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诸天纵横,从马贼开始 » 第四十三章 哈密阻敌(今日先更6K,周末把许下的欠账补上)

第四十三章 哈密阻敌(今日先更6K,周末把许下的欠账补上)

    巍巍天山高耸入云,将哈密地区拦腰截成了两半,山北是森林、草原、雪山、冰川,山南的哈密盆地则是一块绿洲,被戈壁大漠环抱萦绕,而哈密城便建于山南的平原绿州之上。

    十一月中旬,天山南北飘起了鹅毛大雪,雪势之大,就连大漠戈壁上都有积雪覆盖,凛烈的西北风如利刃一般吹在人们的身上,只让人感觉冰寒蚀骨。

    就在这样的寒风暴雪天气中,哈密城内外却是金鼓齐鸣、炮声隆隆,杀声震天。这个样子已经持续了整整五天时间。

    数万清军就像潮水一般一波接着一波涌向哈密城的城墙,又被一波一波地打了回来

    三丈多高的城墙已经有了不少破损之处,是被火炮和投石车砸的。

    攻城的清军也不好受,城防炮居高临下,更有优势,他们的冲车、云梯、火炮等攻城工具都不知道被守军打坏了多少具,更不用提城外横陈着数不尽的尸首。

    清军大营中竖着一面大纛,上面写着:“定边大将军”五个大字,显示着清廷的西北方面军队统帅,定边大将军、授户部尚书、镶白旗汉军都统、领侍卫内大臣、一等武毅谋勇公,兆惠正在此地。

    几个月前,这支清军还在西北地区不可一世,将近二十万人的回部逼得不得不献礼求和。眼看着就要立下乾隆朝的又一桩不世武功。

    现在却不得不回师向东,给自己谋一条生路。

    入夜,清军的主帐之中,副都统爱隆阿正在苦苦劝阻兆惠不要涉险。因为面对着十分不利的局势,身为主帅的兆惠打算亲自上阵攻城,以鼓舞士卒的士气,好一举攻下面前的哈密城。

    “大将军,千金之子,坐不垂堂,更何况你如今身上关系着五万八旗精兵的生死存亡,肩负了皇帝主子的厚望,万万不可冒险啊!”

    兆惠苦笑道:“我哪里不知道亲冒矢石、先登攻城的风险,可是现在是不得已而为之,咱们的大军再有几日就要断粮,士卒们现下还好,过几日定然人心惶惶,可能真的不用贼兵进攻,我们自己就先败了。

    而且富德统率的一万后军还不知道能撑住回部的几轮冲击。万一富德那边败了,回部从背后攻击我们,到时候又该怎么办?双方一合围,我们这数万大军都得交代在这里,根本没有活路。”

    这样命悬一线的危局,让爱隆阿劝说的话语再难说出口。

    但凡是有别的办法,哪位主帅愿意亲自上阵攻打哈密这样的坚城。

    这座位于新疆东部的大城,是新疆通向中原地区的要道,自古就有“西域襟喉,中华拱卫”和“新疆门户”之称,险要程度可见一斑。

    攻打这样一个易守难攻的城池,不付出血的代价是肯定不行的。

    而且复汉军的突然起事完全是打在了西北清军的七寸上,他们和中原的联系直接被截断了,接下来的粮草没了着落。所以在一接到安西同知传来酒泉有失的消息后,兆惠立即放弃了与回部大军的鏖战,回师东进。

    西北地区,历来地广人稀,粮食产出严重不足,这就造成了他们这数万大军近些年来在西北和准噶尔部、回部交战时,一直要仰仗一条长达数千里的粮道来运转粮草。

    现在粮道被复汉军截断,一旦不能及时打通一条通道,他们这些人都得被饿死在大漠戈壁上。

    额尔克巴图鲁,一等侍卫海兰察出列道:“大将军,明日由末将作为先登,再冲一波吧!”

