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圆梦岁月 » 第一九五章 兵不血刃

第一九五章 兵不血刃

    自从刘继元上位,他也非常重视间谍所发挥的作用。只是,他对赵遂宠爱不如刘钧了。

    这一点,赵遂是感觉出来的。不过,他仍然在自己的岗位上兢兢业业,没有丝毫不忠行为。

    然而,宋军已逼近晋阳,“势吞万里如虎”,赵遂不是没有担心,晋阳能不能撑得过去。万一撑不过去,自己甘愿成为大宋的俘虏吗?堂堂北汉“间谍王”不能沦落到这种地步。投靠大辽吗?使不得!我是不会这种做的。

    那么,只有一种办法,那就是隐居山中,隐姓埋名,了却此生。这也许是最好的办法。

    赵遂正想着心事。突然,手下来报:“新任御林军总管派人求见队长。”

    “哦,把他引到会客厅。”

    赵遂心想,慕容云想干什么?别急,听一听便知道了。他来到会客厅,只见来人是副总管戴平,这规格是够高的。他不敢怠慢,连忙让座。

    “赵队长近来可好?”

    赵遂苦笑一声,不知怎么回答。然而,尴尬的神情一纵即逝,他笑着说:“不知副总管大驾光临,有何指教?”

    “明日是总管的生日。国难当头,不便操办筵席。总管只想请晋阳几个有头有脸的人物喝喝酒。因为他忙,所以,让我来请你和关副队长。”

    赵遂闻言,总算明白了戴平的来意。他堆笑说:“堂堂御林军总管相邀,赵某敢不赴约。”

    “那好!我这里有两张请柬,一张是你的,一张麻烦你转交给关副队长。”

    “好说!”赵遂接过请柬,心里有一种说不出的自豪感。慕容云这小子,对赵某还是够意思的。

    回到军营,慕容云问戴平:“凭你的感觉,赵遂和关东会来吗?”

    “没有见到关东本人。不过,凭我的观察,赵遂一定会来的。相信关东不会不给这个面子。”

    “这样最好,我们就按计划进行。”

    翌日,赵遂和关东提着礼物,果然来了。

    只见在场的,除了慕容云和两个副总管,还有一个纠察队长郑凯,再有就是“千里飘香”的老板曾经,再没有其他人了。

    赵遂有些疑惑,戴平不是说只有宴请晋阳的风流人物吗?怎么只有我和关东哩!

    也许,赵遂的疑惑,慕容云早就猜到了。他说:“今天是我的生日,除了军营里这几个同事,就宴请三个人。一个是在下昔日的老板曾经,两个就是北汉谍报机构的风云人物。你们都知道,国难当头,我只能这么做了,请大家见谅。”

    赵遂虽然有些尴尬。但是,既来之,则安之。

    宴席就在军营里举行。今天,毕竟是慕容云生日,置办了一桌丰盛的菜肴,还有好酒。

    大家边吃边聊,看不出气氛有什么不对。

    酒宴即将结束,赵遂站了起来,准备离席。慕容云淡淡的说:“两位队长!今天对不起了,要委屈你们在这里住几天。”

    赵遂闻言,脸色大变,他知道慕容云口中“住几天”是什么意思了。

    就在这时,在他们面前出现几个纠察队员。

    “慕容云!你想干什么?”

    慕容云微微一笑,说:“事到如今,告诉你也无妨。我们这几个都是大宋的人,二十万御林军已经被我们控制了。宋军一进晋阳,我们便倒戈。”

    赵遂的脸色非常难看。他长长的叹了一口气,说:“没有想到,在这种场合,成了你们的俘虏。”他们也没有反抗,便跟着纠察兵走了。

    慕容云拿出一张名单,递给郑凯。说:“今晚,你就照着名单上的人,全部给我控制起来。”

    “放心!一定不会漏掉一个。”

    郑凯不负所望。当天晚上,他率领纠察队展开雷霆行动,把军营里那一小撮顽固分子,统统控制起来,全部关进军牢里。

    这下,慕容云终于放心了。

    他密告曾经,军营里的绊脚石,已经全部排除。请他转告前线指挥部。

    一纸密函飞到了太宗手里。他展开一看,龙颜大悦,说:“诸将听令,明日凌晨,对晋阳发起攻击。国家统一,在此一举。”

    “遵令!”各将领异口同声地说。

    这年的农历二月初三,是一个平凡的日子。而对大宋的历史而言,却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这一天,宋军大举进攻晋阳。

    清晨,天空刚刚天眼。一阵阵鼓噪声,惊醒了还在睡梦中的晋阳人。老百姓心里明白,晋阳要变天了。所以,他们也没有太多的恐慌。

    而刘继元在睡梦中被惊醒,连忙传旨:“传御林军总管,让他组织军队,抵抗宋军。”

    不一会儿,慕容云来到皇宫。看他不慌不忙的神情,刘继元甚是疑惑。他连忙说:“师父!宋军已经攻进晋阳了,难道你不知道吗?”

    “知道。”

    “知道!为什么不出兵抵抗?”

    “国家统一,乃大势所趋,民心所向。皇上!顺应历史潮流吧。二十万御林军已经醒悟了,他们不会做无畏的牺牲。为了全城的老百姓,皇上,还是投降吧!宋君有旨,愿意投降,终保富贵。请皇上三思。”

    自己一向信任的师父,让他手握二十万御林军的大权。如今,正是御林军派上用场的时候,他竟然说出这种话,难道......

    “你,你......难道你也反了吗?”

    “皇上,对不起!慕容云本来就是‘正义之剑’的人,谈不上我也反了。还是接受现实吧!皇上再犹豫不决,宋军要开始屠城了。”

    刘继元瘫坐在龙床上,脸上毫无表情,说:“我刘家在晋阳二十多年了,我也不忍心让百姓遭祸。罢了,罢了!为了晋阳百姓,我投降吧!”

    就在这时,太宗的使臣杨光美,带着太宗的手谕来到宫外,正好遇见慕容云从宫内出来。

    慕容云向杨光美转达了新主愿意投降的意愿。让他回去告诉太宗皇帝。杨光美说:“请你转达刘继元,宋君宽仁大量,并无加害之意。”

    刘继元听说,终于放心了。便派李勋赍印绶文籍,奉表乞降。此举得到了太宗的允许。

    太宗皇帝的车驾,进北门城台,设宴奏乐,与从臣在台上酣饮。

    汉主率官属,缟衣纱帽,待罪台下。

    太宗观之,甚是心悦。他赐以袭衣玉带,召使登台。说:“朕以吊民之师,来到这里。既然你愿意纳降,朕怎会忍心加害于你。”

    汉主谢恩而退。

    太宗的车驾进入太原府中。百姓香花灯烛,排门迎接。场面甚是热烈。可见,晋阳百姓也渴望国家统一。

    太宗升堂,坐在昔日北汉主的龙椅上。

    北汉诸官悉数拜降于堂下。太宗一时高兴,当场宣授刘继元为检校太师、右卫上将军,封彭城郡公,仍然驻守河东。

    自此,北汉治下的十二州,四十个县,全部纳入大宋的版图。中原地区基本上完成了统一。

    在太原住了一些日子,太宗下旨班师。潘仁美进言说:“河东地接幽州,今陛下车驾在此,何不乘破竹之势,平定辽东。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

    杨光美不同意这种做法。他说:“饭要一口一口吃,不能操之过急。河东初定,也要让将士喘一口气。陛下还是先班师回朝,征辽之事,再从长计议,不必贪功好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