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读小说 » 其他小说 » 秋去冬又来 » 第五十八章:赵梅坟前

第五十八章:赵梅坟前

    又到赵梅的生日,李庆生早在一个星期前便和王晓然打好招呼,前天熬了一个通宵上班,并跟洗车场的朱维维换了1天的晚班,才请到了一天假。

    这几日店里很忙,还找了三个临时工。县里正在筹办一年一度的“北山杯汽车越野拉力赛”,今年是第四届。

    六年前,位于县城东南位置、四十公里外的大包镇,把镇上最西边彩虹沟之前的一片荒地进行了集中整合,腾出一块七十多亩的地,进行拍卖招商引资。那块地最后被县里另一家族企业胡家给拿下。

    胡家在北山县的发家,比如今如日中天的孙家要早接近十年。胡家的老家在兴民镇北边断草山山里的松门村。松门村除了有外地人熟知的“月成寺”外,还盛产两样东西,一个是烤烟,一个是菜油。跟孙家人的安土重迁相比,胡家人则要豁达得多,几十口人早年就陆续全部搬离了村子,家里原来的老屋全部变卖,搬到了老北山县城的甸子坎那边。甸子坎就是原来老北山高中的后门位置,挨着东吉市场不远,如今也已被淹没在畔江之下。

    跟孙家如今主打基建和超市经营不同的是,胡家如今核心经营的产业有两样,一个是“车”,卖车、修车、养车、洗车一条龙,北山县里几乎所有车都进过胡家的店,另一个则是农家乐和酒店,早年的娱乐场所如今基本已经关完。胡家起家时靠的是四兄弟,县里许多老一辈经商的人几乎人人尽知。在外人眼里,胡家的四兄弟中,胡老二最为“出名”,游手好闲,以前没事儿就跑到回兴路的酒吧里去撒钱,老婆早年跟人跑了,年近五十,好像也没有孩子,如今偶尔会出现在车行或是日出大道的观音庙里。

    胡家人把地拿下后,直接建了个“彩虹度假山庄”,随即把一项汽车越野比赛引进到了县里,起点站设在县里的北望桥,终点站设在度假山庄北边的停车场位置。虽然宣传说是“汽车越野赛”,但真正的越野只有最后进入大包镇的二十多公里的山路,剩下八十多公里全是水泥或沥青县道、乡道。而且,由于原先的公路距离太短,不到六十公里,因而组办方故意选择了“绕路”,车手要绕道浔水镇的老虎山,跑到镇上,顺着万家河向西边源头的狗头山走,然后从大包镇的“后门”天河村进入镇里,回到度假山庄。

    汽车赛引进后,效果远远超出了胡家人的预料,本地和周围市县的人对这类汽车比赛都十分热爱,比赛的奖金一年比一年高,即使中间有一年出过车祸,比赛也没有终止。参赛选手中有专业车队,也有业余选手,北山县的许多本地人也会参加。每年这段时间,是县里旅游的旺季,齐红枫秀山的红叶初见红意,许多外地人都会来这边一边参加车赛一边赏景,周边市县的很多家庭都会来这边自驾游一圈。

    李庆生所在的这家洗车店也是胡家人开的,经理姓于不姓胡,是胡家的大女婿。对于于老板,李庆生只看到过1次,是他刚来这里不久时刚好碰上老板巡店,但是胡二叔却看到过很多回。李庆生知道他是谁,不过都没有说过话。平日里朱维维没事儿就喜欢给他讲胡家当年的奇闻异事,包括如何拿下回兴路、如何搞定县里领导等等之类的传说。这几日洗车的人比平时多了好几倍,县里但凡有车的人都在讨论,今年不知是胡家赞助的是“彩虹”车队会赢,还是孙家赞助的“聚神”车队会赢。李庆生对这些都毫无兴趣,就当听小说一样打发时间,从来没追问过任何问题。

    得益于朱维维的帮忙,李庆生才能在全年最忙的一段日子里,请到宝贵的一天假。朱维维家里有个失去双脚的母亲要天天照顾,自己也还未结婚。朱的母亲身体状态很好,只是不能行走,朱只需每天早上准备好早午饭即可。李庆生和李庆国之前去过朱维维家,看望过朱母亲一次。李庆国之前探望时问过朱维维他母亲腿断的原因,朱维维没有多说,只是简单地说了下是车祸原因,俩兄弟没有多问。

    一大早,李庆生就跑到平湖集市里买了些赵梅以前喜欢吃的话梅和苹果,以及一些纸钱等祭拜用的东西,然后就坐班车,坐到九命山山下的佳青公园景区这边。佳青公园位置距离县城不远不近,站在县城的日出大道就能看到部分亭子,从北望桥过去左拐直行不到两公里便到。

