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秋去冬又来 » 第二章:请客吃饭

第二章:请客吃饭

    李庆国出菜市场后,顶着大太阳,把买好的菜直接放到胸前慢慢骑车回家。尽管摩托车停在树下的阴凉位置,但屁股还是能明显感觉到热辣滚烫的温度,但车子启动后不久,温度就降了下来。到了自家小区里停好车,李庆国走几步就看见了家楼下左边窗户上的“便民小卖部”广告牌,他停下来,短暂思考了下家里是否还有酒,突然记起前天庆生才买了一箱啤酒还没喝完,便直接径直往楼里走去。李庆国没有选择等电梯,而是小跑上的楼梯,三步并一步,即使他看到电梯这会儿已经下到了4楼位置。

    李庆生此刻正在洗车店里上班,刚洗完老板的车,仔细、小心收拾好工具后,上车关上车门,插入钥匙,小心翼翼地把车停到洗车店门口左边有棚的空地位置,继续洗下一辆豪车。店里但凡是上了三十万以上的车,主管王晓然一般都只让他和朱维维俩带着人来弄。

    李庆生今年年初刚满24岁,当年读完高中后就没有出去读书,家里原本凑了钱给他去读大专,但他最终还是放弃,直接出来打工,刚开始在老家望平村子归坎干了段时间散活,后面又跟着同村的张大忠去万河镇的工地里干了两月。原本在工地干活李也能适应,而且赚钱多,但直到有一天从五楼掉下来两个人,而且当时那两人是从他眼前先后摔了下去,出事那会儿他正在4楼帮张大忠和水泥。工地出事之后李庆生当天就从工地跑回了老家,跟奶奶呆了1个多月,后面才又听大哥李庆国的话,打算考浔水镇上的事业单位,不过在复习一个月后,岗位停招了,最后只能放弃,于是便开始跟着大哥在面馆里打起了工,去年面馆盘出去之后,今年三月份开始到这家洗车店上班。

    这些年,李庆生一直都在县城,没去过省外,连北山市都没去过,但也亲眼见证了北山县城的沧桑变化,从小时候偶尔进城时看到的一片片三层烂泥房,到上高中那会儿看到的九层多的水泥房,再到如今二三十层的观景房,县城里的房子越建越高,从村里镇上到县城的人越来越多。不过,他清楚,自己身边熟悉的朋友也变得越来越少。另外,还有一点让李庆生特别不舒服的是,城里公路似乎在变得越来越窄,而且街上除了出租车以外,车子绝大部分都是大型的suv,无论是城里还是镇上,街上的小轿车都很少,除非是过年那会儿,不然平时很少看到小轿车,国产的更是少之又少。在李庆生眼里,县里事实上没啥大公司,但新闻和报纸上全是乡村致富的新闻,但不知为何周围的人腰包似乎都鼓了不少,买的买车,买的买房。即便如此,小时候的李庆生憧憬县城里的生活,可以随处买到软到芯儿的棉花糖,倒是现在,总喜欢没事儿借着朱维维的摩托车,往望平村老家跑,有时呆半天就回来。朱维维是李庆生在店里的最好的朋友,平日里话很多,很讨同事的喜欢,尤其是中年以上的阿姨喜欢。

    此外,李庆生知道的,县里这些年除了房子变高之外,最大的变化就是县城东边的望石山上多了座寺庙,还有对面九命山半山腰那里上多了几个亭子、园林以及一些度假山庄。望石山与九命山坐江而望,刚好被畔江给分割开,如同永世不能牵手的恋人一般,寂寞但不孤独。至于早年其他新修的地方,如万霖枫秀山、断山丰碑桥以及晓春天王阁、畔江溪水池等等一系列风景名区,跟绝大多数北山县本地人一样,李庆生都没去过,偶尔通过手机能看到一些客户以及初、高中同学拍的照片,包括县城对面山九命山斜背后新修的博览会展中心,一次没去过,尽管每次回望平村老家和去看望赵梅时,都会路过去集丰村的公路入口。这些景区的名字,除了枫秀山和九命山山上的佳青公园外,李庆生几乎没记住过几个,但他知道名字大部分都是同一个知名作家取的,而且那作家还是本地人,以前上高一那会儿的王校长说过。

