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武侠仙侠 » 青冥为剑 » 第七章 山林中为剑争名,锦城外李白赋诗

第七章 山林中为剑争名,锦城外李白赋诗

    四人来自洞口,此时雨虽然还在下,但也比之前小了许多,不再向雨刚下时这般阴暗,天以经开始有些放晴了。

    李白将剑递出洞口,让雨水将剑上的石灰冲散,又将剑擦拭干净,这才开始观赏此剑。

    只见此剑好似并非由钢铁所炼,而是由碧玉所铸,这是让四人尤其是让李白和赵蕤吃惊的地方,这把剑虽然薄如蝉翼,但薄如蝉翼的利剑并不少见,可是剑身如碧玉一般,清澈透明,这就从未见过乃至从未听说过。

    震惊过后,李白又收敛心神开始继续观察,剑身同剑柄混如一体,吞口有一不知是字还是图案的符号,不过李白并不认识,在看剑身如玉一般,剑身上的铭文好像一朵莲花,惹人不由得关注。

    再观剑柄与现在的剑也不相同,就好像如同莲枝一般。

    此剑好像就像是一枝完整的青莲,如同君子般清澈透明,完美无瑕。

    剑身的长度也都有不同,此剑比现下的剑要短上许多,只有三尺三寸,比之现下的剑要短上尺余。

    李白观看此剑是越发的欢喜,李白身为文人又是剑客,这种君子剑就是最得李白的欢喜。

    “哈哈哈,哈哈哈,君子如莲,日后此剑就叫做青莲剑了。”李白高兴非常,激动之时又猛然挥剑,只见一道青芒斩出,剑气离身数尺才散,看到此情形赵蕤和延亮,宗琳也是十分吃惊,他们原先以为斩出剑气就可以当得高手之命,现在看来高手要比他们想的厉害,不过正沉浸在初得宝剑的李白并未感到这些。

    ——————————————————————————————————————————————

    等到雨停后,李白等人又继续赶路了,离成都越来越近也让李白一行人轻松了许多,尤其是赵蕤。

    自从内卫府在学堂行事后,赵蕤心中总是十分担忧,虽然他相信李白的实力,但是还是十分担忧,如今快到蜀州成都他的担心也就少了许多,成都作为剑南道首府,设有朝廷特殊部门,在城中还是要安全许多的。

    没了担忧,赵蕤心下放松,开始四处打量风景,看见李白新得宝剑还想打趣一番。

    只见李白左手拿剑,青莲剑就放在原先的剑鞘中,虽然有些不合适,不过倒也勉强能用,李白的左手不断的在剑上摩耶,脸上充满了笑意。

    赵蕤刚好看到,说道:“长庚啊,能否将你的宝剑借为师一观啊?”

    李白听了这话,回过神来,赶忙恭敬的说道:“老师想要观剑自无不可。”说完便将青莲剑拔出,递于了赵蕤。

    赵蕤得了剑,开始细细观察,刚才在洞中,虽然也看了剑,但剑毕竟被李白所持,他作为老师顾忌礼仪没有太过靠前,所以看到并不是太过仔细,如今宝剑在手,必须要细细观察一番。

    赵蕤右手持剑,横立身前,左手轻抚剑身,纵使心高如赵蕤也不得不感叹这剑果然不凡。将其放在太阳之下,那如同玉一般的剑身,就像清波一般荡漾,再加上玉上的莲花铭文,让这情景就好像真的有一朵莲花在水中盛开一般。让赵蕤不得不感叹真是如画般美丽,引旁人惊羡非常。

    赵蕤继续欣赏这把剑,此时在赵蕤眼中这把青莲剑已经不在只是一把剑了,而是一件艺术品。终于赵蕤看到了青莲剑的吞口处,看到了那个李白不知道是何意的图案,准确的说这并不是图案,而是春秋战国前的金文,认识的人不多了,但是赵蕤却是曾经研究过,这是是金文中的冥字。

    所以赵蕤认为此剑的名中应该有一冥字,想到李白为其取名青莲剑,就想要打趣李白一番。

    于是赵蕤开口对着李白问道:“长庚啊,你为此剑取名为青莲是吗?”

    “正是,老师认为有何不可吗?”李白不解的问道。

    “哈哈哈哈,长庚啊,此剑并不能被称为青莲啊。”赵蕤大笑的说道。

    李白一脸的不解,开口问道:“为何不可啊?”

    赵蕤脸上带着笑意说道:“长庚你看这图案你可识得?”

    “这,学生不知,难道老师知道这图案是什么?”李白问道。

    赵蕤开口解释道:“其实这不是图案,此乃先秦的金文,这是个冥字,所以我认为这把剑应该唤作青冥剑。”

    “这学生却是不知啊,不过老师你此言差矣啊。”李白对着赵蕤说道。

    “嗯?这是为何啊,我错在何处啊?”赵蕤不解的对着李白问道。

    李白则是解释道:“老师你想啊,此剑现在在我手中,那这剑就是我的,那名字也应该由我来取,不能因为剑上有个字,就换了名字吧,就像是不能因为自己的孩子身上有个他人的姓,就让孩子随别人的姓吧,老师您说对吧?”

