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天命水浒 » 第二百二十八章:龙川之战(二)

第二百二十八章:龙川之战(二)

    高丽这个地方人有怪癖,明明很弱,却有着非常强烈的自尊心。

    虽然自尊心很强烈,但如果对面太强,他们又很容易认怂。

    这一切的根源可能就出在他们的老祖宗身上。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小姐的脾气,丫鬟的命。忍辱的干儿,等父病。

    高丽半岛最开始只有一群土著野人。商纣王即位之初,由箕子、微子、比干三位王叔辅政。结果商纣王被一头高加索和蒙古草原串种的狐狸精迷惑,非要搞什么“质子养成”,弄的天怒人怨!

    比干直谏,被挖心而死;

    微子装疯卖傻,逃过一劫;

    箕子自尊心强,不愿意像微子一样装疯;可胆子又小,不敢像比干一样直谏。于是就带着部众逃到了高丽半岛平嚷一代建国。临走之时,还带走了商纣王的两句名言:

    “马看到什么,是由人决定的。”

    “是谁儿子不重要,你是谁才重要。”

    箕子觉得很有道理,并将其当成治国的根基。

    于是,箕子从中原带过去的华夏遗民是上层的“人”,当地的土著野人就是“马”,利用这种“以人御马”的策略,箕国统治了半岛九百余年。

    接着就遭遇到了猛男的连累。

    秦始皇统一天下,燕国被灭,燕国贵族卫满带部众跨过鸭绿江逃入箕国,一开始卫满给箕王当干儿,因为大家都是从中原过来的,都是“人”,所以箕王对卫满很热情。

    结果卫满羽翼丰满之后,却恩将仇报,反手做了箕王,自立为卫王。

    箕国时隔八百年,真正领悟到了祖训中“是谁儿子不重要,你是谁才重要”的真谛!

    卫满给他们上了生动一课。

    箕国王子在马、辰、弁三大家臣的护卫下,跨过汉江,征服了汉江以南的高丽土著,建立了辰国,发誓与卫国势不两立。结果却因为没有儿子继承王位,辰国内乱,分成了马、辰、弁三大势力,后世称为三韩。

    卫国传了三代,也被汉武帝所灭,大汉在高丽半岛建立了辽东、辽西、乐浪、带方四郡。

    不久,东北民族扶余族崛起,扶余人朱蒙建立了高句丽。其后数百年,趁着中原虚弱时,不但占领了汉四郡,还一路向南,一直打到汉江辰国边境。

    汉江一代的马韩最先投降,在高句丽的扶持下建立了百济国。

    而辰、弁两家组成了新罗国。

    致此,高句丽、百济、新罗的三国局势形成。

    而中原这边经历两晋南北朝长达三百多年的内战后,大隋统一天下,励志成为天下第一雄主的隋炀帝抬头向东一看,发现方圆千里的汉四郡竟然被高句丽占据,大怒之下,发兵百万,三次进攻高句丽。

    所以,把历史展开来看,为什么隋炀帝要进攻高句丽?因为他抢占了华夏固有领土数百年啊!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大唐夺取天下后,依然采取了隋炀帝进攻高句丽的策略,因为固有领土,必须夺回!

    唐太宗更加理智,没有动不动发兵百万,而是募集精兵征讨。隋炀帝时,百姓听闻征讨高句丽,宁可自残也不愿意参加,到了李世民征高句丽时,士兵争相应募。

    汉人不怕死,怕的只是平白浪费生命,

    唐太宗任命张亮为平嚷道大总管,李绩为辽东道大总管,三月出兵,九月班师回朝,收复辽东、辽西两郡,将高句丽的势力压缩进了半岛之内。

    之后又采取年年海上骚扰,慢慢放血的策略,让高句丽日趋衰落。

    高句丽打不过大唐,只好去拿捏百济和新罗这两个小朋友。百济是高句丽的附庸,两者合力攻打新罗。

    新罗被打的受不了,于是采用了两手准备。一是向自己的宗主国倭国求援,倭国正值内乱表示无能为力。二是派遣使者前往大唐求援,大唐答应出兵。

    名将苏定方先灭百济,威压高句丽。

    名将薛仁贵再灭高句丽,建立安东都护府。

    这时候新罗有点怕了,生怕大唐一个不开心把自己也灭了。于是新罗上下开始各种骚操作。一是接纳高句丽遗民和遗军,暗中支持他们在唐军后面使绊子、烧粮草;二是再次向自己的宗主国倭国求援,想要以倭制华。恰好倭国内乱平定,也腾出了手,于是派遣大军前来。

    “犬畏其主,而主踏其脚则咬之!”

    新罗金氏大言不惭,联合倭国发对了对唐之战。

    大唐先灭倭国舰队于白江口,倭军4万余人,1000余艘战船损失大半,狼狈撤回。

    之后大唐又三战三捷,直逼新罗腹地。金氏多次派遣使者求和,此时因为吐蕃发生叛乱,唐军为了避免两线作战,所以就顺水推舟,同意了新罗求和的建议。

    而新罗也被彻底打老实了,此后两百余年,年年供奉,还与渤海国为争夺“大唐第一孝子”的称号互相敌视。

    但随着安史之乱爆发,大唐衰落,安东都护府被裁撤,大孝子新罗终于等到了老爹生病的时候,跳出来开始争夺家产,势力一度扩张到清川江畔,以安东都护府的驻地平嚷为西京,完成了一波逆袭。

    “是谁儿子不重要,你是谁才重要。”

