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暮春四月闲人少 » 第四十一章 魏王长史

第四十一章 魏王长史

    裕盛典当行的事她早跟林花说过,估摸着林花也已经查过了,她也就没多说。这次谢好有东西,有价钱,只要裕盛那边的帐能看出端倪,东西应该够了。

    林花捋了捋思路,下了决心,问:“魏王府的赵修平,还常去十千脚店?”

    “去,翠香阁也来过两次,那两次,王弥远正巧都在。”

    沈了了的言下之意林花心里明白,若是魏王已经盯着王弥远,他们可就得快点动作。毕竟,若是人家查到了,他们手里的东西可就不值钱了。

    “果真是魏王府的?”

    “市舶司的徐既明,也常到十千脚店,爱吃伙计罗大媳妇做的茶饭。这么些年与罗大相熟。罗大说,徐既明见着赵修平的时候,确实是称作‘先生’,听过两耳朵,也迂回地问过赵修平,确实是魏王府的人,说是跟着魏王的那个贵公子,就是宁国公公子的一个管事。”

    沈了了说完,思忖了一下,继续说:“罗大说,赵修平说是管事,看着可不像,管事没他那么清闲。何况,有一次魏王府的人来寻赵修平,态度可恭敬得很,罗大也看见了。来翠香阁那两次,我也留心看了,随和得很,腿上不大利索,不爱打听,但为人并不刻板拘泥。”

    “不刻板拘泥?怎么说?”林花挑眉问道,这评价可不低。

    “我们这行,见过的男人比唱的曲儿还多。第二次他来,谢好给客人弹琴,王弥远来了,一曲未毕就去应酬他。我给众人赔罪,特地给赵修平上了壶蜒酒,聊了几句。赵修平只夸我们这翠香阁,既有文人的雅致,又有商贾的体贴,实在难得。”

    沈了了笑了笑,继续说:你知道,那王弥远等人,最烦挨着商贾坐,连谢好每三日为众人弹琴都觉得有辱斯文。听他这么说,我便将翠香阁几个姑娘,都想着攒钱自立门户的事随口玩笑着说了,他还赞叹,小娘子有大志气,靠人不如靠己。”

    说到此,沈了了都不禁有些好笑:“刚巧旁边的心容听见了,视为知己,忙不迭应声说是,两人聊干了一壶酒,心容连她百年后的棺材要选樟木还是楠木都与赵修平商量了。”

    另一边的魏王别业里,郑以驰带着陈予望在书房里议市舶司的差事,屋内还有府里的长史谢宏道,以及陈予望身边的赵修平。京城里已传来消息,将设望舶巡检司,官家手谕魏王,让其在广南路率先组建,依然是从六品的官,却从副提举变成了巡检司里的巡检。

    对着陈予望发牢骚,官没升不说,对于他这个巡检底下哪儿来的人,官家一字不提,还是庞枢密加了一句,可由地方驻军抽调人手充入巡检司。

    抽调?是升官还是发财?他凭什么调得动?他没人没钱没物,是哪门子的光棍巡检!

    王府长史谢宏道,名义上是长史,原是从五品的兵部员外郎。这次郑以驰被扔到了广南路,原来的崔长史自郑以驰十岁开始教导,现年事已高,其余王府官员多数都不愿或不能随行。

    镇国公寻到他时,他颇为意外。郑以驰声名在外,富贵王爷,镇国公如此郑重其事请他,仅仅因为是魏王的外家?何况,郑以驰一个从五品的市舶司副提举,若需要长史,也该去户部寻。

    谢宏道的父亲谢映清,曾在老镇国公麾下任都头,后归入禁军指挥营。他小时候过年也曾去镇国公府磕头,当时还是世子的郭正均功夫十分好,在府后头的跑马地还设了擂台,打擂争跤王。

    擂台上虽点到即止,不用真刀真枪,但磕头碰脑伤手损脚也时有发生。记得一个武将,身材瘦高却并不魁梧,出拳快而灵巧,似是惯用左臂。

    待下场来才知道,他右臂脱臼,硬生生挺到赢了擂台。谢宏道当时小,看热闹却也看得跃跃欲试,只可惜他自小学的马上功夫,拳脚略差。

    他虽说是陈州淮阳谢氏,可他们这一支早就旁得不能再旁,先皇时已迁到了西北路的贝州,就是现在永清军的驻地。后来他恩荫入兵部,也是求过老镇国公的。

    他做到从五品,以为已是尽头。自家孩子跟他一脉相承,读书上头天赋有限。当已是镇国公的郭正均找到他,他既想搏一搏再进一步,让孩子还能有个恩荫,若是孙子辈有出息的,就能支撑下去了。

