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穿越历史的古董商 » 第一百四十一章 天青色的柴窑

第一百四十一章 天青色的柴窑

    没多久武松抱着几块木板回来了,众人协力将笼子改造了一番。

    之后黄震便让许云安排宋山住下。

    吃完午饭后,黄震和石勇继续前往金钱巷,势必要把吴用找出来。

    两人来到之前的那个青楼,此时青楼的大门还是紧紧地关着,不过门口的两边,却已经挂上两个橘色的灯笼。

    黄震示意石勇上前去敲门。

    没多久,一个丫鬟打开了大门,放两人进了屋里。

    让两人坐下,并奉上了茶后,她开口问道,“两位客人来此有何事?”

    黄震对那个丫鬟说道,“我们是来找同伴的,敢问吴用是不是在你们这里?”

    那女子皱眉想了一想说道,“此地并无吴姓公子,这位客人是否搞错了?”

    黄震愣了一下转头看向石勇。

    石勇两手一摊,表示自己也不知道。

    于是,黄震说道,“相烦还请妈妈出来,我好当面问下。”

    丫鬟答应了一声,便去找来了妈妈。

    只见那妈妈三四十岁的年纪,徐老半娘,风韵犹存。十几二十年前,肯定是一个标致的美人。

    见礼后,她开口说道,“贱妾李氏,不知二位高姓?听香梅说你们是来找人的?”

    黄震回道,“在下姓朱,这是在下随从。”

    接着,他向李妈妈抱拳道,“敢问李妈妈,有没有一个叫做吴用的人,在此处?”

    李妈妈想了想后摇头说道,“并无此人。”

    黄震眉头一皱,随即把吴用的长相给她描述了一遍。

    李妈妈这才恍然大悟道,“原来你们说的是桑公子啊。他一个时辰前就已经离开了。”

    这家伙,出来玩还用真名,他难道不知道?他在北宋末年的名声可是很臭的。

    既然他已经离开此地了,自己来这里的第一个目标算是失败了。

    不过好在还有个次要目标,难得到青楼逛一次,当然也不能空手回去啊。这名妓李师师的名字,黄震可是向往得很啊。

    所以他又问李妈妈道,“不知师师姑娘有空吗?”

    李妈妈无奈地摇摇头说道,“周大人刚来不久,今日公子怕是无法得见了。”

    好嘛,两个目标都失败了。

    于是,黄震略感失望地摇头说道,“那便算了,若是李妈妈看到我友,记得跟他说,让他回家一趟,有要事相商。”

    说完,他顺手递了一张交子过去。

    李妈妈接过交子看了一眼,见黄震出手阔绰,便高兴地笑道,“不若我安排一下,让师师和公子见上一面?”

    黄震摇摇头,拒绝了她的提议。见一个女的,旁边还有她的姘头,这不是隔应人嘛。等以后有机会再见吧。

    于是黄他摇头拒绝道,“不用了,今日便算了。改日在下再来。李妈妈不要忘了我们的约定哦。”

    李妈妈连忙点头道,“桑公子来了,我自当告知他。朱公子放心吧。”

    见她同意了,黄震便告辞离开。

    回到家中后,还没休息两分钟,许云就来通报,说是李彦来了。

    他怎么来了?难道是赵佶让他把东西送来了?

    想到这里,黄震立马跳了起来,迫不及待地跑向外面。

    府门外,李彦正站在一辆马车边,指挥两个小太监搬运箱子。

    “小心着点,这是官家送给国师大人的礼物,摔坏了咱家砍了你们的脑袋。”

    两个小太监闻言,搬动得愈发小心了。

    “小李子,来,过来。”黄震向李彦招招手说道。

    李彦闻言,回头一看,见到是黄震后立马屁颠屁颠地跑了过来。“国师大人,您叫我?”

    黄震想当然地点点头说道,“那肯定啊,这里除了你,还有别的姓李的吗。”

    李彦连忙拜道,“您老说的是,小的以后就叫小李子了。”

    黄震好笑地点了点头,然后指着箱子问道,“这些都是什么东西?”

    李彦指着地上的两个箱子说道,“这些都是官家挑选出来,送给您的瓷器。”

    接着他又指向车上的一个箱子说道,“这些都是官家平日里所做的书画。”

    黄震皱了下眉头问道,“前朝的官瓷一个都没找到吗?”

