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明末:复国从始皇帝嬴政开始 » 第八十九章 煌煌大明,共赴国难

第八十九章 煌煌大明,共赴国难

    百余名亲兵围在了阎应元身边,王进忠与钟牧离浑身带伤,护卫左右。

    四周,清兵在小心翼翼的围上来。

    方才激战,这几百明军竟然杀的他们人仰马翻,战力异常强悍。

    这是他们南征以来从未遇上过的战斗。

    长期的顺风仗让这些清军士卒心中都十分轻视明军。

    但今天,尸山血海,终于让他们清醒过来。

    大明非无人!

    阎应元面北而拜,准备坦然赴死。

    他对身边众人说道:“事则万无可为,死则万无可免,为国死,死得其所!”

    “家主,今日好痛快!来世我王进忠还随你杀虏!”

    “典史方才神威,犹如关公再世!”

    四周的亲兵们见阎应元心存死志,纷纷红了眼,暴起冲向清军,誓死一搏。

    “好!此乃我祝塘儿郎!”阎应元笑赞道。

    清军没有放箭,似乎是想要生擒阎应元。

    刚才阎应元的神勇令他们畏惧,就连伊尔德都没敢亲自上前迎战。

    很快,道口只剩阎应元、王进忠、钟牧离三人。

    “上,生擒他们!”伊尔德壮着胆子下令道。

    阎应元拾起面前的短刀,准备饮刀自尽。

    王进忠与钟牧离纷纷效仿。

    就在三人准备殉国之时,忽然,背后传来了一阵歌声。

    三人惊诧,不禁回首望去。

    清军也愣住了,伊尔德抻着脖子望向了远处。

    “煌煌大明,共赴国难~”

    “血不流干,死不休战!”

    “煌煌大明,复我河山~”

    “日月同辉,横扫荒蛮!”

    ......

    “明军威武!”

    “呼!哈!”

    嘹亮雄厚的歌声传来,在山道中回荡,令人心肝发颤。

    听清了歌声的阎应元不自觉颤抖起来,泪花在眼眶中泛起。

    伊尔德大惊失色,什么情况?

    难道是援军?

    不可能啊,江阴哪儿来的那么多大军???

    就在清军愣神的片刻,忽然尖锐的破空声传来。

    还没等清军回过神,最前排的几十人便被巨大的弩箭射穿了身体。

    他们惊恐地看着自己身上杯口粗的窟窿,一声不响的倒地死去。

    “退!!!”伊尔德慌忙喊道。

    话音刚落,伴随着那激昂歌声,第二轮弩箭袭来,清军再次像草芥般倒地。

    一支弩箭将伊尔德身边的亲兵连人带马洞穿。

    吓得伊尔德二话不说,拨马就走。

    清军迅速后退,拉开距离。

    伊尔德撤到安全距离,刚调转马头,就见视线中,无边无沿的人马正在朝着山道口开进。

    旌旗猎猎,马鸣风萧萧!

    “真的是援军......”

    看着黑压压的明军,军阵严整,整齐划一的踏步前进,那火红的旗帜就像是一团团火焰,十分扎眼。

    鸳鸯袄,飞碟盔,一缕红缨迎风飞。

    为首一人,一身崭新的文官绯袍,骑在马上,披风飞扬。

    两侧,卫兵举着旗牌。

    马侧,有内监模样的人捧着宝剑。

    阎应元看得清楚,两侧旗牌上分别写着“右佥都御史”和“巡抚苏松等处”。

    一时有些错愕,不敢相信这是真的。

    “家主,真的是朝廷的援军......”王进忠喃喃道。

    “朝廷没有忘了我们!”钟牧离瞬间眼泪不争气的流了出来,心中的委屈顿时消散殆尽。

    就在刚才他还在想,他们这么坚持有什么用,朝廷或许早就放弃他们了。

    清军见明军势大,伊尔德赶紧督军后撤。

    他看见了那身穿红袍的文官,知道那是四品以上明朝官员才能穿的。

    心中不禁郁闷,功亏一篑啊!

    看眼前明军的阵势,恐怕数目过万,也不知道来了多少援军,江阴,恐怕不好打了。

    这时,有游骑来报,说中军危急,伊尔德大惊。

    “怎么回事?”

    “明军一部决死冲击,中军死伤惨重,力有不支!都统正在退来汇合!”

    伊尔德愣住了。

    没听错吧?明军竟然能让中军招架不住??

    今天怎么全是些听起来十分荒唐,但又真的发生的事情。

    忽然,伊尔德反应过来,脸色略显绝望地尖叫道:“快!让都统不要前来汇合,奋力突击,咱们被围了,快去!”

