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重回1984:我的东北往事 » 第33章 你寻思啥呢?!

第33章 你寻思啥呢?!

    张卫东先进屋一步,给母亲兑好温水,这才对母亲说道,“妈,快来洗把脸。”

    “嗯呐。”

    等了没一会儿,二姐便喊张卫东帮忙,把饭菜端上了炕桌。

    晚饭很简单,两个炒的素菜,一盆蘸酱菜,一碗大酱,主食还是二合面的馒头。

    东北人喜欢吃米饭不假,但现在的大米属于细粮,而且比白面还要贵几分钱。

    因此,平日里张卫东家焖米饭的次数,那是屈指可数。

    要说原本张卫东家里,在粮食上不应该这么紧张的。

    自从母亲带着他和二姐改嫁了张老嘎,都成为了城市户口,每人每月都有二十多斤的定额。

    张卫东接了张老嘎的班儿后,更是每月小四十斤的定量。

    奈何张老嘎不走正道儿,一分钱不赚不说,还从家里扣儿钱去赌去嫖。

    翻不到钱的时候,就拿粮票。

    再加上母亲时不时的还会接济一下张卫东还在农村的爷爷、姥爷家,家里的粮食就更紧张了。

    要不是二姐经常攒些鸡蛋去换粮食,二合面的馒头都不够吃的。

    话说张卫东重生之后,去找了张老嘎那一趟,这十来天他一直没敢回过家。

    张老嘎之前虽然也经常在外面游荡,但隔三差五的总会回家一趟,拿钱拿东西。

    像这一次连着十多天不回家的情况,几乎从来没有过。

    母亲嘴里虽然不说,但有时候看向院里的眼神儿,还是暴露出来她的担忧。

    张老嘎是不可救药的。

    但母亲作为传统女性的善良,张卫东也无法阻止。

    因此,对于母亲的担忧,他只能装作不知。

    只希望张老嘎能够识趣一些,不要打扰到这个小家现有的平静吧。

    娘仨儿说着闲话,很快吃完了晚饭。

    张卫东麻利的下炕,要帮二姐收拾碗筷。

    “呦,我老弟啥时候这么有眼力价儿啦。”

    二姐笑着调侃了张卫东一句,“待着和咱妈唠会嗑儿吧,这些用不着你。”

    张卫东自己知道自己的事儿,他打算一会儿就和母亲说出停薪留职的事情。

    二姐作为对母亲有‘重大影响’的家庭成员,他可不得提前溜须一下子么。

    “没事儿,二姐,我和你一起收拾快,拾到完了我有事儿跟妈、跟你说呢。”

    “啥事儿呀?”母亲和二姐听到张卫东这么说,几乎同时问道。

    “拾到完了再说。”

    娘俩儿见张卫东这么说,也就不再多问,由着他和二姐一起收拾碗筷。

    ……

    过了一会儿,姐弟两人从外屋地回到里屋,二姐在围裙上蹭了蹭手上的水,贴着母亲坐到了炕上。

    “老弟,说吧,啥事儿啊?”

    张卫东也坐到炕沿儿上。

    原本还有些忐忑的心情,在瞥到母亲额头上几根早生的白发,也坚定了起来。

    “妈,我想从厂里停薪留职,自己干点买卖!”

    “啥?!”二姐听到张卫东这样说,瞬间惊讶了起来。

    母亲却没有出声,只是原本捋着二姐张卫红辫子的手僵在了半空中。

    张卫东继续说道,“妈,改革开放都有五六年了,现在越来越多的人都开始自己做买卖。”

    “想要把日子过好,这是个机会,我不想再待在厂里拿一份死工资了。”

    母亲依然没有说话,倒是二姐先开了口。

    “卫东,你寻思啥呢?”

    “你在厂里上班才一年多,就能拿到六十多块,不少啦。”

    “咱厂长那是多大的干部?一个月也不过一百多块,你还想咋地?”

    “再过两年你就该找对象了,你是国营厂子的正式工人,说到哪里都好听,人家也能高看一眼。”

    “你要是干了个体户看看,哪家姑娘愿意跟你?”

    “再说了,你以为个体户那么好干呢?姐去自由市场换鸡蛋又不是没见过,有正式工作的谁会干那个,饥一顿饱一顿的,你当那钱是大风刮来的呀……”

    显然,张卫东临时抱佛脚的溜须,没有起到任何效果。

    对于张卫东辞职下海的想法,二姐坚定的表示了反对。

    “二姐,我知道你瞧不上现在的个体户,觉得只有盲流子才会去干那个。”

    “可用不了多久你就会知道,他们才是最先富起来的那一波。”

    “至于高看不高看的,不是有那么句老话儿么,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呀。”

    母亲听张卫东说到这里,抬头看了儿子一眼。

    这些天来,张卫东的变化确实很大。

    原本老实巴交、循规蹈矩的儿子,不仅能走出家门儿去卖菜赚钱,现在更是提出要停薪留职干买卖。

    这孩子,到底是怎么了?

    张卫东看到了母亲探究的眼神儿,但事情已经说开头了,就没有再缩回去的道理。

    “妈,我就算在厂里待下去,这份工作也不是‘铁饭碗’了。”

    “再过上几年,厂子一黄,你说我能咋办,还不是一样得另谋出路?”

    母亲赵巧玉终于开口了,她并没有直接否定儿子的想法,而是对张卫东问道。

    “厂子黄了?那咋可能呢?制锨厂可是国营的呀。”

    “咋不可能?妈,你想啊,现在厂里的效益已经不好了,都是靠着老底子在撑,可这又能撑上几年?”

    “厂里坐办公室的,快赶上车间的工人了,一半不干活儿的,你说这厂子效益能好么?”

    “就这样式的,厂里领导还把家里的七大姑八大姨往里面安排,她们来了能下车间?扯淡!”

    “我们厂里生产的东西,又没啥技术含量,现在市里就这么一家还好说,以后集体的厂子、个人的厂子都干起来了,它不黄还等啥呢?”

    母亲被张卫东这么一说,有些愣住了,二姐却有些好奇的问道,“个人还能开厂子呢?”

    “咋不能呢?现在的政策早就不一样了,郭嘉已经从单一的公有制经济发展为,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

    “傻子瓜子知道吧?都上了‘百姓日报’的,现在已经开始雇佣工人了。”

    “二姐,你不会以为我停薪留职之后,就是要一直干个小菜贩子吧?”

    二姐被弟弟说中心事,脸上一红,但嘴上仍旧没有饶过张卫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