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玄幻奇幻 » 我的万界传说 » 第二十二章 此去为功名,离别何足叹!

第二十二章 此去为功名,离别何足叹!

    曹操与刘备同时拱手。

    “请先生指教!”

    陆铭几人对视,交换眼神之后,老实人徐庶准备开口。

    曹操三人脸色微变。

    徐庶问道:

    “三位欲除国贼,匡扶汉室,兵马粮草必不可少,吾且不说兵马几何,若是三位各有一县,一郡,或一州之地,当如何治理。”

    三人沉思良久,袁绍率先回答。

    “吾振臂一呼,天下英杰相助,吾使其各司其职,治政,练兵,定律法,轻赋税,使耕者有其田,吾袁氏四世三公,门生故吏遍布天下,绍三年之内,必出兵讨董!”

    陆铭饶有兴趣的看着他。

    你还是太年轻啦,连地盘都没有呢!

    陆铭站起身,示意郭嘉三人安心坐着。

    袁绍见陆铭起身,连忙作揖。

    陆铭回了一礼,沉声问道:

    “本初兄言,天下英杰助你,造福于民,强兵讨董,吾与元直一般,避重就轻,不问你兵马钱粮,不问你如何中兴汉室,只问你一句,若你慧眼如炬,有真才实学的人被你重用,可是知人知面不知心,如果有人贪赃枉法,为一己私利,欺压百姓,欺下瞒上,有朝一日被你察觉,你当如何?若他们有人携家带口的投奔,身居要职,但他的父兄,子侄为非作歹,你愿不愿为民除害,倘若你愿意,你又敢摘几颗头颅,你怕不怕你的左膀右臂寒心,如果他的家族与你汝南袁氏交好呢?我且再退一步,他们忠心与你,确实想要与你中兴汉室,立不世之功,你袁本初敢不敢继续让他日日在你左右,出谋划策,此时,你又当如何?”

    “本初兄,其实有些事情,因为四世三公的家族可以很容易,可是有很多事情,你也会进退两难,你的家世就是限制,试想,别人看你四世三公,觉得前途有望,仕途坦荡,结果你堂堂汝南袁氏长子,却如此对待下属,你怕不怕士族离心离德?可能百姓爱你,赞你,但是做官的,不是百姓,我且提点你一句,你袁本初不必事事亲力亲为,但是也不能当个甩手掌柜,如今乱世,小贪就是清官,小恶就算好官,若是他们真的能做事,真的会做事,你要有自己的决断,手下的人做事,你总归是要亲自去看看的,赋税,精兵,归根结底,都离不开百姓,须知眼见为实,耳听为虚。”

    袁绍再一次作揖。

    “绍,受教。”

    他是真的受教,他不但是官二代,还是富二代,更可以说是好几代,全天下都知道,他们四代人出了三位公卿,他袁氏长子,理所当然的把世间所有的事情想的简单,今天听到这些小事,他震惊了,对啊,这些对他来说不是小事吗?可要是大事,他袁本初又当如何?

    陆铭并未入座,而是看着曹操和刘备。

    刘备知道躲不过了,起身拱手。

    “备自小颠沛流离,为谋生计,见惯了百姓疾苦,见惯了贪官污吏,备以为,为政一方,当要为百姓谋福祉,严惩贪官污吏,保政治清明,寒门贵子无数,何必重用门阀世家的纨绔子弟,备三五年之内,便可合义兵,除国贼,救社稷,中兴汉室!”

    陆铭等他说完,沉声说道:

    “玄德兄虽是宗室,且素有大志,但是你也说了,你为谋生计四处颠簸,你的名望,势力,并不突出,你要让天下人知道,有你刘玄德这么个宗室之后,一心匡扶汉室,而且,你颠簸了太久,可能忘了,你自已其实也是士族,倘若你成事,你的部下文武,或联姻,或置宅,文人治政,或许与贵族相距尚远,但也能称一声士族。”

    “我最后要说,你有爱民的心,厌恶士族,但是你要知道,士族子弟,自幼便有名师指导,有书籍万卷,亦有黄金千万两助他们负笈游学,我并不是说士族就好,寒门贵子就弱几分,士族子弟为官,一县,一郡之内,他们可能不会计较那些小利小惠的得失,你是聪明人,我言尽于此,至于如何做,这都是你自己要考虑的事情!”

