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天澜笔录 » 第五十六章 流言四起

第五十六章 流言四起

    玄天承在去往临川的路上收到了女帝的手令,让他不必回京,朝堂上任何风声,她都会压下,这让他心中有了十足的底气。他一路策马来到临川府衙,见到了病床上的方榆。

    “还好侯爷留了侍卫给我。”方榆吊着一条胳膊说,“不然我恐怕是要步许清源的后尘。”

    望川楼案件头七那天晚上,临川府衙举行了遇难者公祭及祈福仪式,方榆作为钦差主持仪式。仪式举行到一半,祈福的河灯突然起火,河面上燃起熊熊大火,临时陈设的祭坛也窜起三丈高的火焰,接着从火中飘出十几个穿白衣的鬼影,齐齐吟唱安魂颂诗,接着又大喊冤枉。

    就在那一声声的冤枉中,方榆突然感觉手脚不受控制,接着便觉得有什么东西缠住了他的脖子,一圈圈收紧,让他逐渐无法呼吸,而后眼前发黑,脑子里也像是有什么东西在念着咒语,试图牵引着他脸上的肌肉,让他说出一串什么话。他挣扎着拼命抗拒,半昏半醒间看见场下一片混乱,百姓们四散奔逃,而河面上的火竟然越烧越旺,从中散出浓郁的黑气,弥漫在人群中。原本晴朗的天空,忽然就开始电闪雷鸣,那雷鸣似巨兽咆哮,接着厚厚的乌云像海啸似的翻搅起来,形成两个飓风的旋涡,从漩涡中射出两道热烈燃烧的火焰,直直冲着景宏和方榆方向劈去!

    景宏已经吓到在原地顿住,方榆则是被那奇怪的力量扼住根本动不了。千钧一发之际,不知哪里出现的黑衣侍卫们蹿上台来,用灵力凝结成保护罩,挡住了这一“天劫”。而后,人群之中又出现了戴铁面罩的黑甲卫,与黑衣侍卫们缠斗在一处。

    正在这时,方榆感到控制身体的那股力量消失了。他多少会点花架式,捡了把断剑,把景宏等一干文官护在身后,一不留神便被伤了胳膊。

    若不是州兵和折冲府兵及时赶到,这公祭仪式,差点又成为新的命案现场。此事之后,民间又开始有新的流言:

    钦差和知府查望川楼的案件,根本就不是为了查清楚真相,而是为了给上面人擦屁股,这才引了天罚!

    那些本就对案件处理结果感到不满的人,纷纷聚集到府衙讨要说法。尤其是听说了秦国公府和丹阳侯府也在向临川府施压之后,愈发群情激奋。

    更有知情者说,这件事根本不是表面上看到的那么简单。

    这位方大人寒门出身,一介白身却是钦差,在他面前,咱们景知府都没有说话的份。说什么文采风流,实际上也就会写几首酸诗,却能被刑部侍郎吴平云看上,凭什么?那吴平云又是谁,三法司的实际掌权人物啊!吴平云的老婆是御前女官,还有个姻亲侄子,就是当今赫赫有名的镇北侯,镇北侯可是圣上和圣宁国父的心尖宠啊……还想不明白吗?此案两个关键证人叶鹤林和魏平,都死的不明不白,我听秦国公府传出来的消息说,叶鹤林在牢里说了当今圣上和圣宁国父的不伦之秘,这才遭致杀身之祸。魏平则因为参与案件,知道的太多,被灭口了。什么府衙起火烧死人犯,哪有这么巧的事!

    又有人信誓旦旦地说,魏平其实是镇北侯杀的,方榆只是给镇北侯背了黑锅。这位镇北侯看似功劳显赫,实际是替圣宁国父铲除异己,做尽阴私之事。若不是这次朝中吏治清查,都察院的老臣们冒死进谏,还不知道圣上要被圣宁国父和镇北侯这对养父子蒙蔽到什么时候!

    众人这才知道,户部尚书刚刚落马,女帝就派遣镇北侯去渝川县查军饷失踪案,原来竟是想要把户部也交到镇北侯手中!此前镇北侯就在兵部挂了职,吴平云又把持刑部,这样下去,岂非半边六部都要落在镇北侯身上?

    更有消息快的,已经从亲眷那里得知了在上京闹的沸沸扬扬的王福山被杀分尸案。镇北侯进渝川城当日,渝川知县便惨死,且二人当日早上还在城门口有过争执。镇北侯不但不解释,还试图让益州指挥使夏鸿与益州按察使云何徇私舞弊帮他遮掩,抓捕无辜之人入狱严刑拷打。

    联合各种事端,今晨大朝会,都察院张、林二公尚未开口,翰林院掌院士兼礼部侍郎方世文已经抢先一步呈上了折子,参奏镇北侯越权滥权弄权,提议将其停职查看,即刻调遣回京。方世文乃当世大儒,门生无数,其长达三千字的奏折写得引经据典、讲得声泪俱下,当即引得无数人出言附和。又有人提起初三晚临川的天生异象,太史局则更是连声道此乃上天警示,方榆一介白身,毫无办案经验,又恐与镇北侯沆瀣一气,需另遣能臣重查望川楼案件!