    九命山位于北山县区域的东南位置,是李庆生这两年最喜欢去的地方。从九命山山腰的佳青公园最东边的子归亭和晓月亭中间无字石碑背后的墙面翻过去,再走2公里不到的小路,就是他以前高中同学赵梅的老家。这几年,每年清明节以及赵梅生日时,李庆生都会过去看看。现在佳青公园这个位置以前是条公路,前年县里直接把这片区域,通过挖填扩造,跟下面的一条观景石梯连在一起,修了座公园,原来的路直接改了,弧度大了不少。而且,为了修这些亭子和公园,防止游客乱跑出现意外,县里故意把原本去附近几个村子的几条小路给封了,去赵梅家的小路也含在其中。

    不过,李庆生自己抽今年过年前后,等林子里的花草都干萎时,花了接近1个月的休息时间,把以前那条路上新长出的枝丫荆棘等全部砍掉,挖了挖,重新又弄出了一条小路来,并且新开的路,比以往去赵梅坟冢的时间还快了5分钟不到。否则,按照现在正常的路来走,从上面公路绕,得多坐20分钟的班车和走20分钟的山路。虽然如今赵梅所在的肖家村村里的公路基本都通了,路好走了许多,进村位置还打上了沥青路,但李庆生还是喜欢和以前一样,走以前赵梅带他走过的长满蒲公英和狗尾巴草的小路。除此之外,还有个原因,那就是赵梅的坟冢实际在九命山东边的半山腰下,走小路比从肖家村村里进去要近500米左右的路。尽管,后面有人把石碑后面的那面墙又给砌高了一截,但为了安全起见和不挡到游客的视野,高度依然只有2米不到,李庆生踩在靠墙的花坛翻过去依然很轻松。加上佳青公园平时人本就不多,周围也没有任何零售小卖部,即使是在旅游旺季十月份、十一月份,公园里的人依然寥若晨星。即使有人,大都是住附近路过歇息、刚从田里干完活的老人,没人会去理他。

    因为独立早,加上勤快,虽然没去读大学,但李庆生这几年跟着大哥李庆国在城里也长进了不少,渐渐适应了城里的生活,之前在李庆国开的面馆里没到仨月就做到了店里掌事儿的,接待、结账一手抓。兄弟两人,李庆国就负责在厨房内监督、帮忙,李庆生则负责前台外招呼,两人分工明确,后面加上张蓉,店里的生意一直很稳定。不过,去年八月末时,李庆生不小心给一碗米线多加了些辣椒,把一73岁的老头给呛到了,最后这老头直接脑血栓发作,人当场就去世了,不过事情倒解决地很快,三天不到就搞定了。小地方有小地方的优势,人找人,往往不出三个基本都能攀上关系,加上死的这老头是李庆国店里的常客,李庆生也认识,知道他姓黄,最终李庆生自己存的5万全赔了,李庆国帮忙垫了6万。这事情李庆国后面一直没有告诉在曹兴镇煤矿厂里上班的李庆生的母亲。后面又过了三个多月,风声过去后,李庆国借着算命的说法,说是这店左右高楼紧闭不通畅,店正对面有条缝面向畔江,大河东去不易守财,最终说服了李庆生和张蓉,把门店给盘了出去。去年年末,李庆国把李庆生介绍到现在这家修车行里当学徒,不过学了俩月不到,李庆生眼看学修车一直没进展,光在补胎,而且工资低,于是就主动申请调到洗车部门这边,干得多就能赚得多,即便张蓉不答应,但李庆国最后还是同意了。

    李庆国从楼梯爬上四楼,路过电梯,往左走过一个拐角便是自己家,他拿出钥匙一开门,瞬间感受到空调的冷气,如同从蒸炉一下子掉进冰窖里。张蓉此时正在卫生间给刚出生四个月不到的儿子洗澡。