    帐内众多将校也齐齐劝道:“大将军,海侍卫勇冠三军,军中无人能敌,就让他再试一试吧。”

    兆惠摇了摇头道:“没时间了,没有本帅亲自上阵鼓舞,士卒的士气得不到振作,哈密坚城难破。本帅上阵之事就这么定了,海侍卫可以为我侧翼,为我掠阵。”

    将校们又劝了一阵儿,见兆惠其意甚坚,也知多言无用,索性不再劝了。

    次日清晨,战鼓声再次响起,清军又开始了新一轮的攻城。

    张乐康行走于城墙之上,鼓舞着复汉军士兵们的士气,一如他前几日做的那样。

    一个多时辰以后,随行的护卫提醒道:“总管,清军大营那边好像有些不对劲。”

    张乐康扭头看向清军大营,发现那面“定边大将军”大纛正在向阵前移动,清军士兵的呐喊声陡然响亮了许多,攻势也猛烈了不少。

    “兆惠这是坐不住了,打算亲自上阵跟咱们拼命了。传令下去,接下来的这波攻击会是清军最猛烈的一次攻击,这次攻击一旦不成,他们就再也没招了,命令将士们死战到底,战后我给他们庆功!”张乐康道。

    在一大队步履雄健有力清军士兵的簇拥下,兆惠很快就到了哈密城下三百丈处。

    这队士兵是一支以他的卫队为骨干的突击队,由满蒙八旗最精锐的一千余士卒组成。

    兆惠心想,这样的一支力量,往日分散的时候,以他们为骨干的八旗精兵对准噶尔部、回部的大军都是摧枯拉朽一般,也不知道今日聚拢到一起能不能为大军谋一条生路。

    爱隆阿抢下了士兵的鼓槌,重重地擂响了战鼓,一时之间鼓声大震。

    配合着隆隆的鼓点,兆惠、海兰察带领这一千余人,冒着炮火冲向了哈密城,顺着云梯和飞爪就向着城头奋勇的攀登。

    在张乐康的指挥下,飞蝗一般的箭矢和大量滚油从城头上倾泻而下,攀登的清军士兵惨叫声不绝于耳,几乎时刻有人坠下城去。

    作为清军大将,兆惠和海兰察的实力自然不用多说,很快就攻上了城头,和复汉军的将士厮杀了起来。

    张乐康本就有关门打狗的意思,想把清军主将兆惠留在城头,好攻灭失去了主心骨的清军。

    看到一身大将军甲的兆惠登上了城头,抬手接过护卫递上的长枪,枪出如龙,尖锐的破空声,如同刺破了空气一般,直刺向兆惠的要害。

    见势不对,海兰察挥舞着长矛挡下这一枪,没有防备之下被震得双手虎口裂开,手中的长矛掉落在地上。

    海兰察心知自己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强敌,抽出自己的腰刀又迎了上去,怒吼道:“大将军速退,此贼不可力敌。”

    以海兰察之勇冠三军,尚且不是此人的对手,兆惠心中的惧意油然而生。见大批复汉军的将士围了上来,知道此次突袭已经彻底失去了成功的可能性。只好赶紧后退,保全自身,以图后事。

    张乐康想要拦下退走的兆惠,却被疯魔一般的海兰察给拖住了脚步,根本不能从战团中抽身。

    兆惠这一后退,攻城的清军士兵士气迅速跌落谷底,也跟着撤退了。

    只剩下十几个先登的勇士被大量复汉军团团围住。

    张乐康把长枪使成了大棒,一下一下地挥舞着砸向海兰察。

    海兰察也只有挺起腰刀,一刀一刀地抗下张乐康的攻击。

    十几下后,海兰察的双手鲜血直流,再也握不住手中的兵器,“当啷”一声,腰刀掉在了地上。

    张乐康吩咐道:“绑了!”

    左右上来几个人用一团麻绳将这位乾隆朝第一猛将给捆了起来。

    城下的清军大营里此时传来了鸣金声,清军今日的攻城结束了。

    主帅亲冒矢石,尚且不能攻下哈密,清军众将知道他们再难登上这座西北坚城。

    “大将军,我们应该怎么办?”爱隆阿问道。

    兆惠无力地说道:“我们手中的粮草最多还能维持五日,绕开哈密直击沙州、瓜州都嫌不够,还能怎么办?”

