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重回1984:我的东北往事 » 第52章 这TM可咋整呀

第52章 这TM可咋整呀

    老色这才开始向张卫东倒起了苦水。

    强子在旁边时不时的也补充一句两句。

    没一会儿的功夫,张卫东算是搞明白了。

    这哥俩还算是听话。

    一大早的,一人挎一个土篮子、一杆杆儿称,分别从屯子的南头、北头开始收鸡蛋。

    村里的大姑娘小媳妇儿、婶子大娘见平时懒出蛆的两个小子,今天居然起早挨家挨户的收起了鸡蛋。

    在惊讶之余,也没少笑话这两人。

    这还不算什么。

    问题是等她们笑话完了,强子和老色也称完鸡蛋记好的时候。

    她们却把手一伸,不让俩人走了。

    老色,“婶子,啥意思,还留俺吃饭呀?”

    “留你吃屁,你吃不?”

    “那你这是啥意思啊。”

    “废话,鸡蛋你装篮子里了,我的粮票呢?”

    老色一拍脑门儿,“忘和你说了,你这粮票啊,得等俺们把鸡蛋卖了,再给你送来。”

    说着话,老色还扬了扬手里的一个小本本,“这不,本儿上都记着呢。”

    “啥玩意?!等你们卖了蛋再给俺粮票?”听了这话,一个膀大腰圆的中年妇女不乐意了。

    “那你们要是卖不了呢?要是这鸡蛋摔了、碎了呢?俺那的粮票不也白瞎了?”

    老色脸上陪笑,“那不能,婶子,只要俺从你这收了鸡蛋,一准儿给你送过粮票来,你放心吧。”

    “我放个屁的心!这要是你爹你妈,我二话儿没得说。”

    “可你这小子平时奸懒馋滑,样样都占全了,现在又搞起收鸡蛋的幺蛾子,谁知道你弄了这些鸡蛋去要干啥。”

    老色还有心要解释,可这位婶子压根儿不给他机会。

    水桶般的粗腰一扭、大屁股一撅,就把老色挤到了一边儿。

    两只粗糙的大巴掌,在土篮子里面划拉划拉,把她的十多颗鸡蛋全部又拿了出来。

    老色哭丧着脸,“婶子,俺们真是要卖鸡蛋呀。”

    “别扯那没用的,啥时候把粮票拿来,啥时候再来换俺的鸡蛋。”

    说完,这位中年妇女拧哒拧哒的回了自家的院子。

    老色盯着对方那摇曳生姿的两瓣浑圆直愣神儿。

    这TM可咋整呀!

    旁边原本还等着他称鸡蛋的其他女人,见这家伙是打算着白嫖,顿时走了一大半。

    “嫂子、婶儿,别走呀!”老色在后面吆喝着。

    可人家哪会嘞他,互相说笑着结伴儿回家。

    “还寻思着二山这孩子转性了,没想到还是在瞎胡闹。”

    “谁说不是呢,屁大点儿的小孩儿,还想从老娘这讨便宜。”

    “哟,刘寡妇,他占你啥便宜啦,我咋不知道呢,啊?哈哈哈。”

    “就是,要真有点儿啥,也是你刘寡妇占便宜吧,看二山那样儿,一准儿还是个童子鸡呢。”

    “呸!你们瞎咧咧啥呢,越说越下道儿。”

    “哈哈哈哈。”

    一帮大老娘儿们笑着离开了,有几个还时不时的回头看老色一眼。

    老色彻底凌乱在晨风之中。

    ……

    强子那边儿,还不如老色呢。

    老色好歹还能和这帮妇女们支应几句。

    强子则在她们的调笑之下,吭哧瘪肚的说不出几句囫囵话来。

    等他说出,这一次先赊着换鸡蛋的粮票,这些妇女们顿时一哄而散。

    老强子急的原地转了几个圈圈。

    没办法,最后挎起土篮子去了屯子北头。

    他想去看看老色那边儿的情况如何。

    等赶到村子北头,强子见到老色正在那磨着几个年轻的女人,商量收鸡蛋的事儿呢。

    “嫂子,你嫁到俺们屯子也不是一天两天儿了,我二山是啥样人儿,你还不知道么,这粮票肯定少不了你的。”

    年轻的小媳妇儿撇了撇嘴,好歹没说出啥难听的话来。

    老色又对另一位年轻姑娘说道。

    “姐,你就比我大一级,你来说说,我啥时候说话不算话来着?”

    年轻姑娘和老色般般儿大,相互之间熟悉的很。

    上学的时候又比老色大一级。

    因此彼此之间说话随便,根本就没给他留脸儿。

    “嘁,你还好意思让我说,从小就撒谎聊屁的。”

    “成天不是作业忘了带、就是感冒发烧肚子疼,没一句实话。”

    ……

    老色一脑门子黑线,“姐,那都是哪年的事儿了,你还翻它干啥呀。”

    强子见他俩说笑,也跟着来了一句神补刀。

    “姐,你还不知道吧,上初中那阵儿,学校厕所里隔墙上的小洞,就是这家伙掏的呢,嘿嘿嘿。”

    “呀!二山,你个臭流氓,不要脸!”

    老色气的一脚踹向强子,却被强子轻松躲过。

    他又回头对年轻姑娘解释道,“呸,姐你别听这货瞎咧咧,王八犊子才干那事儿呢!”

    年轻姑娘狐疑的看了看嘿嘿直笑的老强子、又看了看赌咒发誓的二山。

    一时之间有些拿不准,俩人到底谁说的是实话了。

    老色赶紧趁机转移话题,“姐,都是同学,你就给个痛快话儿吧,这鸡蛋到底卖不卖我!”

    年轻姑娘犹豫了一下,最终还是同意把鸡蛋卖给了老色,并威胁他说道。

    “你要是敢赖账试试看!”

    “不能,肯定不能!”

    ……

    就这样,老色和强子俩人也不分头行事了。

    肩并肩,挎着土篮子,一起和村里的妇女们软磨硬泡。

    主力自然还是老色,强子这样的,只能在一旁敲敲边鼓。

    俩人在屯子里从南走到北,还要从东走到西,开始了艰难的收蛋之旅。

    ……

    不怪这些女人们如此谨慎,轻易不肯对强子和老色他们赊账。

    是因为在那个年代,一个家庭里攒下的这点儿鸡蛋,确实是太重要了。

    对于家里养着的老母鸡,还有它们下的蛋,那时候的人们有个幽默的称呼,叫做“鸡屁股银行”!

    甚至,很多人一家的油盐酱醋、针头线脑,都指着这些鸡蛋呢。

    因此,根本容不得她们不重视。

    这事儿要是两个靠谱的大人来干,也算不上什么问题。

    都是屯里屯亲的,大家赊了也就赊了。

    可这俩小子毛毛愣愣的,一向又不是什么勤快的后生。

    屯子里的妇女们自然是对他俩放心不过的。

    就算最后在他们的软磨硬泡之下,答应赊给他们一些鸡蛋,那也是看在他俩父母的面子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