    李庆国提着东西直接走到卫生间里洪亮地叫了声“儿子”。木盆里李庆国的儿子,见到李庆国后,原本快安静下来,立刻又激动起来,双手欢快地拍打着周围的热水,手加速挥扬了起来。扬起的水花溅了张蓉一身,张蓉脸上也满是笑容。李庆国在家里这一辈排行老大,父亲李建风也是上一辈的老大,因而对儿子充满期望。不过,李庆国父亲早在他上初二时就得了肺癌走了。

    张蓉用手擦完额头和眼睛上的水后,回头看见李庆国没脱鞋子,立马表情一横,指着门口小声温柔地呵斥道,

    “赶紧把鞋子脱了!”

    此时张蓉穿着一件紫色碎花短袖和一条黑色短裤没有过膝,而且没穿拖鞋,由于在给儿子洗澡,短袖的袖子也捋到了肩膀位置。

    李庆国听到后,连忙放下东西,熟练地就地脱了鞋然后放到门口,回来又一次看了儿子一眼后,把菜提到厨房,自己开始洗起菜来。因为以前开过面馆,而且面馆后面也提供炒菜,尽管他自己不是厨子,没吃过猪肉,但见过猪跑,许多菜他都看过掌勺的师傅弄过。以前店里每逢周三厨子放假时他自己也偶尔掌掌勺,虽然刀工一直没啥进步,但火候控制和味道把控并不比一般的厨子差多少。

    之前李庆国本想让李庆生学当厨子,但李庆生由于受不了厨房的油腻味儿,这事儿最终不了了之,李庆国也没逼他。如今家里只要是请客吃饭都是李庆国自己亲自下厨,尤其是岳父岳母来时,加上张蓉最近一年多怀孕和刚生下孩子没不久,家里的活基本他一个人干。去年把面馆盘出去以后,他专门待在家照顾怀孕的张蓉,差不多在家已闲了大半年时间,每天在家做家务、玩手机、换尿布几乎成了他的全部。不过,生孩子花销大,之前还帮弟弟付了那六万块钱的赔偿,算上盘出去的店钱,李庆国心里清楚,自己的老底其实没多少了,去年年初,原打算等张蓉生孩子后买车,后面只好把计划往后推,弄了一辆摩托车。

    半小时后,孩子洗完澡,张蓉在卧室里照顾着,李庆国在厨房一边煮饭一边烧水。大概过了5分钟,李庆国把烧好的热水提了进去,灌进卧室床头左边的两个红色热水壶里,方便一会儿张蓉给孩子泡奶粉。

    “你给老王说了没?”李庆国一边上热水一边问道,眼睛一直盯着热水壶壶口,没敢看孩子和张蓉,之前有一次就差点把手和脚都烫伤,得亏壶里的水不多,而且提前放了一小会儿。

    “说了,去把另外一个瓶子烫一下拿进来。我中午洗了放在厨房窗子上。”

    “好!刚我已经烫了,一会儿就拿进来。张姐不在吧,在上班吧?”

    “不在,好像今儿回家也晚!听王哥说,张姐好像今天要开会。小欣也不在家。”说完张蓉慢慢给孩子穿上衣服。

    “你中午那汤怎么没喝完?”

    “喝不下去了!味道太淡!没前天那好喝!”

    “行,那就别喝了,明儿我稍微煮重口味一点!”

    “对了,妈给我打了……”

    还没等张蓉说完,门铃响了。

    张蓉继续说道,

    “应该庆生来了,今儿他好像下班早。”

    “我去开门!”