    刘备还礼,若有所思的入座。

    曹操见状,起身作揖。

    “操以为,第一要务便是生产,让百姓有地种,有饭吃,减少流民,制订法规,开荒屯田,减免税负,百姓有粮,自然有税收,这时由官府出面购粮,统一粮价,这样一来……”

    陆铭早就坐了下来,没有说话。

    郭嘉起身作揖。

    “孟德无愧治世之能臣!”

    袁绍心里酸酸的。

    还有后半句你怎么不说?

    司马徽清了清嗓子。

    “你们心中可有定夺?”

    徐庶先应声。

    “老师,庶愿跟随玄德兄,一展胸中抱负,共谋大业,中兴汉室。”

    刘备大喜,拱手道:

    “日后还请请先生多多指教!”

    徐庶笑了笑。

    “拜见主公!”

    随后是戏志才向袁绍作揖行礼。

    “忠欲助本初兄除国贼,救社稷,立不世之功。”

    袁绍愣了一下,随即大喜过望。

    “甚好,甚好!”

    郭嘉看了看刘备二人,转身向曹操拱手。

    “孟德有好酒乎?孟德有高官乎?”

    曹操连连点头应道:

    “有,都有,都有!”

    两人相视一眼,大笑出声。

    司马徽见陆铭迟迟未动,疑惑的问道:

    “不知子彦?”

    陆铭回过神来,回道:

    “老师,子彦自小离家,从未好好看一番这天下,如今师兄弟三人已有去处,老师也不愿留我,吾欲向北行至西凉,随后向东到渤海,南去江东,西往巴蜀,最后去京城……”

    司马徽顿了顿,沉声说道:

    “也罢,子彦既无出仕之意,便无人能左右你的选择,去吧,好好看看这世道,再做你想做的事!”

    “不过,子彦呐,为师知晓,天下罕有人能伤你,等你游历归来,便为这天下苍生做些事情吧!”

    陆铭颔首。

    “谨遵师命!”

    曹操有些惋惜,但也无可奈何,

    “子彦,日后来兖州,为兄定夹道相迎,你我三人不醉不归。”

    说罢,曹操摘下佩剑。

    “此乃我家传至宝,名为青釭,赠与子彦。”

    陆铭也没有墨迹,接过青釭。

    “子彦谢过孟德兄,日后,一醉方休。”

    他又看了看郭嘉三人。

    “奉孝,元直,志才,以后如若刀兵相见,莫要忘记十余年同窗情谊。”

    最后袁绍和刘备送了陆铭一些小礼物,请他日后做客,不得不说,此时这里的所有人都互有好感,要么英雄气概,要么雄主风姿,要么仁厚典范等等等等,众人意气风发……

    次日,众人便要离开书院,陆铭说要回家一趟,与庞德公同行,便在山上多留一日。

    早饭过后,曹操三人就要走了,带着郭嘉他们。

    司马徽,庞德公,陆铭,送到山下。

    郭嘉三人回头,齐齐说道:

    “子彦,保重,早些回来,这天下应当是你的舞台。”

    陆铭点头致意。

    曹操倒了两杯酒,递给陆铭一杯。两人一饮而尽。

    “操等着与子彦再见的一天。”

    “我同样期待!”

    刘备握着陆铭双手。

    “子彦归来,定要与为兄一同中兴汉室。”

    陆铭点了点头。

    “子彦,吾就在冀州等你吧。”

    一阵言语过后,六人上马,最后回望一眼,转身离去,四人去东北,两人去兖州。

    一段传奇从191年的这个深秋开始……

    俄顷,六人身后传来陆铭的声音,几人勒马回望。

    “丈夫非无泪,不洒别离间,杖剑对尊酒,耻为游子颜,蝮蛇一蛰手,壮士即解腕,所志在功名,离别何足叹!”

    所志在功名!

    离别何足叹!

    六人有些恍惚,拱手,转身,渐渐的消失在陆铭眼中。

    我要先去看看这里与我知道的三国有何不同,顺便做支线任务……陆铭走在路上思索着利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