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女频频道 » 海工记事 » 第二十五章 曝光

第二十五章 曝光

    到了塞纳河,Adam直接带着他们上了一艘观光船。观光船分上下两层,上层是露天的,很冷,可视野却很好,下层虽然暖和得多,但举架却不高,视野受限。几个中国男人和Adam都选择坐在了下层,秦月却咬着牙扛着寒意,一直在上层待着。

    日近黄昏,天还没有暗下来,两岸的建筑仍然清晰可见。这条专门为游客开辟的航线不长也不短,一路用英法两种语言播放着解说的内容。秦月也顾不上楼下的那些人了,一边听解说,一边左右转着头,将一个个耳熟能详的名字和眼前的建筑一一对应起来。

    LaLouvre(卢浮宫),NotreDamedeParis(巴黎圣母院)…

    这些法语名字一出来,尘封的记忆扑面而来,当年背诵的那些法语课文也跟着浮上了脑海。秦月在心里念着这些法语名字,好像和久违的老友打招呼,感觉十分地亲切。从两岸的建筑,到头顶上路过的一座座桥,解说十分详细。十月的巴黎已经很凉了,秦月穿着薄绒衣和带夹层的长外套,都觉得冷。旁边不远处的一位中国姑娘却穿着长纱裙,带着太阳帽和墨镜,手里端着一杯香槟。也不知道她这套行头是从哪儿寻摸来的,可能是圆了自己的一个梦吧。如果是那样的话,也不用管天冷天热,还是天亮天黑,她高兴就好。

    秦月下船的时候才发现Adam也跑到楼上来了,也不知道他什么时候上来的,总之两个冻得鼻尖发红的人互相看了对方一眼,突然觉得亲近了起来。

    几个中国男人嚷嚷着想去红磨坊看看。Adam无奈,带着他们去了,却发现早已经客满。打听之后才知道,这里的票至少要提前两周预定才行。秦月见状不由得松了口气,和男人一起看钢管舞还行,看脱衣舞还是算了吧。不过以后有机会倒是可以自己过来长长见识。

    几个人又逛了一会儿就找了家泰国餐厅吃了晚饭,才回酒店去休息。Adam嘱咐他们养好精神,因为第二天,他们要走很多的路。

    第二天,他们早上他们很早就起来吃早餐。吃早餐的地方离他们的酒店不远,是一家很温馨的小餐厅。餐厅的老板是一对上了年纪的夫妇,不会说英语,却态度亲切。Adam帮他们几个点的餐。餐厅是一个不大的长方形,还有四五张桌子,他们几个是当时唯一的一波客人,却一下子占了人家大半间屋子。给他们端食物的是那个老头,老太太一直在后厨忙碌着,只是偶尔探出头来把准备好的食物从一个窗口递给老头。老头再把食物直接递给坐在他鼻子底下的他们。几个人接过食物就闷头吃了起来。Adam吃饭特别快,其他人才吃到一半的时候,他就已经吃完了。然后,他也不管秦月吃没吃完就一边喝着咖啡一边跟秦月交代今天他们的行程。当然他说的是英语。

    他们一行人的确有点儿奇怪。一个荷兰人(看上去只能确定是欧洲人)领着四个中国人(看上去只知道是亚洲人),其中的三个中国男人不说英语,那个女的却说一口流利的美式英语(别人叫不准秦月的国籍),所以他们走到哪里别人都会感到很奇怪,尤其是带队的还是个洋人。

    交代行程的意思是让秦月说给其他的三个人听。秦月赶忙翻译了过去。等到她忙活完再低头打算把剩下的食物吃完的时候,那个老头却觉得有必要也跟她交流一下。秦月无奈地再次停下刀叉,试着弄明白老头究竟说的是什么。这一次她没有向Adam求助,而是自己琢磨着听到的内容。等到她用法语问了两遍“Pardon”,对方又重复了两遍之后,她才弄明白,老头是在说,巴黎就像个快乐的小姑娘,你说是不是?

