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暮春四月闲人少 » 第30章 另一条水路

第30章 另一条水路

    “先生,川峡路能十日内到广南府?”

    “老爷往广南府赴任,我便压着夫人收拾的笨重家什走的水路过来。从岷江先往南,再上嘉陵江,须经阮江或湘江方能入西江到广南。”

    也不知道那核桃糕是不是甚合俞师爷口味,他回答难得地细致。转过头看章蔓清已经拿着笔,粗粗在纸上画出这条线路。

    他忍不住挑了眉。知道这位姑娘爱看山川地域志,便是广南路各县的地方志都搜了过来。

    只是这些堪舆图多有谬误,而他往广南这一路的情形都是亲历,对比章蔓清画出来的,已经能算得上精准。

    “这一路,不足十日?”

    俞师爷被章蔓清的话拉回思绪,盯着图犹豫:“顺风顺水日夜兼程……”

    俞师爷显然对自己的说法没什么信心。章蔓清便指着图上左下角继续问:

    “先生,这里是什么地方?”

    “羁縻州县[1],西南夷。”

    章蔓清听毕,抬眼看向眯着眼瞧她的俞师爷。

    这些日子她也摸出这只猞猁的脾气,言简意赅的时候,多数想到了什么,只是还不确定是以有所保留。

    而眯着眼瞧她,便是考教了。

    若经羁縻州和西南夷,路途短了近一半。只是,白家能走这条路?

    章蔓清看向白舜英,他正跟章节南头抵着头说话。这个先不急着问。倒是另一件事……

    “若是白家能走,别家也能走吧?”章蔓清手指从川峡划过羁縻州县和西南夷问。

    这下俞师爷眯着的眼睁开了,饶有趣味地回:“若能,如何?”

    章蔓清自封府以来,跟俞师爷说话便没了太多顾忌:

    “川峡一向物产极丰,可谓帝国又一粮仓。”

    言下之意,这条路若能通,哪儿还愁海路通不通。

    俞师爷似很满意她的应答,点头去拿茶盏。章蔓清赶紧站起来去提红泥炉上的小铜壶,这也是刚才她让人拿进来的。

    他们这厢一动,白舜英那头也住了口看过来。

    “舅舅先喝口茶吧。”章节南体贴地建议。

    白舜英确实说得口干,点点头。

    章蔓清便坐到泥炉旁分茶烤茶,趁这空档,俞师爷凑到白舜英身边问:

    “这川峡路的掌柜怎么递消息过来的?”

    也不知是先前听见他们的话,还是早就预备了有此一问,白舜英直截了当地答:

    “羁縻州县都有不少好药材,白家从他们那里进药不是一年两年了。经赤河或是盘江,都有办法转上西江,便能顺水过来。”

    章蔓清见俞师爷没再说话,沏好茶,抢在章节南前面去端给白舜英。章节南便送了杯给俞师爷。

    章蔓清跟母亲白氏学的茶,听母亲说过白家日常饮食多通药理,常将红枣碾碎了放进茶水。她沏给白舜英的,便是按白家的习惯。

    “舅舅,都说九溪十八峒,那些江河怕是都小得很吧?”

    俞师爷拿着茶盏的手顿了顿,嘴角微微上扬,低头抿茶。俞师爷的表情落在了白舜英眼中,脸上也带出了笑意,这个外甥女果然心思细密。

    “蔓姐儿想的是。说是江河,其实在羁縻州那头,水都小得很。”

    听了白舜英的答话,章蔓清又紧着问一句:“这条水路能走多大的船?”

    白舜英拧眉边想边答:

    “药材么,都是极难得的,咱们家没用过大船。我跟着走过几回,有几处河面又窄,吃水也浅,还找了船工拉船。怕是,上不得大船。”

    章蔓清慢慢挪着步子,屋子里绕了个大圈踱回茶水几。先看了看炭火,铜壶里添了些水,然后眼珠子转到俞师爷那边。

    见他没再喝茶,而是一只手端着茶盏,一只手捏着胡须想着什么。

    还有什么她没想到的?

