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旺妇 » 第一三八章 换卖货物

第一三八章 换卖货物

    回校的路上,和珅和福康安貌合神离,面上客气地笑着,彼此不太说话。

    中午吃着如月做的干煎泉水鸡,记忆把和珅拉回到往昔里,曾经她亲手专门为自己作过不少美味佳肴,如今这份殊福已可望不可及。

    在冯府在遇到福康安之前,和珅还极自信,相信自己出众的才学一定能与冯中堂一拍即合,怎么料他还请了福康安同席。

    福康安出生显赫,吃了这餐饭后,却更有信心,自己年纪小,以前贪玩怠懈了诗书,所以上次让和珅捡了个大便宜。他就不信,自己会比和珅生得笨些。只要自己以后多用心读书,未来与如月携手人生,是指时可待的事。

    另一方面,他不相信富察氏的家境,加上老爹在朝野上下的地位和关系,不能打动冯老头的心。

    马车里,福康安斜一眼和珅,他已然掩饰不住心中的失落和灰郁。家境破落的和珅,怎么能与自己相比呢?如月怎么能嫁给个穷光蛋过苦日子呢?福康安心里冷笑两声,他从来都坚信无边的权势才能主宰相这个尊卑有序的世界。和珅凭什么带给如月主宰?

    “欲速则不达。”和珅脑海里浮现出幼时如月对自己的教诲,心里责怪自己,不该这样心急。今天这餐饭,只是迈开走进冯家的第一步,能迈进去便是重要的成功。这样一来,以后他就可以名言正顺地盯着冯如月了。

    冯如月只能是和珅的,他在心里坚定的默念,脸上的灰郁随之一扫,恢复了浅浅的笑意,笑容中布满自信的光辉。他不信,自己就赢不了福康安,有一点他能感受到,冯英廉的眼神看自己比看福康安多一些。

    他们走后,冯英廉便关在房里午休,难得清闲一天,脑里放下所有的事,再则有的事不可过于急燥,如月将来嫁给什么人,还得看她自己的造化际遇。

    如月惦着去顾爷家布行看货的事,待爷爷午休后,便让沙济真驱车送她和小桃子一起去了南大街的‘南北布行’。

    顾爷不在铺里,去河堤外的船上喝茶了,大伙计差了个人去寻他,半刻钟后就顾爷回到店里。

    “你看我这店里的南方花布,如何?”顾爷没想到如月会开绸缎铺,一进来就笑着问他。

    如月已看过他铺的货色,并记下几种品名,顾爷不愧是这个行当的老商人,店里的货不仅花色式丰富,摸着手感都极好。在他面前,自己是个新起步的学生:“你这铺子不愧叫南北布行,我虽还不懂这一行,看你店里的货色真是南北货都有。”

    “我这店在京城有两家,在外地也有好几家,所以货备得齐。你那店叫‘织韵’,感觉就应该是专做精品货的。有一阵不见你,我可是没想到你竟然作了我的同行,还作得象模象样的。”顾爷眼神里充满欢喜,如月这孩子真是不做声不出气地就把事情做了起来,自己象她这么大时,连布行里的伙计都还不是。

    “可惜我一点都不懂这个行道的事。只卖成品还好,若要我做生产,恐怕是死都不可能的事。”如月脑子里浮现着现代那些规模弘大的现代化丝织企业,真的可惜呀,原来对这方面的事从未有所关注,不然还能引进点现代的技术到清朝来,提高这个时代的织染水平。

    “你若真想做成一件事,不要着急,慢慢来吧。你能开起那店,已经是个了不起的举动。”顾爷对如月只有叹服的份,开业时看了她店里的货色,全是洛阳一带的秋丝,虽然货品有些单一,可是洛阳秋丝是一年中东南西北质量最好的丝品。

    小桃子在一边插不上嘴,便直接说道:“顾老板,我看你店里正好缺如月店里的东西,不如你店里也摆些她那边的东西。”

    如月看一眼小桃子,真是个沉不住的姑娘,要和人家换货卖,也得一句一句的谈。

    好在顾爷是个爽快人,在如月面前没有世俗的装摆,便笑道:“可以呀。待卖了后再彼此结算。”

    如月欢喜道:“好呀。”

    他这话正中如月心意。她想的是如何在京城都摆上十字坡东村织染的货。她和东村签的协议类拟现代的总经销,虽然东村的产量并不大,光她一家店卖还远远不足。和顾爷联手共营,实在是一条极好的路子。

