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历史军事 » 伐清与殖民 » 370章 顾君恩说郑家军

370章 顾君恩说郑家军

    顾君恩是肺腑之言,可正在数手指的宋献策是越听越心惊,道理是这个道理,但哪有你这样说的啊!

    而且你说话的时候就不能看看陛下的脸色吗?没看陛下脸都成了猪肝色,你还说?真是。

    再说,这取陕西、定三边、经山西、取北京,是你说的,如今不正因为如此,才落得如此下场?

    如此这也不能在完全怪你顾君恩,毕竟你的计谋是对的,错的是执行的人,可这执行的人是陛下啊!

    是陛下将马吊里一副天胡牌,打成了小相公,你这一说,不就是揭伤疤,哪壶不开提哪壶,更何况,人贵有自知之明,反过来的道理就是人很难有自知之明。

    保不准现在陛下还在怪你顾君恩的计谋错误,才让听你话的他,错的如此下场呢。

    宋献策是心惊胆颤,看来又得装聋作哑混过去了,这顾君恩的肺腑之言,他可不敢引导成“他说的对”。

    果然,顾君恩还没说完,李自成已经恼羞成怒,很不耐烦的说:

    “难道就不能夺回潼关之西的秦地?

    那里可是我们的都城,何况清虏也不过如此,先有亳侯李过在北直隶势如破竹,被打的只敢当缩头乌龟。

    又有郑恩小儿在满洲如入无人之境,直下盛京,二三月过去了都不敢回援。

    难道就我们是软柿子?!

    面对清虏只能逃?!”

    顾君恩是没想到李自成会有这么大的火气,不过他依旧坚持挣臣的抱负,坚持着逆耳忠言:

    “陛下,事有轻重缓急,此一时彼一时,如今我们已是一国,已是顺朝官兵,不是之前。

    既然是一国,又怎么能没有自己的国土作为大后方呢?

    镶外必先安内,只有国内稳固……”

    “哼!”

    李自成是越听越气,一声冷哼打断了顾君恩,有些斗气的说到:

    “朕怎么不见他郑恩小儿镶外必先安内?!别说朕闯荡天下这么多年,还不如一介小儿。”

    还真不如。

    顾君恩心里想着,不过顾君恩是想做挣臣,不是想死,自然是不能直说,而是难得委婉的道:

    “郑恩虽表面没有安内,但他其实早已让郑家军内部稳如泰山。”

    一说到这突然杀出来的黑马郑家军,李自成也不胡乱发泄了,他之前的怒火,也是实在被顾君恩给惹出来的。

    李自成及麾下文武都开始聆听顾君恩对郑家军的深入分析。

    看着自己效忠的陛下总算是静下心来听自己说了,顾君恩也来了精神:

    “自郑家军自北京起事,兵力就迅速膨胀,臣就一直在关注郑家军。

    郑恩起事时是籍籍无名,更是只有十六岁,且相貌如肥猪,甚至比肥猪还要肥胖,一看就不是什么能人,雄主……”

    之后顾君恩说了一大堆郑恩之前的不堪,可说到北京起事之后,顾君恩话风出现了反转:

    “可自北京趁虚起事,迅速距离数万民众,夺下北京外城、内城,这一夜间,从零到数万,虽不排除之前有暗中勾结的同党,但也不能掩盖他郑恩麾下兵力爆炸式的增长。

    而我们顺军在建立顺朝之前,是经常爆炸式的增长兵力的,因此深知这迅速膨胀的兵力,往往代表着难以控制。

    可郑恩先扶持皇嫡子监国,确定了大义,化大明忠臣为自己所用,又以监国的名义大肆封赏麾下将士,让很多前些日子还是街头无赖,后脚就成了大明官员的,大大的稳定了军心。

    又制造恐慌,说我军会回援北京,大肆报复,又出手大方,钱粮如粪土,用以收买人心……”

    “那都是我们的钱粮!!”

    武将之首的刘宗敏狠狠的道,顾君恩如果会看他们脸色的话,会发现他们那些武将,也一个个脸色如李自成一般铁青。

    不过,顾君恩是不会管这些的:

    “等等手段下来,虽然不能完全压制郑家军迅速膨胀的所有问题,但也暂时缓解了主要问题,加上郑家军将士其实也因为与我们作对,将我们顺军得罪死了,不跟着郑恩,跟着占据大义的临时朝廷,落到我们手里的后果,他们也知道有多严重。

    他们也别无选择。

    当到天津路上打败了一支乌合之众,鼓舞了军心,又因为郑恩亲自殿后,加上诡计百出的部属暂时抵挡住了亳侯,又意外取得天津。

    有了天津为基,再皇嫡子正式称监国,封郑恩为顺天侯,建立新明朝廷,明朝廷又取空虚的山东,打通了与南方还忠于明的地盘的联系,监国再称帝,郑恩乘船偷袭关外辽西走廊,全获清虏水师,以清虏一贝勒一王为明监国称帝的贺礼、破朝鲜……再到如今直入满洲。

    看起来只是表面上的兵力迅速膨胀,未见应对兵力迅速膨胀之法,但实际上,打到了天津,他郑恩对于麾下的控制已经不下我等。

    只因为天津有一支上万精锐,这上万精锐都来自于福建郑家,其统帅郑森,一挥手,这上万忠于郑家的精锐,不管是海师海师都并入了郑恩的郑家军,继续忠于郑家的同时,也忠于郑恩。

    而郑森得到的只是郑恩麾下的几营乌合,还是借的,事后郑森将借的这几营郑家军乌合练成精兵之后,又无偿还给了郑恩。

    郑森就是如今的朱成功。

    再之后才知道,这上万精锐还只是第一时间乘快船北上接应他郑恩的先锋而已,之后还有郑芝凤数万精锐为接应郑恩回家的主力,这支数万人的精锐郑家主力,又有不少并入郑家军。

    最后因为郑恩,郑森、郑芝凤都留在了河北。

    郑芝凤即如今的郑鸿逵。

    只是郑家的支持,郑恩已经可以说对郑家军的掌控力,不亚于天下任何一位将军对麾下将士的掌控力。

    可就如此,郑恩还拼命联姻,又是组建军官营,又是实行双副官制,又是建立少年亲兵营,多数将领都有子侄编入了少年亲兵营,麾下将领家人编入军官营的更是不胜枚举。

    并且授田北良田百亩或南水田五十亩、高额到超越古今的军饷、畅通又迅速升迁渠道、郑恩的知人善用及每每身先士卒、郑家军的常胜不败等等。

    陛下,还有在座的诸位,您们说,还有谁敢否定郑恩对于郑家军的掌控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