到了,方县侯的本事不止是医术,而是多方面的,如果方县侯任职太医院,那以后他要是想制作药物之外的物什时,所需的项目资金又由哪个部门拨款?”

    “打个比方,请问侯大人,假如方县侯打算研究一个破敌军械,该款项是由太医院给,还是侯大人你们兵部给?”

    杜如晦此言一出,众人瞬间沉默了。

    如果这笔项目资金是由太医院出,那么太医院凭什么给你们兵部买单?

    如果这笔钱由兵部出,那功绩算哪个部门的?

    算太医院吧,项目资金是兵部给的,所制作的又是兵部的军械。

    算兵部吧,人又是太医院的。

    这个问题当然不能摆在明面上说,在台面上不管你在哪个部门任职,大家都是为了百姓为了朝廷。

    但谁又真的能做到这么大公无私?

    每个部门每年都有朝廷的财政拨款,每年能获得多少经费都是看部门功绩来绝对的,凭什么我要拿自己部门的资金去为你做嫁衣啊?

    我自己的部门就不要做功绩的吗?

    长孙无忌:“杜大人言之有理,设立三省六部之外的职所,让方县侯专心研究,这样不管哪个部门有难题,方县侯都可以从一旁协助,这才是人尽其用。”

    听完长孙无忌的话,众人的眼睛就亮了。

    “方县侯都可以从一旁协助”这句话的意思,不就是说方寻是六部公用的,而且不管是帮哪个部门,该是那个部门的功绩,一样是跑不了吗?

    “臣等附议。”

    房玄龄、杜如晦这些秦王府旧臣齐声说道。

    剩下的官员互相看了一眼,也齐声道:“臣等附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