    新罗靠着这个原则,尝到了一波甜头。

    新罗腐朽,爆发农民起义,一个半瞎和尚弓裔不好好念经,追随农民起义领袖梁吉造反,之后将其反噬,公元901年建立后高句丽,那行径,恰如唐末朱温之于黄巢。

    弓不是姓,而是平民常用的贱名。弓裔的意思,就是贱民的后代。弓裔得势之后,为了拉拢人心故意谎称自己是新罗王室后裔,还改名叫金躬义,也算是煞费苦心了。

    弓裔为人残虐恰如朱温,还自称弥勒佛转世,头戴金帻,身披方袍,以长子为青光菩萨,以季子为神光菩萨。他曾经自述“佛经”二十余卷,其中全是为自己歌功颂德的歪理邪说。

    若是有人批评,立刻逮捕,活活打死。

    弓裔还猜忌将相,怀疑他们谋反,甚至到了每天杀掉上百人的地步。有一次弓裔召见王建,说他昨夜聚众谋反,王建坚称无此事,弓裔便自称有观心之术,然后背着手闭上眼,仰天很久,双方谁都不说话,场面一度十分尴尬。

    弓裔的文学侍从之臣崔凝故意坠笔,下庭拿笔时悄悄叫王建认罪,王建恍然大悟,连忙道:“臣实谋叛,罪当死.”

    弓裔大笑道:“卿可谓直也.”卽以金银粧鞍辔赐之曰,“卿勿复诳我。”

    上演了一幕君臣相合的戏码。

    回到家之后,王建越想越怕,干脆真的反了,推翻了弓裔的后高句丽,建立了高丽国。

    王建立国之后,积极北拓,却被崛起的契丹人一通爆揍,无法染指鸭绿江。之后便开始采取两面人做法,一面向大宋称臣,一面又悄悄向辽国称儿,盼望着“老爹”病了之后,自己再去继承遗产。

    好不容易等了百年,辽国终于腐朽不堪,王氏高丽兴高采烈的发兵攻占鸭绿江边的义州之地,又被刚刚崛起的女真一通爆揍,打断了脊梁。

    一次次北扩,一次次战败,让高丽君臣失望透顶。

    “难道孝子贤孙策略失败了吗?”

    高丽君臣反躬自省,觉得这个策略没有大问题,至少可以保持自身生存,谁会那么狠心消灭“侍亲至孝”的好大儿呢?只是自己运道不好,每次熬到“老爹”病重,最后抢夺遗产时就会另有强敌出现。

    “大陆群雄何其多也!”

    而如今,事情出现了转机,沉寂两百年的汉人强权重返辽东,抵住了强势的女真。背后却露出了空隙。

    李资谦领兵出征,仅仅半个月,连下八城,一路攻打到鸭绿江畔的龙川城下,让朝野震动,李资谦的威望一时无两。

    “太尉一路攻城略地,势如破竹,真乃神人也!”

    “何止啊,我听闻太尉出生时,曾有三丈霞光照耀满室。有路过的菩萨曾言,此子将来贵不可言呐。”

    “只是八万大军出征,粮草也是耗费无数。”

    “开疆两百里,乃是盖世之功,岂能心疼粮草,真是荒谬!”

    汉城王宫内,高丽睿宗看着要求粮草的文书,也是犯愁。老岳父是变着法儿的要支援,而且胃口越来越大,他们八万人真的需要40万石粮草么?

    还有八万套御寒衣物,这是目前财政破产的高丽王室可以负担的起的东西?

    老岳父真会给我找麻烦啊。

    睿宗纵有百般不愿,但是外面群情振奋,加上仁川李家的推波助澜。现在几乎满城的百姓都知道老岳父连下八城,扩土两百里的消息。

    “给!”

    睿宗咬着牙给出了回复。

    三日后,李资谦要求押运粮草的文书又呈了上来。

    “还要三十万石粮食?老岳父莫非疯了不是?我上哪儿给他找这么多粮草?”

    睿宗感觉岳父有些贪婪了,少量吃点军中回扣他可以理解。如果大吃特吃,损公肥私,他可不答应。

    结果因为他的迟疑,街面上立刻又开始流传另外一个消息。

    “如此大英雄,岂能让他们缺衣少食。我们去捐赠!”

    “太尉固然劳苦功高,都不是他的错。而是那些随行的其他将领天拉垮。那拓俊京号称武功第一,结果困顿龙川城下,连续多日无功而返,据说胳臂还被人射了一箭。”

    “那个金富轼也在空耗钱粮,不去拓土,反而非要跟一个海岛过不去。我听闻,金富轼又打了败仗。精锐手下损失严重。”

    好不容易通过官库出粮,加上民间募集,又凑够了三十万石送了过去。

    结果,又三天。

    李资谦催促粮草的公文又送过来了。说哪怕只给二十万石的粮草也行,前线已经开始缺粮了。

    “混账!他真把朕当傻子了不成!”

    睿宗大怒,他隐藏在李资谦身边的暗探早就把李家有意打造一处分家的消息禀报给他了。用我的物资打造你自己的家业,真是可恶!

    顺德王后和太子王楷吓得瑟瑟发抖。

    “陛下,其中定有蹊跷,我父向来以恭敬著称,定然不会如此过分。”

    顺德王后正是李资谦的二女儿。

    “王莽篡汉之前,同样恭顺无比。”

    睿宗心急说出了心里话,意识到不对。立刻闭口不言,吩咐卫士将周围的侍女太监全部拉走处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