    张蓉点完头,继续哄着孩子,给孩子穿衣服。

    李庆国说完继续往壶里倒着水,并把热水壶的高度提高了十多公分以加快速度,倒完后提着壶转身小步快跑去了客厅开门,看见李庆生来了,顺便到斜对面叫了老王。老王此刻正在家客厅看着抗日战争剧《亮剑》,李庆国一开门就听到一阵熟悉的声音。这剧老王他自己也不知道看了多少回了,但就喜欢反复看。邻居老王干的协警,虽然没有编制,但一直干的比较踏实,而且外侄赵佐鑫在县里财政局当着小领导,在县里有不少朋友,因而李庆国喜欢时不时叫老王来家里喝酒,老王自己也爱喝,家里酒罐子就有三个。即便如此,李庆国之前从未找老王帮过忙,反倒是在李庆国没开面馆后的这大半年,老王经常拜托李夫妻两人晚上帮忙照顾他女儿小欣,有时过来李庆国家里吃个饭。至于老王外侄赵佐鑫,李庆国以前只在报纸上看过,今年在老王自己家喝酒时见过两次,而最近一次是在上月八号老王女儿小欣过生日时。那天李庆国也见了老王其他不少亲戚朋友,酒也喝多了不少,最后怎么回来的也忘了。

    由于腿上还有伤没有上班,老王这几日让女儿上完吉他辅导班后,直接去外婆家睡觉。听到敲门声后,老王回卧室穿了件黄色短袖,然后开门一瘸一拐地走到对面李庆国家里,没有再用拐杖,电视也没关。不过,在关自己家门前,老王把一张广告单页压到了门缝里。

    李庆国和张蓉现在住的房子是4年前找张蓉父亲借了一部分钱买的,不过钱在前年就已经还完。虽然现在只有一家三口住,但套内房子有90多平,三个房间,两人住的还算舒服。前些年李庆国买房时正是县城房价开涨之前,李庆国开面馆这几年赚的钱,几乎都投进了这套房子里面,装修、家具……靠着最近几年北山县涨的一波房价,李庆国也才敢有底气在家里闲着不怎么出去做事,如今只能偶尔后悔当时没狠心多买一套。事到如今,他不再有任何幻想,况且家里还多了个小孩。

    40分钟后火锅好了,李庆国专门提前给张蓉热了中午没喝完的鸡汤,并往里面加了些酱油,另外炒了个白菜肉丝。但张蓉还是没吃几口就进了卧室照顾孩子,进卧室前招呼李庆生和老王多吃点。开吃之前,李庆国特意把过年时朋友从陇东弄来的半壶原浆白酒,从冰箱右边的缝隙里提了出来,并从侧卧里,拿出了上月从网上买的、专门用来喝白酒的透明玻璃套装,三个人围着锅热闹地吃了起来。李庆国先给两人的小酒杯里倒满了酒,

    “来,谢谢老王帮忙,公司办下来才这样顺利,庆生,来,一起敬王哥一杯。”

    “别啊,老李,菜都没吃一口!”

    “没事儿的,就这一小杯!”

    老王眼看推不掉,只好拿起杯子。说完,三人一起干了一杯。干完,李庆国立即给老王夹了一坨带脆骨的排骨,后面又给李庆生夹了一块。而坐老王对面的的李庆生,端起透明的玻璃小酒壶给两人又倒满了酒。此时李庆国突然问起,

    “对了,老王,小欣呢,怎么没一起?不暑假嘛,现在。”

    老王的媳妇儿张凤仪,尽管比老王小了七岁,但李庆国一直都很“怕”她。张凤仪在县里的电力公司做财务,家里也管得严,之前一直都不让老王多喝酒,李庆国夫妻俩经常听到老王夫妻俩因此事吵架。不过后面老王把烟给戒了,张姐才松了些口,只要是不和同事出去喝,偶尔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过,如今李庆国每次晚上叫老王吃夜宵时,依然要提前给老王发信息,不敢直接去敲门。老王两口子都是兴民镇镇上的人,兴民镇是北山县里有名的“烤烟种植乡”,而且有座观音庙以前很出名。

    此时,张凤仪还在上班,回来估计至少还要1个多小时。李庆国很清楚这点,不然之前不会直接敲门叫老王。

    “小欣这些几天都去她外婆家了,晚上都不回来,这不暑假嘛,刚好她外婆家离现在上课的地方近,离琴行只有几百米远,都在振兴路上,方便。”

    “也对,确定不等张姐?”李庆国说完放下筷子,双手放在大腿上,仔细地看着老王。

    “不用不用!我确定!下次再说!她今儿要加班,不等她!我给她说了!”老王说完把碗里的肉直接一口喂进嘴里。

    “那行,下次周末有空再来。对了,你腿喝点酒没事儿吧。”

    “都喝完一杯了,你才问!”

