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大宋最强太子 » 第二十六章 真凶

第二十六章 真凶

    大伙来到公堂,推让一番,张知县让人搬来椅子,让赵桓几人坐在边上旁听。

    “来人啊,将牛二……”张知县话还未说完就被赵谌打断了。

    “明公,还是先看吴明的指纹吧,若是他,立决之。若不是他,放在大牢里好吗?”

    得先将吴明弄出来,不然放在牢房里,还会闹妖蛾子。

    张知县命人将吴明带上公堂,用红泥在白纸上按手印。

    “诸位过来看看,是否吻合。”

    几人围上去,只是看了一会,就都看出吴明十指的指纹与这些指纹差异之处。

    同主薄和朱县尉看了张知县一眼,不管凶手能不能找出来,吴明已经彻底洗去了嫌疑。

    吴明说道:“小殿下,我是冤枉的。”

    王宗濋沉声说道:“某让你替谌儿做事的,不是让你与他人吃酒的,今天若不是谌儿聪慧过人,你自己寻死,还连累了他人。”

    “阿翁,不要这么说,若不是我,也不会有人来陷害他了。”

    吴明忍痛挠头笑,然后问罗胜:“这是怎么一回事?”

    按手印早就有了,但用指纹来断案,还是破天荒的第一回。

    牛二带了上来:“明公,小民是好心,为什么抓我?”

    朱县尉不下令抓捕,赵谌也会让侍卫将这几个人抓来。

    张知县恼怒地说:“已经验明,凶手不是吴明,你为什么污陷他?”

    “小民没有啊。”

    “来人!”

    “张知县,莫急,先找出真凶。”

    继续按手印,几人观看,不是。

    不是,也与此案有关,张知县先将他重新押入大牢,然后将梁正四人带了上来。

    一一按手印,再一一对照,几人察看。

    连赵桓都看出来了:“梁正啊。”

    两个真凶抓到一个了,还有牛二这个帮凶。

    吴明冲向梁正,被赵谌拦住,吴明还是暴怒地问:“梁正,你为什么害我?”

    虽然另一个真凶还未找到,这件案子已经明了。

    先前某人或某些人,暗中派人来到吴明家附近探点。

    随后想出一些办法,当夜又派人潜入李府,察看李小娘子房间的情况。

    这个时间不会太久,多半是前夜,或是大前夜。

    摸清楚情况后,开始执行陷害计划了。昨天日暮时分,梁正假意请客,可能其他三人是无辜的,被梁正利用,再将吴明请来,灌成六七分醉。

    不能全醉,人事不知了,如何去作案?

    六七分醉刚刚好,说不定还用了一些药,吴明回到家中,倒在床上就沉睡过去。

    到了半夜时分,梁正或其他人,翻墙将吴明的长袍偷出来,伙同另一名凶手,女干杀了李家小娘子后,将吴明的长袍挂在树枝上撕裂,留下一块布片,离开李家后重新来到吴家,将长袍放回原处。

    第二天李家发现李家小娘子被人害死,牛二假假地过来围观,然后指证。接着就发生了之前的事,朱县尉带人闯入吴家,迅速搜出那件长袍,若不是赵谌,吴明注定了成为凶手。

    这时候围观的百姓又多了起来,张知县问:“崇国公,接下来怎么办?”

    “前段时间大父给了我五千缗钱帛,吴明付了订金,屋内还有许多钱帛,刚才我进去时,发现少了许多,吴明,你手上有多少钱帛?”

    吴明哪有多少钱帛,但吴明不缺小机灵,答道:“小殿下,我没有多少钱帛,只攒下五百余缗钱。”

    “行,张知县,这些钱不仅是吴明的钱,大多是圣上的钱,让我办正事的。是谁拿走的我不问,等会你安排一个人,随我们一道去吴家清点,少了的钱帛,你将它们补齐。”

    这个要求不过份。

    赵谌又说道:“既然燕山太守蔡靖已经示警朝廷,说明不久金人就会南下。某些人不顾大局,一心想害我父子,我和父亲大人不能不顾大局。幕后的人是谁,我知道了,你们也知道了,我不去追问,但另一个真凶,他们必须交出来。如果另一个真凶不交出来,梁正又莫名其妙死在狱中,我必在大父面前弹劾你一个渎职之罪,甚至说明你也参与了这场凶杀案,以来陷害父亲大人和我。无他,你是王黼的亲戚!”

    某些人,又敢陷害太子的,会是谁?

    而且赵谌说了蔡靖示警,几乎所有围观的百姓恍若天雷滚滚,震赅莫名。

    王宗濋说道:“谌儿,你是真正的圣孙啊,委屈如此,还想着顾全大局。”

    顾个鬼的大局,再查下去,以开封县的力量,敢查赵楷么?

    “父亲大人是太子,我是皇长孙,岂能不顾全大局。李叔父,此判,满意乎?”

    不满意也得满意啊,难道开封县派人去赵楷府上将赵楷抓来审问?或者派人到王黼府上将王黼抓来?

    李宽想了一会说:“小殿下,感谢你替我家女儿找出真凶,另一个人必须是真正的真凶。”

    “真正的真凶,你的意思我懂了,这个真凶不在梁正、牛二五人当中,必然在皇城司,或者某个王府或大臣府上,梁正,我说的对不对?”

