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声源地 » 第十三章 杂志社总结报道得失,曹瑞熙登门送锦旗

第十三章 杂志社总结报道得失,曹瑞熙登门送锦旗

    高尚回到杂志社,原原本本地跟陆羽说了整件事,特意强调了发布时间不能早于警方的最终结论,随后二人又商议着如何写这篇稿件,最后议定,由高尚完成事件通讯,详述事件原貌,而陆羽负责写一篇发人深思的事件评论,引起大家对安全驾驶的重视,同时也认识到以讹传讹的危害。。

    一周后,杂志社大会议室内。

    主编白一超表情冷峻,审视着屋子里的每一个人。良久,他开口道:“前两天发生的中巴车坠桥事件目前警方的调查结论已经出来了。我想说的是,每一起突发事件都是考验我们业务能力和判断能力的时候。此次事件发生后,我们各部门的同志们也都分别做了一些工作。实际效果怎么样?暴露了什么问题?各位有什么要说的?”

    会议室内鸦雀无声,连呼吸声都是极低。

    白一超顿了顿,继续说:“编辑部采写的稿子我看过了,写得很好!这里我要表扬一下编辑部的同志,事件发生后,积极去现场调查、采访,有疑问不放过,反复核实细节,可以说做了大量扎实的工作,凸显出了敬业和专业。陆羽,你说说。”

    忽然被白一超点名,陆羽先是愣了一下,但很快调整好状态,说:“那天我们编辑部关注到这个事儿后,就立刻前往事发现场实地调查,期间当然也运用了一些技巧,凭借着我们的职业敏感和工作热情,比较圆满的完成了采访任务。通过这件事儿,我有一点感触,不人云亦云,坚持自己的判断往往是寻求客观真实的法宝。”

    陆羽说到“人云亦云”这个词的时候,加重了语气,还下意识的用眼神扫过杨萍等人。

    陆羽说完,白一超点了点头,接过话头:“事件刚出来的时候,矛头都指向了女司机,只有陆羽大胆求证,发现了其中的隐情。我相信在座的一定有人说他是运气好,可我要说这绝非运气,而是谨慎的态度。难道各位看到的时候就一个疑心的都没有?我不相信!”随即,他忽然一指杨萍说:“你说说?”

    杨萍的脸登时囧的通红,竭力保持着镇定,说:“这次报道中显示出网络部同事们的业务能力还有待提高,应该加强学习。虽然稿件只是转载,并不是原创,但是我们在对消息的甄别和判断上存在严重的不足。回去我一定敦促手下的同志们好好学习,加强业务能力的培训……”

    王莎莎听着杨萍毫无内容的发言,不屑地轻笑着撇撇嘴,对身边的高尚低声说:“她可真会避重就轻,明明是她自己能力不行,还推到下属身上。”

    虽然网络部这次从一开始就找错了方向,但是白一超考虑到杂志社刚要大力发展网络部,目前确实各方面的配备还不到位,也不好苛责,缓和了一下语气说:“网络部的同事们也不要气馁,这次算是提个醒,好在没有造成什么大的过失,大家还在练兵阶段,有不足认识到改正了,下次就会做得更好。”

    听到白一超话里话外依旧维护着网络部,杨萍似乎吃了一颗定心丸,豁然站起身,笃定地说:“是,请社领导相信我们!我们一定不负期望。”

    白一超挥挥手,示意她坐下,总结道:“对于网络媒体的建设和发展我想还不够深入,嘴上说了重视,但是思想上还没有真正的重视起来,在这里我强调一点,有不足、有失误都不要紧,只要坚定信心,有积极探索的精神,我相信我们杂志社也能在网络里开辟出一片新的天地。”

    ……

    散会后,白一超对陆羽说:“中巴车坠桥的案子现在警方有了定论,之前你们采访到的一些信息也可以写出来了,原本我以为赶不上这一期杂志刊发了,没想到警方效率如此高,我协调好版面,你和高尚写的都上。”

    陆羽点头应道:“谢谢,白总。”

    …….

    回到办公室,杨萍有些疲惫地坐在办公桌前,手机忽然刺耳的响起。

    “萍萍,囡囡又烧起来了,你赶紧回来。”电话里,杨母焦急地说。

    “妈,你别急,我马上过去。”杨萍说。

    挂了电话,她拿了包,快速下了楼,却不防撞到一个人。杨萍下意识说了句,“对不起”,刚要快步离开。对面的人开口道:“小杨?这么着急忙慌的,出什么事儿了?”