    赵蕤先是一愣,随后就大笑了起来,并指着李白说道:“好啊,好你个李白啊,真是诡辩之才啊。”

    李白也是笑了,说道:“老师教我鬼谷之学,不就是想交给学生诡辩之学吗?”

    赵蕤和李白对视了许久,最后两人都笑了,都没有开口再说些什么。

    这让一旁的宗琳和延亮都是十分的迷糊,完全不知道他们先生和白哥都低怎么了,一副不正常的模样。

    几日后,一行人站在成都外,观赏这座充满历史的古城。

    这一行人毫无疑问就是李白等人,李白等人从山中走出,不过几日就来到了这剑南府的府城,成都又被称蜀州。

    李白望着高大的城墙,不由得感叹道:“真不愧为天府之国啊。”

    赵蕤笑着说:“是啊,千年古城,天府之国啊,长庚可知此处为何被称做天府之国?”对着李白问道。

    “老师这可难不住我,”李白自信的说道:“天府之国最先至秦国领土,《战国策·秦策》记载了纵横家苏秦对秦惠王说的一段话:“大王之国,西有巴蜀、汉中之利,北有胡貉、代马之用,南有巫山、黔中之限,东有肴、函之固。田肥美,民殷富,战车万乘,奋击百万,沃野千里,蓄积饶多,地势形便,此所谓天府,天下之雄国也”,留侯张良也曾言“关中左崤函,右陇蜀,沃野千里,此所谓金城千里,天府之国也”所以这天府之国原指关中之地。

    见赵蕤点头,李白接着说道:“而《三国志·诸葛亮传》中言:“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从此后,成都又被称作天府之国。”

    赵蕤对于李白的回答很是满意,又笑着说道:“长庚说的分毫不差,那么不如就为这天府之国做一首诗如何。”

    “这……”李白听了赵蕤的话,一时有些不知所措。

    “怎么,长庚可是不愿?”赵蕤问道。

    “白哥作诗,白哥作诗。”宗琳和延亮也是起哄到。

    “好,我就做一首诗,不过不好却不能笑话我啊。”李白答应了作诗。

    延亮和宗琳闹腾道:“我们绝对不会笑话白哥的,白哥快做吧。”

    赵蕤虽然没有说话,但眼神已经表达了对李白作诗的期许。

    李白看着成都巍峨的城墙,又想道了天府之国的美称,于是冥思苦想下,终于有了灵感,开口说道:“九天开出一成都,万户千门入画图,草树云山如锦绣,秦间得及此间无。”

    “好诗,真是好诗啊,长庚你果然不错。”赵蕤对着李白夸奖道。

    延亮和宗琳也是大叫的说好,夸赞他们的白哥。

    赵蕤对着延亮和宗琳问道:“既然你们两人也说长庚的诗好,那你们就是说说这首诗到底好在何处吧?”

    延亮和宗琳正起哄呢,被赵蕤一问,顿时一愣,他们怎么可能知道这时到底那好,他们只是觉得李白能够作出诗来,而且还这么快,就是觉得李白厉害。

    “老师我觉得好在,好在……”宗琳结结巴巴的说不出话来。

    李白连忙解围道:“老师就不要难为他们两个小家伙了,还是老师为他们解惑,不知老师可否谈谈对此诗的见解?”

    延亮和宗琳听见李白为他们解围,很是高兴,又对着赵蕤说道:“先生问我们,我们自是不知道,不过先生你知道吗?”

    赵蕤一听都在问他,也是笑着说道:“好啊你们,竟然还想难为你们先生。”

    延亮和宗琳还是梗着脖子说道:“那老师你就说说这首诗的寓意吧。”

    赵蕤被两小一激,也是起了顽心对着两小说道:“哼说就说,此诗译锦城成都如九天所开,万户干门像画图一样美丽。其地的草树云山如同绵绣,秦川长安的风光能比得上这里美丽吗?看来长庚对成都的评价很高啊,否定了先秦时对天府之国为关中的看法,而是将天府之国比做成都一地,认同了诸葛武侯的看法。由此可见长庚对此地的欢喜。长庚你说为师说的对吗?”

    “老师大才,学生浅显之作,在老师法眼之下自是无所遁形,老师一语道破,学生佩服。”李白恭敬的对着赵蕤说道,言语中满是倾佩。

    赵蕤听了李白的话,对着延亮和宗琳两个自得的说道:“怎么样,现在还以为先生说不出来吗?”

    “先生最是厉害了,我们就知道什么问题也难不住您。”延亮和宗琳都是对着赵蕤夸赞道。

    “哈哈哈哈,哈哈哈哈”赵蕤听了也是一阵高兴,一时间忘了保持形象。

    李白看着正在发笑的老师,不忍心的打断道:“老师我们该进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