    梁正脸色灰白,到了这地步,阎罗王来了,也救不了他。

    赵谌扭头看着围观的人:“你们中间某个打探消息的人,回去替我向你们主子代一句话,梁正和牛二以平民身份,不是构陷吴明,而是构陷东宫,无论用什么拷刑都不为过。即便他们是铁做的人,不知疼痛,这个人必然素日里必然认识牛二和梁正。虽然我年幼,有的是方法,将他找出来。”

    “为了大局,我不想事态扩大,也不要逼我将事态扩大,明天将此人交出来吧,不论死活。若不交出来,就休怪我继续插手下去了。”

    围观的百姓听到这句,都狐疑地看着身边的人。

    赵湛又回头对张知县说:“你定案前,对我通知一声,我留下一份备用指纹,若指纹不吻合,休怪我无情。说实话,今天你种种表现,让我颇是失望。”

    张知县苦笑,他也知道自己的一些做法让赵谌不开心,但怎么办呢?

    “如此甚好,”李宽带着愠怒说道,他恨的不是赵谌,而是赵楷,又施了一个大礼:“感谢太子殿下,圣孙殿下,替小女查出了真凶。”

    “勿谢,若不是我们父子牵累,令女如何惨死?我不敢受之,在此,我还要替某个宗室子弟,向你赔罪了,”说完,赵谌反施了一礼。

    同主薄和朱县尉看着他温和的表情,忍不住打哆嗦,全部心想,从今天起,三大王是真的裤裆里抹黄泥,想说也说不清楚了。

    果然是圣孙哪,平民百姓不相信罢了,自己身为朝廷的官员,居然也认为圣孙是一个妖言惑众、玩物丧志之辈。

    回去后得认真反省。

    不但他们,就连围观的百姓也被赵谌震住了。

    赵桓出面还好说一点,毕竟是大人了,还是太子。

    不管赵谌是皇孙圣孙,还是其他什么孙,关键才九岁。

    想想自家孩子九岁时在干什么?或者自己九岁时在干什么?

    当然,也不完全在议论赵谌的神奇,有的讨论案子本身,有的隐晦地说赵楷赵桓之争,有的说金人南下。

    “就这样吧,张知县,你安排一个人去吴家,罗叔父,你将吴明扶回去,协助张知县的人清点钱帛,阿翁,父亲大人,我们回去。”

    几人回到东宫,朱琏担心地迎上来:“案子如何?”

    王宗濋说道:“谌儿神了,比我们这些大人还要聪慧。”

    “舅父,快说说。”

    王宗濋说了经过。

    “殿下,妾身就说,我儿室内冒红光的。”

    又来了,赵谌想捂脑门。

    赵桓无从反驳,舅舅说神了,让他来说,也只能说自己儿子今天表现太神了。

    “这些人怎么这么笨?”

    “娘娘啊,不是笨,他们也想不到用指纹来破案,如果我不想出验指纹,吴明还是说不清楚,而且本身就是零和游戏。”

    “什么零和游戏?”

    “不是你输,就是我输,没有任何共赢的几率。要么吴明被他们成功污陷,连累到我们。要么我们翻案成功,让更多人看到他们凶恶的真面目。”

    “你怎么想出来的?”

    “娘娘,你不看到我用石墨……石黑写字吗?前段时间削石黑时,无意中发现了这个奥秘,就想到了用来破案上。不过金人即将寇我,我也没有心思说了,没料到今天居然派上了用场。”

    “谌儿,你还是不简单。”

    不仅验指纹,还有红伞验尸,察看院墙痕迹,简单吗?通过刚才的表现,朱县尉肯定不是赵楷的人,也想认真办案的,为什么朱县尉未想到?

    “果然是天生异象啊,”王宗濋又说道。

    “阿翁,娘娘,勿用夸我,天生异象的什么,以后也不要说了。夫子说敬鬼神而远之。人鬼殊途,人神也殊途,鬼是地,神是天,天地无情,以万物为刍狗。不知道他们会不会关注,但肯定不会干涉。”

    “谌儿,莫要胡说。”

    “娘娘,且听儿臣言,我先说佛,且看现在天下的寺院,多是贪财之辈,放高利贷,圈山林占耕地,福建路几乎近半耕地成了寺田。”

    王宗濋说道:“大多数不是真正的寺田,而是托于寺院名下,以来避税。”

    “有何区别呢?再看道家,为了骗取钱财,装神弄鬼,招摇撞骗,这也罢了,居然骗到朝堂来了。我朝不乏忠臣良将,然后忠臣干不过奸臣,奸臣干不过神棍,于是忠良之辈皆不得重用,这才造成了我朝局面崩坏。如果神灵干涉,能放过这些神棍?”

    不是说给朱琏听的,而是说给王宗濋和赵桓听的。

    “谌儿,你还是不要说。”

    “娘娘,好,我不说了。”

    “那个吴明现在如何?”

    “打的不轻,好在我们赶得及时,但要躺好一段时间了。”

    “背后的人会是谁?”

    “三叔父肯定了,王黼也肯定了,有没有其他人,儿臣就不清楚了。”

    “他们会不会交出真凶?”

    “如果儿臣不说出那番话,未必会交出,然后梁正和牛二会莫名其妙在牢中自杀。不过儿臣说了,他们也害怕,多半会交出来的,但交出来的会是一个死人。”

    “圣上春秋正盛哪……”朱琏叹息道。

    赵谌心里说,幸好赵佶春秋正盛,如果身体不好,早对我们一家子动手了。正因为身体好,反正不急,又没有废太子的理由,于是慢慢拖着。没有赵佶的支持,哪有那么多重臣附投赵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