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宋兜鍪 » 第二百九十六章 西归东进各不同

第二百九十六章 西归东进各不同

    听闻赵佶要将种师道调往河北,赵楷又向朝廷上奏了一封奏章,请求将鄜延路种师中所部一起调往河北,并献上火炮百门,炮药千桶,条件是将神勇军从东京调回。

    相比于神勇军这支新兵组成的军队,赵佶无疑是更放心种师中的鄜延军,再加上赵楷所提的条件十分丰厚,实在是想不出拒绝的理由。

    既然如此,赵佶当即拍板命神勇军启程回西北,令种师中、种师道二人率大军六万前往定州与童贯所率领的河北军分成东西两路进攻辽国。

    刘锜和韩世忠、陈东三人既得了赵楷的书信,又加之赵佶的命令,于是以极快的速度从东京拔营向西而去。

    吴用同陈东则一同前往太学,找到欧阳澈,邀他一同前往京兆府。

    “陈兄如今寻得明主,成就一番报国伟业,实乃可喜可贺啊!”三人还是在太学对面的那家酒楼落座,点了一壶茶,欧阳澈拱手恭贺。

    “贤弟之才胜我十倍,何不与我一同前往共事?”陈东邀请道。

    “在下学业繁重,随心所向往,但现实却实在是不允许。”欧阳澈婉拒。

    这些年坊间流传着一首诗,叫“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

    这句诗十分形象地说明了读书人的心态,瞧不上除了读书取仕一途之外的任何职业。

    当年范仲淹、韩琦等人被仁宗皇帝任命经略西北州路的时候,仁宗曾想将他们从文职转变为武职,但遭到了他们强烈的反对。

    前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公都如此,更何况他们这些读书人呢?

    只有像陈东这样屡次考试失败,年岁大了没什么希望,这才在赵楷的激将之下想着去西北闯一闯,建一番事业。

    欧阳澈如今年不过二十三,正是朝气蓬勃、意气风发的时候,如何舍得这大好的前程转投军职呢?

    固他虽然对陈东的行为表示赞赏,对他所取得成就也十分肯定,但却并不十分羡慕,没有非要去京兆的理由。

    “欧阳兄弟,你莫不是看不起咱们这些从军的?”吴用在一旁问道。

    “吴先生这是说的哪里话?在下不过区区一白身,如何敢瞧不起二位为国尽忠之士?”欧阳澈虽然看不上从军一途,单却绝不是看不起为国为民的将士。

    只是身在大宋,取仕为官造福一方才是大丈夫所推崇的人生选择。

    “实话告诉欧阳兄弟,我是秦王殿下身边的近臣,此番前来是受秦王殿下亲自嘱托。若是欧阳兄弟不欲从军一途,想要从政。依殿下对你的重视程度,亦无不可。”吴用推心置腹。

    “多谢秦王殿下抬爱!吴先生,大丈夫怎可无功名傍身?澈虽不才,此志不变。”欧阳澈表现得十分坚决。

    吴用看向陈东,示意他帮忙相劝。但陈东却微微朝他摇头。

    欧阳澈心志十分坚定不移,只要是他认定的事,便会一丝不苟地执行。任凭旁人如何相劝都没有用,颇有一点当年王荆公的秉性。

    越是志向远大的人,对于名分就看的越重,欧阳澈不远此时去做赵楷的幕僚,其一是因为学业尚未完成,其二便是一定要考取功名,这样他的身份才能够被大众所认可。

    虽然依赵楷如今的风头,待赵佶百年之后必继位为人主,他此时前去投奔就犹如雪中送炭,至于进士之名,若是赵楷登基,难道还会少他一个特赐的进士?

    但特赐终究还是特赐,是会被正统进士出身的人所瞧不起的。

    因此他选择留在东京,依靠自己的力量考取功名。

    吴用见既然劝不动欧阳澈,便只好与陈东起身告辞,随神勇军一道返回。

    五月初八,神勇军与东进的种师道、种师中所部相遇。

    刘锜、韩世忠、陈东三人作为后辈将领,前往拜会两位老将。

    五人分主次坐好,一番寒暄过后种师中率先开口

    “此番南下平乱,几位将军觉得如何?”

    “江南原本繁盛富庶之地,经此一役,十年未尝能恢复如初,战争真是祸害无穷。”刘锜叹道。

    “不错,夕日旧唐时,长安之风貌与洛阳齐名,共为二京。五代以来战乱不堪,二京俱被战火焚毁,以至于如今已不见其当年风华。”种师中同样叹了一声。

    “两位种公,不知二位对朝廷北伐之举有什么看法?”韩世忠问道。

    “我等身为将领,自然遵从朝廷的命令,岂有什么看法?”种师中的回答十分的教条,让人不知道其真实的想法。

    “朝廷自有陛下和诸位相公掌控全局,我等将领只需考虑如何在战斗中取得胜利,其他不该管的莫要管。”种师道告诫道。

    “末将明白!”韩世忠答道,也大概清楚了两位种相公内心的想法,大抵他们内心中对此次北伐也不大赞成的吧。

    “老夫近月以来见秦王殿下动作频频,又是操练士卒,又是四处征集粮草,一副备战之景,似乎是要准备与夏开战。此事秦王殿下有和尔等提过么?”种师道想了一会儿,又问。

    三人互视一眼,一齐摇头道“未曾。”

    种师道了然,对他们说道“尔等即为大宋之臣,应当站在大宋的立场上看待问题,莫要争一时的功劳而擅开战事……秦王殿下毕竟年不满弱冠,少年意气,急欲成就一番大事业,尔等却不可不劝。”

    “末将明白!”三人受教。

    “罢了,再过一时半刻,我军将要启程了,你们就此回去吧!等他日班师之后再与尔等畅饮!”种师中看了看天色,对三人道。

    “预祝二位种相公凯旋!”三人拱手退出。

    不一会儿,回到营中的三人便看到种家大军拔营向东而去。

    “嘴巴真是严,两只老狐狸。”韩世忠啧道。

    “种家这么多年来在西北稳居将门第一世家,不是没有理由的,为将者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便好,至于其他的,不该咱问的就别问了,问了他们也不会将心里话随便说给你听的。”刘锜道。

    “我说错了吗?这就是两只官场的老狐狸啊!说的全是些场面话,让我们去转告殿下?我们只怕都已经被殿下的胆略所折服咯!如何能劝得动?”

    “什么老狐狸,这叫老成持重。”刘锜歪了歪嘴“行了,准备一下,我们也要拔营启程了,过了潼关之后立刻接管关城和风陵渡口,为殿下守好家门。”

    “唉!当初他们羡慕我们能够有仗打,这次咱们就只能眼巴巴地看着他们出征咯!”韩世忠摇头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