    杨萍听出自己撞到的人竟然是副社长王立峰。

    “领导,不好意思啊。我女儿又发烧了,我急着赶回去。”杨萍焦急地解释道。

    “我前两天听说你孩子病了?不是出院了,怎么?”王立峰闻言,关切地问。

    “我女儿有先天性哮喘,住了两天院已经好多了,医院床位紧张,就让我们出院了,今天不知道怎么回事,又烧起来了。我这不赶去看看情况。”杨萍回答。

    “那你赶紧去吧,有需要帮忙的说一声。”王立峰示意她快去。

    “谢谢,领导。”杨萍匆匆告别了王立峰,开车疾驰而去。

    ……

    杨萍在留观室的床旁陪着女儿输液,孩子因为高烧脸红红的,嘴里呓语着,杨萍心疼的望着女儿,心急如焚。已经有些昏迷了,杨萍神情焦虑不停地问医生什么时候可以转入到病房,可是得到的回应一直都是,现在儿科病房满员,暂时转不过去,只能先在观察室里一边输液一边等消息。

    手机忽然响起,杨萍看到是王立峰打来的,忙接起。

    “杨萍,孩子怎么样了?“电话里,王立峰关切地问。

    “领导,我女儿是急性肺炎,现在观察室呢,已经输上液了。谢谢领导关心。”杨萍有些着急地说。

    “你别太着急了,孩子肯定会没事儿的。“王立峰语气温和地安慰道,随即又问:”怎么还在观察室,没办住院么?”

    “唉,医院说儿科住院部都满了,暂时没有床位,所以只能在观察室等消息。”杨萍无奈。

    “小杨,你别急,我这就给医院的副院长打个电话,看看能不能帮你协调个床位。”王立峰温和地说。

    “这,太谢谢您了!”杨萍感激地说。

    杨萍万没想到王立峰会主动帮助自己,这位平日里看起来平易近人却又城府颇深地领导,杨萍从来都是客气相处,她觉得王立峰很神秘,她看不透,也不敢轻易接触。此刻,王立峰主动援手相助,让她倍感温暖。

    一小时后,杨萍接到医院的通知,转入儿科病房。杨萍没想到这么快床位的问题就解决了,她惊讶于王立峰的人脉和效率,她知道这次她欠了王立峰一个大大的人情,这个人情要怎么还?现在她还想不了这么多,目前她只能先安顿好女儿,让孩子迅速脱离危险。

    接下来的三天,杨萍都在医院照顾孩子,期间她也跟白一超告了假,听到这个消息,白一超同样也好言安慰了几句,别无二话。

    孩子住院的第二天,张强带着慰问品来看杨萍的女儿。

    “杨姐,我听说孩子病了,特意来看看,对了,王副社长也让我慰问你。”张强满脸堆笑地边说边放下带来的牛奶水果等慰问品。

    “张主任,谢谢你了!还有王副社长那,你也一定帮我表达谢意,这次孩子能住进来,王副社长帮了大忙了。”杨萍诚恳地说。

    “王副社长关心下属那是没得说,昨天听说了你这消息赶紧就找了医院的负责人,还嘱咐一定要给孩子好好治疗,你就放心吧。对了,这个你拿着。”说这话,张强从包里掏出一个信封,塞到杨萍手里。

    “张主任,你和王副社长已经帮了我很多了,这个我不能要。”杨萍知道信封里是钱,于是忙推辞道。

    “咱们是老同事了吧,孩子病了关心一下就应该的,也不多,就是个意思,孩子病了用钱的地方多,这是慰问金,你要是不拿着,就是嫌少。”张强坚持道。

    见推脱不过,杨萍只好接下了信封,感慨地说:“谢谢!唉,真有事儿了才看出来,我女儿病了王副社长和你出人、出力又出钱的,昨天我给白总打电话请假,他也嘱咐了几句,别的什么都没说。”

    “杨姐,人和人是不一样,我张强这个人最讲义气,王副社长对下属那也是没得说的好,日子长着呢,以后你就知道了。”张强笑着说。

    送走了张强,杨萍拿出手机给王立峰发了一段诚恳地感谢留言,表达了自己的谢意。很快她收到王立峰的简短回复:“别客气!一切以照顾好孩子为要!”

    回复虽然简短,杨萍却感受到了温暖和支撑的力量,这样的力量鼓励着她,这些日子以来的委屈、惊惧和愤懑一扫而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