    李庆生下车提好东西,仔细看了一会儿前后没车后,过马路偷偷从佳青公园下面的小门进去。公园没有任何门锁,“小门”仅仅是两棵十几米高的松树和一排六颗实心的大石球,简陋而自然。从小门进入,饶两排石阶,路过两句杜甫诗词的碑文,再往东走个30多米,最后上个十多步石阶就是子归亭,再过去二十多米就是晓月亭。晓月亭前面可以看风景,后方就是一片茂盛树林,由于有朝下的坡度,林子里的鸟窝都能看得清楚。

    晓月亭,是整个佳青公园里视野最好的一个亭子,既能看到县城的全貌,也能看到右边的畔江水和望石山背后的群山,以前这里还没修亭子时是一片高低交错的肥土,常年都有人打理,种着玉米、芝麻、菜籽等一些实用农作物。李庆生、李庆国回老家每次都会经过这里,以前两人骑摩托车回老家时,偶尔也会在这里停一会儿拍拍照。两年前这里修好了公园,农田也就全没了,全是水泥味儿,一到春夏和秋冬的交替时节,这里的人就会慢慢多起来,基本都是外地游客,来看风景的同时,顺便看看王梅凤题字的石碑,拍个照打个卡。

    李庆生放下东西,走到亭子边上,认真看起北山县城的全貌,盯了盯自己家以及大哥李庆国所在的小区位置,当然,最后还有县医院。就这样,来回跳跃着,他看了大概一分钟,发着呆,没有看县城的北边,也没有看县城的东边,唯一抬头多看了一眼的,就只有望石山山顶的六根寺。这会儿远处子归亭坎边的松树下坐了两个老大爷,戴着帽子,面前还放了两把锄头,李庆生并没理会。

    发完呆,李庆生转身把袋子里东西的位置挪了挪,软的放外面、苹果放中间,系好,然后走到子规亭和晓月亭中间位置靠前的花台上,把东西用力扔了过去。家里的书包之前都拿到了大哥家里。

    随后,他看了看四周,确认无人后,两步跨上去,蓄力了两秒一跳,双手用力握住围墙另一面的台棱子,慢慢把身子提上去,紧接着使劲先把右脚抬起伸上去,越过墙的另一面并挂住,然后再把左脚也伸了上去,没等人在上面呆稳,直接一下子从墙另一面跳了下去,踩到了一块方形的大石头上。

    他没想到这里会有块这么大的石头,明显能感觉到下来要顺畅得多。之前下脚位置因为有些坡度,而且土很松软,几次都差点把脚给崴了。

    李庆生没有多想,在干涸地夹沟里捡起东西,顺着乱杂而清晰的小路往前走。这个时节已看不到任何蒲公英的影子,路边若隐若现的狗尾巴草也已开始发黄,毫无生机。即便如此,他还是蹲下随手拔了两根,含在嘴里一根,手上拿着一根,不停地咀嚼着、挥舞着,仿佛吃着口香糖一般走在望平村回家的路上。

    穿过一片松树林来到第一个路口时,李庆生看到了自己之前随意标了三角形的大柏树,左拐继续往前走,继续走了大概300米,穿过一片即将枯黄彻底的玉米地,拐了个弯继续往左下方走。

    走了大概10分钟后,路开始好起来,小路痕迹也开始干净,路两边的田明显黑了许多,李庆生回头看了一眼,此时,已完全看不到北山县城的任何影子,但眼前右半边的视野逐渐开阔了起来。远处肖家村零星散落的一些农舍瓦房明亮可见,不过,几乎看不到任何人影,也看不到任何绿色。

    李庆生一直左手提着东西,经过一家残破的土瓦房时,看到一位七八十岁的大爷正坐在门槛位置拿着长烟枪拔着烟。这大爷一直盯着李庆生,李庆生也时不时瞄了大爷几眼,两人一句话没说。

    快到赵梅坟冢时,李庆国扔掉狗尾巴草,见周围田里什么也没种,也没有翻过的痕迹,直接走进荒废的田里抄了近道,鞋子因而带进了不少细土。在走了20多分钟后,终于到了赵梅的坟前。赵梅坟冢的右边上方还有一座大坟,埋的是她奶奶和爷爷。两座坟之间只有不到五米的距离。

    李庆生走到坟前,来不及放下东西,习惯性低头左右一看,发现两座坟前都有一堆刚烧完不久的纸灰,边上还残留不少未烧尽的黄色纸屑,火还未熄灭,一看明显有人刚来烧过纸。

    此时,他十分好奇,谁会在这个日子来看赵梅,身边没有几个人真正知道赵梅生日是在今天。赵梅父母和他哥哥如今都在外地打工,顶多就过年回来看一次,其他同学朋友来看赵梅也会叫上他。

