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都市言情 » 重回1984:我的东北往事 » 第59章 搞粮票去

第59章 搞粮票去

    范晓蓉哪里还有刚才对上曹老歪时,小辣椒的模样?

    乖巧的应了一声,“嗯,知道了,经理刚才也这么和我们说的呢。”

    原本张卫东就是学校里的风云人物,现在又因缘际会之下救了她。

    因此,范晓蓉看向张卫东的眼神里,都充满了崇拜的小星星。

    不得不说,这个年代,英雄救美对大部分女孩儿还是很有杀伤力的。

    “对了,晓蓉,你帮我拿条毛巾,用热水烫一烫。”

    “嗯呐。”

    虽然不知道张卫东要毛巾干啥,但她还是很痛快的应了下来,拉着陈招娣离开了。

    强子和老色知道张卫东的事情,出声问道,“哥,没少喝?”

    “嗯,干了三口杯,不然这事儿还不算完。”

    这个时候的口杯,一杯差不多有二两半,三杯就是七两半。

    老色吐了吐舌头,“哥,你这酒量又长了呀。”

    老色只是随口一说,张卫东却是心中动了动。

    好像真像老色说的那样,自己的酒量,比记忆中还要更好一些。

    不仅是酒量,就连身体素质、脑子的反应速度,都比他记忆中自己的状况要更好。

    这又是怎么回事儿呢?

    张卫东还没想出个子午卯酉来,范晓蓉那边已经拿着一条烫过的热毛巾又回来了。

    只见她两手不停的倒着,显然毛巾刚从开水里捞出来,还有些烫手。

    “给,卫东哥,有点烫哈。”

    “没事儿,烫才好呢。”

    张卫东笑着接过毛巾,叠成了一个毛巾板儿,顺手贴住了脖子和后脑的位置。

    顿时舒服的眯起了眼睛。

    这是张卫东醒酒的一个小秘方。

    只要热毛巾敷上,很快体内的酒精就会被分解,并从这个位置挥发出来。

    这也是为什么他能‘一直喝’的底气所在。

    “呀,你这是咋啦?”范晓蓉有些好奇的问道。

    老色嘿嘿一笑,“三哥为了给你平事儿,刚才在包间里……”

    “老色,别胡说八道!”张卫东睁开眼,打断老色的话,“晓蓉,你快回去吧。”

    “嗯呐。”范晓蓉见张卫东不愿意说,也就不再多问。

    临走时,还笑着对边达山说了一句,“老色?哈哈,还挺合适你呢。”

    “哎,范晓蓉,你啥意思呀!”

    ……

    张卫东闭上眼睛又眯了一会儿。

    感觉后脑勺上的毛巾凉下来了,酒劲儿也随之散了了七七八八,这才睁开眼睛。

    就见到老强子正从盘子里夹走最后一块儿溜肉段。

    “卧槽,你俩这是一块儿也没给我留啊!”

    强子和老色坏笑着说道。

    “嘿嘿,没忍住,没忍住。”

    “还有呛土豆丝呢,哥,你吃这个。”

    张卫东被这俩货气的差点倒仰,没好气的说了一句。

    “看以后还给你们买溜肉段儿的?买个粑粑!”

    老色故作被恶心到的样子,“呃,哥,你这话真埋汰!”

    强子一边抠着牙缝里的肉丝,一边打着饱嗝,“嗝,哥,那玩意儿不用买,一会儿我这有免费的。”

    “卧槽,你俩还让不让我吃饭了?”

    “哈哈哈哈哈。”

    ……………………

    从国营饭店出来之后,老色坐在大金鹿的前杠上问道,“哥,咱这是要去哪呀?”

    “去搞粮票。”

    强子在后座上问道,“你不是说从工友手里收么?这又是去哪搞呀?”

    张卫东一边蹬着车子,一边对车子上的两人解释道,“从工友手里收的,只能是打个底。”

    “以后咱每天至少要收一百五十斤的鸡蛋,光靠制锨厂那边儿可不成。”

    一百五十斤鸡蛋,就是四百五十斤的省粮票。

    虽然制锨厂的工人多,但想要每天都收这么多粮票,也不太现实。

    因此,张卫东早就寻思着要再找一条粮票的渠道。

    今天强子和老色赊鸡蛋受阻,正好把这件事儿提前给办了。

    老色又扭头问道,“哥,你说的那个陶大民,他能赊来鸡蛋吗?”

    “别再和我俩似的,耽误了你的事儿。”

    张卫东略一寻思便说道,“他有家有口的,孩子都两个了,在屯子里名声也不错,赊点儿鸡蛋应该不成问题。”

    强子在后座上听了,闷声闷气的来了一句,“还是得找媳妇儿才行啊。”

    张卫东差点被老强子给气笑了。

    这货才多大呀,成天就寻思着找媳妇儿的事儿。

    而且,屯子里的老娘们儿,不愿意赊给他们鸡蛋,是因为没有媳妇儿的原因么?

    那是因为这俩货平时好吃懒做、不务正业啊。

    他俩要是像陶大民那样,肯下力气,又肯动脑筋琢磨正当的赚钱门路,今天赊购鸡蛋的事情,肯定会是另一番景象了吧。

    懒得和强子解释,张卫东使劲儿的蹬起了大金鹿。

    没一会儿的功夫,仨人来到了市粮店附近。

    现在刚过了饭点儿,并不是粮票交易的高峰时期。

    在粮店大门对过的街上,树荫下或站或坐有八九个人。

    因为没有生意,叁叁两两的凑在一起抽烟闲聊天儿。

    张卫东向强子和老色示意一下,三人推着大金鹿朝那些人走了过去。

    这些人,年纪大的看着不过三十岁,年纪小的也就和张卫东他们差不多大。

    见到有生意来了,这些人中有人低声问了一句,“该谁了?”

    他们在这边儿贩卖粮票也是有规矩的。

    经过长期的磨合,这十来个人已经占下了这条街上的倒票买卖。

    对外,他们阻止其他人介入这里的生意。

    对内,则是轮流接洽来这里买票卖票的顾客。

    至于每一笔交易是肥是瘦,那就全凭个人的运气了,谁也别说啥。

    只见地上坐着一个留着小胡子、二十四五岁的年轻人,站起身来拍了拍屁股上的土。

    “轮到我了,艹,看特么这样,我这圈又废了。”

    在这些票贩子眼里,三个十八九、二十郎当岁的年轻人,显然不是买粮票的正主儿。

    大概率是从家里拿了粮票,来这边儿换钱的。

    这要是在他们手里缺粮票的时候,也算是个好事儿。

    因为这样的年轻人没啥经验,忽忽悠悠就能以很便宜的价格,把粮票收过来。

    可问题是,最近他们收的多、出的少,每个人手里都囤了不少的粮票,就等着往外出呢。

    因此,‘小胡子’显然对张卫东他们三个不是很待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