    “舅舅,我听说西南的木材多数砍下来后,先顺着小支流汇总到大码头方才装船?”

    这次白舜英先看了眼俞师爷,再看向章蔓清。

    章蔓清瞧见白舜英有些惊讶,心里开始没底。这木材运输自古已有,俞师爷肯定知道吧?

    一直在旁边专心喝茶的章节南开口了:“妹妹在哪儿看到的这个?我还是第一次听。”

    章蔓清暂时顾不得想要不要咬自己舌头这事,绞尽脑汁搜索可以掩饰过去的信息。一时急中生智:

    “先前见着邸抄说宫里要修华庆殿,我便听说木材要贵了。打听了下,木材好似就这么从川峡路送过去?”

    章蔓清抚了抚额,顺势遮住脸,声音里带着些许不确定。

    近来因广南市价高走,她确实让采买和嬷嬷都带了不少市井消息进来,林林总总夹七杂八。他们该不会一个个去查她都打听了些什么吧?

    章蔓清不敢去看面前这三人,但不知道是她的解释奏效还是懒得追究,俞师爷接了话:

    “川峡路向来有这样运送木材的方法。”

    俞师爷自己便是川峡路人,既然他这么说,白舜英和章节南以为这是他告诉章蔓清的。而俞师爷自己,目光深沉地扫了章蔓清一眼。

    “妹妹的意思是,跟木材一样,货物即便上不得大船,打散小船装载,到了大码头再汇总?”

    章节南话里虽提了章蔓清,眼睛却看着舅舅。

    “这法子能行是能行,只是这条水路要过羁縻州县,得他们土司点头才能过。”

    “说是羁縻州,其实个个都是自成一体。”章节南也接了句。

    听至此,章蔓清欠身对着俞师爷建议:“先生,咱们先打听打听,还有哪家能从这条水路过来?”

    俞师爷看向白舜英,只见他笑答:“说好了的,要什么消息,你和蔓姐儿自己操心。”

    章蔓清慢条斯理地碾着茶,心里将白舜英的话再捋了一遍。猛地停抬头问:

    “舅舅,这条水路只经羁縻州县,不过西南夷?”

    白舜英等早转了话题,听见她又问,都静下来。

    “赤河有分支过西南夷,前些年也借道走过。只是这几年,他们那儿不太平,便没再去了。”

    《西江行记》提过,西南边夷,产铜。章蔓清低眉垂眼,小口嘬着自己的茶。

    晚饭后,秀娘一头扎进前院书房的时候,章蔓清正跟俞师爷一条条拟定需要安仁堂各处捎带的消息。

    俞师爷见秀娘进来,便住了口。

    “林花那头应下了?”

    “是。”秀娘先答章蔓清的话。自从章蔓清让她跟在郭清那儿一样,以“你我”相称便可,她跟章蔓清说话便更自在了些:

    “我后来又跑了趟城外,回了话,王爷让再去见一趟赵先生。赵先生你知道吧?”

    后一句是问章蔓清的,见她点了头,秀娘继续:

    “赵先生说让咱们把邀请的人里再添一位,就是恒汇钱庄的大掌柜。”

    章蔓清和俞师爷俱是一愣。恒汇钱庄可算得上帝国大钱庄之一,出来的银票全是荆广闽浙四路通汇。

    “赵先生还说了,恒汇钱庄的东家是河东路乔家祖上是个当铺伙计,攒了些钱做点豆腐烧饼的小生意。一年粮丰价低,他们家进了一大批黄豆。偏第二年遇上大旱欠收,他们家黄豆成了紧俏货。之后再开货栈、当铺,到乔德通这一代,不仅有自己的钱庄,还是米面油等生意的大股东。”

    乔家的发家史,稍微打听都能知道。这个赵先生巴巴吩咐秀娘传这些话来,难道只是为了给他们省事?

    [1]羁縻州县:类似清朝时的土司制度,承认土著贵族,而土著贵族回报以形式上的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