    赵梅老家的房子,在距离坟冢只有不到200米左右的地方,走路五分钟就能到,而且坟冢的位置比房子的地势要高,站在烧纸的地方,便能清晰看见房子背后以及左边院子里的两棵果树,一棵桃树,一棵李子树。李庆生回过头下意识往赵梅家的方向瞟了一下,什么都没看到。他没有再管,开始收拾,把带来的东西慢慢拿出来、摆好,另起一堆,开始给赵梅烧纸。

    当年李庆生和李杭意外把女生宿舍烧了之后,李庆生自己一个人把罪顶了下来。赵梅没想到两人居然会这般胡闹,更没想到李庆生会独自一人把罪给顶了下来,而且,她也默默地配合着李庆生,把过程和责任全都推给了李一个人,保下了李杭。此外,当时发生火灾后,赵梅也知道其实第一个报警的是李庆生,当消防员来学校时第一个问的就是“李同学在不在里面?”但周围人都听成了“女同学在不在里面?”。火灾发生后,两人一停下喘气,李庆生第一时间抢过李杭的手机,找了个没人的地方,给赵梅打了电话,确认其安全。

    也许是冥冥之中的一段“孽缘”,那一年,赵梅的英语机读卡没读出来,想去的学校去不了只好复读,李庆生因成绩和家庭的问题放弃了出门读书,留在了县城打工。李杭出去后,李庆生后面也知道了赵梅的事情,主动给赵梅发了信息,安慰她,而且第一个给赵梅说了自己的最终决定。

    赵梅复读时,李庆生一来现场就跑去学校操场找她说话,两人最喜欢坐在莲花池旁边的石头上闲聊。逐渐地,两人成了好朋友,高中同学几乎全都出去读大学了,班上还留在县城的,只剩下她和赵梅还有刘海三个人。刘海上一年语文发挥失常,没考上重点也选择了复读,和赵梅同班。三人很少同时在场聊天,唯一的一次是在以前给班上带过英语课的老师张小安的婚礼上。

    那时的李庆生知道两人还没有工作,高考结束后,给两人每人都给了1000元的红包。后来赵梅去读了自己想读的师范,刘海跑去江苏学医。读大一的寒假那会儿三个人还吃了顿饭。刘海因为跑的远,自那以后就没再见过面。

    赵梅因为就在北山市里读书,没事儿就和李庆生两人经常打电话。大一暑假,她带着李庆生第一次走了那条小路去自己家玩儿,那会儿还没有佳青公园。当时同行的还有一个赵梅的大学室友,小施。三人一起在赵梅家里呆了三天,中间还跑到背后九命山深山里摘别人家种的青苹果吃,被几条狗追着跑。这样快乐的日子一直持续到赵梅大学毕业。

    直到三年前的寒假,当时距离过年还有不到一个星期,赵梅晚上突然给李庆生打电话,说是有人一直在跟踪她,好像图谋不轨。当时李庆生听到后以为赵梅是在开玩笑,他自己那会儿正在大哥店里忙,没把这事儿太放心上。电话里,他让赵梅多去人多的地方,晚上不要一个人不要回家,并让她早点回县城里。没想到四天后,好久没给自己打电话的刘海突然打来电话,说是赵梅在老家自杀了。李庆生瞬间懵了,仿佛天塌了一般,之后立马跑到赵梅家里去看了看,现场已经被警察给控制,赵梅的父母也都在。官方最终给的结果是割腕自杀。几天后李庆生在殡仪馆里看到了赵梅,什么话都没说出口,一个人静静地跑去畔江边大哭了一场。

    几年过去了,青山不改绿水依旧,仿佛一切都没发生过。

    李庆生每年都等到赵梅生日的这天来看她,在赵梅生前,他从未真正给她过过生日,唯一的一次,也是在那年暑假里提前过的,是她户口本上的“假生日”。

    李庆生先是给赵梅奶奶烧完纸插上香,然后重新走到赵梅坟前右边,顺着面前的石头缝轻轻地抚摸着坟冢,想起以前的高中时光,想起以前和赵梅的日子。他并不知道自己是以何种身份、何种情感来看她,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喜欢过赵梅,更不知道赵梅当初是不是喜欢过他。一切的情绪和疑问,每年在这时都会涌进李庆生的心头,仿佛有一把大刀悬吊在自己头上半米的位置,而且始终没人割断那绳子。赵梅的离开,基本带走了他自己对高中那段回忆的一切好感,读高中,仿佛成了他上辈子做过的事情。

