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伐清与殖民 » 146章 天津开府

146章 天津开府

    一听国姓爷是自己大哥,太监不知咋想的,又补充道:

    “南安伯尊重兄长,郑森确实又有拿下天津之功,殿下可以同赐国姓。”

    监国哪里在乎这么多,他只想着郑恩做自己的一家人,爽快的答应了。

    “好!寡人现在就赐南安伯兄长郑森,还有南安伯本人为国姓。”

    “要不兄长为朱成功,我为朱永忠吧!”

    郑恩眼看国姓的因为拍马屁的太监,变成了板上钉钉的事,干脆连名字都请赐了。

    在监国的点头之后,太监就开始修饰一下大声宣读:

    “监国与南安伯及其长兄郑森一见如故,宛如亲人,特赐二人国姓。

    南安伯赐姓名朱永忠,郑森赐姓名朱成功。”

    这就成国姓爷了,还是一门双国姓,还没出场的郑森,不,应该说郑成功,听到四方传读,有些懵。

    台下的内阁及百官也有些懵,这跟商量的不一样啊!

    倒是三十万军民在欢呼。

    “朱永忠!朱永忠!朱永忠!”

    军民的欢呼声一浪接一浪,别说,这名字听着还挺顺耳的,特别是内阁的李邦华,还有陈奇瑜、吴甡、冯元飏等人。

    一旁同样被赐姓名的郑成功就像顺带的一样,并没有人为他欢呼,不由生出大丈夫就当如此的想法。

    不过这对郑恩来说,就是个小插曲,郑恩也不感觉自己有多忠明,确切的说忠还是永忠的,不过忠的是几千年的华夏,根正苗红的华夏。

    不过话说回来,忠明这个招牌在民族存亡的时候,还是有些用的,并且,大明对于华夏确实有再造之恩。

    自己又想远了!

    郑恩摇摇头,将这些想法甩了出去,以国姓爷的身份,再次拜谢监国后,正式站到前列,郑恩看到了文武百官,看到了八万将士,为何有八万。

    因为各路援兵加起来有近两千,再又募了一两千,最后整编了六千余俘虏,凑够了一万。

    另外就是三十万军眷。

    远远看着铁甲红披风走到前台,八万将士有七万在齐声欢呼:

    “万胜!万胜!万胜!”

    剩下的一万没想到会有这出,被七万壮少的齐喝、那气势如虹,吓了一大跳,不少脸色苍白,这就是打败他们的军队,可笑已方不过近万,还没有统一的指挥,却不自量力的抵抗。

    自己的子弟在齐声大喝,一路上见惯了齐声大喝,也见惯了郑家军几万人,齐声唱一首郑恩编的军歌的三十万军眷开始有人跟着呼喊。

    “万胜!”

    有人带头就有人跟随,最后三十万军眷不分男女老少,都在齐声呐喊,并且声音慢慢有了一些同步的意思。

    “万胜!”

    近四十万人齐声的呐喊是什么样子?就是一眼望去,这一片天地都在爆发着同一个声音。

    天津的原居民待不住,这地动山摇的声音让他们再也无法躲在家里,再也不能光想着这些丧家之犬早点走,他们好继续做顺民。

    敢问顺军有这气势吗?有这军民齐心吗?

    他们没见过,眼前的震撼,耳膜的疼痛,让天津百姓也不敢想象。

    或许这些人能成事,或许大明还没有那么快亡,甚至有转机。

    内阁官员没想到郑恩的声望恐怖如斯,近四十万人疯狂的呼喊可没有多少作假的意思。

    让四十万人由衷的支持,这是什么概念?

    此时此刻,看着这些为自己欢呼的军民,郑恩知道,这些就是自己的根基。

    不知怎么想的,郑恩伸出了右手,轻轻的做出一个下压的动作,这是很有挑战的动作,但是郑恩成功了。

    看的到郑恩下压的右手将士停止了呼喊,并给不明所以的将士解释,之后七万将士都停止了呼喊,再之后是三十万军眷。

    没有参与呼喊的官员,还有天津百姓,眼睛瞪的如同铜铃,这一刻,没有谁会忘记这个世界上有一个人叫郑恩,一辈子都不会。

    郑恩也没想到真有效果,虽然知道试一下之后如果没效果,会有损自己的威望,但是如此热情的四十万军民,让他实在忍不住试一下。

    效果很完美,完美到郑恩千言万语在一躬,深深的鞠躬过后,开口说到:

    “非常感谢!

    话不多说,今天是皇嫡子殿下继位监国的好日子,同时经过朝廷商议,天津三卫及周边,包括直沽、大沽口,及蓟州,加静海、香河、宝坻、玉田、丰润、遵化六县。

    都将划为一府,名字就叫天津府。

    可能有些人觉得这新开一府与大家无关。”

    说到这郑恩还特意停顿了一下,给大家考虑的时间,一考虑,好像真没有什么关系。

    不过郑恩既然这么说,那么很快就会有关系了。

    果然。

    “没关系那是以前,在通过天津开府的决策时,内阁、言官、朝廷上下都一致决定,并立为大明法律。”

    怎么还跟言官整上了,言官不是只有发言权、没有决策权吗?

    不过一会也没时间想言官不言官的了,郑恩朗声道:

    “今后凡新开县州府,在新开之县州府之人,只要你是大明百姓,即可领庆祝之银一两!”

    全场安静了,偌大的一个天津城,变得落针可闻,直到郑恩重复一边:

    “也就是说,如今只要是在天津府的,包括在场的诸位,每人可领全天津同庆银一两!”

    传令兵口干舌燥的将郑恩的话传遍全城的时候,这一刻整个天津城不管是北京就随从的军民,还是沿途从军者及军眷,或者是天津的原居民,都发出欢呼声。

    “南安伯万胜!监国万岁!”

    刚开始呼喊是这样的,最后不知道谁带的头,变成了。

    “国姓爷万胜!监国万岁!”

    这一天,是天津最欢呼的一天,最雀跃的一天,后有没有来者不知道,天津几千年来是从未有过。

    一旁的内阁虽然知道这是商量过的,可听着这呼喊翻天的声音,很怀疑这天津现在到底有多少人,这可是对应一笔巨款。

    当初朝廷如果有这么一笔巨款给关宁军,那么关宁军就早入北京勤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