    “攻城八成是不行了。我们要不要行诱敌之计,假作大军粮草不支,东进酒泉,一旦复汉军衔尾追击,大军回击,攻破这股反贼。”授工部尚书、正红旗满洲都统纳穆札尔建议道。

    兆惠看了看麾下众将的神色,发现大家面临如此绝境都没了主意。又沉思了半晌,说道:“这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你们回去整顿士卒,明日卯时拔营。”

    是夜,复汉军行营总管行辕之中,绑得严严实实的海兰察被带了上来。

    “解开吧。”张乐康吩咐道。

    海兰察挺直了腰杆站在大厅中央,从容的揉了揉自己的手腕。

    张乐康饶有兴致地打量着眼前这个大汉,此人身高足有六尺三寸,放后世就是一条身高两米的小巨人。

    二十岁上下的年纪,高大俊朗的外表,再加上还算不错的实力,清廷之中这样的人才也不过那么几个。这个时候会出现在西北的,张乐康心中大致有了猜测。“你叫什么名字?”

    海兰察抬头看了张乐康一眼,回答道:“多拉尔·海兰察!”

    张乐康眼中精光一闪,心道果然。

    托某位前女友的福,张乐康曾经追过一部大热的清宫剧《延禧攻略》,顺手就查了查其中着墨颇多的傅恒和海兰察的信息。

    不同于出身满清大族,显宦之后,还是外戚的傅恒,海兰察的出身要差得多。他出身于索伦部,世居黑龙江布特哈阿伦河,是布特哈八旗的一名旗丁。完全是凭借着天赋异禀才在乾隆朝出头,成为清廷重将,位列紫光阁。

    “我听说过你,乾隆二十年的时候,单骑擒下了辉特部台吉巴雅尔,皇帝赐号额尔克巴图鲁。听你的姓氏,你不是满洲人吧?”

    海兰察点了点头道:“我是索伦部的旗丁,确实不是满洲人。”

    严格来算,布特哈八旗都是当年的东北女真部落。不过时附时叛,并未在努尔哈赤和皇太极的手中成为满洲八旗的一部分。

    后来清廷为了加强对东北的统治,在康熙年间设立了布特哈八旗,正是归附清廷。但是因为入伙晚了,没能像满洲八旗一样享受铁杆庄稼。

    张乐康道:“我们是要反满复汉,你既然都不是满洲人,那跟我们复汉军打个什么劲呢?”

    “我本来只是一个小小的旗丁,是圣天子简拔我于微末,赐我额尔克巴图鲁的名号和一等侍卫的职位,对我有知遇之恩,自当誓死已报。”对于张乐康这个击败了自己的勇士,海兰察的态度还算不错,基本上做到了有问必答。

    张乐康道:“你口中的圣天子都成了我的剑下亡魂,知遇之恩要是想报就得去地下了。我看你是个人才,要不干脆就降了吧?”

    海兰察急道:“你胡说,圣天子有真龙护佑,万邪不侵,怎么可能是被你杀了。”

    他倒是知道乾隆的死讯。

    新帝继位后,就有北京方面发来的旨意,上面明确写了先帝因急病不治而驾崩。

    张乐康哈哈大笑道:“看来西北的清军是只收到了清廷的旨意,其他的事情一概不知啊!乾隆的身体一向很好,又是生龙活虎地到了杭州,怎么可能突发恶疾而死。不只是他,他身边的福康安、白振、海兰弼、德步等人都被我一起杀了。

    你和我交过手,应该知道我的实力。只是论蛮力的话,连你这样的勇士都敌不过我,再加上我还有一身当世绝顶的武功,杀了这些人也不奇怪吧。”

    张乐康本来就有天生神力的天赋,这些年修习内功,气血、脏腑、筋骨都有强化,力气虽然达不到霸王之勇,但是也是世所罕见的大力士。

    一听到简拔自己于草莽的天子可能真的死于眼前这人手中,海兰察沉默了下来,他能够感受到张乐康话语中浓浓的自信。

    单单论力气的话,海兰察天生神力,自信在清廷之中少有人及。哪想到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被张乐康只凭力气就给击败了。

    见海兰察半天不说话,张乐康摆了摆手道:“罢了,你先在大牢里想一想,现在乾隆横死,天下间义军四起,满清的江山眼看就要倾覆。识时务者为俊杰,你出身寒微,好不容易凭借着一身勇力闯出了一番功业,就这么为清廷尽忠而亡着实有些可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