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诸天纵横,从马贼开始 » 第六章 师妹沅芷

第六章 师妹沅芷

    第二天一早,想了一夜拜师习武之事的李沅芷就到了老师陆菲青的书房,看见陆菲青正闭目坐在椅上。

    陆菲青睁开眼睛,看向李沅芷:“沅芷来了,先坐下吧。”

    李沅芷见老师浑身的气度不似往常一般,心下不禁肃然,依言坐下。

    陆菲青道:“沅芷,你我师生虽已三载,但我究竟是什么样的人,你却未必清楚。学了我的武功,将来未见得于你就是一件好事,你可省的?”

    “弟子省的。”

    李沅芷是总兵李可秀的独女,自小就是锦衣玉食,对于世事其实不甚懂得。在她看来,陆菲青是个什么样的人,对她而言并不会有什么太大的影响,只要能学到自己心心念念的武功就好。

    看到李沅芷依然是那副天真烂漫的样子,陆菲青自然知道她并没有理解自己话中的含义。只是屠龙帮之事不好对这个高官之女明言,便不再对此事多加言语。

    “今日你要入我门墙,我便告诉你师门的一些情况。我乃武当派门下弟子,如今的武当掌门正是我的师兄,昨日上门拜访的玄诚子乃是我师兄的亲传弟子……”

    这下子李沅芷知道张乐康昨天骗了她,杏眼圆瞪,微微有些隆起的胸前起伏不定,咬着银牙道:“好啊,那个小道士竟然骗我不会高深武功,等我再见到他,定要让他好看。”

    陆菲青没想到师侄昨天一句小小的谎话,竟然惹到了自家这个有些刁蛮的女弟子。不过小孩子之间闹得再大也就是是玩闹之事,他也不以为意。于是继续说道:“沅芷,你随我读书习文三年,我早就知道你悟性的甚高。这样的悟性修习武当派的武功本是再好不过,入门之后当会进展迅速。只是丑话说在前头,有些事情还是要跟你说清楚的。”

    李沅芷连忙恭敬地说道:“老师请讲。”

    陆菲青道:“令尊供清廷驱使,其所作所为在我心中是大大的不以为然,但好在无甚大恶之举。你既入了我门下,就得明是非,辨善恶,严守师门戒律,绝不能仗着我传你的武功为恶,不然天涯海角我也要追回你这身功夫,取了你的性命。我既然能传你武功,杀你也是易如反掌!”

    说到后面,陆菲青已经是声色俱厉,将习惯了他往日温和形象的李沅芷给吓了一跳。

    三五个呼吸之后,李沅芷脸上又挂起甜甜的笑意:“老师莫要吓人,我一向都是最听你的话的,你可舍不得杀我。再说了,我也不是那等穷凶极恶的坏人,老师大可不必担心。”

    想起自己今日之后就将多这么一个古灵精怪的女弟子,陆菲青稍稍有些头疼。

    徒弟聪明教起来自然很舒服,但太活泼了显然不会是什么好事。

    ……

    有了张乐康这个武当掌门的二弟子参与其中,李沅芷的拜师之礼顿时变得正式了不少。

    要知道,原著直到五年后的正式剧情开始,李沅芷仍然不是武当派正式的弟子,这固然有陆菲青多年不与门派联系的原因。但是也和陆菲青收徒时就不太规范一样,真要将李沅芷纳入武当门墙,还得走一个比较正规的拜师程序才行。

    现在有了身份地位不低的张乐康在场,未来的那个拜师程序就可以省下了。因为张乐康是已经正式受篆的道士,又是掌门弟子,某种意义已经可以代表武当派了。

    具体程序如下:先是安排李沅芷拜过祖师,其实就是一副陆菲青珍藏的真武大帝画像。再来就是拜过师父陆菲青,行三叩首之礼,并向陆菲青奉上投师帖子。最后,陆菲青简单地训了几句话吗,勉励了一下未来弟子好生学武,艺业精进。

    拜师礼结束后,陆菲青当场就示范了一套十段锦,对学习武功极有兴趣的李沅芷就一板一眼地跟着练了起来。

    等李沅芷练完一套十段锦后,献宝似的凑到陆菲青跟前,“师父,我这套拳法打得有没有错漏之处。”

    陆菲青微笑道:“不错,学得真快。看这个样子,要不了一个月你就能学那三十二势长拳了。”

    得了师父夸奖的李沅芷自是十分开心,看到了一旁持剑而立的张乐康,便存了攀比的心思:“张师兄当年修习十段锦,不知用了多长时间?”

