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盛唐:帝国的崛起 » 第一百十二章 生辰宴 下

第一百十二章 生辰宴 下

    在众人的注视下,方寻打开手上的小木箱,把里面的音乐盒拿了出来,递给了李丽质。

    水解球里面的甘油已经用酸性液体稀释过了,这种混合液在摇晃的时候可以让银粉做成雪花缓慢落下,更具可观性。

    如果直接用甘油,银粉无法沉下去,用水的话落下的过程又会太快,少了一分美感。

    看着水晶球内缓缓飘落的“雪花”,李丽质也被眼前这个小世界的景色治愈了,欣喜的说到:“有劳云阳侯费心了,本官非常喜欢,只是不知这小玩意叫何物?”

    方寻回答到:“回公主,此物名叫音乐盒。”

    “音乐盒?”李丽质疑惑道:“意思是这小盒子还可以用来奏乐?”

    方寻摇了摇头,解释道:“不是用来弹奏,而是这音乐盒本身就可以发出音乐,公主请看铜盒的底部,那里有个可以旋转的机关,拧动两圈就可以发出音乐了。”

    李丽质把音乐盒倒过来一看,果然发现一个转杆,李丽质看了眼转杆又看了眼方寻,怀着好奇的心情拧动了两圈。

    “叮叮当,叮叮当,铃儿响叮当,我们滑雪多快乐,我们坐在雪橇上……”

    随着李丽质松开发条装置后,水晶球内的小马驹开始围着内圈转着圈的奔跑,同时一阵清脆的音乐声也响彻了整个会场。

    众大臣先是侧耳倾听一阵,然后一个个都不再顾及形象了,全都离开了自己的座位跑过去围观。

    之前众人都觉得音乐盒做工精致,其价值比起其他礼物都不遑多让,没想到这小小的音乐盒里面竟然还别有一番机关,更是让它的价值翻了好几番。

    “这这这……到底是如何做到的?”

    “里面难道有个小人在演奏吗?”

    “这已经无法用常理去解释了。”

    “要不拆开看看里面究竟是何景象?”

    “糊涂,弄坏了该如何是好。”

    “可你们就不好奇吗?”

    ……

    众人你一言我一语,大有把音乐盒拆开一看究竟的趋势。

    李丽质之前只是觉得这个音乐盒做工精美无比,心生喜欢,现在发现竟然还能演奏音律,喜爱之情更是溢于言表。

    看到各位大臣摩拳擦掌的,就像是想把音乐盒给拆了一样,赶紧把它藏在了身后:“此物是云阳侯造出来的,想知道其中原理,直接问云阳侯便是,何须动手拆开呢。”

    众人恍然大悟,立即向方寻围了过去,七嘴八舌的问了起来。

    方寻先是安抚好乱作一团的众人,然后才解释道:“当中的原理也没有多复杂,只不过是利用其弹力松开时产生动力,带动滚筒敲击发音的铜片,进而发出音符罢了。”

    说着便把里面的原理简单的和他们说了一遍。

    听了方寻的解释,大臣们才恍然大悟的点了点头。

    相比其他人的激动,李世民倒是显得冷静了许多,从始至终都是一脸的平静。

    不是李世民自持身份,而是因为他被方寻震撼的次数太多,现在都已经麻木了。

    而那群大臣的新鲜感却一直没能退却,接下来的时间一直在重复的启动着音乐盒,就这么短短一两分钟的音节,众人还是可以不厌其烦的听了又听,大有后世短视频平台洗脑的架势。

    直到宴会结束,众人这才意犹未尽的打道回府。

    不过方寻则被李世民留了下来,一同留下的还有一个十岁出头的皇子。

    如果方寻没猜错的话,此人应该就是李承乾。

    李承乾的长相完美的继承了李世民的优点,长得那叫一个英俊。

    只是给方寻的感觉有些畏缩,好像李承乾很怕李世民。

    李世民让宫女重新上了一桌酒菜,亲自给方寻倒了一杯酒,方寻连忙推辞,李世民却笑道:“子昂无需推辞,这些年你为大唐做了这么多,朕赐你杯酒也是应该的。”

    方寻只好连声感谢。

    李世民把手搭在了那名皇子的脑袋上,说到:“这是朕的大皇子,高明,这就是你想见一面的方子昂,今日见到了,有何感想?”

    李承乾恭敬的道:“云阳侯不愧为大唐第一异才,儿臣深感佩服。”

    方寻起身作揖:“太子过奖了,微臣惶恐。”

    李世民笑道:“子昂无需拘谨,这里就三人,随性点就好。”

    方寻表面上连连称是,不过肯定是不敢真的随意的。

    君王让你随意,那是他的容量,但作为臣子,该有的礼节还是要有的。

    除非你打算造反,那就另说。

    李世民:“太子想拜你为太傅,子昂,你意下如何?”

    方寻:“承蒙太子抬爱,但微臣恐难胜任,还望太子见谅。”

    “哦?”李世民:“这是为何?”

    方寻解释道:“太子是大唐的储君,要学的是治国之道,而微臣懂的却是兴国之道,是以无法胜任太子太傅一职。”

    李世民点了点头,然后看向李承乾:“高明,你可懂了?”

    李承乾把头压得很低,说到:“儿臣愚钝。”

    李世民脸上毫无表情变化,淡淡的道:“那就回东宫好好想想,什么时候想通了,什么时候再出门。”

    李承乾:“是,父皇。”

    说完李承乾便起身离开了。

    看着李承乾离开的背影,方寻暗暗的叹了口气。

    李承乾长歪的原因,方寻今天总算是知道了,眼前这位帝王起码占有百分之九十的责任。

    李世民对待大臣可以说是历史上比较宽容的一位了,没想到对待接班人却这么高压,明显可以看出李承乾特别害怕他的这个父皇。

    可以想象,李世民和长孙皇后在李承乾面前,两人的定位就和大多数家庭的父母一样,一个扮演红脸,一个扮演白脸。

    可惜李世民的做法应该是太过了。

    长孙皇后还在时,有她开导李承乾,倒也不会出什么大事。

    但长孙皇后不在了,他身边除了严厉的父皇以外,剩下的就是像于志宁、孔颖达和张玄素这些只会义正词严的劝谏,劝谏不了就向李世民进言的辅臣。

    加之还有来自李泰的竞争压力,李承乾一直在这种高压环境下成长,不逆反才怪。

    方寻现在觉得,自己是不是该做李承乾的太傅比较好。

    因为就算李承乾学会了治国之道,但如果日后长歪了,不也白搭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