    三人都笑了,老王继续说道,

    “没事儿的放心,快好了,杵个拐杖给同事领导看看,能多休息几天!”

    李庆国轻轻笑了笑,一旁的李庆生认真吃着肉。

    “对了,上次就是在你家吃了你煮的香辣鱼,后面小欣硬吵着要我媳妇也煮,但我俩煮了几次没你那个味儿。你到底咋弄的?”老王说完停下筷子看着李庆国,嘴里还嚼着肉。

    “这事简单,回头我给你发个清单,你照着上面弄,尤其是那个料,到我发给你的那个小店去买,就振兴路西转盘上那个卖烤鸭地方的左边。”

    “就那个经常早上有个卖煎饼的大爷,那地方后面?”

    “对!现在这超市里面都各种杂牌,好东西不好买,鱼就早上去小安菜市场背后那边买,不要下午去超市买。还有一个要注意的是,那个料要提前炒一下多放点葱姜,不要直接放锅里。”

    “哦,这样,行。那今儿一会儿吃完饭就发我这些。还是你会吃。来,干!”

    一旁的李庆生专心吃着饭,没有说话。

    李庆国拿起筷子,继续慢慢说道,

    “我平时闲,不像你跟张姐两人那么忙!”

    前几日李庆国因为看了电视剧里面喝白酒的仗势,专门到网上买了剧里同款专门用来喝白酒用的透明玻璃杯套装。这套装十分精致,瓶壶底有繁锦莲花纹,瓶身正面居中位置刻着两行英文,英文下面是一排用隶书写的数字,瓶子扶手位置和酒杯颈部也有专门的摩擦纹路,壶嘴的倒口往前伸长了接近半公分,做了特殊处理。喝完,旁边的李庆生又给两人倒满了。

    “你这酒杯不错!”老王干完一杯仔细看着杯子。

    “对吧,之前看电视上别人用才买的,回头我链接发你。”李庆国得意地回答到。

    “多少钱?”

    “400不到吧,我忘了。另外还有6个小杯子,总共9个。这限量版的,你看这里,还有数字。这是这产品的编号‘224’,这种样式总共也就999个。”说完李庆国用筷子指了指数字的位置,继续得意地说道,

    “老王,刚你注意到没,这东西只要你在倒酒时突然一停,一滴都不会洒出来!”

    老王右手放下筷子,端起看了看,

    “额,哎哟你真舍得!”老王感叹一下后,从锅里又夹了一坨肉,左手撑在桌子上,然后用筷子上方位置,挠了挠右颈部的中间位置,继续说道,

    “对了,你营业执照办下来了,后面准备咋弄,之前听你简单说的那项目,我没弄明白,到底啥东西,我和媳妇儿都不怎么懂你怎么赚钱。就那个别人用手机付完钱你就能分到钱?”

    老王说完,往锅里烫了一把葱,不到10秒又夹了回去。李庆国则放下筷子,左手搭在桌子上,另一只手伸出食指,敲打着桌子比划着,眼睛看着坐在右边的老王,

    “老王,你说你每天上班这么忙,你干个协警有时还这么累,你图啥!”

    李庆生看了李庆国一眼,老王继续从锅里夹了一块土豆,然后说道,

    “你甭管我,给我说说,你到底要做啥项目,我想听听。”说完,老王张开大嘴,用筷子一把把碗里的一大把葱全部喂到嘴里,葱里的汤汁瞬间流了几滴出来,滴到了碗里。老王嚼了几口后,和李庆生直接干了一杯酒,嘴里还抿着发出“嘶嘶”的声音,继续看着李庆国。

    “好,我就问你,现在交警收罚款,还有办理其他业务,有时候收费用的啥?”