    那游骑马不停蹄地回转,赶紧去报信。

    伊尔德赶紧停下后撤的脚步,再次整军列阵。

    他不能再撤了,一旦让眼前的明军看出虚实,趁机进攻,今天,他们全得撂在这。

    明军打头的文官驱马来到了阎应元三人身边。

    阎应元三人一齐行礼。

    “在下江阴典史阎应元,参见大人!”

    马上之人仔细打量一番眼前的汉子,再环视战场上层叠的尸体,目光闪动不止。

    “本官都察院右佥都御史,熊汝霖,奉监国命巡抚苏松,提督江阴等处军务。”阎应元柔声说道,语气中满是敬佩之意。

    他没想到,眼前这位率军奋战,誓死不降的汉子竟然只是一介不入九品之列的典史,真是令人感慨万千!

    “拜见巡抚大人!”三人再拜,没想到眼前敢亲到阵前的文官竟然是堂堂巡抚,既惊讶又敬佩。

    “快起来去歇息吧,接下来交给本官。”熊汝霖目光冷酷地盯着远处同样在瞭望自己的清军将领。

    “我等尚可再战!愿为大人前驱!”阎应元感觉自己又充满了力量,中气十足地说道。

    熊汝霖见三人战意高涨,便点头答应,让他们身边听令。

    当日,熊汝霖联合太湖水师吴易所部,率大军横渡太湖,入长江支流,抵达蔡泾镇登陆。

    本想在蔡泾镇修整一番,但很快就知悉了清军西进的消息。

    随后,夜不收侦知,江阴出兵一万,要在敔山附近准备迎击清军。

    于是熊汝霖放弃先入江阴城的打算,立刻拔营东进,支援江阴兵马。

    还好,来的不算晚。

    “擂鼓,进军!”熊汝霖沉声道。

    战鼓三通,明军列队前进。

    此次,太湖吴易和黄蜚两支水师得知熊汝霖孤军驰援江阴,深感敬佩,便向其支援了五千兵马,外加一些强弓硬弩。

    这些都是从战船上拆换下来的古董,虽然水师用不上了,但是守城还是可以用一用的,有总比没有好。

    眼看明军逼近,伊尔德感觉后背发冷。此时,猛攻售山南坡的清军正在与邵康公部胶着。

    王公略部倒是强压清军一头。

    只因王公略一箭雄风,将鞑子将领射的屁滚尿流,狼狈逃窜,其部士气大振,发狠斗勇,个个悍不畏死的与鞑子换命,誓要将图赖拿下!

    图赖怕了,看着明军狂热的不怕死的模样,他急忙下令撤往伊尔德处汇合。

    可没走几步,便接到了伊尔德传话,说明军援军已到,不可再战,让他奋力突破,否则己方有被围歼的风险。

    图赖这回是真的慌了神,不知所措的他求助的目光看向了马喇希。

    “伊尔德说得对,咱们得从这头冲出去,与孔有德汇合方可安全!”马喇希强忍着屁股上的疼痛,咬牙说道。

    “听你的!快,掉头,给我杀出去!”图赖哆哆嗦嗦地举着刀,大喊道:“敢后退者削籍为奴!”

    清军一听士卒一听,也发了狠,掉头与追击的王公略部对冲。

    两方都拼了命,顾不上别的,抠眼戳鼻,踢裆打喉,纷纷肉搏起来,只为给图赖冲开一条道来。

    王公略腿伤,只能站在远处不断射箭支援。

    见图赖掉头,他敏锐的意识到战况有变,猜到图赖是想逃跑,便大声呼喝:“虏酋想逃,莫要使其走脱,射杀虏酋者,赏银万两!”

    瞬间,明军就像炸了锅,山呼海啸起来,此时,人已非人。

    王公略连珠箭发,射的图赖不敢露头,他身边护卫的巴牙喇兵已经损失了好几个,都是倒在王公略箭下。

    眼看图赖在精锐护卫下穿过战阵,即将走脱,王公略心急,一瘸一拐地跑到一匹游走的战马旁,费力爬了上去。

    图赖见王公略策马追来,亡命奔逃。

    身边的一名精锐马甲拨转马头,准备拦截王公略,掩护主子逃走。

    却不想此时的王公略眼里只有图赖。

    两人刚一交手,那马甲便被王公略大刀震脱了手中兵器,险些跌落马下。

    图赖身边的人不多,马喇希见挡不住明将,无奈,只能抬槊重重在图赖的马屁股上狠狠刺了一下,然后拨转马头,再次迎战王公略。

    “马喇希!”

