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末:复国从始皇帝嬴政开始 » 第七十八章 贤才在野多唏嘘

第七十八章 贤才在野多唏嘘

    东运河畔,永宁桥边,刑场再设,陈洪范被绑在木桩上,渔网裹身。

    围观的人已经堵塞了整条街,就连河上,都布满了观刑的船只。

    听说要凌迟处死卖国贼陈洪范,那消息就像是长了翅膀,没一个时辰,就传遍了整个杭州城。

    永宁桥上,几个富家子弟正打着赌。

    “你猜他能挨多少刀?”

    “刘瑾当年可是挨了三千三百五十七刀呢。”

    “他又不是刘瑾。”

    “难不成他还不如太监?”

    陈洪范上身全裸,被渔网勒的结结实实,肉从网眼里挤了出来,就像是一块块鳞片。

    此刻的他,已经吓得裆下失禁,极度的恐惧让他浑身无力,想要喊叫嘴巴却被勒住。

    他后悔啊,要是喝了那杯毒酒就好了,死也死的痛快,现在好了,只是犹豫了一下,就要受这极刑,悔啊!

    朱大典坐在公案前,两腿发软,站都站不起来,不断地用手巾擦着汗。

    不久,高弘图与姜曰广赶到,朱大典心中才稍稍安定。

    姜曰广径直来到了陈洪范面前,小心的避开了地上的尿液,捂着口鼻说道:“马士英已死,人总要为自己的错误选择付出相应的代价。”

    陈洪范呜咽几声,就像是将死的野犬。

    午时十分,朱大典下令行刑。

    内阁两位阁老亲自观刑。

    杭州城满城热议,陈洪范卖国贼的名头在这一天家喻户晓。

    在陈洪范受刑的同时,马士英全家上下被株连斩杀,只有马士英的儿子马锡一人,因朱常淓开恩,被判流放海宁卫充军。

    另一边,海防总督衙门,郑鸿逵亲自押着自己的副将来到了路振飞面前。

    他只向路振飞提了一个要求,那就是亲自动手送其上路。

    路振飞理解郑鸿逵的心情,毕竟是郑家的人,又是跟了他许久的副将,多少是有感情的。

    ......

    待到未时,行刑还在继续,陈洪范已身受五百刀昏死过去。

    朱大典不知道吐了多少回,感觉胃都被吐了出来。

    高弘图和姜曰广已经离开,前往王府准备与朱常淓商议兵部尚书人选一事。

    毕竟兵部事大,不可一日无人主事。

    浙江布政使司衙门。

    卢若腾放下了手中的笔,伸展一下酸困的双臂,他终于完成了关于清丈田地的方案。

    “大人,监国召见!”衙门的吏员来报。

    卢若腾点点头,急忙揣着奏章前往王府。

    潞王府。

    朱常淓正与两位阁臣闲聊着。

    “怎么没见黄尚书?”朱常淓见黄道周没来,便问道。

    “启禀监国,黄幼玄今日去看望太后了。”姜曰广答道。

    朱常淓闻言,有些无奈,不用想,就知道黄道周这家伙又去太后那里谈登基的事情了。

    这时,卢若腾风风火火走了进来,见两位阁老都在,便匆匆行礼。

    “启禀监国,这是关于清丈田亩的条陈。”

    李宝上前接过,转交给朱常淓。

    卢若腾寻了位置就坐,等待潞王意见。

    在奏章中,卢若腾提出既有土地重新造册,清查隐田。

    其二,对于失地百姓,由官府组织开荒屯耕,由官府与其签订契约,所开田地收成,五年内五五分成,五年后,则是官三民七。在此期间,不需纳税。十年后,官府发放地契,土地归耕种者所有,按律纳税即可。

    其三,对于查出隐田漏税者,提出追缴十年税赋,可分期有息偿还,也可一次性缴清。如无法补缴税赋者,没收所查隐田,按律治罪。

    最后,卢若腾还将实施的具体步骤以及注意事项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以供各级衙门参照。

