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宋兜鍪 » 第二百一十六章 伏龙山

第二百一十六章 伏龙山

    从岳府出来,赵楷等人直接打道回府。

    看到岳武穆目前的状态,赵楷放弃了亮出身份将他征召的意图。

    人才切忌拔苗助长,目前岳武穆的状态很好,赵楷知道二十年后他还是会成长为那个历史上具有赫赫威名的岳武穆岳大将军。

    既然如此他也没有必要去干预他的成长,毕竟他不像刘錡、韩世忠等人已经开始崭露头角。

    回去之时赵楷反倒带着比来时还多两倍的人口。

    经过近一个月的跋涉,于六月底到达延安府,赵楷将招降的兵卒安置全部在本地。

    今年关中降水较少,好在赵楷让士卒们开垦田地,兴修水利,使得农作物还能勉强存活。

    “辛亏殿下有远见,今年府中多处地方干旱,粮食种在地里没有水灌溉,若不是提前修了沟渠,今年怕是要歉收了。”

    张叔夜与赵楷来到延安府外的伏龙山下,一条清水河流经簇,在肤施城外绕一了个大弯流向远方汇入黄河。

    起来这永兴军路的条件并不算差,水资源也极其丰富。

    就拿京兆府来,自古便有八水绕长安之。

    但这并不代表除了京兆府,其他地区的水资源便不够用了。

    环庆路和鄜延路有着渭水、泾水、洛水、无定河、清水河等黄河支流,这些支流又如同枝干,其上又分出许多诸如延庆水、华池水、浑州川、延川水等大大数十条支流,使得黄河流域的水资源遍布整个西北。

    但并不是拥有了这么多水资源便能够种出等量的庄稼出来。

    西北毕竟少雨,大部分庄稼都依靠着河水的灌溉,往日的那些靠河比较近的良田尽皆被豪富之家占得,普通百姓们只得到远处开垦。

    由于土地肥力的关系,关中自古以来便处于一种无节制的开垦之中,现在已经渐渐有了后世那种黄土高坡的既视福

    此时赵楷正和张叔夜在这伏龙山上摩挲着地里的庄稼。

    此处种的是冬麦,麦子的穗粒看起来不是很饱满。

    其实在数万年前的远古,这里也是有种稻谷的,那时候这里的气候条件就和如今的四川类似,降雨丰沛,气候也比较温暖潮湿,竹子也成堆生长,甚至还曾生活着大象这种热带动物,这才造就了华夏文明的发源地。

    只是随着地球平均气温的逐渐降低,大约应是在炎黄时期开始气候开始不断变化。~

    温度的降低使得来自南部海洋的温热湿润空气减少,相应的降水量也减少,竹子和大象也逐渐消失。

    于是人们便开始种植麦这种相对较为耐旱耐寒的农作物。

    而冬麦在秦汉时期便已经在这里种植开来。

    为了更好地种植冬麦,汉代还发明了一种新的耕田方式,在每一排麦子中间留一道土堆,不光节水,还能更好地保护麦子的根部。

    等到收割完之后,再将土堆平填到沟中掩埋,使麦子的根茎烂在土中增加土地的肥力,而填平的土堆又能挖一条沟槽继续种植麦子。这种先进的种植方式直到现在还在使用。

    “今年的降雨量太少,还得加紧多挖几条沟渠才是。”赵楷有些心不在焉地道。

    从这些年开始,气温会每况愈下。

    南康军今江西九江庐山市曾有记载大雨雪,大江冰合,车马可度,可胜重载。

    长江都结冰能过车马了,这在后世是不可想象的。

    气温的降低就必然会带来粮食的减产,看这些不饱满的麦粒就知道,减产的问题无法得到有效的解决。

    农家肥也不够用,除非赵楷能大规模开发出化肥出来。

    但这种步入工业时代才出现的东西,以现在的科技水平赵楷也造不出来。

    最好的办法就是质量不行数量来凑,只有多垦多种才能弥补粮食的减产问题。

    “殿下所言不错,只是如今正是麦子收割的季节,府中实在是抽不出人手。”张叔夜也颇为苦恼。

    “不是还有军队吗?把士卒全部派出去帮助乡民们抢收。”

    “军中的士卒我早已分散出去,挖沟渠的挖沟渠,收麦子的收麦子。如今人手还是不够啊!”张叔夜苦笑。

    今年赵楷在一年之内又是开垦又是挖渠大搞基础建设,军中士卒早就分派光了。

    在加上今岁虽然较之往年干旱,但却因为赵楷从年初就开始建设的水利以及没有战事,百姓的精力较为集中的原因,粮食产量较之去岁也相差不大。

    像是赵楷所站着的这个山坡上,就是农民们还未来得及收割的地方。

    “好你个张知府!你这是已经把注意打到了我带来的那一万余降卒身上了!”赵楷立马明白了张叔夜的意思。

    “我原本是打算将这些降卒遣散为平民,你既然由此需求我倒是有些别的想法。”

    “殿下可是愿意将这一万人交由我来支配?”

    张叔夜可不管赵楷有什么想法,他现在是想着怎么赶紧将粮食收入仓库。至于领导的想法,向来都是上面一张嘴,下面跑断腿。

    “这倒没什么问题,我想既然你有这个需求,不如将他们整编成一支专事农垦屯田的军队。平日里除了必要的训练之外,就专门从事农业生产。”

    “府兵制?殿下万万不可!”

    如今大宋行的是募兵制,莫非秦王要改成府兵制?这是万万不可的,前唐之鉴还行之未远,不可不防!

    “张知府多虑了,我非是想要改兵制,而是在原有基础上多加一个后勤兵种。兵贵精不贵多,我大宋养的这许多兵卒真正有战斗力的并不多。这些士卒若是转为屯田之军则我军粮食后勤问题将得到极大的缓解。”

    “依殿下的意思,莫非想要裁军?”张叔夜一听赵楷这意思,便不觉有些诧异。

    “不错,正是如此。我大宋军力之所以低下,不是人不够多,不是兵甲武器不够精良。而是我大宋军队太过于杂乱。这军队中年龄的十三四,年纪大的五六十,山贼、流寇尽皆有之,如何能不够影响我军的战斗力?”

    “真正能够打硬仗、打胜仗的应该是十六岁至四十岁之间出身清白的精壮男子,其余热应该尽数裁去。集中我大宋最精良的武器,最多谋善战的将军以御之,这样的军队人数不必过多,至多只需十万人便能攻灭西夏,收复燕云。”

    赵楷对着山下施展双臂,颇有些睥睨下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