    张乐康笑了笑:“小道愚钝,不及师妹聪慧。十段锦当年练了两个月才有所成,师父这才传我三十二势长拳。”

    听到张乐康自承不及,李沅芷更加开心。

    陆菲青心想张乐康这孩子真是瞎扯,师叔侄二人昨日夜话时,他已经了解了张乐康五年来学到了多少武功,知道这个师侄是何等的惊才绝艳。后来两个人还过了几招,他更是隐隐处于下风,不得不感慨一代新人换旧人,未来的江湖就是师侄这些年轻人的江湖了。

    在陆菲青的心中,这个天才师侄当年可能不及十天就领会了其中真意,就算是为了打好基础,也绝不会超过一个月。

    之后,李沅芷就按照陆菲青的要求继续在院落中练功,张乐康则是随着陆菲青一起到书房里品茶。

    陆菲青问道:“师侄接下来有何打算?”

    张乐康答道:“小侄此次离乡,本来是打算沿着长城一路东行,到京师看看鞑清的核心之地,当地旗民、汉民各自是如何生活;随后沿运河南下,去江南的财税重地,探查鞑清命脉的虚实;顺长江而上,沿路考察各省山形地势,抵达川中;最后再通过剑阁蜀道,进入关中,返回河西。沿途踏足十二个省,体察各地民情,探访各地军备,为将来的大事做准备。

    现在在榆林城中见到了师叔,自当多留一些时日,聆听师叔教诲。”

    张乐康口中的大事,陆菲青也是心中有数,昨天夜里已经提到过,正是那反清屠龙之事,与他当年所做的事情差相仿佛,心中自是颇为赞许。

    陆菲青颔首:“师侄既然武功有成,就该行万里路,看一看这世事人情究竟如何。就算欲兴大事,也不能闭门造车,需得对天下之事了如指掌才可。只是预谋大事,行事一定要万分谨慎。

    我当年加入屠龙帮,欲相仿当年的洪门举事反清复明,可惜行事一招不慎,反被清廷镇压,落得个作鸟兽散的下场。不知不觉已经过去十年了。”

    张乐康道:“师叔良言,小侄谨记于心。”

    站在过来人的角度,陆菲青又将当年屠龙帮的一些秘事一一讲给了张乐康听,并分析了当年屠龙帮行事时的优劣之处,也算是将自己造反的衣钵传给了张乐康。至于他自己,再有五年就要到耳顺之年,已经没有那个心气再去做当年的大事。未来师侄若是举事顺利,他可以带领当年的老弟兄云集响应;若是大事不利,他也可以为武当留下一份传承。

    等到李沅芷香汗淋漓地走进书房,屋内只剩了张乐康一人,陆菲青有事已经去了。

    见张乐康坐在那里闭目养神,李沅芷的玩心大起,悄声走到跟前,挥出右掌直击张乐康的面门,却被张乐康伸出一指抵住了她粉嫩的掌心。不信邪的她接着奋起左拳击向张乐康的咽喉部位,又被张乐康的大手握住她绵软细嫩的拳头。

    张乐康睁开眼睛,无辜地看向李沅芷:“师妹这是做什么?”

    李沅芷挣脱开来,故作恶状地说道:“谁让你昨天竟敢骗我。”

    昨天只是应付她问题时随口那么一说,早已把这等小事忘了的张乐康仍是不解:“骗你,这又从何说起?”

    李沅芷一字一句地说道:“你是武当掌门的弟子,既已出师,为何要说只会些粗浅的功夫,并未学得高深武学?”

    张乐康心道:跟三四百年前的武当相比,眼下武当派的武功确实也只能算是一点粗浅功夫,说自己并没有学的高深武学也并无不妥之处。

    只是嘴上肯定不会这么说,“恩师坐下的弟子中也只有一位师兄的功夫不及我,说是只会一些粗浅功夫,并未习得高深武学也不能算是扯谎啊!”