    沙济真心中暗笑,一老一小,两个生意经,两把铁算盘。

    于是如月当即从他店里拿了三捆花棉布,顾爷跟她一道去织韵看中一款牡丹绸和一款碧竹丝。

    织韵的面积较大,装饰却颇精巧,只是货品显得有些少,顾爷总觉得这店应和衣铺搭在一起更好,便道:“你要喜欢做衣服的话,再开个衣饰铺更赚钱。我在京城有一家成衣铺,来做衣服的都订我的布料。”

    “开这店时,是这么考虑。可一时间要找到些手艺好的裁缝很难。我府里有两个下人做衣服的手工极好,可动作慢,只能做衣铺里的部分事。”如月噘下嘴,主要有一点她没说出来,大清朝的服饰变化不多,如是在现代开间摩登衣铺,一定出尽风头。在这里,你做些样式稀奇的衣服,只怕看的人多,却没人敢买。所以她先卖起绸布,观察着市场行情再说。现在顾爷都这么说了,开衣铺的事立即引起她的重视,顾爷毕竟是这行生意里的老资格。

    小桃子对于他们这样辛苦经营赚钱,一直觉得不痛快,便忍不住问顾爷:“你一间铺子,一年能赚多少钱?”

    顾爷怔了怔,看眼如月,笑道:“我在各地总共有十家布行,光看一家看不出什么。原来才起步时,一家店第一年赚的钱还不能糊口,后来慢慢好些,现在就是把家里上下糊过去,能喝喝茶、看看戏,一年下来有两千两盈余便已很知足。”

    如月算过这帐,顾爷没敢说实话,这种事也不能在人前实说。他在各处有十家布行,听说有几行的布行还很大,一年下来没有六七千两尽余是不可能的事。自己那个园子、果味多和千百味,现在一年下来都有六七千两的尽赚,还不算给大家涨的月饷和发的奖金在内。

    小桃子满脸失望:“那还不给累死了?这么多店,一年才赚两千两。”

    如月冲她笑道:“话不能这么说。有的人一年一万两是过日子,有的人一家一年只有十来两银子还是要过日子。你是不当家不知财米油盐的金贵。”

    小桃子摇摇头,不再说话,怕惹如月诽议。她平时大手大脚,从来不知缺钱是什么滋味。不过,看看穷人们,也是如月说的那样。

    “哈哈。”顾爷大笑两声,看时候已是半下午多,便让一路来的小伙计扛了布料,和如月告辞:“我们先换作卖卖看吧。如有顾客有什么反应,都即时通知。”

    如月叫着沙济真:“你驱车送送顾爷他们。”

    他们一走,地姑才过来说话,她现在负责店里的货物进出:“小姐,这两天卖出去的不多,这么下去恐怕连店租都做不起。”

    冯明每天晚上要给如月报告销售,她知道织韵的生意有点艰难。便道:“做生意哪有那么一帆风顺的?没看我正想着办法?”

    小桃子把店里的货看了一遍,帮着寻找原因,道:“虽然品种不够多,但花色却很特别,质量也不错,那些大户人家里三妻四妾的,没理由不喜欢这样的货色。”

    她拉起一截花缎就往身上裹着玩,如月看眼她身上的花缎,裹在她身上还真好看。

    看来拿些地方来设作缝衣铺势在必行,如月脑子里立即有主意,无论如何得想法把织韵的招牌名声先做出去,她起这店名时便作了两手准备。

    地姑和小桃子见她脸上突然浮满神秘的笑,同时问道:“小姐想到什么办法了?”

    “我准备拿里面半边地方来作衣铺,回府我就让刘嬷嬷去给我物色人手,没找到人之前,先让静香和王嫂来这做着。你们看这些布料,如是剪裁得当,作几个样式,再烧几个泥模特穿上,摆在门边,一定能吸引人们的注意。”如月简单地说了下自己的构思。

    小桃子听她说的怪好玩,蹦起来道:“我可喜欢做衣服呢!做几件好看的,我穿上它,到处去大户家窜门,别人看我穿的特别好看,就会向我打听!那样,慢慢地织韵的布好看、缝纫技术好的名声就会传播出去。”

    如月笑着点点头,道:“我们再在襟、袖、边上花点心思,做点文章,相信一定会有不少姑娘喜欢我们的布料和衣服。”

    沙济真送了顾爷返回铺里,听说后,欣喜万分,十分佩服她的干劲:“在织韵的生意做上路之前,你可得劳心些。”

    “园子里有好些丫头呢,实在招不到合适的,就挑些有资质的来培养。”如月下定决心要打长期仗,她不信只要用心做下去,不会没有起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