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声源地 » 第三章 白一超冒进搞重组 王立峰借题发挥争先机

第三章 白一超冒进搞重组 王立峰借题发挥争先机

    第二天,早上8:00。《大众视角》杂志社。

    “上级主管部门这两年来对于‘加强融媒体建设’的指示精神,我已经在社内开会的时候提过多次,但我们始终收效甚微,这是为什么?京时网都已经开始自主采访了,我们却还躺在过去的荣誉上睡大觉!”主编白一超慷慨激昂地发表言论。

    ……

    透过百叶窗望去,会议室内众人的表情都很严肃。

    编辑部内,大家都端坐在电脑前,神情平静地盯着电脑,而电脑键盘噼噼啪啪的敲击声传递着大家内心的焦躁不安。

    “看来今天有大事儿发生,会议室里那几位满脸严肃……”王莎莎一边不时的看着会议室,一边在编辑部工作群里八卦。

    “莎莎姐,你收到什么风声了么?”李硕直男式扫听小道消息。

    李硕入职杂志社一年多,直男本色,对人对事不多想,天天傻乐呵的混日子,除了热衷于鼓捣一些新奇百怪的电子产品外,最大的爱好就是玩游戏。

    “我听说,是陆羽昨天去市里参加新闻发布会,被京时网的人给刺激了,回来跟白总说了些什么,然后就这样了。总之,事情不小。”王莎莎的脸上挂着讳莫如深地表情说。

    王莎莎家境优渥,又长得好看,再兼之其叔叔是杂志社的领导,因此性格里有些自得的张扬,而她顶着“关系户”的光环,也丝毫不避讳。不过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她获取信息的速度比一般人都快,是杂志社里名副其实的“小喇叭”。事实上,今天的会议议题她也并没能提前获知更多的有用信息,碍于面子,只能装作知晓内情,故弄玄虚。

    高尚似乎get到了问题关键点,眼睛亮了一下,说:“我听说白总早就动心思要发展杂志社的网络部,没准今天的会就是为了这事。”

    高尚今年28岁,入职杂志社五年,是传媒大学新闻系毕业的高材生,眉清目秀,为人谨慎,善解人意,因为高情商深受杂志社女同事们的欢迎。

    “发展网络部?说得容易,我记得咱杂志社网络版是我入职那年建起来的吧,这也三年了,干啥了?形同虚设,咱们写啥,她们发啥,还有那个负责网络版的杨萍会干啥?怕是个新闻消息都写不利索吧。”王莎莎毫不留情面地讥讽道。

    “发展网络部好啊,以后上网方便了,要是能配一批新电脑,打起游戏来都能多赢几局。”李硕没心没肺地插嘴道。

    “领导要知道你这想法,能掐死你信不信?”王莎莎白了李硕一眼。

    高尚笑了笑,没再继续话题。

    ……

    杂志社会议室内。主编白一超沉声说:“昨天,陆羽去参加锦茂大厦火灾的新闻发布会很有感触啊,后来我也看了京时网的直播报道。说实话,我的心情很复杂,在感慨人家专业很牛的同时又为自己的落伍郁闷!图文直播现如今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儿,据我了解,京时网不仅能够做文字直播,视频直播、记者直击新闻现场也是惯常的报道手段。反观一下咱们自己的网络版,从网页风格和网站编辑的素质,感觉就不是一个发展时期的,可以说,人家都飞机大炮了,咱们这儿还小米加步枪呢。”

    白一超顿了顿,喝了一口水,继续说:“现在智能手机普及,那些新闻门户网站和商业类网站已经积极开辟手机终端的宣传阵地,开始建立手机客户端(APP)平台,可以说属于新媒体传播的时代已经来临了,可是我们这些做传统媒体的人还‘活在套子里’,还存着侥幸心理,我们被落下了,可是我们还想生存,那怎么办?唯一的办法就是追,要赶上进度,才能杀出一条路!”

