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重回1984:我的东北往事 » 第3章 仨色儿的毛坎肩儿

第3章 仨色儿的毛坎肩儿

    张卫东对头上的伤口浑不在意,张卫红却不能由着他的性子。

    “流了这么多血,得打支破伤风,说不定还得缝针呢,你听二姐的。”

    说着话,张卫红返身进了屋里,不一会儿的功夫给张卫东拿了一件外套和一顶狗皮帽子出来。

    “二姐,这都啥天儿了,哪戴的着帽子呀。”张卫东笑着说道。

    “头都破了,不能受风。”

    二姐不听张卫东叭叭,直接踮脚儿把帽子扣在了他的头上。

    又一把将外套塞到张卫东手里,转身就要去推车子。

    外套是张卫东的工作服,蓝色的粗纺布面料,去年参加工作的时候新发的,因为才穿了一年多点儿,衣服还没有磨薄,拿在手里沉甸甸的。

    张卫东拿着外套,感受着布料上面的粗糙,又扶正二姐扣在自己头上的狗皮帽子,不禁微微有些愣神儿。

    多久没有人这么关心过自己了?

    应该是从晓蓉去世之后吧。

    小三十年了。

    想到这里,张卫东轻轻叹了一口气。

    “你说你,刚才咋就那么虎呢,万一你要有个三长两短,你让咱妈咋办……”

    张卫东愣神儿的功夫,二姐已经把自行车从仓房里面推了出来。

    “没事儿,二姐,我有数。”

    张卫东赶紧穿上外套,要去接张卫红手里的二八大杠。

    “你有啥数,从小到大你就蔫吧,啥时候见你打过架,也不知道哪来的这股虎劲儿!”

    张卫红见弟弟要来抓车把,拦着他说道,“别争拧了,姐带你吧,流了那么多血呢。”

    “我真没事儿,刚才那情况,不打咋办?总不能看着你被刘大拿那王八蛋爷俩儿欺负吧。”

    张卫东一米八多的大个儿,参加工作后又长了不少斤两,哪能让二姐带他,一边说着话,一边坚持要把车把抢过来。

    二姐原本还抓着车把的手微微一僵,想到刚才弟弟为了自己两眼通红挥舞铁锹的样子,最终还是把车把让给了张卫东。

    “好,你带二姐,把扣子扣上,慢点骑。”

    “嗯呐。”张卫东应了一声,把二八大杠斜靠在自己跨上,开始系起工作服上的扣子。

    “这坎肩儿又小了呀,等过两天再暖和点儿,脱下来二姐给你拆了,加上点线再重新织一件儿。”

    张卫红看着张卫东身上那件有些显小的毛线坎肩儿,眼睛微微有些发红。

    弟弟是真的长大了呀!

    张卫东低头看了一眼身上的毛线坎肩儿,也不觉莞尔。

    一件坎肩儿用了三种颜色的毛线。

    肩膀到胸口位置,是蓝色的毛线,胸口以下则是红色和绿色的毛线。

    最上面的蓝色毛线褪色的厉害,都有些泛白了。

    三种颜色拼接在一起,像是某个欧洲国家的国旗。

    说是毛线,其实百分之六七十都是腈纶,夜里脱的时候,噼里啪啦的火星子,打的脸都生疼。

    而且坎肩儿不知道是什么时候织的,穿在现在的张卫东身上明显的小了,紧勒在裘衣上不说,下摆都快盖不住腰带了。

    再加点线……那这坎肩儿不得四个色(shai)儿了?

    “等再说吧。”张卫东随口应了一句,扣好了扣子,推着二八大杠向院门外走去。

    张卫东骑着车子,扭头向后面坐着的二姐问道,“二姐,咱妈呢?”

    记忆中1984年春末,刘大拿父子是来家里闹过这么一出儿,但具体怎么解决的,张卫东却记不太清了。

    刚才家里闹那么大的动静,却始终只有姐弟二人,母亲肯定是没在家的。

    “妈去火柴厂上班了啊,要不是你今天夜班在家……”

    张卫红坐在后座上,抓着弟弟的外套,情绪有些低落的说道。

    张卫东这才想起来,母亲这些年一直在街道开办的火柴厂上班。

    火柴厂属于街道上的集体办厂,那边的活儿倒是不累,就是挺熬人,而且工资很低。

    在张卫东参加工作之前,一家人就是靠着母亲这点儿微薄的工资勉强度日。

    至于后老儿张老嘎,在张卫东的印象中,他就没怎么往家拿过钱。

    不仅如此,还时不时的会有些猫三狗四的家伙,上门儿来讨要赌债。

    张老嘎,大名张茂祥。

    张卫东很小的时候父亲就去世了,母亲带着他和二姐,和这个男人重新组建了家庭。

    张老嘎也带来了一个女儿,是张卫东的大姐,前年就已经嫁人了。

    刚和张卫东母亲成家那阵儿,张茂祥还有多少有个人样儿,可后来便慢慢暴露了本性。

    喝大酒耍闲钱、调戏小媳妇儿、爬寡妇炕头……就没有他不沾边儿的。

    在制锨厂上班,隔三差五不是迟到就是旷工。

    工段长、车间主任找过他谈话多次,可都没有什么用。

    人家也就懒得管了,该怎么扣工资就怎么扣呗。

    去年开春儿,制锨厂给张茂祥下了最后的通牒,要么开除他,要么让他找家里的年轻人接班。

    反正厂里是不能再留他了。

    无奈之下,张老嘎只能让还在上着高中的张卫东接了自己的班儿。

    张卫东虽然木讷,但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学校的老师和班主任都不同意他退学。

    但看着母亲那无助的眼神,想着她为了这个家日夜操劳,张卫东最终还是选择了退学接班。

    想着自己上班之后,就能让母亲轻松一些了。

    哪曾料想,每个月工资发下来之后,张老嘎都要拿走一大半,不给他就和母亲动手。

    想到张老嘎,张卫东心头一阵火起。

    “他呢?”

    二姐知道张卫东问的是后老儿张老嘎,坐在后座上轻轻的摇了摇头。

    又想到弟弟看不见自己的动作,这才说道,“不知道,好几天没回家了。”

    张卫东鼻子里呼出一道粗气,没有再说话。

    制锨厂离着厂家属院不远,跨过一条铁路桥就到了,卫生室就在厂子里面。

    大夫看过张卫东头上的创口之后,说是不用缝针。

    用龙胆紫消了毒,又打了一支破伤风,拿一块儿方方正正的纱布,把张卫东的伤口包了起来。

    听着大夫撕扯着老式医用胶布时的刺啦声,张卫东又是一阵儿的恍惚。

    因为他这不是工伤,所以打针和包扎是需要收费的,一共一块二毛钱。

    不过厂卫生室并不收现金,这笔钱会在张卫东这个月的工资里扣除。

    张卫东参加工作一年多了,是制锨厂的正式工人。

    他的标准工资是五十四块五毛,工龄工资两块,价格补贴七块,合计应发工资是六十三块五毛。

    除了每个月都会缴纳的工会费两毛之外,这个月还会多出一笔医药费超支一块两毛。

    也就是说,如果一切正常的话,这个月张卫东的实发工资是六十二块一毛。

    想要靠着这每月六十多块钱,在不到五个月的时间里,偿还刘大拿的500块彩礼钱,不吃不喝也是不够的。

    而且,听刘大拿临走时候说的那意思,后老儿张老嘎从他那里拿的,好像还不止500块的彩礼钱。

    这可怎么办才好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