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枪佛 » 第三十八章 痴人说梦

第三十八章 痴人说梦

    海沟镇四周,建有一圈儿围墙,两米多高,严格的说,这道围墙,并不能称之为真正意义的围墙,形状和古时代冷兵器时期的“拒鹿角”有些相似,一根根粗大的圆木被削尖,交叉固定在一起,两根圆木中间,夹着一根尖锐的铁枪。

    围墙的下半段,还被缠上了一道又一道的“老虎刺”。

    一根根尖锐的刺尖儿,两寸来长,闪着寒光,令人不寒而栗。

    同样是“围墙”,海沟镇的围墙,看上去远比小香村的围墙更高级,也更坚固、更实用。

    古时代的“拒鹿角”,只在顶端才有尖刺,可海沟镇的鹿角(又称拒马),全身上下都是刺,而且,古代鹿角摆在城外,可以随意挪动,没有士兵看着,容易被人偷回去当柴禾烧了。

    而海沟镇的“鹿角”围墙,却是用铆钉牢牢的钉死在地面上的。

    这也算是爱动脑的海沟人民,对古代“拒马”的一种现代改良,更适用于当下。

    鹿角在冷兵器时代的战争中,其主要作用是为了防止军营或城池遭到敌军主要是敌军轻重骑兵的偷袭。

    时间回到当代,海沟镇在全镇周边架设鹿角,主要目的,则是为了防范海盗的偷袭。

    在海沟镇的中心位置,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以及东南、东北、西南、西北,各建有一个高大的箭楼,一镇九楼,这也是镇府实力明显强于排落的一个具体表现。

    不提高矮,单从箭楼个数儿上来讲,就比排落上多出近十倍。

    全方面,无死角。

    另外,海沟镇的箭楼,一天二十四个小时,常年有军警驻守。

    不像排落上的箭楼守卫,经常漏岗空岗。

    化身成海盗船的球国商船“踏浪号”,在肖楚白叔侄身后穷追不舍,还在三里外,就被箭楼上的护镇军警发觉到,用望远镜观望,可惜望远镜的设计工艺实在不咋招,根本看不清楚一千米外的具体情况,只能隐隐约约看到一条大船,乘风破浪,冲向海沟镇。

    甚至,连在“踏浪号”前疯狂逃命的肖家两叔侄,用永远镜也观察不到。

    因此,箭楼守卫并不知道这艘鼓满了风帆,直奔码头而来的大船是什么身份?

    是敌是友?

    不过,小心驶得万年船。

    不管这艘大船是啥来路,提前做好防备很有必要,有备无患。

    号角声响处,几十名护镇壮丁和军警以号为令,手持武器,惊惶失措的涌到码头边,锋刃向外,严阵以待。

    一张张脸上,写满了紧张。

    他们不能不紧张,在大船停下的那一刻,所有人都清清楚楚的看到了船头上的醒目标志,竟然是一艘海盗船。

    萧暮雨很会做戏,在追赶肖楚白叔侄的时候,早早吩咐手下刀士把“踏浪号”大船上的商旗换成了醒目的“海盗旗”,以张声势。

    有海盗寇边!

    一名军警,飞快的把匪情报到镇府。

    镇府的要员们立刻被这一消息搞得人心惶惶,早在号角声响起之时,海沟镇令黄世英就有些心神不宁,感觉有啥不好的事情即将发生,坏消息坐实,他硬起头皮,装出一副若无其事的样子,带着一众心怀鬼胎的镇府大员,躲在关得严严实实的小黑屋儿内,紧张的商量着对策......

    三年前,海沟镇有过被海盗屠城的经历,全镇百姓,早就变成了惊弓之鸟,听闻海盗三年后再次临城,谁还能坐得住凳子。

    特马的!

    海沟镇咋这么背,偏偏被海盗给盯上了!

    隔三差五的就来溜达溜达。

    有啥好看的!

    **********

    海沟大员们还躲在密闭的房间内紧张的商量着对策......

    码头边......

    球国商船久追肖楚白叔侄无攻,鸣笛返航,护镇的军警和民团壮丁,如释重负,有些壮丁,偷偷的抹了一把头上的冷汗,还有一些人,已经忍不住开始欢呼。

    终于走了!

    是被咱们吓走的吗?

    不管咋地,反正是走了!

    这些所谓的民团壮丁,作战能力和军事素质,实在不敢恭维,是由海沟镇上各家各户临时拼凑起来的民间武装,平时该下海的下海,该经商的经商......

    一句话,该干嘛干嘛!

    只有在海沟镇遭到海盗入侵时,这些人,才会团结起来,拿起武器,保卫自己的家园。

    海沟镇的军事力量,由正规军警和民团壮丁组成,民团有五十余人,而军警的数量却相对有限,只有不到二十人。虽然在称呼上有正规军和民兵的分别,但在装备方面,正规军警手中的武器,并不比民团强到哪儿去。

    因为天高皇帝远,整个西尧王国,类似海沟镇这种边远的乡镇,甚至是东辽县城这一级,在财政支出方面,基本上都依赖于自收自支,帝都的钱拔到这儿,要经过层层审批,再加上路途遥远,往往一比钱拔下来,三年五载能到都是快的。

    如果运气不好,遇到一些心性不良的贪官,还有可能进行无底限的截留。帝都拔下来十两银子,最后,到了县镇一级,可能连一两都剩不下。

    别人指不上!

    赚钱又不容易!

    就只能节省着花,从牙缝儿里往出抠。因此,每个镇府养的甲兵都不多。

    海盗又不是天天来窜门儿,点儿背的海镇,一年才能轮上那么一两次,有些穷镇,几年几十年也看不到一个海盗的影子。

    而养兵就需要银子,军警又是特殊工种,随时有可能丢掉性命,薪俸自然更高。

    这样一来,哪个镇府也不肯多养。

    也没钱多养!

    真要有海盗犯境,只能拿民间武装力量凑数儿。

    能撑就撑过去。

    撑不过去,就算倒霉!

    方才,随波而来的“踏浪号”,如果来的不是冒牌儿的商船,而是正儿八经的海盗,就凭海沟镇现在这些散兵游勇,根本就没有一战之力。

    说是螳臂挡车都不过分。

    当然,海沟一镇上万人,如果全民皆兵,单凭一艘海盗船的实力,不采取点啥卑鄙手段的话,想要攻下海沟镇,也是痴人说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