    主编白一超是杂志社的中流砥柱,新闻业务能力强,人脉资源路子广,加上他为人正派,有头脑,有魄力,有手段,所以在杂志社威信颇高,此次杂志社改革他是坚定的倡导者。

    听白一超这么说,网络总监杨萍马上接话道:“白总说得很对,我们网络版已经设立三年了,可是业务发展得很慢,从硬件更新到人员配备都不完善,作为网络版块的总监我也很着急,现在领导们这么支持网络部发展,我很兴奋,在这里我表态,坚决贯彻社领导的指示,把网络版的工作做好。”

    杨萍在杂志社工作八年了,表现一直不突出。三年前,杂志社顺应时代潮流建立了网络版,她被提拔为网络部总监。杨萍为人气量狭小,爱占小便宜,又很看重权力,在杂志社的人缘很一般。

    陆羽很看不上杨萍没有什么真本事只会顺杆儿爬的嘴脸,他面无表情地说:“网络媒体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不过我有一个观点,我们杂志社的拳头产品还是深度报道,这是我们的立身之本,无论网络怎么发展,内容上的深度都是必须的,因此对于新闻报道的一线调查和深度报道还是我们编辑部下一步重点要研究的课题。当然,我也坚决拥护领导发展网络媒体的思路,我们也会积极配合社里做好这项工作。”

    陆羽作为杂志社的后起之秀,一向在社里颇受重视,说话也有份量。他出身公务员家庭,眼界不俗,精明强干,一心扑在工作上,又善于处理各方面关系,因此深受社领导喜爱,入职杂志社八年来重点培养,前途光明。

    听陆羽说完,主编白一超说:“深度报道,确实是我们杂志社一直以来重点,也是我们的立身之本。可是,优势要发挥,短板也必须要补上。为什么刚才我提到了京州时事网,是因为做传统媒体的同志们思想上一直有个误区,总认为传统的杂志新闻媒体不一定要大力发展网络事业,只要做好擅长的事儿就可以了,这样的认识让我们一再错失发展的机遇,现在我们就是要转变这个思想,线上和线下都要发展,而且都要过硬。”

    副社长王立峰的脸上挂着和气地笑意,不慌不忙地说:“白总,统一认识的问题不是一蹴而就的,你说说下一步的工作打算,这样各部门的同志们心里就有数了。”

    王立峰是杂志社元老级人物了,为人圆滑世故,让人捉摸不透。他分管杂志社的市场部,经常跟有头有脸的政界人士或者商业大佬们打交道,关于他的传言很多,亦正亦邪,亦真亦假,在杂志社众人心里是个畏惧又神秘的存在。

    自从杂志社社长一职空缺之后,关于白一超和王立峰谁会获得提拔的传言就没有停止过,论资历、能力、业绩两位领导都非常突出,两个人各有支持者,两个人心里都憋着一股劲儿,在各自主管的领域猛下功夫,可不知道为什么上级主管单位却一直都没有明确任命。

    听到王立峰装和事佬打哈哈,白一超绷着脸,严肃地说:“社里未来工作的重点会向网络版倾斜。我宣布,从今天开始网络版正式改为网络部,先把人员和硬件设施配备起来,先从编辑部抽调两个人过去充实网络部的队伍,后续再通过招聘陆续建立起来。另外,市场部门要拓展一些会在网络媒体投放资金做宣传的客户。”

    听说要抽调编辑部的人来充实网络部,陆羽心里非常不悦,本想争辩两句,可是看到白一超的态度不容置疑,现在提出反对意见就是自讨没趣,只好闭口不言。

    白一超看了看陆羽和张强,指示道:这两天,杨萍你尽快拟一个网络部建设的规划交上来。也不光是网络部,编辑部和市场部也要分别交上来一份工作计划,把你们对本部门下一阶段的工作思路列明。会后,你们几个部门的头儿可以沟通一下,看看相互之间怎么配合。”

    市场部主任张强满脸堆笑,讨好地说:“好的,我们市场部坚决落实白总的指示。针对拓展新客户这块,未来也会集思广益,虽然说开拓新市场不容易,经营压力也很大,但是我们一定会尽力去做。到时候,还望各部门的领导大力支持。”