    可他又怕想多了,若镇国公搏的是那个位子,他们家可就是飞灰湮灭都不够秤。

    最终还是已在贝州乡下的父亲谢映清拍了板,魏王这一趟,山高水远,怕是跟开疆拓土差不离。让谢宏道认准了,就放心去,他把孩子接到贝州带在身边。

    郭乘骥就在永清军中,无论如何,保个孩子平安的脸面还是有的。

    谢宏道这才咬牙来了广南路。

    谁知道到了广南府,郑以驰整日闲散,连市舶司都是到了月余才去一次,市舶司有事还得上门问。

    渐渐地,大家似乎都有了共识,这魏王的副提举是挂着市舶司的一个闲职,实质上真是被贬过来的。

    谢宏道有些灰心,只觉得自己当初想多了。可作为长史,郑以驰可以不去市舶司,他不能不去。副提举徐既明也十分善解人意,魏王跟他同职,魏王可以懒散,他可不行,只要他知道的,一定都给魏王备一份。

    一来二去,谢宏道与徐既明熟识起来。徐既明是广南临贺人,亦是恩荫入仕,与谢宏道颇为惺惺相惜。

    原本谢宏道对着徐既明送来的造册十分头痛,他这个兵部员外郎,能统筹粮草的机会都不多,即便徐既明耐心细致,看市舶司的税收依然一个头两个大。

    一日,云山送茶的时候闲话,陈予望身边的管事赵修平极擅钱粮。谢宏道突然福临心至,此后去市舶司都把赵修平叫上。

    赵修平自个儿跑市舶司没几次,谢宏道就寻他一块儿去。陈予望说他原本就是跟着魏王来办差事的,他要愿意去就去,论理他自己都该跟着去,可他不是要陪魏王么,“忙”得很。

    自那之后,他便名正言顺地跟着赵修平与徐既明整理市舶司的收支钱物。

    及至今日,郑以驰将他们二人都叫过来,说了官家手谕。虽离明发天下尚有时日,谢宏道已听得心潮澎湃,镇国公当初寻他,已经料到了这一步!

    他没想多,却想岔了!

    他原本蓄胡,广南暑热,便只留了下巴上一小撮短须,还是不由自主地时常捻须。今日听得此事,手上不自禁用了劲儿,揪得下巴通红却不自知。

    听得旨意后,赵修平瞄了眼掩饰不住思绪起伏的谢宏道,轻轻揉着他有痹症的腿,心下黯然:这样的魏王,这样的外家,陈家二房与燕王还有什么想头!

    似有若无地叹息一声,赵修平开口问道:“谢长史原本在兵部,此事可有办法?”

    几人看向赵修平。赵修平几息间将心绪压下去,开口还算平稳:“新设一司,也不是没有旧例可寻。当初设各路驻军,或是官家指派,或是各将领自请。”

    陈予望捏着折扇为难地说:“驰哥……王爷说了,咱们现在不是没钱没物么!官家没指派,那咱们去请能请得来吗?”

    赵修平略一思忖:“庞枢密既让咱们从地方在驻军抽调人手,而这望舶巡检司定是要归属市舶司的,那钱粮上应不会再走枢密院与兵部,而是走户部与市舶司。”

    “那,咱们去跟市舶司要钱?”陈予望看向郑以驰。

    郑以驰瞪了他一眼,看向赵修平和谢宏道,他们跑了市舶司这些时日,该看的都看清了吧?

    谢宏道与赵修平交换了个眼色,赵修平出声:“账册上看,都是齐的。若从中抽出组建望舶巡检司,怕要先同户部商量。”

    官家还委了魏王辅助秋税一事,这魏王身上的差事,一而二二而一。

    “那烦请赵叔与谢长史商议,该留多少,用于何处,之后再上折子请旨。”郑以驰道。这个赵“管事”,实质上是宁国公的幕僚,大哥已密信与他说了,可以一用。听他说“账册上看”,那账册上看不到的呢?

    “不敢。是。”

    赵修平起身行礼,前一句是辞那声“赵叔”。自云山寻过他,后来谢宏祖又邀他一同上市舶司,赵修平就明白自己在魏王面前已不着寸缕。来广南路前与宁国公说了,宁国公回信一字不提魏王,只细细说了章皇后。

    若章皇后教养的魏王已是如此,那太子……唉,赵修平又在心里叹息一声,陈家,还是算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