    朱常淓看罢,觉得没什么问题,便转递给姜曰广与高弘图传阅。

    在两人正看的仔细的时候,张国维到了。

    京营整编之后,他这个浙直总督可是一点兵马都没有了,真真实实的成为了光杆总督。

    不过好在他从之前征召的民壮之中遴选了一万,交给了杨廷麟训练,作为总督标营。

    熊汝霖所部已经失去联络很久了,也不知道江阴战事如何,他这个浙直总督现在最大的事情就是筹备江阴之战。

    他已经得到消息,清军博洛部抵达了常熟,各部正在陆续集结,兵力高达二十万众,联营百里,声势浩大。

    所以张国维最近在加紧招兵买马,收编各部义军,想要尽快统军北上,支援熊汝霖。

    可以说宵衣旰食,忙得不可开交。

    朱常淓见张国维顶着两个乌青的黑眼圈走了进来,知道他最近操劳,便起身相迎。

    “玉笥,你得注意身体啊。”朱常淓关切道,张国维有王佐之才,是不可多得的良臣,可不能倒下。

    就说现在的朝廷,还没有人顶得上张国维的位置,三位阁臣不谙兵事,剩下的又都有些年轻,或是威望不足,或是经验不足。

    只有张国维,兵事民事可一肩挑之。

    “谢监国关心,臣无碍的,不知今日何事?”

    “兵部出缺,咱们得推个人补位才行,眼下江阴战事紧急,兵部不能没有主事之人。”

    张国维心中明了,开始考量着合适的人选。

    随后,杭州知府张印立也奉命前来,尽管他有些茫然,不知道自己怎么会参加这种层次的议事。

    堂中众人见张印立也来了,纷纷明白,潞王这是在培养此人啊,看来日后入阁也并非不可能啊。

    本来朱常淓还传了路振飞的,但是路振飞乘船前往海宁卫检阅施琅的水师去了。

    见人到齐,朱常淓坐定。

    “咱们直入主题,各位说说心中的人选吧。”朱常淓简单明了的说道。

    众人纷纷沉思起来,片刻之后,姜曰广率先开口。

    “臣推举原南京兵部右侍郎吕大器,此人为官清正,嫉恶如仇,沉毅知兵,善谋善战,颇为合适!”

    众人点点头,吕大器的名声他们都听说过,后来因为与马士英不和,便辞官回四川归隐,马士英本来还想捉拿其问罪,结果那时张献忠已经全据四川,他派去的人压根没找到吕大器。

    “那臣也举荐一人,原南京吏部尚书张慎言,此人去年致仕,寓居芜湖,宣城一带,曾主张拥立殿下监国,所以饱受排挤......”高弘图举荐道。

    张慎言与他和姜曰广曾经同在南京朝堂为官,那时候马阮党羽遍布,他们三人处处受到排挤打压。

    因年事已高,再加上对福王很是失望,张慎言便连上四道请求致仕的奏疏,最终离开了朝堂。

    “臣举荐两人,一为原内阁首辅蒋德璟蒋中葆,二为原兵部尚书吴甡吴鹿友。蒋中葆善于理财治兵,有经世之才,可召之还朝。吴鹿友刚正不阿,长于兵事,亦可胜任。”张国维一直心中挂念着这两位。

    此前,他没有向朱常淓举荐这两人,是因为这二位对于朝廷已经失望透顶,一心归隐。

    那时潞王刚刚监国,就算派人去召他们,估计也不会赴任。

    现在不一样了,杭州退敌,朝廷声威大振,想来他二人应当有所感触。

    “闲之可有人选?”朱常淓见卢若腾低头不语,便主动问道。

    “臣起于地方之间,身边没什么大才,方才几位大人推举的人选,臣都听说过,皆是栋梁之才,还请监国全部量用。”卢若腾的话,是发自内心的。

    这几人中,最令他感慨的就是吴甡。

    当时局势危急,崇祯皇帝命吴甡督师救国,前一日还加官进爵,后一日便逮拿下狱,令人唏嘘不已。

    后来将其流放,途中因福王登基被赦免,心灰意冷之下,便归隐在野。

    蒋德璟也是同样的,尽管他满腹救国良策,奈何无法施行,空有首辅之位,却只能眼睁睁看着山河沉沦。最终也落得个万念俱灰,引罪辞官。

    现在潞王贤明,只希望他们能一展胸中抱负。

    不要将那胸中十万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