    张强负责市场部有些年头了,抓钱是把好手,惯于见风使舵,善于钻营,多年来,死死抱着主管领导王立峰的大腿,鞍前马后的效力让王立峰很满意,因此他也得以心安理得地稳坐市场部第一把交椅。

    本来听说要削减自己部门的人员数量陆羽心里就不痛快,这会儿听张强话里有话,想到以往编辑部为了杂志社声誉没少跟张强的市场部较真儿。他觉得张强就是借题发挥点他平时不配合市场部工作。

    越想越憋气,陆羽终于忍不住,冷声道:“张主任,我怎么听你这话头,好像是说大家平时都不配合你们呢?杂志社虽然现在是企业化运作,又要大力发展网络部,可是原则仍要坚持,我们是个新闻单位,到什么时候都是红线不能踩,原则不能丢!张主任,你可得把住关,可别为了完成业绩什么客户都往社里介绍,如果不合规,我可还是要公事公办的。”

    听到陆羽呛他,张强面子上有些挂不住,却也不好发难,于是干笑了一声,说:“陆主任,你放心,我们肯定保护好杂志社声誉,这点觉悟我们市场部的同事们还是有的,再说了这不还有王副社长替我们把关呢。”张强表面说的很客气,但是却搬出了王立峰来给陆羽施压,暗示他闭嘴。

    白一超选择对两个人明枪暗箭的较劲选择视而不见,他意味深长地总结道:“改革任重而道远,绝不是朝夕之功,也不是简单地从某个部门调配人手到另一个部门,而是一种思维方式的转变。如果思维方式不转变,那么改革终究是流于表面、浮于形式,大家会后要仔细思考,到底什么是融媒体,又该怎么‘融’,并在实践中摸索总结经验。好了,大家抓紧时间,做好各自手头的事儿,散会!”

    杨萍率先站起来,满意地往会议室外走。紧接着,陆羽也绷着脸走出会议室。其他人也都各自散去。

    陆羽回到编辑部,一屁股坐在凳子上,心情烦闷。高尚看到陆羽有些心烦,于是站起来给他接了一杯水递过去。

    “陆主任,没事儿吧。”高尚关切地问道。

    陆羽接过水杯一气儿喝完,说:“谢谢,小高。大家过来,开会!”

    ……

    “啥意思?”

    “还真是要发展网络部啊。”

    “还要调人过去?“

    不等陆羽把刚才开会的内容刚传达完,编辑部的同事们就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

    “大家别着急,听我说完。调子领导定了,现在就是让大家考虑一下,如果有谁想过去的,可以提前跟我说一下。”陆羽补充说。

    “谁愿意过去啊,说是要发展,编制怎么算,工资怎么算,这都是实际问题。再说了,没人没钱的,我才不信能做起来。”王莎莎轻蔑地说。

    “是抽调一段时间,还是就彻底划过去了?”高尚问。

    “这个领导没说,估计是彻底调过去。”陆羽思忖了一下说。

    “莎莎姐说的对,待遇咋算?还保留编制不?”李硕问。

    “这个社里没定!现在是先梳理各部门的人员配备。”陆羽看了一眼李硕,觉得李硕这家伙年纪轻轻不想想怎么干好工作,却算得一肚子小帐。

    “陆主任,调人过去,这算是变相削弱我们编辑部的核心地位吧?”王莎莎挑事儿般地问。

    “哪那么多怪话,大家想一想下一步的工作,明天中午前,每个人交一份计划给我。散会!”王莎莎戳到了陆羽的痛处,他蹙了蹙眉,命令道。

    网络部总监杨萍回到办公室之后,马上召集手下的两个编辑开会。此刻,杨萍深感自己的机遇到了,这几年网络部一直不受领导关注,她干得也很憋屈,没想到风水轮流转,网络部要大发展。

    杨萍很兴奋地把社里的指示精神复述了一遍。没想到,手下两个小编辑对网络部发展完全无感,甚至觉得这么一折腾,活就多了,并不是什么好事儿。面对如此不争气的下属,杨萍感到十分无奈。