    方世文讲得口干舌燥,满目热泪看向高座上的女帝,一声悲怆:“请陛下明察秋毫,莫被小人欺骗啊!”

    女帝锐利的凤眼扫过底下跪倒一同请命的人,连都察院众都跪倒一片,又看户部、刑部、兵部一众高官随张、林二公岿然挺立不动,西北军出身的武官尤其对方世文怒目而视,但他们口齿木讷,面对那三千字谏言,最终只骂道:“我呸!狗屁不通!”

    几个年轻的六科给事中站在末班,脸上已经按捺不住愤懑的神色,其中一人出列高呼:“镇北侯拳拳之心,请陛下明鉴!”

    方世文见状又奏:“陛下,您看到了!镇北侯之权势已然滔天,让都察院和六科都为他说话!”

    “哦?”女帝终于开口,身体微微前倾,华丽凤冠下,红唇微挑,露出一抹戏谑之色,“那么方爱卿你,又是在为谁说话?”

    “陛下!”方世文真是恨铁不成钢,“臣是为天下万民与满朝文武请命,决不能再让镇北侯如此猖狂!”他说完,一个响头磕了下去,便没有看见女帝微垂的眼睫下,倏然划过的冷意。

    “行,朕知道了。”女帝轻描淡写带过,闲闲倚在了金光灿灿的龙椅之上,“诸位卿家,地上凉,都起来吧。张公,朕看你方才有事要奏,是什么事?”

    张公名宗敬,今年已是七十高龄,却是鹤发童颜。他手持笏板出列,宽袍广袖,深深一拜,“陛下,臣要参秦国公。”

    此言一出,刑部侍郎吴平云随之出列,呈上了手中字字锋芒的奏折。

    前段时间,因贪污舞弊、结党营私落马的工部右侍郎、户部尚书,都曾是秦国公的门生。这二人入狱后,皆供述当年科考时秦家曾多次受贿,甚至试图贿赂考官给秦家子弟和门生购买试题未遂。他们还有其他一些官员做官之后,时常在秦国公府相聚,美其名曰是师友宴,实则借此机会私相授受。而随着受到这二人牵连的官民接连被查抄入狱,秦家更多的罪行也被揭露出来。

    吴平云没有念折子,只是把折子递给了御前女官夏攸宁,夫妻俩之间没有任何眼神交流。夏攸宁走上御座,将折子呈给女帝。女帝事先已经看过刑部奏报,此时只是象征性地看了一下,便“啪”地一下合上,一把将折子甩了出去,折子带着三分气劲,不偏不倚砸在秦国公长子、大学士秦振义头上,流下一道血线。

    秦振义脸色已经白了,也不敢呼痛,战战兢兢地捡起带血的折子,一目十行地看下去,脸色越来越黑,半晌,只能气弱地说:“陛下,这些,都是诬告!这些人受家父提携,却实在狼心狗肺!”他看见方世文朝他投来不解失望的眼神,心更是如坠深渊。

    由于这件事之前牵连了德高望重的太傅,使得太傅不得不称病暂避风头,有了张宗敬和吴平云打头,又见女帝表态,受过太傅恩惠的官员纷纷站出来应声。他们可以不管镇北侯的事,但秦家罪大恶极,必须得到惩处。

    有些人不乐意沾事,于是把吴平云所呈供词撇在一边,只参秦氏门风。哪个大家族能全然没有污点?何况这秦家子弟中的确二世祖极多。众人七嘴八舌的,把纵马伤人这种陈年旧事都翻了出来。

    朝会结果是,方世文等人的进谏如石入大海,而秦振义及秦家在朝之人被悉数罢免,至于对秦家的处置,则暂时没有说法。女帝一贯是说一不二的性格,旨意一下便直接退朝。方世文心有不甘,于是领着一班朝臣,便跪在太极殿广场上,誓要女帝罢免镇北侯。

    都察院林公松桥,年刚不惑,是张宗敬一手带出来的弟子。他扶着张宗敬一路出宫,便见许多六七十岁的老臣颤颤巍巍地跪在日头下,看着实在让人心有戚然,不由道:“咱们陛下,不见得会吃这一套。可若任由他们跪着,传出去也不好听,若是再跪出个好歹来,就更麻烦。”

    张宗敬拍了拍他的手背,用目光指了指在太极殿门口迅速就位的宫女和御医说:“陛下是不会让人跪出好歹来的。”