    李沅芷将信将疑地问道:“当真是只有一位师兄的功夫及不上你?”

    张乐康理直气壮地道:“当真。”

    只是下意识地忽略了马真一共只有两个弟子的现实。

    李沅芷仍是小女儿的心性,怒气来得快,去得也快,立刻就恢复了一张笑盈盈的小脸:“既然你没有对我说谎,那我便饶过你了。你比我早入门几年,可有什么好玩的功夫耍给我看看?”

    张乐康一边思索,一边走到了院中:“好玩的功夫?武当派门中有一套柔云剑术,共三十六路,乃是前代祖师根据绕指柔剑法的残卷所创。师叔将来也是要传授给师妹的,待我为师妹演练一遍。”

    李沅芷期待地点了点头,睁大眼睛看着院中的身影。她是平时抡刀使枪惯了的将门虎女,对于江湖武学很是向往,不然也不会在发现了陆菲青有高深武功在身,就非要缠着他要学艺。

    柔云剑术施展开来时于绵绵不绝的守势中偶有攻势一露峥嵘,正和武当派的以静制动、后发制人的武学道理。只是由张乐康使来却是攻守兼备,隐现风雷之声。

    这套剑法在张乐康的施展下婉转飘忽、轻灵连绵,甚是好看。只把一旁观看的李沅芷喜欢的不得了,连连鼓掌叫好。李沅芷已经幻想自己将来习得柔云剑术,凭着这套好看的剑法在江湖上行侠仗义的场景。

    看见精妙剑法正兴奋的李沅芷并没有注意到自己的师父陆菲青从院外回来了,就站在她的身后不远处看着张乐康演练剑法。

    三十六路剑法使完,张乐康将白云剑一掷归于剑鞘之中,躬身对陆菲青行礼道:“小侄献丑了,请师叔指点。”

    陆菲青捋了捋胡须道:“师兄有弟子如此,想来必定是老怀大慰。在这套柔云剑术上的造诣,老夫也不过如此。”

    李沅芷只觉得师父这是谦逊之词,眼前这个小道士不过比她大一岁,就算是打娘胎里就开始练武也不会是师父的对手。

    张乐康又道:“师叔浸淫本门武学三四十年,经验之丰远胜于我,还请不吝赐教。”

    陆菲青沉吟片刻后说道:“我观师侄施展的剑法中隐含有峥嵘之意,想来是因为师侄尚小,正是意气焕发的年纪,才会如此。只是如此使来,却是与这门剑法连绵不尽、以守带攻的要旨有所不同。但是如此使来,又与你的心境相符,谈不上究竟是哪种更好。于你而言,可能还是合你心意更重要一些。”

    陆菲青不禁想起自己当年最初仗剑行走江湖时的情景,当时这套柔云剑术使起来虽然没有张乐康此时的锋芒,但是也是自有一股压抑不住的英雄气在的。

    将柔云剑术使成如今这个样子,还是因为当年屠龙帮事败以后,自己心气不再的缘故。

    张乐康诚心诚意地道谢道:“多谢师叔指点。”

    果然如师父所言,二师叔的功夫是要比他强出一线。这一点,只看对柔云剑术的理解就能看出几分端倪。马真两年前能与张乐康探讨柔云剑术的诀窍;陆菲青如今能点出张乐康剑法中所展现的心性和志向,这就是两个人的差距。

    尤其是那句“合你心意更重要一些”,张乐康对此深以为然。学会唐诗三百首,不会做诗也会吟,武功的修行就是从一遍遍的模仿开始,再到自己推陈出新。要是一直死守着门中秘籍所记载的用法,那只会变成另外一种情况,“学我者生,似我者死。”

    又转过身来对李沅芷说道:“师兄这一套剑法耍完,不知道师妹是否满意?”

    “满意!”李沅芷连连点头。

    陆菲青昨日用芙蓉金针钉死苍蝇,张乐康今日剑出如龙,完美符合了她对武功的想象。一想到自己未来也能学成这样的武功,李沅芷不由得心生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