    秦月完全不知道该怎么回答他。首先,她还没看过真正的巴黎;其次,哪有客人正在吃饭,你一个开饭店的非得逼着客人停止进食,听你夸奖你所居住的城市的道理?再者,她连猜带蒙才弄懂对方简单的一句话,却完全不知道该怎么用法语回答他。只能昧着良心点头,“Oui,oui.(对,对!)”地回答着对方。然后笑了一下,意思是,大爷,我可以接着吃吗?对方这才满意地放过了她。

    他们回酒店结账后,乘坐地铁赶到了埃菲尔铁塔的时候才九点钟。这多少让秦月安心了些。她最担心的就是时间太紧了,她想去的地方会看不全。反正,这次这么短的时间是没有参观卢浮宫的机会了,但埃菲尔铁塔,蒙马特,凯旋门,香舍丽榭大街,她却一个都不想错过。

    接下来的大半天他们不停地走,不停地走,终于把上面的那些地方都逛了一遍。虽说是走马观花,可毕竟这些地方秦月早就在读过的小说和看过的电影中神交已久,因此,这一趟下来,就好像把心里的黑白图画染上了七彩的颜色,一切都变得鲜活了起来。

    这些地方秦月最喜欢的要属香舍丽榭大街和蒙马特了。至于埃菲尔铁塔的存在,尽管已经成了巴黎的表示,象征着现代钢铁世界的降临,可在整个巴黎的建筑群众确实显得十分突兀,极不和谐。其实从铁塔开始建造的那天开始,反对声音就不曾断过,后来很多人用各种方式解读它的存在,人们才慢慢地接受了它。在秦月看来,可能它存在最大的意义就是反差。它的材质,位置和结构都和巴黎其他一切建筑物形成了最鲜明的对比。至于凯旋门,小得可怜,远没有想象中的恢弘。

    而香榭丽舍大街则不同。接到宽阔,古建筑林立,上面来往着世界各地的人,有购物的,有观光的,他们在看风景,殊不知,他们也是风景。这些人当中,秦月发现打扮最得体还是当地人。法国人的平均身高并不高,大多偏瘦,选择的衣服颜色以黑白灰为主。秦月看着自己身上红色的外套,开始怀疑自己的品味。偶尔,也会看到一个打扮得如同走T台的美女,穿着一身的香奈儿,拎着小手袋,戴着贝雷帽,好像随时都可以停下来摆个Pose等着拍照。

    随行的几个男人经常停下来钻进专卖店里买东西。秦月却没有兴趣,她更喜欢站在外面看建筑,看行人。她注意到有些店铺的营业时间,竟然周日休息!你能想象王府井大街上的专卖店每个周日都关门的情形吗?秦月真的惊着了。她没想到巴黎人可以任性到这种程度。嗯,不过她突然想起妈妈推荐给她的美国电影,由真人真事改编的“ChariotofFire”,里面的两位男主,一个是犹太人,一个是基督徒,两个同为奥林匹克金牌得主。可那个基督徒为了做礼拜的缘故,拒绝在周日参赛,放弃了一块唾手可得的金牌。所以,这些周日不营业的店铺,也许是因为信仰的缘故也未可知。

    秦月后来好奇那部电影里的故事特意去查了一下那个基督徒的资料,那个基督徒后来到中国传教,被日本人抓了起来,又组织囚徒共同成功越狱。秦月对这种有真实信仰的人打心底里尊重。所以,今天一看到香舍丽榭大街上有店铺周日不开门,第一反应是不可思议,第二反应就是想起了当初那位伟人的英雄事迹。

    一行人走到蒙马特的时候,都有些乏了,找了间接头的咖啡馆坐下来歇歇脚,顺便喝点东西。秦月要了杯热巧克力来补充体力。蒙马特临街有许多的小店和街边摊,比起香舍丽榭要接地气得多。当然,这里也有很著名的街头画家现场为游客画肖像。在这里做生意的有很多是国外来的。秦月就在这些小店里买了不少冰箱贴和钥匙链,准备拿回去送人。其实,她十分怀疑买到的东西的原产地,恐怕就是中国义乌。