    林松桥顺着他目光看去,只见宫女们捧着做工精致的软垫和刺绣精美的遮阳伞朝大臣们走去,领头的正是夏攸宁女官。女官正含笑对大臣们说,陛下体恤诸位爱卿,跪谏取个心意,切莫伤了身子;诸卿谏言陛下已经知晓,只是罢免镇北侯一事牵涉众多,须得好好思量,劝诸卿先行回府,若要留在太极殿,无需跪谏,坐谏即可。旋即又有宫女们端着茶水和点心前来,御医们更是直接送上了参茶,直把几个老臣弄得感激涕零。方世文见状,脸都青了,坚决不肯用软垫遮阳伞也不肯坐下,直愣愣地跪着。

    林松桥不由笑道:“这还真是陛下会做得出来的事。”

    张宗敬看向跪在最前面的方世文,皱起眉头:“方谨言这人,就是轴,认死理,眼睛里一点沙子都揉不得,也不知道谁跟他说了延之那孩子的闲话,陛下不跟他解释,他怕是真就钻到死胡同去了。”他沉吟片刻,眼角皱纹展开,叹了口气,“这回,就让他吃点苦头吧。”

    林松桥琢磨了下,道:“老师的意思是,陛下是有意这么做的?”

    “自然。为了磋磨方谨言,也为了保护延之。”张宗敬道,“陛下,早就料到如今的局面了。至于镇北侯,捅了马蜂窝,不得被蛰两口?”

    这些事,玄天承已经通过血影的线报和无极阁的文书得知。他虽然早有预料,但还是觉得哭笑不得。别的不说,他要真有传闻那般翻云覆雨的本事,何至于落得这般田地?到了临川,见到灰头土脸的方榆,比起上一次在街上的互相猜忌,倒是多了些同病相怜。

    “杀了魏平,侯爷可曾后悔?规避了魏平对政局的风险,却埋葬了事情的真相,更让侯爷自己陷身舆论中心。”方榆一双眼睛中又带上了锋锐的光芒,“其实我早知道断案和做官是两码事,却不知道,我原本能心无旁骛地只管案情,是因为有老师顶住了所有压力。初来临川,我一心以为可以将望川楼一案查得水落石出,却不想此案之弯绕,实在复杂到我不得不考虑各方牵系。那日遇刺之后我便在想,若我始终保持来时所想,最后结果会如何?大不了也是死于暗杀,但起码能揭露案件真相,而非像如今这般草草掩饰。”

    “后悔,但当时我没有更好的选择。何况事情真相不会永远埋葬,今日之舆论也不是因为我杀了魏平或是望川楼本身,而是因为我触动了背后之人的根本利益。”玄天承坦然说道,“断案和做官自然是两码事,但吴侍郎能保你心无旁骛断案,正是因为他会断案,也会做官。可你不是。你只是一个寒门出身的状元郎,在这世道,你要断案,先得会做官,否则,你怎么死的都不知道。”他顿了顿,又说,“要么够有后台,要么够狠,要么够德高望重,到那个地步,你才能不用管别人说什么,只管查你的案子。”

    方榆听得有些怔愣,片刻唇角挂上了讽刺的笑:“既如此,那晚天生异象的调查,似乎也不用进行下去?那么侯爷为何要来临川呢?”

    “你查你的案,我做我的事。我可不是因为你的事来的,只是顺便来看看你。”玄天承道,“反正你已经成我这边的人了,只管放手去查。”

    见他说完这话,真就撂下他要走,方榆不由直起身子叫住他,蹙眉道:“你无论做文臣还是武将,都能功成名就,为何偏偏要走这条路?”

    “哪条路?”玄天承回过头来,笑道,“不必多想,能走的都是路。”

    他出了府衙,策马准备出城,经过醉仙楼时,被几个家丁拦住:“镇北侯,我家国公爷有请。”

    玄天承抬头向上一望,秦国公秦绵川依窗而坐,手中握着白玉酒杯,脸上是少见的阴鸷。那些家丁,也个个手持木棍,虎视眈眈看着他。他余光瞥见酒楼四处埋伏的杀手,翻身下马,摸了摸追风的脑袋,把缰绳递给了从酒楼里迎出来的掌柜娘子。

    掌柜娘子似乎看不见那些叫人退避三舍的家丁,自顾热情地引路。进了包间,那些家丁也跟着一同进来,齐齐站在秦国公身后,样子跟防贼似的。

    玄天承浅浅施了一礼,便悠悠落座。

    “我原本只想让你查清真相,还我孙儿一个公道。若陈家阻拦你,我自会举族之力帮你!”秦绵川眉目间压着怒气,“我老头子拉下脸面来求你,你不帮便罢了,竟还不顾情分,要置我秦氏于死地!”