    图赖的战马受刺激,嘶鸣着狂奔起来。

    “都统,奴才为您断后!”马喇希自知今日恐怕要葬身此地,但他没得选择。

    图赖要是有个好歹,军法无情。

    王公略见又是那名鞑子将领,不禁心中惋惜,大鱼追不上了。

    两人交手,再次激战起来。

    但马喇希持槊,占据优势,王公略一时竟奈何不了他,只能不断拉扯。

    与此同时,熊汝霖在得知了阎应元最初的兵力布置之后,果断下令全军出击,以最快速度全歼敌军。

    阎应元亲自率大军突击,熊汝霖坐镇中军。

    伊尔德见阎应元杀来,丝毫不敢与之一战,连连后撤,直到退到了盆地,后方有正在酣战,他退无可退。

    见援军到了,王公略部士气再振。

    此时,在售山上与邵康公部纠缠的清军参领见己方大势已去,果断率部钻入深林,往售山北部逃窜。

    邵康公无力追击,只能收拢兵马,聚兵两千,下山与大军汇合。

    此时,清军伊尔德部,耿仲明部一万五千人被明军压缩在盆地入口。

    后有王公略堵截,前有阎应元突击。

    清军军心动摇。

    耿仲明部本就是汉军旗,见此情状,原本就低迷的士气更是直接崩溃,尽管耿仲明再三重金许诺,但依旧挽救不了军心。

    伊尔德部四千八旗军倒还战意尚可,只不过伊尔德此时已经乱了阵脚,没有注意到耿仲明部的异常。

    阎应元风驰电掣,率先杀入敌阵。

    王进忠与钟牧离护卫左右,三人就像是锋矢一般为大军打开了缺口。

    后续熊汝霖部见此三人竟如此悍勇,为之气魄感染,全力跟进。

    八旗兵奋力阻截,但此时耿仲明部已经开始崩溃,有人扔掉了武器,蹲在地上,一脸的麻木颓然。

    耿仲明命亲兵杀了几个,但情况愈演愈烈,在阵中迅速蔓延。

    这些士卒纷纷扔掉了手中的武器,原地投降。

    亲兵砍杀了几个,毫无震慑作用,耿仲明垂头丧气,知道大势已去,便收拢亲兵,准备冲破王公略部逃窜。

    伊尔德见耿仲明逃跑,不禁破口大骂道:“狗奴才!”

    但奈何耿仲明已经杀了出去,消失在视线之中。

    伊尔德独木难支,正在骂耿仲明的时候,阎应元已经直奔他而来。

    “主子,快走!”身边一名亲卫惊呼道。

    伊尔德见阎应元倒拖大刀,正朝着自己杀来,吓得魂飞魄散,赶紧在亲卫簇拥下,连声呼喝:“撤退!”

    这一慌乱之举,令八旗军顿时大乱。

    明军趁机突击,一举将其击溃。

    时至酉时,酣战几近一日,清军最终溃败。

    清军副都统伊尔德仅十余骑逃窜,清军参领马喇希被明军王公略斩杀。

    是役,明军俘获万余,斩杀万余,更力斩清军参领一员。

    己方澄江、天庆两营一万人残存不足三千,其中王公略部天庆营几乎全军覆没。

    是为惨胜。

    王公略为了斩杀马喇希,不惜以命换命,被马喇希一槊戳中了腹部,伤重昏迷,被紧急送往江阴救治。

    邵康公身中两箭,但伤势较轻。

    王进忠与钟牧离都身中四五刀,所幸未伤及要害。

    阎应元力竭昏倒,被士卒救起,送往安全处休息。

    熊汝霖指挥着后续事宜。

    “大人,末将以为此处地形甚好,乃是江阴之屏障,不如大军在此布防,可以依托地利,与江阴互为犄角。”熊汝霖部下的一名参将说道。

    “不错,本官也以为此处甚好。等那位阎典史转醒,再听听他的意见。”熊汝霖点头赞同道。

    阎应元能以一万兵在此阻击清军三万人将近一日,可见地利之重要。

    “这阎典史,真乃是智勇双全啊,末将自愧不如。”那参将今日彻底被阎应元折服,不禁随口感佩道。

    “有此大将之才,典史,实在是屈才了!”

    “不如让他入抚台帐下统军?”

    那参将憨直,毫不顾忌的建议道。

    熊汝霖倒是不禁一乐,看着那参将说道:“你倒是大方!”

    “嘿!抚台什么话,咱几斤几两还是知道的,再说了,跟着阎典史这样的英雄,咱心服口服。”那参将爽直笑道。

    熊汝霖不禁看向了正在身后的担架上昏迷的阎应元,眼中全然是爱才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