    绕过了蒙马特是大教堂的后身,那里有一个巨大的广场,广场上有许多街头艺人在现场表演。在这里秦月第一次亲眼见到了把自己伪装成塑像的人。嗯,好像人们管这个叫行为艺术。真的是太像了,有模仿石膏雕成的白色塑像,也有铜像。刚开始秦月被游客拥挤着朝着大教堂走去,只以为自己路过了一个雕像,可突然间她身边的肖像却动了,秦月被吓了一大跳。这才注意到,从她身边开始,一路下去有一整排的雕像,每座雕像前的地上都放着一个容器,里面的欧元已经很多了,有纸币,但更多的是硬币。

    秦月刚才买纪念品的时候,已经把身上所有的零钱都花光了,只有大票了,又被后面的游客簇拥着,没来得及想办法就被推离了刚才的地方。这件事她后来一直觉得遗憾,因为那些街头艺人,实在是值得她至少用金钱表示敬意。

    终于把所有的景点赶完了,Adam带着他们几个乘地铁到了火车站。时间还早,Adam直接带他们进了一家酒吧。天已经暗了下来,酒吧里的人也渐渐地多了起来,他们坐在靠墙的位置上。这一天逛下来,从买东西问价讲价,到看指示牌,秦月在不经意间发现Adam的法语没有他说的那么好。很多的时候,他的语法都是错的。最开始的时候,秦月还叫不准,听见了也只是皱皱眉头,到后来她听不下去了,就问Adam,是不是应该这么说?Adam的耳朵一下子就红了,只是催促她,赶快逛,还有很多地方。答案已经很明显了,这个家伙只会用法语动词的原形,不知道怎么根据时态语态将动词变形。秦月就没再多说什么,反正标不标准也不重要,能说明白就行。

    到了酒吧的时候,周围的人基本都是法国人。点单的时候,秦月叫了杯茶。一行人这才开始对此次巴黎之旅作总起结来。

    几个中国男人都很满意。秦月跟Adam感慨,应该在巴黎住一段时间才能好好地感受这个城市。这个地方值得看的地方太多了,还是静态旅游适合看明白她。巴黎的人美,建筑美,食物美,语言美,无处不美。秦月话音未落,Adam就抗议地说,他们造船不如我们!秦月笑得险些岔气。这个骄傲的荷兰人,原来一直闷闷地跟法国人较劲啊,难怪他走到哪儿都是一脸赌气的样子。

    秦月跟他说,巴黎唯一的缺点就是曝光过度,游客太多,过于喧闹,就像煮沸了的水,一刻都停不下来。感觉就像是个绝世美女不停地说话,影响了她的气质。

    秦月想去一趟洗手间,可四处打量了一下,却没看到指示牌,就琢磨着如何用法语问路。念叨了半天,结果刚起身打算找个人去问路,结果张嘴之前,就被人一路指向了地下室。原来,在她自己嘟囔的时候,周围的法国人早就听见了,真的很囧,却又很暖心。

    回到鹿特丹的酒店,快到半夜了。在回城的路上,Adam跟秦月说起了一件事。他说B先生其实很担心他们这一行,因为以前他接待过一批中国人,结果其中一个却失踪了。后来大家怎么都找不到那个人,二十年后,那个人才给家里人写信报了平安。大家才最终确认那个人是故意成了黑户。秦月听了不知道该作何反应。她猜想当年那个人那么做一定是逼不得已,否则谁愿意背井离乡在异国成为一个没有合法身份的人呢?而且这么做对自己的家人又造成了多大的伤害啊!不过B先生也的确无需因噎废食,现在国内环境这么好,老百姓生活得也不错,有钱到荷兰来的人,没几个愿意冒这个险,付这份代价的。

    明天他们就要回国了,航班是下午的,他们不用太赶。Adam不会过来送他们,不过B先生已经提前安排好送机的车子了。秦月在火车上向Adam道谢,并道别。再过一段日子,Adam就会回中国了,他们没几天就会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