    李彦连忙回道,“那批前朝官瓷,暂时只找到一件,就在那个箱子里。”

    说完,他指了指第一个箱子。

    黄震闻言,立马打开了那个箱子。

    只见一件天青色的小水盂被放在箱子的最上面。

    黄震拿起水盂仔细打量了起来。

    这个水盂的颜色就像天空的颜色,澹澹的青色,就像是玉石的颜色,表面光滑如镜,胎体薄如纸,用手指敲上去,还有一种敲击玉石才有的声音。

    果然,就如书中所说的那样,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

    总算是看到实物了。自己的功夫也算没白费,最终还是彷造出来了。

    黄震直接把这个水盂收进了玉佩里。

    接着他又拿起了下面的一个瓷器,一个汝窑青瓷无纹笔洗。

    收了,收了。无开片的汝窑世上只有一件,台北故宫的那个北宋汝窑青瓷无纹水仙盆。

    这将是第二件无纹汝窑瓷器。也可以算是一件重器了。

    之后的十多件,也是不可多得的五大名窑精品瓷器。

    黄震也不管有人没人,直接就把这些东西,连箱子一同装进了玉佩中。

    然后他又打开了第二箱,里面都是一些茶具。大部分都是建窑的,还有一些别的五大窑的茶盏。

    也算是好东西,至少群里的那些人可以人手分一个了。

    黄震二话不说,直接装进了玉佩。

    此时,最后一个箱子也已经被搬了下来。

    黄震迫不及待地打开一看,里面都是些宣纸。

    他随便打开一张,原来都是宋徽宗,亲笔所写的瘦金体。

    黄震看了一眼才发现,这些字,都是赵佶平时练习写的,连装表也没有,就这样一张一张纸叠起来,放在箱子里。

    目测这一箱子,少说有几百张宋徽宗的真迹。

    不过这些东西,值不值钱就不好说了。

    因为黄震随便翻了两张,上面都没有题跋印章。

    不过这样也好,自己本来就是打算用这些东西做实验的。

    如果真地给了他那些名贵的画,他也不知道该怎么处理。

    等黄震把最后这个箱子收进玉佩后,李彦搓了搓手笑道,“国师大人,您可否满意?”

    黄震点点头说道,“不错,就是不知道下一批前朝的瓷器什么时候送来?”

    李彦赔笑道,“抱歉国师大人,库房估计还需要几日,还望国师大人稍候。”

    黄震无奈地点点头,“好吧,记得找出来后,第一时间帮我送来。”

    李彦连忙答应了一声,之后他又说道,“小人近日都会在府外候着。国师有事,随时来找小的就行。”

    黄震好奇地问道,“为何你要在府外候着?”

    李彦哭丧着脸说道,“官家叫我等在此处,等国师大人的名单。”

    黄震闻言点点头,这赵佶对这件事还是很上心的嘛。

    不过自己都还没准备好,等今晚回去查一下资料再说。

    不光水浒中那些官军,索性把北宋末,南宋初的那些名将都给找来。

    于是,黄震便对李彦说道,“你后日早上再来,我还要推算一下,没那么快。”

    李彦连忙说道,“无妨,小的等着便是了。”

    黄震白了他一眼,无奈地叹了口气说道,“算了,我叫许云帮你准备间客房,你先暂住两日吧。免得被人看到了,说我国师府的闲话。”

    李彦顿时喜笑颜开,拱手谢道,“国师大人真乃宅心仁厚之人。小的谢过国师大人了。”

    黄震摆摆手,示意他无须多礼。

    随后他叫来了许云,让他给李彦安排一处客房。

    等李彦和小太监交代完之后,许云便带着他进入了府内。

    此时,黄震的心里,对怎么处理书画,有了一点想法。

    他准备等回现代买齐东西后,再尝试一下,怎么样能带纸张穿越回现代。

    不过现在没什么好的办法,一切的回现代后再说。

    然后,闲得无聊的黄震背着双手走向武大郎的店铺。他还有一些早点的菜谱还没教武大郎。

    等到了店门口后,正看见武大郎拉了一条板凳,坐在店门口休息。

    “大郎,歇着呢。”

    武大郎闻言,抬起头看了一眼,然后连忙跳下了板凳,“国师大人,您怎么有空来了?”