    “还能用啥,钱呗!”老王说完看着李庆国。

    “不是,去哪儿交!”

    “还能去哪儿,去大厅交罚款,自己去交自己处理呗。现在有些地方也可以辅助处理,代缴罚款,都可以。”

    “用什么东西给钱?”

    “啥东西?你说啥?”老王看着李庆国,眼睛虚着,仿佛眼睛进了油。

    “就是用什么收罚款?记账方不方便?”

    “你说用什么收罚款?我们平时罚多少,上面有个上限,然后看心情好坏。”

    “我也不是指这个……对了,张姐不是在电力公司做财务嘛,他们现在是不是还用的是现金,有时找零不方便,而且每天下班前还要人工扎帐?”

    “当然,不然用什么?”

    “对了,就是这个!”一直慌张的李庆国,仿佛握住了救命稻草,神情一下子缓了过来。一旁的老王则继续说道,

    “就因为这,有时账有问题,我媳妇儿下班还要耽搁好一会儿。有时钱对不上,加班更久的情况也有。”老王挠了挠受伤腿的附近的皮肤,

    “你别说,她还真抱怨过,今年春节过后刚开门那会儿,一群上年纪的老头子集中过来交电费,当然也有年轻人,那几天他们忙死了,不过没办法,很多老年人去缴电费都带的零钱。”

    李庆国看着老王,认真地听着,同样的内容他好像听过,是那样的熟悉、亲切,眼睛仿佛开了光,嘴角微微上翘,兴奋地接道,

    “对,那现在如果有一个东西,让那些交罚单、办业务、交电费的人只需要用手机扫个码,就能直接交钱,钱直接从银行扣钱,不用去银行取钱,而且收钱的人,每天下班时,电脑点两下就清楚知道今天收了多少钱,不需要手动扎帐,假如这个东西有,你说会不会有人用?你说年轻人会不会喜欢?”

    一旁的李庆生还是认真吃着素菜,什么话都没说,中间继续安静地给两人添酒。

    “额,这个玩意儿,是不是就是百民广场那个咖啡馆里面用的那个什么码来着,上周末小欣带我去过一次。不过我不会用,我还是给的现钱,现在不是怕绑银行卡被骗吗,我不敢用。不过话说一句,那咖啡馆里面东西真他大爷的贵。”

    “对…对……就跟广场那个可以打麻将的咖啡馆里收钱的类似,但又有一点区别,我这个比他们那个好用的多。”

    李庆国又给老王夹了块肉,放下筷子,

    “那里面,几块钱的东西卖二三十,能不贵吗?不过现在年轻人都好这口,只要环境好,大米都能卖出黄金价,卖东西都这样,都这样,老王。但我给你说,老王,我这个收钱的东西,不出两年,你信不信,到时候到处都可以用,以后全国都会流行起来,包括我们这小地方!”

    “反正我不会用,那玩意儿不完全,我们有接到过这样的报警的,真的!”

    “这是趋势,老王,这你就不懂了!大势所趋,沿海已经开始了!”

    “真的?沿海的这种犯罪、诈骗更多吧!那边人钱多!”

    “骗你干嘛!”

    两人一直津津有味地聊着,李庆国继续给老王复述着移动支付的未来场景。老王听地有意思像听书,李庆国讲地有激情像讲课。自从之前外出回北山县后,李庆国每次只要和李庆生在一起吃饭都会讲这些所谓的“行业案例”,这次讲交警收罚款,上次讲去餐厅吃饭付账,上上次讲去商场购物、去洗浴中心买单……李庆生拿着筷子夹着青菜,在锅里来回涮着,依然面无表情,一边吃一边看着两人喝酒聊天,时不时扫几眼大哥李庆国眼睛,心中始终担心着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