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唐第一闲人 » 第二十五章 西游记

第二十五章 西游记

    云逸很是听话,对于李世民要求他闭门读书的口谕,他真的买了大量的经义文章。

    更是闭门不出,连酒馆都很少去了。

    当玄奘再一次来拜访云逸的时候,便看到了满屋子的书籍。

    云逸正在其中整理呢。

    陈玄奘大致看了看,便没了兴趣,因为里面没有一本佛经。

    “云侯爷怎么突然买了这么多书?”

    按照陈玄奘对云逸这些天的了解,云逸虽然说话做事很像博览群书的样子,但是还真没看见他看过什么书。

    而且他刚才也看了,好多书都没翻过,明显是刚买来的。

    “我打算用功读书,将来好报效朝廷!”

    云逸很认真的回答,“来都来了,总得留下点什么,不然不是白来了嘛”

    陈玄奘不置可否,不过他也放弃了“渡”云逸的想法,到不是因为云逸现在想要“当官”,而是自己根本说服不了他,甚至还有可能被他说服。

    “贫僧此番前来,是和施主道别的。”

    玄奘双手合十道,“贫僧愿往西方求取真经。”

    听到陈玄奘这句话,云逸明显的一愣。

    这么快?

    他是知道玄奘注定要去西天取经,不过具体时间他就记不得了。

    自从玄奘找到云逸的时候,云逸就在考虑玄奘西行的问题。

    如今的他已有了眉目。

    云逸问道,“法师打算一人前行?”

    玄奘反问,“施主可愿随我同往?”

    “慢走!不送!”

    云逸直接朝玄奘翻了个白眼,和尚“渡”我之心不死!

    “法师可认识王玄策?”

    听到王玄策这个名字,陈玄奘再一次愣住了。因为他认识王玄策。

    “玄策乃是贫僧儿时好友,施主也认识?”

    王玄策是他的同乡好友,现在融州黄水任县令。让他奇怪的是,云逸怎么会认识他。

    云逸摇头,他认识王玄策,但是王玄策不认识他啊。

    云逸之所提到王玄策,自然是因为他知道王玄策和陈玄奘是同乡,但两人认识不认识,他就不知道了。

    现在看来,两人竟然认识,那就好办了。

    “法师此番西行,路途遥远,我打算送给法师一个齐天大圣!”

    留下这么一句让玄奘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话,云逸开始给李世民写奏章。

    云逸在奏章里提到朝廷可以派精锐骑兵和法师玄奘一起前往天竺。

    一来可以护送法师,二来可以重新重走河西走廊。

    云逸在奏章里提到了王玄策,认为此人将是我大唐的“张骞”。

    正好玄奘也要向李世民辞行,云逸便将这封奏章交给了玄奘,让他在辞行的时候,把奏章交给皇上。

    ……

    皇宫里,李世民对于玄奘的西行,自然不会阻挠。

    事实上他是无所谓,李家为了彰显门面,李渊在登基的时候认了道尊李耳当祖宗。

    但实际上,李世民是不敢道教还是佛教,都不感冒。对他治理国家有用就用,没用就扔到一边。

    但是当他看到借由法师玄奘交上了的云逸的奏章后,他就不淡定了。

    怎么哪都有他?

    而且出的主意还总是那么的……深入人心。

    “让那小子给我进宫!”

    李世民就要召见云逸,却听得边上太监回话,“回陛下,陛下昨日才让云侯爷闭门读书。”

    李世民一想也是,昨日刚关了禁闭,今日就叫他过来,着实有损“金口玉言”的尊严。

    不过他奏章里说的关于朝廷派兵护送法师西行的好处,确实可以找长孙无忌他们商量商量。

    次日早朝过后,李世民便再一次将长孙无忌和房玄龄他们留了下来。

    然而,最终议论的结果就是,几乎所有的宰相们,都不同意朝廷派人护送。

    对于尊崇道家的李氏朝廷来说,朝廷一旦派人护送玄奘,那必然会引起佛道两家之争。

    另一方面,大唐初立,就派使臣前往天竺,这难免会引发路上各个国家的种种猜忌,对于大唐边境极为不利。

    而法师玄奘,只以一个普通和尚的身份前往天竺取经,那不管结果如何,都不会对朝廷产生任何的影响。

    不得不说,朝廷的宰相们的确有过人之处。云逸考虑的全是好处,没有想过坏的方面。

    “今日还有一事请诸位议一议。”

    聊完了这件“不大”的小事之后,李世民提到了另外一件“不小”的大事。

    “前些日子,礼部上疏,请求重开前朝的科举,诸位怎么看?”

    ……

    朝廷最终对陈玄策的西行没有提供任何帮助,不过长孙无忌在看了云逸的奏章之后,以私人的身份给王玄策写了一封密信。

    王玄策在看到长孙无忌的密信之后的当天,便挂印离去。

    长安城外,云逸前来送别陈玄奘。

    云逸郑重的提醒,“法师,如果路上能看到一只被压在山下的猴,记得一定要救!”

    陈玄奘自然不明白其中的含义,只能点头,“上天有好生之德,如遇落难泼猴,贫僧自然不会不顾。”

    陈玄奘告别了云逸,一路走到长安城外的十里长亭时,意外的发现一个白衣青年正在那里等着。

    “总算赶上了!”

    青年一手持剑,一手牵马,“玄奘法师,别来无恙。”

    青年正是辞官赶来的王玄策。

    陈玄奘以为王玄策是来为他送行的,正要感谢,却听得王玄策道,“法师一路西行,必将艰险万分,可否容我一路护送?”

    陈玄奘张了张嘴,想要拒绝,但是最终还是沉默了。

    两人沉默了好久,只听得陈玄奘低声道,“那就有劳了。”

    当陈玄奘和王玄策两人结伴离开长安,开启属于他们的西游记时,朝廷关于重开科举的消息也传遍了整个大唐。

    在家“苦读诗书”的云逸自然也得到了这个消息。

    对于唐朝的科举,云逸很不当回事。

    贞观年间的科举,没有明清时期的八股紧固,更多的注重实际操作和文化内涵。所以考试内容基本就是经义以及诗赋。

    最让云逸看不上的一点就是,唐朝的阅卷根本就不糊名字!

    考官直接就能在考卷上看到这张卷子是谁的。

    这也就导致了贞观年间的科举制度,虽是好的政策,但最终考中的人,仍旧是五门七望的人。

    也正因为如此不正经,云逸也想着参与一下。

    经史子集,背就完事了,至于理解,后现代的他还真有不少“独特”的理解,就怕写出来吓到了这些古人。

    而诗赋……那还不是信手拈来。

    云逸想做官吗?

    当然想。

    那他当初为什么拒绝了那么多大佬伸出来的橄榄枝。

    理由很简单,云逸的野心很大。

    大到他想和贞观的宰相们平起平坐,而不是成为他们的依附,身上被打上其中任何一个大佬的标签,一旦大佬出事,到时候纵然自己是天纵之才,最终的结果也只能是覆巢之下无完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