    黄震回道,这不正好闲着,我教你几个新吃食的做法。

    武大郎连忙答应了一声,便带着黄震来到了后厨。

    一下午的时间,黄震都在后厨中度过了。

    武大郎别的不行,但做起面食,那天赋绝对是没得说。

    只要黄震说一遍,他就能很好地把黄震所说的东西做出来。

    连黄震说得不清不楚的东西,他也能根据黄震只言片语的描述,做得八九不离十。

    所以这一下午,黄震在后厨里吃了不少东西。

    等天色昏暗,快吃晚饭的点时,他这才挺着肚子从店里走了出来。

    看样子今天的晚饭就不用吃了。

    第二天,黄震回到了现代。

    第一件事,就是上网整理名单。

    水浒中天罡中几个官军要写下来的。至于地煞就算了。估计去也是送人头的。

    然后便是中兴四将,除了岳飞年纪还小之外,其余三个都已成年,并都已经在军中任职。这三个人也可以写下来。

    还有折家军,和种师道就不用写了。

    反正都在西北,到时候肯定是受自己节制的。

    还有北宋末年的两个名将,吴玠和宗泽也写上。

    最后,黄震列出一个十五人的大名单。

    宗泽,登州通判。

    吴玠,泾原路进义副尉。

    刘光世,鄜延路总管刘延庆次子。

    韩世忠,鄜延路总管刘延庆手下。

    张俊,三阳乡兵弓箭手。

    索超,大名府留守司正牌军。

    徐宁,禁军金枪班教师。

    杨志,二龙山落草。

    呼延灼,汝宁郡都统制。

    秦明,青州指挥司统制。

    史文恭,凌州曾头市的曾家府。

    花荣,清风寨副知寨。

    关胜,蒲东巡检。

    张清,东昌府兵马都监。

    卢俊义,河北大名府。

    也不知道这些人里面能找来多少,想来应该不会少于十个。

    黄震伸了个懒腰后,把写好的这张a4纸放到了玉佩中。

    等回去北宋后,叫红玉再写一遍。

    也不知道韩世忠看到红玉后会不会发生什么,要不还是把他名字划掉?

    接着他又转念一想,先不说红玉已经是自己女人了。

    这韩世忠也是个正直之人,应该不会对有夫之妇动什么心思。

    自己竟然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真是该死。

    随即,他就决定,原样将这张纸交上去。

    自己能帮他们的就只有这些了,之后就看他们自己的造化了。

    只要入了赵佶之眼,日后这些人的前途一片光明,不过前提是不要死战场上。

    就在他准备休息一会的时候,手机突然响了起来。

    黄震拿起手机一看,来电话的是刘馆长。

    黄震接通了电话问道,“喂,刘馆长,您有什么事啊?”

    刘馆长嗯嗯啊啊了半天,才鼓足勇气,略带心虚地说道,“是这样的,上面知道玉玺的事情了。上面的意思是,这东西既然是你从国外弄回来的,肯定还是属于你的。不过…”

    黄震不耐烦地问道,“不过什么啊,你倒是说啊。”

    “是这样的,央视要拍一部叫国家宝藏的节目,上面的意思是让你这个传国玉玺作为第一集,向世人展示一下。你看可不可以?”

    还没等黄震说话,那边刘馆长继续说道,“一共有十期,录完才一起放的,所以时间方面不是很紧张。而且你是唯一一家被邀请的私人博物馆。”

    “还有,你要确保在节目播出前,不对外公布玉玺的存在。不知道你意下如何?”

    黄震考虑了一下,吴总那边估计还有半年就能完成游戏。要是央视也能宣传这个玉玺。说不定对这个游戏还是有好处的。

    而且这是国家安排下来的任务,作为一个中国公民,当然要无条件地服从国家的命令,而且自己也没有什么损失。

    于是黄震说道,“我没什么问题,需要我这边做什么?”

    “我把你的电话发给导演吧,应该会让你讲一段怎么发现的故事,应该还会拍一段真品的片段。对了,你那边彷制品有没有?他们应该会要一个彷制品,或者你可以给他们资料让他们自己做。”

    黄震回道,“我已经让朋友做了,一会我打个电话问一问。彷制品应该没什么问题。这些条件我都可以答应。”

    刘馆长语气明显轻松了许多,“这件事对你百利而无一害,既能提升你博物馆的知名度,而且国家方面也确认了这东西的归属。说不定对你们的游戏还有宣传的作用。”

    黄震哈哈笑道,“多谢刘馆长帮衬了,对了,我又得到一样宝贝有些看不懂,你看什么时候有时间?我过去找你?”

    刘馆长好奇地问道,“什么宝贝?”

    黄震想了想后说道,“青如天,明如镜,薄如纸,声如磬。”

    刘馆长顿时惊呼道,“真的!?”

    黄震笑着说道,“这不是不敢确定嘛,所以找您帮忙看看。”

    刘馆长急忙说道,“我有空,你随时都能过来。我再帮你安排几个研究员一起鉴定。怎么样?”

    黄震说道,“行麻烦您了,我马上过来。”

    刘馆长激动地说道,“快来,我等你。”

    “好嘞。半小时。”说完,黄震便挂了电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