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宋最强太子 » 第十四章 朕的鸟呢

第十四章 朕的鸟呢

    信是写给张孝纯的,内容也简单。

    先说金人不久必然南下寇我。

    童贯是不相信的,但信到了张孝纯手里时,张孝纯肯定听到了一些动静。

    后面就是义胜军。

    赵谌先说了燕云地区的历史,早在宋初,燕云百姓还是欢迎宋军到来的,包括宋太宗北上幽州,许多百姓箪食壶浆,夹道相迎。

    但两次北伐皆遭到惨败。

    特别是澶渊之盟,虽然未必是坏事,至少为北方赢得了百余年和平时光,但宋朝是向契丹交纳岁币的。

    还有契丹的民族政策,契丹人对汉人不但不排斥,反而十分尊重。比如耶律阿保机的偶像就是刘邦,并且觉得妻子述律平很像萧何,于是将后姓改为萧。不但耶律阿保机,后面好几个契丹皇帝都是汉文化的粉丝。

    因此汉人在契丹地位十分高,仅次于契丹人、奚人。

    一方给予了足够的尊重,一方软弱无能。

    燕云地区的汉人渐渐全部归心,对契丹无比忠诚。

    其次他们认为是宋朝破坏了两国盟约,引狼入室,才造成了契丹国破家亡。

    这种心态下,宋军北上,哪会得到燕云地区百姓的支持?

    不但百姓,士兵也是一样。

    宋朝虽厚待,大多数义胜军想法是两样的,他们不但不感谢,反而认为是宋军软弱无能,不堪大用,更加瞧不起宋朝。

    宋军自己呢,看到朝廷对“外人”如此优待,心中不平,两方不时发生冲突,这才是去年两股义胜军叛逃金营的原因。

    去年金人还未来呢,一旦金人到来,会有多少义胜军叛逃叛变?

    唐朝怛罗斯之战,因为葛逻禄突然叛变,才造成唐军失败。

    如果河东不重视义胜军,金人到来时其后果远比怛罗斯之战严重。

    童贯看到信后,便写下这篇奏疏。

    义胜军几占河东半数兵力,皇孙写此信,间离我军,是何居心?

    这个半数兵力得怎么看了,一是雁门关以北的地方,就是“山后”地区,几乎九成驻军都是由义胜军组成的,但是山后地大半地区,金人拖到现在也没有交还给宋朝。

    虽然部分地区被宋朝控制,多是在平坦的大同河谷地区,一旦金人动手,无论驻扎的是义胜军还是宋军,都会失守,可以忽略不计。

    一是雁门关以南的地区,也就是原来宋朝的河东地区。

    这里义胜兵数量虽然不少,但远远达不到一半之数,否则赵谌都不会写这封信了。

    就是这些义胜军,直接造成了河东路局势迅速恶化。

    但不能说童贯说的没道理,至少金人未南下之前,如果这封信传扬出去,会进一步造成义胜军军心动荡不安。

    皇孙作为宗室子弟,为何抵毁祖宗?

    也不算抵毁吧,赵谌说的全部是事实,但确实有一丝不敬的意味。

    作为皇孙,为何冒天下之大不韪,与外臣书信往来?

    这也是事实,作为宗室子弟,在宋朝明面上是不准许与外臣交往的。

    三条罪名,足够了。

    童贯将赵谌的原信与奏疏一道送到了京城,这才是赵佶愤怒的原因。

    对此,赵谌早有了准备,不能怪张孝纯,毕竟事关重大,义胜军已经出现了两次叛逃,各地宋军与义胜军也确实存在着严重的矛盾。

    童贯作为广阳郡王、领枢密院,宣抚河北燕山,负责整个北方军务,张孝纯按照宋朝规矩,必须将这封信交给童贯观阅。

    赵谌从容答道:“大父,孙儿于坊间听闻北方已经报警,只是这些警讯全部童太傅扣押,导致朝堂不知也,大父可派使询问詹知府和蔡知府。”

    詹度是按照朝廷规矩,将警讯报往童贯,然而除了詹度,北方还有其他的知府,比如燕山府知府蔡靖。

    他先是向童贯报警,也被童贯扣押。

    燕山府是顶在最前面的,蔡靖急了,而且燕山府还有一个转运使,叫吕颐浩……于是燕山府直接绕过童贯,向京城告警,前后发出一百七十多篇警讯,几乎每天数封。

    这些警讯到了赵佶手上全部没了消息,原因就是赵佶相信郭药师的能力,是童贯说的。

    另外是害怕影响盛大的南郊祭。

    不过南郊祭结束后,京城官场和民间已经得到了一些零碎的消息。

    到了腊月十二日,詹度也绕过了童贯,向京城连发了三封报警信,腊月十六,童贯又从太原逃了回来,宋朝君臣这才慌成了一片。

    然后是蔡靖,郭药师决定投降金人,将蔡靖这些官员软禁起来。

    蔡靖宁死不降,一年多后,金人押着徽钦二帝到达幽州,蔡靖以为宋朝已亡,带着儿子蔡松年投降金人。金国以为父子两有骨气,给予了重用,特别是蔡松年在金国混得风生水起,当上了宰相。