    李庆生直接坐到坟前的土堆上,看着远处的某棵树,和赵梅聊起了天,

    “小梅,又来看你了,在下面还好吗,这一年,又发生了好多事!”李庆生回头看了一眼坟冢,转头又继续看着那棵树,继续说着,

    “我大哥面馆真的关了,今年他孩子也生了,是个儿子,你也没想到吧,他俩现在才有孩子,小孩子真的很可爱,我也好喜欢,而且脸型跟我爸很像,都是圆脸。对了,我和大哥今年也创了业,试了下,虽然不咋地,但我还是听你的话,尝试了一下新东西,没跟以前一样只会老实地上班,外面的世界真的很大,也很美,跟你当初和我说的一样,我去了西湖城,大哥带我在那边玩了好几天。西湖真的很美,像幅画,好想一直欣赏的那种画,和你一起。”

    李庆生下意识地捡起旁边的一块小石头往远处扔去,石头蹦蹦跶跶跳了好远才停下,

    “今年彭叔还没把张婶追到手,我能帮的真的都帮了,张婶要求太高了,不过,彭叔也还没放弃。对了,以前高中后门卖包子的孙大娘,他儿子今年出狱了,现在也卖起了包子,听说味道比以前还好,不过我也好久没吃过了,也不知道啥味儿。还有,以前班主任赵老师他儿子,今年听说考起上了北大,没想到吧,他那样一个喜欢喝酒打牌的人,儿子这样优秀,听说打球也不错。对了,英语孙老师去年也结婚了,不过男朋友不是以前那个律师,你果然看的很准!你猜新郎是谁,你猜猜看!试试猜猜!”

    李庆生说完朝赵梅的坟冢使了几个眼神,

    “是崔老师啊!就是年级教物理教很好的那个崔老师,那个‘崔木头’!你物理差,可能忘了!就我们高二时带过我们两个月物理课的那老师,就他带我们,我们班那次月考一下子考了个年级第三的那个。”

    说到这,李庆生不由地笑了起来,

    “没想到,居然是他把孙老师追到手了!”

    他不停地摇着头,慢慢放低了声音,

    “其他老师们应该身体都还好,我收到过什么不好的消息。对了,还有我最喜欢的生物老师向老师,现在经常来看我,我也不知道为啥,他跟以前一样,还是喜欢抽烟,打火机现在都自己带了,不像以前,故意不带,还找王勇几个借打火机。对,王勇也结婚了,市里定居了。”

    这时,李庆生拿起旁边包装里的话梅吃了起来,往嘴里喂了一颗,

    “我先替你吃一颗!其他高中同学,嗯,刘海和我最近都没啥联系,赵明月还在外地,班长蒲勇生跟今年年初考回了县城当公务员,我果然没看错他,他也回家了。李杭我还是一点消息都没有,不然一定把他带来给你道声歉,至少。其他的我就不知道了。你那个大学同学小施,我今年没见到过,但看她微信好像今年也结婚了,她当起了英语老师。还有还有,那个以前我给你说过的,那个吉他老师,我们村的那个欧阳老大哥,就娶了那个隔壁班英语老师的那个,最近搬到了我大哥家楼下住,不过我现在也没法去请教他,技术还是那样,没时间练,没法给你弹一首完整的,就会弹一首‘小星星’,你听听看!”

    说完,李庆生拿出手机,放起了昨晚在回兴路上一家琴行里录好的吉他歌曲《那些花儿》,

    “好听吧,不过不是我弹的,我一老乡帮忙弹的录的。你最喜欢的歌!”

    放完,李庆生直接把手机放在了地上,继续看着那棵树,

    “县里最近一年开了好多个琴行,现在如果要学这些,很方便,等我再练一年,你要是现在学,估计也很快。县城公路基本都修好了,除了二期新城那边,我大哥门前那条起兴路也修完了,如今,晚上县里到处都是霓虹彩灯,很好看,真的很好看。还有从振兴路一直修到畔江路的日出大道今年也彻底修好了,你没见过吧,夏天那边到处是人。不过,现在我还是不喜欢去人多的地方,今年也没有新交的朋友,不,有个新同事,叫朱维维,人挺不错的,和他关系很好。”

    李庆生说着,擦了擦眼角,

    “有几个坏消息,以前我俩去过的百民广场那家奶茶店关了,今天也没给你带香草味的奶茶。还有即安街那边“五十六面馆”的季大爷死了,面馆也翻新了。这一年,差不多就这些事儿,我很好,你放心,别担心。你在下面也好好照顾爷爷奶奶,我奶奶现在身体还不错,母亲身体也很好。北山县,还是那个北山县,我会替你好好看着它。”

    说完这句,李庆生站了起来,拍了拍自己屁股上的灰尘,

    “走了,小梅。等有空再来看你!对了,大哥家里出了事,我婶婶估计快不行了,我得回去帮忙。再来看你,你好好休息。”