    很快到了下班时间,忙碌了一天的人们终于迎来了一天中犒赏自己的时刻,此时城市的晚高峰也开始了,纵横交错的巨大路网上,密密麻麻亮着的车尾灯构成了一片红黄交错的车河。

    此刻,陆羽不是很想回家,于是他漫无目的地开着车,像一朵浪花一样在车河里“随波逐流”。他的心情现在十分复杂:杂志社突然要大力发展网络部的举措,让他有些失落、苦涩和挣扎。自己是传媒大学新闻学专业的科班出身,在那一届学生中也是数一数二的翘楚,初入职场的时候虽然也经历过一些论资排辈的事情,但他凭借着过硬的才华和能力崭露头角,成为杂志社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坦白来说,虽然他为人一向低调内敛,但这几年他的内心还是十分为自己骄傲的,可是近几年新媒体飞速发展,追逐热点、制造爆款文章成为好多媒体同行鼓吹的,市场部的人也动不动这样对编辑部提出需求,现在就连杂志社也要进行融媒体改革,那是什么?又要怎么做?新闻的生产流程会发生变化吗?是否要改变一些已经习惯的思维方式和认知方式?后果是什么?又会带来什么?他不知道,这让他这个传媒精英一方面感慨生不逢时,一方面有种拳头打在棉花里不知如何用劲的憋屈感。

    就这样胡思乱想着,不知不觉,陆羽就把车开到了京州大学附近,他索性把车停在学校的篮球场边。想当年,这里是他最喜欢的地方,下课之后,跟几个哥们一起打打篮球,天南海北地聊一聊;又或者能偶遇同系的女孩、隔壁系的班花在操场散步,女生们红着脸和他打招呼;还有每年迎接新生的时候,也是在这里,那时候宿舍的家伙们还会讨论新一届的学妹哪个最好看......想想那个时候,真的是说不出得轻松和畅快。这里留下了太多他的青春回忆,他望着篮球场上的一群年轻人,看着他们青葱懵懂又充满活力的样子,就如当初的自己,看着看着,他的嘴角不自觉的上扬起来。

    “叮叮叮……”手机铃声响起,把陆羽的思路拉扯回来,他低头一看,是母亲的来电。

    “妈。”陆羽接起电话。

    “小羽,你都一周没打电话,也没回家吃饭了。最近是不是很忙啊。”电话里,陆母关切地问。

    “妈,我都挺好的,最近杂志社比较忙,我也没得空回去看您和爸。”陆羽说。

    “你都挺好,我俩就放心了。对了,周末回来一趟!”陆母的声音在电话里听着有些兴奋。

    “怎么了妈?家里出什么事了吗?”陆羽紧张地问。

    “嗐,家里能有什么事,好着呢。对了,你赵阿姨的侄女现在在京州第二医院上班,是国外留学回来的,人长得也漂亮,周末赵阿姨说咱们两家聚聚,介绍你们两个年轻人,认识认识?“陆母在电话里笑起来。

    “......妈,我不是说了,我不需要相亲,现在我想以事业为重,您就别操心了,周末我没空,要出差。“陆羽一听说母亲又要给自己安排相亲,不觉心中更加烦闷。

    “你这孩子,怎么这样,一给你安排见面,你就各种推脱。我知道你眼界高,这次这个姑娘我觉得真不错……”陆母有些着急了,不依不饶地说。

    “哎......妈,我这儿有电话进来,是单位找我,这个事儿回头再说哈。”陆羽赶紧挂断了电话。

    自从参加工作之后,诸如此类的相亲就没停过,可是陆羽从来不曾动心,介绍来的姑娘们都挺优秀的,可是却没有一个人能走进他的心里,他想找到一个真正能看懂自己精神世界、与自己精神世界可以对话的人,让他有一直畅聊和分享的热情和欲望,显然相亲见过的这些姑娘都不是。刚开始为了父母高兴,他还应付着,可是时间久了,次数多了,他也懒得应酬了。陆羽看着手机,重重地叹了口气,球场上少年们还在肆意放纵着自己的青春,而他启动车子,离开了篮球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