    实际蔡靖能力有限,至少没有御下的能力,不然郭药师也没有那么快反水。

    蔡靖父子如何,赵谌没有心思去想了,未来投降金人的宋朝大臣多了海去。

    之所以从容不迫,是赵谌掐好了时间点。

    也不用派使询问了,此时蔡靖的报警讯书已经抵达半路上了。

    这个时间点是很关键的,如果金人不来,在童贯等人构陷下,弄不好连带着赵桓太子之位随时被废,那时,万事皆休也!

    且看童贯这篇奏疏,虽然只三条罪状,条条是大罪,用心何其的歹毒。

    “你欲离间我君臣乎!”

    好了,又添加了一条罪名。

    但已经到了这时候,赵谌真的不怕。

    就算自己这个便宜祖父暴跳如雷,以他的性格,一时半会也不可能下定废太子的决心,

    七拖八拖之下,蔡靖的警报就到了。

    原来时空是压制的,但现在自己已经在重阳宴上将事情的轻重说了出来。

    看到蔡靖警报后,赵佶和几个宰相还能坐得住?

    所以赵谌明知道这封信十之八九会落到童贯手中,还是写了这封信。

    张孝纯未必会相信,况且童贯说的是实情,即便在河东路,义胜军数量也是太多了,谁也不敢轻易地处理。

    不过只要能起一点点作用,未来河东路局势就会得到很好的改观。

    最好的例子就是折可求,听到金人南下,折可求立即召集兵马。但金人南下的速度太快了,他刚刚召集好两万兵马,耿守忠献关投降,金兵来到太原城下。

    折可求无奈,只好经苛岚州至天门关,但这时天门关也失守了,逼得折可求绕道松子岭,在交城被以逸待劳的金军打败。

    如果张孝纯不任命耿守忠,石岭关就不会那么快失守,等到折家军到来时,金人就无法攻克石岭关。

    那怕局面变得更糟糕,只要石岭关再守上几天的时光,天门关就不会失守,折可求就可以带着两万劲旅提前进入太原城。

    得到两万折家军的协助,金人慢慢攻城吧,十之八九打成了雎阳保卫战。

    除此之外,还有一个重要的用场……

    当然,眼下没有必要让赵佶动怒。

    他想了想,看着桌上的画,拿起笔,说道:“大父,画已经画好了,孙儿作首诗吧。”

    赵佶想阻止,已经来不及了,赵谌飞快地写下一首诗:

    斜髻娇娥夜卧迟,梨花风静鸟栖枝。

    难将心事和人说,说与青天明月知。

    这首诗还行,但赵佶十分不满地说:“朕画的是桃花,不是梨花。你这个不学无术的家伙,生生坏了朕的一幅画。”

    为什么呢?

    梨花是白色的,安静的,放在这首诗里刚刚好。而桃花是红色的,热闹的,喜庆的,放在这首诗里,一下子意境全部坏掉了。

    “那孙儿改成桃花就是了。”

    赵谌又写下一首诗:

    花泾二月桃花发,霞照波心锦裹山。

    说与东风直须惜,莫吹一片落人间。

    这回有桃花了,但赵佶更急了,说:“朕的鸟呢?”

    你的鸟?如果你没有鸟,才是大宋的运气呢。

    不过这一回是急,而不是气。

    诗写得好,画画得好,就是人才吗?也算是人才,但是艺术的人才,不是政治的人才。

    或如李白,一心想做谢安,然而无论是军事才能或是政治才能,都远不及谢安,虽然他是诗仙。

    苏东坡也是全才,政治智商低得可怜。

    在赵佶心中,两者却是能挂上钩的,不然也不会开创了“绘画科举”的先河。

    前世赵谌未怎么练过毛笔字,这一世练毛笔字的时间也有限,况且来到宋朝勉强勉的才七个月。

    毛笔字虽写的能说工整,与这幅画放在一起,怎么看怎么地不配。

    诗还行,不能称为传世之作。

    但要怎么看了,毕竟赵谌才九岁!出生的月份还比较小(十月出生),这就难能可贵了。

    你喜欢你的三儿子,不就是他写的一手好字,会绘画,能作一些诗赋。

    可是我同样有才能啊,在九岁时,自己那个便宜三叔父有能力“作出”这样的诗篇?于是赵谌又仔细地回想,看看自己记的哪些诗词里有花,还有赵佶的鸟。想了好一会,赵谌写下一首词:

    萋萋芳草春云乱,愁在夕阳中。

    短亭别酒,平湖画舫,垂柳骄骢。

    一声啼鸟,一番夜雨,一阵东风。

    桃花吹尽,佳人何在,门掩残红。

    看,这回不但有鸟,你的鸟还在叫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