    “你要我查,我便得查么?我与你秦氏,无甚情分可言。”玄天承神色微冷,“你秦家做过的事,不是我凭空造出来的。原是看在父亲面上,又怜你失了嫡孙,给你秦家几分脸面,可你不识好歹,妄图给我泼脏水,就是自作孽。”

    “你以为,只是我一家想置你于死地么?想要拖垮我秦家,就得赔上你身家性命!”秦国公冷笑道,“叶鹤林和魏平的事,还有码头、金溪别业……那些事你做过,就别想轻易遮掩过去!眼下只是个小小的教训,若你执迷不悟,就算皇帝再怎么相信你,也不可能再保着你!”

    “国公是觉得,方世文他们写的折子能参死我,还是你安排在酒楼外的杀手能杀死我?”玄天承挑眉,“又或者,你们还在江州安排了什么把戏?”

    “那便要看你得罪了什么人了。何况,听闻你在金溪别业受了重伤,不知道现在还有几成功力?”秦国公把玩着酒杯,试图从玄天承平静的眸光中看出一丝慌乱,“看来你都知道。既如此,又何必故作高深?”

    “既然大势已去,国公又何必特地叫我上来。”玄天承目光分毫未动。

    “自然是想与镇北侯合作。”秦国公凑近了,低声说道,“若镇北侯愿意,晋中秦氏全族皆可为镇北侯所用。一旦合作达成,流言之事,自有秦家出面解决。方世文他们那里,也有老夫的人脉替你说项。你手中那些见不得光的买卖和军队,秦家都会帮你安排。从此你与我秦氏荣辱一体,共享荣华。镇北侯若觉得老夫说的不可信,那我秦家可与你结秦晋之好,秦氏女子,任你挑选。”

    “说出去的话泼出去的水,流言已出,岂是国公说收回便收回的。便是方世文他们在太极殿外跪谏,国公觉得,事情到了这一步,还是你秦家能控制的么?那天在临川府衙,国公已经吃过一次亏,怎么还是不长教训?”玄天承摇了摇头,轻叹,“我想国公弄错了两件事,第一,秦家种种,非我所为;第二,秦氏,我看不上。”

    “你说什么?”如果说之前玄天承不以为意的态度只是让秦国公感到气恼,现在他说的话,则是让秦国公暴跳如雷,直接失了仪态,站起来指着玄天承的鼻子,“竖子无礼!他妈的给脸不要脸!”

    “这话,还是国公爷比较受用。”玄天承仍旧没什么表情,对角落里家丁们齐齐出鞘的雪亮刀剑也视而不见,看着气急败坏的秦国公,悠悠说道,“国公坐会儿吧。我劝国公还是静下来仔细想想,不为秦氏百年基业,也为秦氏子孙血脉考虑。你今日若是真对我动了手,秦氏就真的没有回头的机会了。”

    正在这时,掌柜娘子亲自送了温酒和热茶来。她敲门进来时看见满屋刀光,不自觉惊叫出声,但很快便稳住神色:“天仙醉,芙蓉茶。”又单独递给玄天承一碗牛奶,一碟糕点,“红枣姜奶,山药莲子红豆糕。”

    玄天承原本平静的脸上露出了笑意。

    秦国公身后的家丁等了许久,也没有见到第二份,不由粗声道:“我们可没点这些!若是孝敬,岂有不先孝敬国公的道理!”

    掌柜娘子神色微冷,却只看向玄天承,恭敬道:“小姐吩咐过,咱们所有酒楼,见镇北侯如见小姐。”

    秦绵川的脸色,忽然变得十分精彩,五颜六色的,最后黑如墨缸。

    玄天承往后一靠,闲闲道:“国公爷,先用些茶点垫垫吧。”牛乳香醇,但没有叶臻煮的好喝,他喝了一口便放下了,倒是觉得那糕点好吃,正好也饿了,不一会儿就吃掉一整盘。“利用职权和身份之便,贪污受贿,败坏科举,又纵容走私,从中牟利。这些罪名难不成是冤枉了秦家?至于不肖子孙,至多是个门庭败坏。可国公一不反思秦家所为,二只想着为子孙遮掩,甚至不惜来威逼利诱我,无非是舍不得当下烈火烹油的富贵。”玄天承押了一口茶,眸中划过叹息,“国公还有个孙女明钰,是国父的儿媳,怀着身孕。父亲和三弟,都很喜欢明钰和她的孩子。”

    秦国公听了这话,脸色变了又变,旋即哼了一声:“不过是个丫头,能成几番气候?她生是我秦家的人,享秦氏女荣耀,就该与家族共荣辱。”

    “看来国公还是不明白。”玄天承冷笑,“秦绵川,你就是错在太看得起自己,也太看得起秦家。一手好牌,非要打得稀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